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包邮 系统分析师教程+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共3本 计算机软考高级辅导书

现货包邮 系统分析师教程+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共3本 计算机软考高级辅导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系统分析师
  • 软考
  • 计算机考试
  • 辅导书
  • 教程
  • 真题
  • 历年真题解析
  • 考试指导
  • 包邮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乐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7611
商品编码:27828164579

具体描述

 YL19586

系统分析师教程+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共3本

9787302219743 9787302204084 9787121337611





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

定价:49.80元

ISBN:9787121337611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内容简介

系统分析师考试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高级专业考试项目。本书以对历年真题考试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方式,针对系统分析师2014年—2017年的真题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备考系统分析师。本书配套有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用微信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进入“软考”冲刺互动学习平台,可以进行在线题库答题自测,在线音频、视频、直播课程学习等。本书适合备考软考“系统分析师”的学员学习

目录

2017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27

2017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36

2016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41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42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66

2016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77

2015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81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82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113

2015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123

2014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29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30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154

2014年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164



9787302219743.A  9787302204084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计算机软考图书籍


书名:系统分析师教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点击网络资源可网上购买

作者:张友生、陈志风、邓子云、王勇等

定价: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19743

出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6.04.22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教材。本书围绕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而展开,对系统分析师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重在培养系统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书内容既符合系统分析师考试总体纲领性的要求,也是系统分析师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本书可作为系统分析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系统及相关理论    3

1.1.3  系统工程方法论    6

1.1.4  信息系统工程    9

1.2  系统分析师    10

1.2.1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11

1.2.2  系统分析师的任务    13

1.2.3  系统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15

第2章 经济管理与应用数学    19

2.1  会计常识    19

2.2  会计报表    21

2.2.1  资产负债表    21

2.2.2  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22

2.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23

2.3.1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23

2.3.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26

2.4  业绩评价    27

2.4.1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27

2.4.2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28

2.4.3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29

2.5  企业文化管理    30

2.5.1  企业文化的内容    31

2.5.2  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审计相关常识    33

2.6.1  IT审计概述    33

2.6.2  IT审计程序    35

2.6.3  IT审计的方法与工具    37

2.6.4  IT审计的重点环节    38

2.7  概率统计应用    39

2.7.1  古典概率应用    39

2.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3

2.7.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49

2.8  图论应用    53

2.8.1  小生成树    53

2.8.2  短路径    55

2.8.3  网络与大流量    57

2.9  组合分析    60

2.9.1  排列和组合    61

2.9.2  抽屉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5

2.10.1  非数值算法    65

2.10.2  数值算法    68

2.11  运筹方法    73

2.11.1  网络计划技术    73

2.11.2  线性规划    79

2.11.3  决策论    82

2.11.4  对策论    87

2.11.5  排队论    90

2.11.6  存贮论    93

2.12  数学建模    95

第3章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系统概述    97

3.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98

3.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99

3.2  进程管理    101

3.2.1  进程的状态    101

3.2.2  信号量与PV操作    103

3.2.3  死锁问题    105

3.2.4  线程管理    108

3.3  内存管理    111

3.3.1  地址变换    111

3.3.2  分区存储管理    112

3.3.3  段页式存储管理    114

3.3.4  虚拟存储管理    116

3.4  文件系统    119

3.4.1  文件的组织结构    119

3.4.2  存储空间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系统    122

第4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24

4.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数据传输技术    127

4.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28

4.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31

4.2.1  网络互联模型    131

4.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133

4.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135

4.3  局域网与广域网    138

4.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138

4.3.2  以太网技术    139

4.3.3  无线局域网    141

4.3.4  广域网技术    143

4.3.5  网络接入技术    145

4.4  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147

4.5  网络工程    149

4.5.1  网络规划    149

4.5.2  网络设计    151

4.5.3  网络实施    153

第5章 数据库系统    154

5.1  数据库模式    154

5.2  数据模型    156

5.2.1  数据模型的分类    156

5.2.2  关系模型    157

5.2.3  规范化理论    160

5.3  数据库访问接口    164

5.4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165

5.4.1  并发控制    165

5.4.2  数据库性能优化    168

5.4.3  数据库的完整性    170

5.4.4  数据库的安全性    172

5.4.5  备份与恢复技术    174

5.4.6  数据中心的建设    177

5.5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    178

5.5.1  数据库设计阶段    179

5.5.2  实体联系模型    180

5.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3

5.6.1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183

5.6.2  数据分片    185

5.6.3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186

5.7  数据仓库技术    190

5.7.1  联机分析处理    190

5.7.2  数据仓库概述    192

5.7.3  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    194

5.8  数据挖掘技术    195

5.8.1  数据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术与方法    197

5.8.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00

第6章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202

6.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202

6.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02

6.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04

6.1.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205

6.2  存储器系统    207

6.2.1  主存储器    208

6.2.2  辅助存储器    209

6.2.3  Cache存储器    213

6.2.4  网络存储技术    217

6.2.5  虚拟存储技术    220

6.3  输入输出系统    222

6.3.1  输入输出方式    222

6.3.2  总线    225

6.3.3  接口    227

6.4  指令系统    230

6.4.1  基本指令系统    230

6.4.2  复杂指令系统    232

6.4.3  精简指令系统    233

6.5  流水线技术    236

6.5.1  流水线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关与全局相关    241

6.6  多处理机系统    244

6.6.1  多处理机系统概述    244

6.6.2  海量并行处理结构    246

6.6.3  对称多处理机结构    247

6.6.4  互连网络    248

6.7  系统性能设计    250

6.7.1  系统性能指标    251

6.7.2  系统性能调整    253

6.8  系统性能评估    256

6.8.1  评估方法体系    256

6.8.2  经典评估方法    257

6.8.3  基准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262

7.1  企业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业信息化规划    264

7.2.1  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264

7.2.2  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    266

7.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68

7.3.1  结构化方法    268

7.3.2  面向对象方法    270

7.3.3  面向服务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279

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    279

7.4.2  关键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战略集合转化法    286

7.4.4  战略数据规划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战略栅格法    292

7.4.7  价值链分析法    293

7.4.8  战略一致性模型    294

7.5  企业资源规划和实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开发方法    298

7.5.3  ERP的实施    300

7.6  信息资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规范与标准    304

7.6.3  信息资源规划    306

7.6.4  信息资源网建设    307

7.7  企业信息系统    309

7.7.1  客户关系管理    309

7.7.2  供应链管理    311

7.7.3  产品数据管理    313

7.7.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识管理    316

7.7.6  商业智能    318

7.7.7  企业门户    319

7.7.8  电子商务    321

7.7.9  决策支持系统    323

7.8  电子政务    325

7.8.1  政府职能    325

7.8.2  电子政务的模式    327

7.8.3  电子政务的实施    328

7.9  业务流程重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实施    332

7.9.3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    334

7.10  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1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驱动的企业应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软件工程    342

8.1  软件生命周期    342

8.2  软件开发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向工程    347

8.3  软件开发模型    348

8.3.1  软件开发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应用开发    351

8.3.3  统一过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57

8.4.1  软件开发环境    357

8.4.2  软件开发工具    359

8.5  软件过程管理    360

8.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软件过程评估    363

第9章 系统规划    366

9.1  系统规划概述    366

9.2  项目的提出与选择    368

9.2.1  项目的立项目标和动机    368

9.2.2  项目立项的价值判断    369

9.2.3  项目的选择和确定    370

9.3  初步调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评价准则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76

9.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净现值分析    382

9.5.3  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回报率    385

9.6  系统方案    386

9.6.1  候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386

9.6.2  系统建议方案报告    388

第10章 系统分析    389

10.1  系统分析概述    389

10.2  详细调查    390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391

10.2.2  详细调查的内容    392

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    393

10.3  现有系统分析    395

10.4  组织结构分析    396

10.4.1  组织结构图    396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397

10.5  系统功能分析    398

10.6  业务流程分析    399

10.6.1  业务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业务流程图    401

10.6.3  业务活动图示    403

10.6.4  业务流程建模    405

10.7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412

 

 

2.

 

书名: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作者:张友生、王勇

定价:62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04084

出版日期:2009.08.01

印刷日期:2016.04.29

 

本书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新的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09年修订版)的所有知识点,分析了近4年的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的试题结构,给出了试题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本书还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用书,作为系统分析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

1.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1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2

1.2  多级存储器体系    3

1.2.1  主存储器    3

1.2.2  辅助存储器    4

1.2.3  Cache    7

1.3  输入输出接口    9

1.3.1  输入输出方式    9

1.3.2  总线和接口    10

1.4  各种体系结构    13

1.4.1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13

1.4.2  流水线技术    14

1.4.3  并行处理    16

1.4.4  互联网络    18

1.5  例题分析    19

第2章 操作系统    23

2.1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23

2.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23

2.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24

2.2  处理器管理    25

2.2.1  进程的状态    25

2.2.2  信号量与PV操作    28

2.2.3  死锁问题    32

2.2.4  管程与线程    34

2.3  文件管理    35

2.3.1  文件的逻辑组织    35

2.3.2  文件的物理组织    36

2.3.3  树形目录结构    37

2.3.4 存储空间管理    38

2.4  存储管理    39

2.4.1  地址变换    39

2.4.2  存储组织    39

2.4.3  存储管理    41


全面掌握系统分析师核心技能,助力考试成功 本书系专为备考计算机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的综合辅导教材。内容涵盖系统分析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考试技巧以及实战演练,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性地学习,扎实掌握考试所需的核心技能,最终顺利通过考试,获得高级系统分析师职称。 第一部分:系统分析师核心知识体系精讲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梳理和讲解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所涵盖的各个知识领域,力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系统概述: 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人、数据、过程、IT基础设施)、类型(如业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等)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与价值。 信息化发展历程与趋势: 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演变,重点分析当前信息化的主要趋势,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IT治理与管理: 阐述IT治理的基本原则、框架(如COBIT、ITIL)及其在保障信息系统健康运行、提升IT投资回报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SDLC模型介绍: 详细讲解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模型(Scrum、Kanban)、迭代模型、螺旋模型等主流SDLC模型,分析其适用场景、优缺点及核心流程。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获取: 掌握多种需求获取技术,如访谈、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头脑风暴、原型法、用例建模等,并能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需求分析与建模: 深入理解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熟练运用ER图(实体关系图)、DFD(数据流图)、UML(统一建模语言)等工具进行系统建模,绘制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等,精确表达系统功能和结构。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学习撰写规范、清晰、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验证性、可追溯性。 系统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掌握模块划分、模块功能定义、模块间接口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关键环节。 详细设计: 学习算法设计、数据流设计、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确保系统功能的实现细节。 数据库设计: 深入理解关系型数据库范式理论,掌握数据库ER模型设计、表结构设计、索引设计、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实现。 面向对象设计: 掌握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如单一职责、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依赖倒置原则)、设计模式等,进行高效的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实现阶段: 简述编码规范、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的基本要求。 系统测试阶段: 测试类型: 熟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UAT)、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测试计划与测试用例设计: 学习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覆盖各种测试场景。 系统部署与维护阶段: 介绍系统上线准备、部署流程、系统运维、变更管理、故障处理等。 第三章:数据建模与数据库技术 数据模型: 深入理解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掌握ER图的绘制与解释。 关系型数据库: 掌握SQL语言(DDL、DML、DCL),学习数据库事务、并发控制、恢复机制、索引优化等。 数据库设计原则: 学习如何设计高性能、高可用的数据库,包括范式理论的应用、数据冗余的控制、数据一致性的保障。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简要介绍NoSQL数据库的类型(如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图数据库)及其应用场景。 第四章: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软件开发模型: 再次强调SDLC模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软件项目管理: 项目启动: 项目章程、干系人识别。 项目规划: 工作分解结构(WBS)、进度计划(甘特图、关键路径法)、资源估算、成本估算、风险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 项目执行: 团队管理、质量管理、沟通协调、风险应对。 项目监控与控制: 进度跟踪、成本控制、质量度量、范围变更控制。 项目收尾: 项目验收、文档归档、经验总结。 软件质量管理: 质量概念、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质量度量、过程改进。 软件配置管理: 版本控制、基线管理、变更控制。 软件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第五章:面向对象技术与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UML建模: 重点回顾UML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应用,如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S.O.L.I.D原则的详细阐述与应用。 常用设计模式: 重点讲解创建型模式(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单例)、结构型模式(如适配器、装饰器、代理)、行为型模式(如策略、观察者、模板方法),并提供实例分析。 第六章:系统集成与中间件技术 系统集成概述: 理解系统集成的概念、目标、挑战与方法。 常见集成模式: 点对点集成、ESB(企业服务总线)、API网关等。 中间件技术: 介绍消息队列(MQ)、事务处理监视器(TPM)、远程过程调用(RPC)等中间件的作用与原理。 Web服务与SOA: 理解Web服务(SOAP, RESTful)、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第七章:网络技术与安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 TCP/IP协议族、OSI参考模型、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 网络拓扑与协议: 以太网、Wi-Fi、HTTP、HTTPS等。 系统安全基础: 安全威胁、安全风险、安全策略、身份认证、访问控制。 常见安全攻击与防护: SQL注入、XSS攻击、DDoS攻击、病毒与木马,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ISO27001等。 第八章:新兴技术与应用 大数据技术: Hadoop生态系统(HDFS, MapReduce, Hive, Spark)、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云计算: IaaS、PaaS、SaaS模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云服务提供商。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基础概念、常见算法、应用场景。 物联网(IoT): 概念、架构、关键技术、应用前景。 微服务架构: 概念、优势、挑战、与单体架构的对比。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本部分侧重于考试的实际应用,帮助考生掌握高效的解题技巧,了解考试的命题规律。 第一章:考试概述与题型分析 考试结构与形式: 详细介绍系统分析师考试的科目构成(上午综合知识、下午案例分析、论文写作)、考试时间、分值分布。 题型深度解析: 综合知识(选择题): 分析常见考点,讲解如何快速定位和排除错误选项。 案例分析(简答题/论述题): 讲解如何审题、理解题意,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结构化组织答案,如何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论文写作(论述题): 重点指导论文选题、审题、立意、结构设计、论证方法、语言表达等,提供经典的论文范例和写作技巧。 第二章:考试策略与答题技巧 时间管理: 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合理分配各科目的答题时间。 综合知识答题策略: 强化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速度,利用排除法、猜测法等。 案例分析答题策略: 抓住案例背景,结合考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论文写作高分策略: 选题技巧: 如何选择自己熟悉且有话可说的题目。 结构设计: 掌握“总-分-总”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经典结构。 论证方法: 如何运用事实、数据、理论、案例来支撑观点。 语言表达: 注意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语句的流畅与严谨。 避免误区: 避免空洞的理论堆砌,切忌跑题。 第三章:复习规划与备考建议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根据个人基础和时间安排,制定分阶段、分模块的学习计划。 高效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记忆、知识串联、多维度学习(阅读、笔记、练习、讨论)。 模拟演练与考后分析: 建议考生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并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漏补缺。 心态调整: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考试焦虑。 关注官方信息: 及时关注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网发布的最新考试动态和通知。 第三部分: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解析 本部分精选近年来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并提供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风格,检验学习成果。 历年真题精选: 选取近几年(如近5-10年)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包含上午综合知识、下午案例分析和论文题目。 题目解析: 综合知识解析: 逐题分析题干,解释考查的知识点,详细说明正确选项的理由,并对错误选项进行辨析。 案例分析解析: 审题指导: 分析案例背景,明确考官的考察意图。 解题思路: 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提供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参考答案,并说明答案的关键点。 知识点关联: 将题目内容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关联,帮助考生巩固复习。 论文范例与解析: 提供优秀论文范文: 挑选多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优秀论文作为参考。 范文解析: 分析范文的选题、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点,讲解其得分点。 写作要点提炼: 总结每篇范文的写作精髓,供考生借鉴。 本书特点: 体系全面: 覆盖系统分析师考试所有核心知识点,内容严谨,逻辑清晰。 解析深入: 对历年真题进行细致剖析,提供独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实战导向: 紧密结合考试实际,帮助考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语言精炼: 采用专业、规范、易于理解的语言,力求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结构清晰: 分层级、分模块的组织内容,便于考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适合读者: 所有参加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考试(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考试的考生。 希望系统学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的IT从业人员。 需要提升自身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全面掌握系统分析师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熟悉考试的命题规律,掌握高效的答题技巧,为成功通过系统分析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三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因为市面上同类的辅导材料实在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把历年真题和一些过时的教材内容简单拼凑起来,看了等于没看。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且精炼”。它的叙述语言非常严谨,没有过多花哨的修辞,直击考点,这一点我很欣赏,毕竟时间宝贵,谁也不想在阅读过程中被无关的废话分散注意力。我重点看了它关于软考高级认证的“考试技巧”部分,那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有针对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时间要控制好”,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题型(比如选择题的陷阱、论述题的评分侧重点)的应对策略。比如,它提到在论述题中,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逻辑的严密性比长篇大论更受青睐,这简直是点醒了我这个考试老手。而且,书中对某些经典的系统设计范式(比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SOLID原则)的解释,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义。我发现它在解释复杂算法或模型时,会巧妙地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商业案例作为对照,让理论知识瞬间“落地”了。唯一的不足可能是,部分技术名词的缩写没有在首次出现时给出完整的解释,对于那些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略微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面试官在耳边指导你如何通过这场“选拔赛”,而不是一个温和的授课老师。

评分

我购买这套辅导书时,其实已经对软考高级的知识点有过粗浅的了解,更看重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高效地组织和表达出来。这套书在“应试技巧与答题策略”上的指导,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同类书籍中最“狡猾”也最实用的。它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阅卷老师的偏好,比如在论述题中,分点作答(使用编号或项目符号)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获得全部分值,以及如何巧妙地在论述中嵌入考试大纲里的核心术语来“刷存在感”。我专门针对性地练习了它提供的几套模拟题,这些模拟题的难度设置和出题风格,与我之前做过的其他模拟题有明显的区别,更贴近真实的考试现场感,尤其是在时间压力下的思维反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务实到了极致,很少有抒情的文字,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为了让你得分而服务的。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专注于应试技巧,对于一些底层原理的推导过程略显简单化,可能需要读者在阅读之前,对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掌握,否则在遇到深层次的原理性问题时,可能还是会感到吃力。但如果目标是高分通过考试,这套书的实战指导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是考场上的一份“秘籍”,教你如何高效得分。

评分

我购买这套书的主要动机是想在短时间内对软考高级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拉网式排查”。这三本书的组合,从理论指导到真题实战的覆盖,形成了一个闭环学习路径,这点设计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历年真题解析”这部分的处理方式。很多解析都是简单地告诉你正确答案是哪个,然后用一两句话敷衍了事。但这本书的解析,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拆解。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更关键的是,它会详细剖析其他几个错误选项为什么是错的,以及它们分别对应了知识体系中的哪个薄弱环节。这种“正反例”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刷题的效率,因为它强迫你思考出题人的意图,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答案。例如,在某年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题目中,解析部分用了整整半页篇幅来对比“脆弱性扫描”和“渗透测试”在方法论上的根本区别,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在做题时,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虽然书中的文字量相当大,但得益于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适度的留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轻。当然,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在线资源链接,比如提供一些案例分析的视频补充,那就更加完美了,毕竟系统分析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特别是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厚厚的干货。我主要是冲着“系统分析师”这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职称去的,听说这个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极广,从项目管理到技术架构,再到数据建模,简直无所不包。所以,我期待这套书能给我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知识框架。翻开目录,感觉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化,像是给一个新手量身定做的路线图,把复杂的概念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小模块。特别是关于需求工程的那几章,讲解得相当细致,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处理模糊的需求、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访谈等等。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就经常在需求阶段“翻车”,所以这部分的深入剖析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排版上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流程图,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系统设计原理非常有帮助,比起纯文字的堆砌要直观得多。不过,我也注意到,其中关于新兴技术(比如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最新发展)的深度探讨似乎还不够前沿,更偏向于传统的大型系统分析方法论,这或许是这类教材的通病吧,毕竟技术的迭代速度太快了。总的来说,作为打基础和建立整体认知框架的入门砖,它的表现是相当扎实的,至少能让我对软考的难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会盲目地去啃那些零散的资料。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IT项目咨询工作的人士,我对教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套“系统分析师教程”在“系统规划与项目管理”这块的内容上,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应试教材的深度。它并没有停留在PMP或PRINCE2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复杂、非结构化项目中,如何运用迭代和增量方法进行有效的范围控制。书中关于“架构选型”的章节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详细对比了微服务、单体和事件驱动架构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优劣势及迁移成本,这种宏观的、偏向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正是系统分析师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系统分析报告(System Analysis Report)有着非常具体的模板和指导,包括如何构建清晰的上下文图、数据流图,以及如何用业务语言向高层决策者汇报技术风险。这对我后续的工作汇报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唯一的遗憾是,在讨论最新的DevOps实践和自动化测试策略时,内容似乎稍显滞后,这些现代工程方法对系统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就更好了。但总体来说,它确实提供了一个从业务到技术,再到管理的全景视角,让人能够跳出代码层面,站在更高维度思考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