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战场-晋绥抗战(精装)
:83.00元
作者:陈长捷,韩伯琴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34370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陈长捷、韩伯琴编著的《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内容介绍:晋绥指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省与绥远省(今内蒙古西南部),两省地处华北西部高原地带,东为华北平原,西为西北广大地区的屏障。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这里自始至终进行着规模大小不等的战斗。较大的战役有: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的太原会战,这个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一九四一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的晋南会战(中条山战役);一九兰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四○年三月在绥远所进行的包头、绥西、五原三个战役。
内容提要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手资料。《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直面历史,弥足珍贵。陈长捷、韩伯琴编著的《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其中描写中原地区抗战之一部。
目录
前言章太原会战综 述天镇战役 天镇抗战和李服膺被杀经过 天镇战役中的第二○一旅 第三九九团天镇守城记 防守阳高的第四一四团 太和岭口见闻与李服膺之死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经过 第六集团军总部见闻 平型关左侧翼的第十五军 在团城口抗战的第十七军 在广灵迎战日军的第七十三师 攻夺西泡池战斗 驰援平型关的第二一七旅 平型关战役中的第二一四旅忻口战役 死守原平的九六旅 在忻口浴血抗战的第九军 南怀化东北高地争夺战 攻夺南怀化 忻口战役中的第二十一师 独立第五旅忻口鏖战记 忻口战役追记 第二一七旅忻口抗战记 新编第四旅忻口抗战经过 第六十一军忻口抗战拾零 第二○一旅在忻口 激战小红山 挺进云中河北 袭击旧河北村敌炮兵阵地所见 大白水阻击战 忻口左翼朦腾血战记 东西荣华的争夺战娘子关战役 娘子关战役前后 娘子关战役中的第二十七师 上下盘石之战 旧关争夺战 保卫娘子关战役 东回村遭遇战太原保卫战 第三十五军太原守城亲历记 太原被围前的见闻 守太原东城的第二一一旅 守太原南城的第二一三旅 第四三六团在太原北城的战斗 太原大北关的战斗 梅山观察哨所见晋西诸役 在隰县和中阳县对日作战 围攻中阳打援经过 在隰县石口镇作战 袭击离石县城战斗中的勇士 大宁、吉县、乡宁、蒲县的收复战 袭击李家山碉楼经过 吉县三堠镇之战 夜袭圪台头 在稷山县下王尹村痛击日军 粉碎日军第五次进攻乡宁、吉县 马首山战斗 闻喜五龙庙战斗第二章晋南作战综 述晋南诸役 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抗日经过 平陆抗敌记 风陵渡保卫战 晋城天井关战斗 在太岳区游击战的情况 第二十七军在晋东南作战经过 垣曲团城之战 第四十五师歼敌长子 第八十五师晋南抗战回忆 中条山战场见闻晋南会战(中条山战役) 第三军战斗在中条山 第三十四师在中条山抗战纪实 第八十四师在中条山战役中 中条山战役中的六五师 六五师第四九三团在中条山 中条山战役后突围记 第四十三军参加中条山抗战的概况第三章绥远作战综 述 绥南作战简记 和林厂圪洞争夺战 刘桂五将军殉国记 绥西抗战中的傅作义先生 傅作义将军绥西整军抗战的回忆 忆包头绥西五原抗日三战役 忆五原大捷 乌加河桥阻击战 击毙水川伊夫中将亲历记 东滩之战附录一 太原会战大事记附录二 晋西诸役大事记附录三 晋南诸役大事记附录四 晋南会战(中条山战役)大事记附录五 绥远作战大事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色调和颇具年代感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翻开内页,就被作者那种近乎执着的考据精神所折服。他似乎对手头的史料做了地毯式的搜集和梳理,每一个事件的描述都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脉络。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烽火硝烟中坚守阵地的战士们的面庞,他们的牺牲与坚持,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数据,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作者在叙述宏大战争进程的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具体到基层单位的微观历史,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叙事张弛有度,既有史诗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温度。尤其是一些关于战略决策的分析,作者的见解独到且富有洞察力,能够让人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当时的复杂局势,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叙事所能涵盖。对于任何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洗礼,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肌理,体会到民族危亡之际,个体命运的挣扎与升华。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文学温度的写作手法。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它不像有些历史著作那样堆砌术语、晦涩难懂,反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触,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壮丽。特别是作者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当读到关键转折点,笔锋一转,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那种阵前对峙的剑拔弩张,都仿佛能透过纸面直达心底。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人物内心挣扎时的细腻描写,这不是简单的“英勇就义”或“意志消沉”,而是深入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在巨大历史洪流面前,那种矛盾、挣扎、最终做出抉择的过程。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探索,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它更像是一部高品质的年代剧本,每一个场景的切换,每一次对话的交锋,都充满了张力和信息量。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序列,更是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是对那个年代所有参与者的复杂敬意与深沉的哀思。
评分从结构布局来看,这本书的处理非常高明,它没有采用简单的时间线索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多角度、网状的叙事结构。作者似乎有意地在不同战区、不同层级之间进行切换,使得读者得以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整个抗战局势。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混乱,反而像是在拼凑一幅宏大的战争全景图,每块拼图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意义。书中对后勤、情报、地方武装等非主流军事领域的关注,尤为可贵,它揭示了现代战争体系的复杂性,战争的胜利绝非仅凭前线的浴血奋战,更是后方无数默默无闻的支撑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某一处停下来,沉思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材料组织成如此严密且富有逻辑的叙述体系的。这不仅仅是历史写作,更像是一种高超的编剧艺术,将复杂的历史逻辑用清晰可见的脉络呈现出来,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研究者也能迅速把握住核心矛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精装本的质感非常棒,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设计上,那种内敛的古典美感与沉重的历史主题相得益彰,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持有一件重要文献的感觉。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附带的地图和图表,它们的清晰度和标注的详尽程度,极大地辅助了对战局的理解。很多时候,一段文字描述需要反复对照地图才能真正领悟其地理意图,而这本书提供的辅助材料,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局限性,让那些复杂的军事部署和地理优势,变得一目了然。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套精心制作的史料汇编,无论是用于案头学习,还是作为收藏品,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接收信息,而是一个多感官、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态度值得所有历史爱好者效仿。它有着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些被传统叙事“神化”或“妖魔化”的人物和事件,作者都进行了审慎的考证和客观的评判。他敢于挑战既定的某些定论,但这种挑战是建立在扎实证据基础上的,绝非空穴来风的哗众取宠。阅读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力求“去神圣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对历史人物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极高的平衡艺术。特别是在分析某些军事失败的案例时,作者没有急于指责,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体制弊端、指挥失误以及环境的制约,这种深度剖析,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深度和可信度。它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历史是复杂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往往诞生于环境的极端逆境之中,而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对于追求真相的读者而言,这种严谨和坦诚是阅读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