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
:30.00元
作者:罗雪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4311761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全球的武器装备:
E-2C鹰眼号雷达预警机 、F14雄猫战斗机、F18战斗机、海狮大型直升机、巡洋导弹……许多装备和技术,数十年来被美国掌握。
强大有力的运作体系:
入伍前的职业倾向测试、签署反间谍协议、美国式的爱国主义理念、残酷的体罚、人人谈而色变的Battle Station、每天数千人上甲板捡废弃物 、独特的奖惩方式……
体贴周全的保障系统:
住房补贴、医疗补贴、鼓励进修大学课程、生病时的种种特权、退役前的就业辅导、为官兵排解心理情绪的随舰牧师、用军事法庭解决官兵纠纷……
闻所未闻的航母生活:
恶搞新兵的祭海日、航母靠岸后士兵大狂欢、航母上的健身狂人、一个女兵成了、排队吃饭和上厕所、外国人混进航母偷渡美国、购物狂是怎样逃税的……
内容提要
一个中国人在美军航母服役近4年;
用亲身经历揭开美国海军装备、训练、保障和作战等种种细节;
告诉读者——美军海军到底有多强大,中国的航母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目录
章 征兵
美国海军的“上门推销”
海军的福利有多好?
第二章 新兵训练营
要入伍,先考试
把手放在《》上宣誓
真的要签“反间谍协议”
每个人都有一张目标卡
爱擦皮鞋的美国海军
在“快班”,每年都有人留级
有没有人敢装病号
为什么美国海军这么牛?
美国海军的“爱国主义教育”
头儿喜欢叫我们“傻脑壳”
一人犯错,全班体罚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
Battle Station,新兵的鬼门关
第三章 基地报到
第三舰队是美国海军的“梦之队”
1美元买下的海军基地
价值7000万美元的“鹰眼”预警机
我成了上级眼中的靠谱男
被美国航母救起的越南大厨
第四章 次出海
从星座号航母看美国海军的强大
次零距离体验星座号航母
航母上的奖和罚
整死人不偿命的“祭海”
航母一靠岸,大狂欢就开始了
亲历航母上的葬礼
士兵的身份,军官的活儿
第五章 回到基地
为什么海军的离婚率高?
有人怀疑我是中国间谍
我在海军的朋友和“敌人”
飞行员里有英雄也有菜鸟
第六章 第二次出海
哥开始在甲板上伺候飞机了
在航母上感受龙卷风
航母大学,cool!
健身狂人
和牧师打交道
我的名字将印在飞机上
中美撞机!
猜猜谁在帮妓院发名片?
在新加坡“英雄救美”
我差点被飞机削掉脑袋
我上了军事法庭
航母上也有不少不良分子
第七章 退伍
9·11事件,让美国对中国消停了十年
我收到了好几封表扬信
海军帮我摆平了离婚风波
面临退役,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
我放弃了当美国警察的机会
美国参议员帮我张罗入籍
别了,美国海军
作者介绍
罗雪,1972年出生于北京,全球华人中个在美军航母服役的人。
1994年赴美留学。1998年底,持绿卡加入美国海军,隶属第三舰队,在星座号航空母舰上任航空兵,负责E-2C鹰眼号雷达预警机的飞机安检工作。曾三次随舰队赴太平洋和中东地区十多个国家,海上作业超过三年,多次荣立战功。2001年被舰队评选为佳海员称号,舰队将其名字和出生地印在鹰眼号飞机上。
2003年初荣誉退伍,在洛杉矶电影学院进修电影导演和编剧专业。
2004年,因为在海役期间的杰出表现,正式加入美国国籍。
文摘
序言
章 征兵
美国海军的“上门推销”
海军的福利有多好?
第二章 新兵训练营
要入伍,先考试
把手放在《》上宣誓
真的要签“反间谍协议”
每个人都有一张目标卡
爱擦皮鞋的美国海军
在“快班”,每年都有人留级
有没有人敢装病号
为什么美国海军这么牛?
美国海军的“爱国主义教育”
头儿喜欢叫我们“傻脑壳”
一人犯错,全班体罚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
Battle Station,新兵的鬼门关
第三章 基地报到
第三舰队是美国海军的“梦之队”
1美元买下的海军基地
价值7000万美元的“鹰眼”预警机
我成了上级眼中的靠谱男
被美国航母救起的越南大厨
第四章 次出海
从星座号航母看美国海军的强大
次零距离体验星座号航母
航母上的奖和罚
整死人不偿命的“祭海”
航母一靠岸,大狂欢就开始了
亲历航母上的葬礼
士兵的身份,军官的活儿
第五章 回到基地
为什么海军的离婚率高?
有人怀疑我是中国间谍
我在海军的朋友和“敌人”
飞行员里有英雄也有菜鸟
第六章 第二次出海
哥开始在甲板上伺候飞机了
在航母上感受龙卷风
航母大学,cool!
健身狂人
和牧师打交道
我的名字将印在飞机上
中美撞机!
猜猜谁在帮妓院发名片?
在新加坡“英雄救美”
我差点被飞机削掉脑袋
我上了军事法庭
航母上也有不少不良分子
第七章 退伍
9·11事件,让美国对中国消停了十年
我收到了好几封表扬信
海军帮我摆平了离婚风波
面临退役,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
我放弃了当美国警察的机会
美国参议员帮我张罗入籍
别了,美国海军
这本书在精神层面上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探讨的远不止是军事技术,更是关于“责任”与“职业精神”的终极命题。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对流程的绝对服从,不再是口号,而是生存的铁律。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近乎残酷的训练和高压任务,让读者深刻理解到,能够在那种环境下稳定发挥的人,他们内心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对职业精神的赞颂,是内敛而有力量的,它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情境中的选择和坚持,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什么是真正的团队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态度都受到了某种无形的洗礼。
评分从纯粹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新闻报道般的客观精准,又夹杂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作者的遣词造句很考究,尤其是在描述海洋环境和舰船内部构造时,那些比喻和形容词的选择,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金属的冰冷、海水的潮湿和柴油的刺鼻气味。这种感官体验上的丰富性,是很多同类题材作品所欠缺的。此外,全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即便是对军事知识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被作者引导着逐步理解复杂的运作体系,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知识点渗透”技巧。它不是生硬地解释术语,而是将解释融入到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中,使知识的吸收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顿悟”过程。这是一次结构精巧、细节丰满的沉浸式阅读冒险。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人物群像的塑造能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从那位经验丰富、眼神锐利到近乎冷酷的士官长,到那个初来乍到、却有着惊人学习能力的新兵蛋子,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气味”和生存哲学。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俚语和只有圈内人才懂的“黑话”,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回避人性中的弱点——疲惫、思乡、小小的嫉妒,甚至是临阵的犹豫。正是这些不完美,让这些身处钢铁堡垒中的英雄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信。当我读到其中一个配角为了保护战友做出的牺牲时,那种震撼和共情是深植于心的,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军事读物应有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海军生活实录,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真实的细节和无可挑剔的专业性。作者对于航母的运作流程、舰员的日常起居、乃至那些复杂的技术术语,描述得极其到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钢铁巨兽内部的脉动。尤其是在描述高强度的飞行作业时,那种紧张、有序、又带着一丝丝致命危险的氛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次无线电呼叫,都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挖掘,远远超出了普通军事小说的范畴,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内部工作报告,充满了对军事装备和人员训练的深刻洞察。读完之后,我对现代海军,特别是航母战斗群的复杂性和强大力量,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立体和敬畏的认知。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提供了一扇直通这个高科技、高风险世界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神来之笔,张弛有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开篇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和新兵入伍的迷茫与笨拙,被作者用一种略带黑色幽默的口吻巧妙地勾勒出来,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但笑声背后又藏着对未知的恐惧。随后,剧情的推进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时而加速到令人窒息的紧迫,那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果断决策与快速反应;时而又放慢下来,细腻地刻画了船舱内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友谊、隔阂与共同的责任感。这种节奏的掌控力,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底,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抛出重磅的动作场面,什么时候该让角色沉淀下来进行内心独白。读完最后几页,我甚至有些意犹未尽,那种跟着角色一起经历风浪、共同成长的感觉,实在太过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