請君入甕 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 APT攻防入門書籍 網絡安全書籍 網絡攻擊案例分析

請君入甕 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 APT攻防入門書籍 網絡安全書籍 網絡攻擊案例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APT攻防
  • 網絡安全
  • 網絡攻擊
  • 入侵檢測
  • 惡意軟件分析
  • 安全實戰
  • 攻防指南
  • 漏洞利用
  • 威脅情報
  • 紅隊藍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新腳步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1
ISBN:9787115358189
商品編碼:27168697051
叢書名: 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
齣版時間:2014-11-01

具體描述

 

書 名 請君入甕——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

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358189

編目分類 TP393.408

作 者 [美]Sean Bodmer Max Kilger Gregory Carpenter Jade Jones 著

譯 者 SwordLea Archer

責任編輯 傅道坤

開 本 16 開

印 張 26.75

字 數 424 韆字

頁 數 367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時間 2014年11月

本 印 次 2014年11月

首 印 數 4000 冊

定 價 79.00 元

 

 

《請君入甕——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以全新的視角為讀者解釋瞭現在(或將來)會麵對的持續性攻擊,融閤瞭針對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的各種實踐方案、工具、技戰術,以及作者多年來總結的經驗智慧,旨在為網絡正在遭受APT攻擊或網絡存在潛在攻擊威脅的用戶提供各種應對之策。

 

《請君入甕——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共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介紹瞭用於網絡領域的傳統軍事欺騙和反間諜技術,介紹瞭欺騙的曆史、網絡戰與反間諜時代的興起、反間諜工作的技戰術以及重要性等概念性知識。第2部分討論瞭防禦威脅的技術和方法,教讀者深層次地研究和應對高水平的入侵事件,使用欺騙和假情報來反擊對手,化被動為主動,立即瞭解網絡犯罪行為背後的不同動機。第3部分則通過案例來分析解讀高級威脅的應對方法,以及如何驗證反間諜行動的風險和效果。

 

《請君入甕——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涵蓋知識麵廣泛,語言直白風趣,適閤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閱讀。

 

 

1 網絡攻擊的現況 1

 

1.1 您聽說過APT嗎 2

 

1.2 APT定義 2

 

1.3 PT和APT的區彆 4

 

1.4 APT和PT案例 7

 

1.4.1 月光迷宮 8

 

1.4.2 思加圖 9

 

1.4.3 驟雨 11

 

1.4.4 風暴蠕蟲 12

 

1.4.5 幽靈網絡 13

 

1.4.6 Byzantine Hades/Foothold/Candor/Raptor 14

 

1.4.7 極光行動 15

 

1.4.8 震網(Stuxnet) 16

 

1.4.9 羅斯商業網絡(RBN) 17

 

1.4.10 麵目全非的Botnet 19

 

1.4.11 迴報行動 20

 

1.5 小結 22

 

 

 

2 兵不厭詐 25

 

2.1 “網”上談兵 26

 

2.2 軍事行動的六大原則 27

 

2.2.1 目標明確 27

 

2.2.2 行動導嚮 28

 

2.2.3 統一指揮 28

 

2.2.4 保密到位 29

 

2.2.5 隻爭朝夕 29

 

2.2.6 協調行動 30

 

2.3 軍事典故 30

 

2.3.1 調虎離山——考彭斯戰役 30

 

2.3.2 虛張聲勢——多切斯特高地 32

 

2.3.3 瞞天過海——餡餅行動(已經不太可能是Glyndwr Michael的故事瞭) 33

 

2.3.4 偷梁換柱——黑客的虛擬攻擊 34

 

2.4 為什麼要欺騙 37

 

2.4.1 美國第一集團軍的欺騙戰術 38

 

2.4.2 俄式欺騙——Maskirovka 40

 

2.5 欺騙的準則 41

 

2.5.1 馬格魯德原則——利用COG的主觀觀念 41

 

2.5.2 利用死角 42

 

2.5.3 “多重驚喜”原則 43

 

2.5.4 Jones’s Deliemma 43

 

2.5.5 擇善而從 43

 

2.5.6 謹行儉用 44

 

2.5.7 按步就班 44

 

2.5.8 見機行事 44

 

2.5.9 居安思危 44

 

2.5.10 禍福相依 45

 

2.6 把握全局 45

 

2.6.1 半空 46

 

2.6.2 半滿 46

 

2.6.3 主觀傾嚮性問題 47

 

2.6.4 全滿 48

 

2.6.5 反思之一 49

 

2.6.6 反思之二 49

 

2.7 小結 50

 

 

 

3 網絡諜戰 53

 

3.1 核心競爭力 54

 

3.2 在網絡對抗中應用CI思想 66

 

3.3 稽查PT和APT 66

 

3.3.1 初期規模 68

 

3.3.2 波及程度 69

 

3.3.3 風險承受力 70

 

3.3.4 時間進度 71

 

3.3.5 技巧和手段 73

 

3.3.6 行動措施 74

 

3.3.7 終目標 75

 

3.3.8 後勤資源 76

 

3.3.9 知識來源 77

 

3.4 小結 86

 

 

 

4 刑事分析 87

 

4.1 刑事分析學簡史 89

 

4.2 網絡刑事分析的興起 92

 

4.3 特殊群體的研究 94

 

4.4 行為分析的作用 98

 

4.5 行為分析的本質 100

 

4.6 分析方法的分類 101

 

4.7 歸納法和演繹法 104

 

4.8 刑事分析學的信息嚮量 105

 

4.8.1 時間 105

 

4.8.2 地點 107

 

4.8.3 技能 108

 

4.8.4 動機 109

 

4.8.5 武器 110

 

4.8.6 人脈 112

 

4.9 小結 116

 

4.10 參考資料 117

 

 

 

5 法律行動 121

 

5.1 與律師共事 123

 

5.2 法學研究 125

 

5.2.1 網上資源 125

 

5.2.2 常見術語 129

 

5.2.3 (美)法製體係 131

 

5.2.4 法律條款的研究方法 131

 

5.2.5 自學法律的基本方法 132

 

5.3 開捲並不易 132

 

5.4 溝通有技巧 133

 

5.5 法律與道德 134

 

5.6 總結 136

 

6 威脅(攻擊者)諜報技術 137

 

6.1 威脅分類 138

 

6.1.1 定嚮攻擊 140

 

6.1.2 隨機攻擊 142

 

6.1.3 隨機攻擊轉為定嚮攻擊(Opportunistic Turning Targeted) 146

 

6.2 攻擊方法的演進 147

 

6.3 揭秘網絡犯罪集團 150

 

6.4 犯罪工具與技術 152

 

6.4.1 定製有效服務 152

 

6.4.2 學術研究濫用 156

 

6.4.3 信任圈 157

 

6.4.4 注入方法 159

 

6.5 小結 164

 

 

 

7 欺騙實戰 165

 

7.1 騙者為王 167

 

7.2 荒誕故事1 171

 

7.3 荒誕故事2 176

 

7.4 荒誕故事3 181

 

7.5 荒誕故事4 185

 

7.5.1 蜜罐1 186

 

7.5.2 事後剖析 190

 

7.6 小結 190

 

 

 

8 工具及戰術 193

 

8.1 檢測技術 195

 

8.2 基於主機的工具 196

 

8.2.1 反病毒 197

 

8.2.2 數字取證 197

 

8.2.3 安全管理工具 198

 

8.3 基於網絡的工具 199

 

8.3.1 防火牆 199

 

8.3.2 入侵檢測/防禦係統 200

 

8.4 欺騙技術 201

 

8.4.1 蜜網網關 202

 

8.4.2 蜜網:深度防禦的一部分 212

 

8.4.3 研究型蜜網與生産型蜜網的對比 212

 

8.4.4 蜜網架構 214

 

8.4.5 蜜網網關認證 218

 

8.4.6 內容分段 218

 

8.4.7 內容填充 220

 

8.4.8 蜜網培訓 220

 

8.4.9 蜜網目標 221

 

8.4.10 蜜網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222

 

8.5 安全貴在未雨綢繆 224

 

8.5.1 您的物理安全處於何種狀態 224

 

8.5.2 您的無綫網絡狀況如何 225

 

8.5.3 您的網絡活動有哪些 227

 

8.5.4 您的主機或服務器安全嗎 228

 

8.5.5 您的密碼還安全嗎 230

 

8.5.6 您的運行安全如何 232

 

8.6 犯罪軟件/分析檢測係統 234

 

8.6.1 您的機器發生瞭什麼事情 234

 

8.6.2 這些惡意軟件做瞭什麼 235

 

8.7 小結 236

 

 

 

9 攻擊鑒定技術 237

 

9.1 事後識彆 238

 

9.2 另一個荒誕故事 240

 

9.2.1 追根溯源 240

 

9.2.2 惡意軟件 242

 

9.2.3 塵埃落定 243

 

9.3 真實案例 244

 

9.3.1 對抗主動威脅 244

 

9.3.2 流量、目標以及聚類 253

 

9.3.3 處理結果 263

 

9.4 結論 263

 

 

 

10 攻擊歸因 265

 

10.1 目標呈現信息級彆概述 267

 

10.2 刑事分析因素 269

 

10.2.1 時間 269

 

10.2.2 動機 271

 

10.2.3 社交網絡 279

 

10.2.4 技術水平 284

 

10.2.5 刑事分析因素小結 287

 

10.3 刑事分析技術的戰略應用 287

 

10.4 實例研究:黑客社區的社會結構變遷 288

 

10.5 微觀及宏觀層麵分析 291

 

10.6 全民皆兵的崛起 292

 

全民皆兵的潛在威脅 293

 

10.7 結論 294

 

10.8 參考資料 294

 

 

 

11 APT的價值 297

 

11.1 間諜活動 298

 

11.2 網絡間諜活動的代價 299

 

11.3 價值網絡分析 300

 

11.4 APT與價值網絡 301

 

11.4.1 RSA案例 303

 

11.4.2 “極光行動”案例 305

 

11.4.3 APT投資 308

 

11.5 APT及互聯網價值鏈 309

 

11.5.1 一切均是商品 309

 

11.5.2 比特幣的未來 311

 

11.6 結論 312

 

 

 

12 審時度勢 315

 

12.1 確定威脅的嚴重性 316

 

12.1.1 應用程序漏洞場景 317

 

12.1.2 定嚮攻擊場景 317

 

12.2 産生嚴重後果時怎麼辦 318

 

12.2.1 阻斷還是監視 318

 

12.2.2 與問題隔離 319

 

12.2.3 區分威脅目的 320

 

12.2.4 可行動情報的響應 320

 

12.3 網絡威脅采集 322

 

12.3.1 區分不同的威脅 322

 

12.3.2 處理已收集情報 331

 

12.3.3 確定可用的應對策略 331

 

12.4 威脅對抗 332

 

12.4.1 企業內部 332

 

12.4.2 企業外部 333

 

12.4.3 與執法機構閤作 333

 

12.5 反擊還是忍受 334

 

12.5.1 目的何在 335

 

12.5.2 瞭解界限(不要越綫) 336

 

12.6 結論 336

 

 

 

13 實施及驗證 337

 

13.1 行動審查 338

 

13.1.1 審查欺騙計劃 340

 

13.1.2 審查欺騙中的認知一緻性 341

 

13.1.3 實戰審查 343

 

13.2 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本書 346

 

13.3 如何評估成功 348

 

13.4 結束遊戲 349

 

13.5 結論 359

 

術語錶 361

 


《兵不厭詐:APT攻防實戰指南》 序言 在這個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網絡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戰場。從國傢層麵的信息博弈,到企業核心數據的爭奪,再到個人隱私的侵犯,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近年來,一種名為“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的攻擊模式,以其高度的組織性、隱蔽性、持久性和目標性,對全球網絡安全格局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 APT組織如同潛伏在暗處的幽靈,它們精心策劃、耐心部署,通過一係列復雜的技術手段,突破層層防禦,竊取敏感信息、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甚至影響國傢戰略安全。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智慧與策略的博弈。麵對這些如同“兵不厭詐”般詭譎的攻防博弈,傳統的防禦手段顯得捉襟見肘。 本書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網絡安全從業者、技術愛好者以及對APT攻擊有深入瞭解需求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詳實、貼近實戰的攻防指南。我們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將深入剖析APT攻擊的完整生命周期,從信息收集、初始入侵、橫嚮滲透、權限維持,到數據竊取與銷毀,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詳細解讀。同時,本書也著重於APT防禦策略的建立與實踐,幫助讀者構建更具韌性的安全體係,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威脅。 第一部分:APT攻擊的“道”與“術”——認知與理解 第一章: APT攻擊的時代背景與發展演進 數字時代的烽火: 簡述互聯網普及、信息爆炸以及關鍵基礎設施數字化對網絡空間安全提齣的新挑戰。 “兵不厭詐”的起源: 追溯APT概念的提齣,以及早期APT攻擊的典型案例(如Stuxnet),分析其背後所體現齣的戰略意圖和技術特徵。 APT的“孫子兵法”: 闡釋APT攻擊與傳統惡意軟件、黑客攻擊在動機、手段、目標、持久性等方麵的根本區彆。 多維度的威脅畫像: 描繪不同類型的APT組織(國傢支持、政治動機、經濟利益等)及其攻擊模式的多樣性。 APT攻擊的演進趨勢: 探討APT攻擊如何隨著技術發展而演變,例如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在攻擊和防禦中的應用,以及供應鏈攻擊的興起。 第二章: APT攻擊者的思維模型與行為模式 知己知彼: APT攻擊者的“心法”: 分析APT攻擊者在發動攻擊前所進行的周密規劃,包括目標選擇、風險評估、資源調配等。 “攻心為上”:社會工程學的精妙運用: 深入剖析魚叉式網絡釣魚、商業郵件欺詐(BEC)、製造虛假身份等社會工程學手段如何成為APT攻擊的突破口。 “無形之形”:隱蔽通信與命令控製(C2)的藝術: 探討APT組織如何利用DNS隧道、HTTP/HTTPS迴連、第三方雲服務等技術,實現與被控主機的隱蔽通信,規避檢測。 “聲東擊西”:混淆視聽與反分析策略: 分析APT組織如何通過混淆代碼、利用閤法工具、僞裝成正常流量等方式,降低被檢測的概率。 “攻其不備”:時機選擇與戰術變化: 探討APT攻擊者如何選擇最佳攻擊時機,例如在關鍵時刻、節假日、係統維護期間等,以及他們在攻擊過程中如何根據防禦方的反應進行戰術調整。 第二部分: APT攻擊的“形”與“勢”——技術與戰術 第三章: APT攻擊的初始入侵與立足點 “投石問路”:信息收集與漏洞挖掘: 偵察的藝術: 詳細講解OSINT(開源情報)在APT攻擊中的應用,包括社交媒體、公司官網、招聘信息、公開數據庫等信息挖掘方法。 目標網絡掃描與分析: 介紹端口掃描、服務識彆、指紋識彆、網絡拓撲繪製等技術,以及如何利用Shodan、Censys等搜索引擎。 漏洞情報的獲取與利用: 分析CVE、NVD等漏洞庫的利用,以及零日漏洞(Zero-day)在APT攻擊中的價值和獲取途徑。 內部信息刺探: 探討APT組織如何通過社工、釣魚郵件等方式獲取內部員工信息,為後續攻擊做準備。 “一劍封喉”:利用已知與未知漏洞: Web應用漏洞利用: SQL注入、XSS、文件上傳、SSRF等常見Web漏洞在APT攻擊中的實戰運用。 係統及應用程序漏洞利用: 緩衝區溢齣、UAF、DLL劫持等操作係統及軟件層麵的漏洞分析與利用。 零日漏洞的狩獵與使用: 探討零日漏洞的價值、獲取難度以及APT組織如何儲備和使用。 “兵臨城下”:社會工程學與郵件釣魚的深度解析: 魚叉式釣魚郵件的構造: 分析精心設計的釣魚郵件,如何模仿閤法通信,誘導目標點擊惡意鏈接或下載惡意附件。 利用特定場景: 針對特定組織或個人的業務場景,設計高度仿真的釣魚誘餌。 BEC攻擊的演變: 深入剖析商業郵件欺詐的套路,如何冒充高管進行轉賬指令或索要敏感信息。 “順藤摸瓜”:供應鏈攻擊的崛起: 軟件更新的陷阱: 分析APT組織如何滲透軟件開發商、服務提供商,通過篡改軟件更新包實現大規模感染。 第三方服務的風險: 探討依賴第三方雲服務、SaaS平颱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 第四章: APT攻擊的橫嚮滲透與權限提升 “圍魏救趙”:突破邊界後的縱深拓展: 內部網絡偵察: 介紹內部網絡探測工具(如Nmap、Masscan、Responder等),如何發現內部服務器、工作站、域控製器等關鍵目標。 服務掃描與漏洞發掘: 在內部網絡中,針對SMB、RDP、SSH、數據庫等服務進行漏洞掃描和利用。 “釜底抽薪”:憑據竊取與重用: 內存抓取與破解: Mimikatz等工具如何從內存中提取明文密碼、哈希值,以及Kerberoasting等攻擊技術。 NTLM哈希傳遞攻擊: 解釋Pass-the-Hash(PtH)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橫嚮移動中的應用。 Golden Ticket與Silver Ticket: 深入分析Golden Ticket和Silver Ticket的生成與利用,實現域內任意用戶權限。 利用緩存憑據和弱密碼: 探討APT組織如何利用操作係統存儲的憑據以及弱密碼進行嘗試。 “藉刀殺人”:利用閤法工具與腳本: Living off the Land(LotL): 詳細介紹PowerShell、WMI、PsExec、Schtasks等Windows內置工具在APT攻擊中的妙用,規避安全軟件檢測。 宏腳本與Office Exploits: 分析Office文檔中嵌入惡意宏的傳播方式,以及利用Office軟件自身漏洞。 Bash/Shell腳本的滲透: 在Linux/Unix環境中,介紹Shell腳本在自動化任務和橫嚮移動中的應用。 “移花接木”:權限提升的技巧: 內核漏洞與DLL劫持: 探討利用內核漏洞或DLL劫持技術,實現從普通用戶到係統管理員權限的提升。 服務配置錯誤與計劃任務: 分析常見的服務配置錯誤和不安全的計劃任務,如何被APT利用來實現權限提升。 SUID/GUID漏洞(Linux): 介紹Linux係統中SUID/GUID文件的權限繞過和利用。 第五章: APT攻擊的權限維持與數據竊取 “養癰遺患”:持久化訪問的隱秘之道: 注冊錶Run鍵與Startup文件夾: 基礎但有效的自啓動方式。 計劃任務與服務劫持: 利用係統任務和服務實現開機自啓。 WMI事件訂閱與持久化: 探討WMI在實現隱蔽持久化中的高級應用。 DLL搜索順序劫持與進程注入: 分析如何通過DLL劫持技術實現進程層麵的持久化。 Rootkit與Bootkit: 介紹更深層次的持久化技術,以及其規避檢測的原理。 “吞金吐玉”:數據竊取與 exfiltration 的策略: 敏感信息識彆與定位: 探討APT組織如何通過關鍵詞匹配、文件類型識彆、數據庫掃描等方式,定位目標數據。 數據壓縮與加密: 分析APT組織如何壓縮和加密竊取的數據,減小傳輸體積並增加破解難度。 隱蔽的數據外帶技術: DNS隧道與ICMP隧道: 利用DNS查詢或ICMP包承載數據進行傳輸。 HTTP/HTTPS迴連: 將數據分塊上傳至C2服務器。 雲存儲與第三方服務: 利用Dropbox、Google Drive等常用服務進行數據外帶。 加密通道與代理: 通過Tor、VPN等建立加密通道進行數據傳輸。 “無聲無息”:規避數據丟失防護(DLP): 分析APT組織如何利用加密、分塊、變種等方式繞過DLP係統。 “金蟬脫殼”:痕跡清理與銷毀: 日誌清理: 分析APT組織如何刪除係統日誌、安全日誌,以掩蓋其活動軌跡。 文件刪除與覆蓋: 探討安全文件刪除工具的應用。 時間戳僞造: 更改文件和日誌的創建、修改時間,混淆視聽。 第三部分: APT防禦的“盾”與“矛”——策略與實踐 第六章: APT防禦體係的構建與設計 “高築牆,廣積糧”:縱深防禦的理念: 多層次的安全防護: 從邊界安全、網絡隔離、主機防護、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多個層麵構建防護體係。 “零信任”架構的引入: 強調“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安全理念,在內部網絡中也實施嚴格的訪問控製。 “以逸待勞”:風險評估與安全策略製定: 資産梳理與脆弱性評估: 明確關鍵資産,並定期進行漏洞掃描和滲透測試。 威脅情報的應用: 建立有效的威脅情報收集、分析與應用機製,及時瞭解最新的APT攻擊趨勢。 安全意識培訓: 強調人員在網絡安全中的關鍵作用,定期進行社會工程學演練和安全意識培訓。 “軍令如山”:安全運維與事件響應: 安全事件管理流程: 建立清晰的事件響應計劃(IRP),包括準備、識彆、遏製、根除、恢復和經驗教訓。 日誌管理與安全審計: 集中收集、存儲和分析各類安全日誌,建立有效的審計機製。 漏洞管理與補丁更新: 建立常態化的漏洞掃描和補丁管理流程,及時修復已知漏洞。 安全加固與配置優化: 對操作係統、網絡設備、應用程序進行安全加固,遵循安全最佳實踐。 第七章: APT攻擊檢測與分析的利器 “明察鞦毫”:網絡流量分析: 深度包檢測(DPI): 分析流量內容,識彆惡意通信模式。 異常流量檢測: 利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發現與正常行為模式不符的流量。 NetFlow/IPFIX分析: 識彆流量的來源、目的、協議、端口等信息,發現可疑連接。 DNS日誌分析: 識彆惡意域名的查詢、異常的DNS記錄。 “火眼金睛”:端點檢測與響應(EDR): 進程行為分析: 監測進程的創建、終止、父子關係、命令行參數等,識彆惡意進程。 文件訪問與修改監控: 追蹤文件的創建、讀取、寫入、刪除等操作。 注冊錶操作監控: 監測注冊錶鍵值的讀寫修改,發現持久化和配置篡改。 API調用監控: 識彆惡意軟件調用的係統API函數。 內存分析: 檢測內存中的惡意代碼和注入行為。 “洞若觀火”: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SIEM): 日誌集中管理與關聯分析: 整閤來自不同源的日誌,通過規則引擎進行關聯分析,發現復雜的攻擊事件。 威脅情報聯動: 將SIEM與威脅情報平颱聯動,實現對已知惡意IP、域名的實時檢測。 告警與可視化: 提供直觀的告警界麵和可視化分析工具,輔助安全分析師進行事件研判。 “蛛絲馬跡”:惡意軟件分析: 靜態分析: 對惡意軟件進行反匯編、字符串提取、導入函數分析等。 動態分析: 在沙箱環境中運行惡意軟件,觀察其行為、網絡通信、文件操作等。 行為沙箱: 自動化執行動態分析,並生成詳細的行為報告。 “未雨綢繆”:威脅狩獵(Threat Hunting): 主動搜索未知威脅: 安全分析師主動在環境中搜索潛在的、未被現有安全工具檢測到的威脅跡象。 基於假設的狩獵: 根據已知的APT攻擊模式和威脅情報,製定狩獵假設並進行驗證。 狩獵工具與技術: 使用EDR、SIEM、日誌分析工具等進行數據挖掘和關聯分析。 第八章: APT攻擊的遏製與根除 “斬草除根”:隔離與遏製: 網絡隔離: 將受感染的主機或網段進行隔離,阻止威脅的進一步擴散。 進程終止與服務禁用: 停止惡意進程的運行,禁用可疑的服務。 賬戶禁用與密碼重置: 禁用被竊取憑據的賬戶,強製重置相關密碼。 “鳳凰涅槃”:係統恢復與加固: 係統重裝與鏡像恢復: 對受感染的係統進行徹底的重裝或恢復到乾淨的備份狀態。 安全配置檢查與修復: 確保係統和應用程序按照安全最佳實踐進行配置。 漏洞掃描與補丁更新: 再次進行全麵的漏洞掃描,確保所有已知漏洞都已修復。 “吃一塹,長一智”:事件復盤與經驗教訓: 深入分析攻擊過程: 迴顧整個攻擊鏈,分析攻擊者的技術、戰術和策略。 評估現有防禦措施的有效性: 識彆防禦體係中的薄弱環節。 改進安全策略與流程: 基於事件復盤結果,優化安全策略、技術和人員能力。 知識分享與培訓: 將事件經驗轉化為知識,並用於提升團隊整體安全水平。 第九章: APT攻防的未來展望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攻防中的應用: 探討AI在自動化攻擊、智能防禦、威脅預測等方麵的潛力。 區塊鏈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探索: 分析區塊鏈在身份認證、數據安全、溯源等方麵可能帶來的機遇。 全球閤作與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強調國際間在APT威脅情報共享、聯閤打擊方麵的必要性。 “以武止戈”:主動防禦與威懾策略: 探討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如何通過主動防禦手段增加攻擊者的風險和成本。 網絡空間安全生態的構建: 呼籲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安全廠商等各方共同努力,構建更具韌性的網絡空間安全生態。 結語 APT攻防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貓鼠遊戲。理解APT攻擊者的思維和戰術,掌握有效的防禦和檢測技術,是守護我們數字世界安全的關鍵。本書不敢稱得上是包羅萬象的“聖經”,但我們希望它能成為您在APT攻防領域探索過程中,一本值得信賴的“兵書”。願您在閱讀本書後,能夠“知己知彼”,在網絡安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韆裏。 重要聲明: 本書內容基於公開信息和專業知識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提供學習和研究參考。任何非法使用本書內容進行網絡攻擊的行為,均屬違法犯罪,與本書及作者無關。網絡安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本書內容僅代錶撰寫時的研究成果,請讀者結閤實際情況,持續學習與更新知識。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這本書的評價,我更多的是從一個希望能夠“知己知彼”的角度來看待。網絡安全領域,尤其是 APT 攻擊,往往給人的感覺是“黑箱”操作,神秘莫測。而“請君入甕”這個名字,仿佛暗示著它將揭示攻擊的內部機製,讓我們這些防禦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攻擊者的“陷阱”。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 APT 攻擊的各個階段,從最初的偵察、魚叉式網絡釣魚,到後期的持久化、數據竊取,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智慧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反製”的思路和方法,而不僅僅是介紹攻擊。例如,如何通過日誌分析、流量監控、行為異常檢測等手段,及時發現和響應 APT 攻擊,如何在被攻擊後進行有效的止損和溯源。如果書中能結閤一些真實的 APT 事件,分析其攻擊鏈和防禦失誤,那將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料。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我對 APT 攻擊這種“高級持續性威脅”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好奇。我瞭解到 APT 攻擊往往是由具備高度專業技能和資源的組織發起的,其目標明確且難以察覺。“請君入甕”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會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將讀者引入到 APT 攻擊的世界,並逐步揭示其麵紗。“APT攻防入門書籍”和“網絡攻擊案例分析”這兩個標簽,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這樣的初學者構建起 APT 攻防的知識框架,講解 APT 攻擊的生命周期、常用的攻擊技術和戰術,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防禦措施。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引人入勝的真實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 APT 攻擊的危害性和復雜性,並從中學習到寶貴的攻防經驗。

評分

這本《請君入甕 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網絡安全這個領域,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智力與策略的博弈。書名中的“兵不厭詐”四個字,恰恰點齣瞭這種博弈的本質。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深入剖析 APT 攻擊背後的邏輯,不僅僅是列舉一些已知的攻擊手法,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這些手法背後的動機、目標以及決策過程。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攻擊者是如何進行信息收集、漏洞挖掘、權限提升、橫嚮移動以及最終實現其目標的。同時,作為一本“指南”,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防禦框架,幫助我從宏觀到微觀地思考如何構建更健壯的安全體係。這本書的定位是“入門”,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不想一開始就被過於晦澀的技術細節壓倒,而是希望能夠循序漸進,建立起紮實的 APT 攻防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確實很吸引人,一開始就被“請君入甕”和“兵不厭詐”這些詞語勾起瞭好奇心。作為一名對網絡安全略有涉獵的初學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講解基礎概念,又能讓我瞭解一些高級攻防技巧的書籍。這本書的副標題“APT攻防指南之兵不厭詐”和“APT攻防入門書籍”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寶藏”。我尤其期待它在“網絡攻擊案例分析”部分能夠提供一些真實、詳盡的案例,讓我能夠從實踐中學習,理解攻擊者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我知道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擊是非常復雜且難以防範的,如果這本書能用相對易懂的方式來拆解這些攻擊模式,並給齣相應的防禦思路,那將對我理解當今網絡安全形勢大有裨益。我希望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議,甚至是一些入門級的工具和技術介紹,這樣我纔能真正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書名中的“兵不厭詐”所吸引。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策略和智慧的書。作為一名在網絡安全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 APT 攻擊的復雜性和隱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如何攻擊”層麵,而是能更深入地探討“為何攻擊”以及“如何防範”。我希望書中能夠剖析 APT 攻擊的演變趨勢,分析當前流行的攻擊技術和工具,並重點解讀 APT 攻擊背後的“人性”和“心理”因素。例如,攻擊者如何利用社會工程學來突破防綫,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誘餌來讓目標“心甘情願”地落入陷阱。同時,作為一本“指南”,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體係化的防禦策略,指導我們如何構建多層次、縱深的安全防護體係,如何提升安全意識,如何進行有效的應急響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