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热销教辅书单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文学常识精讲 增订本 |
| 作 者: | 凤凰出版社 编 |
| 定价: | 10.00 |
| ISBN号: | 9787805198569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开本: | 4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3-3-1 |
| 印刷日期: | 2013-3-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文学常识精讲(增订本)》是继《古代名句选讲》和《古代文化知识精讲》之后献给广大高中生的又一本文化普及读物。全书包括中国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主要的文学体裁、跟重要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学团体和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一、中国文学 (一)古代文学 1.作家 2.作品 3.流派与并称 (二)现代文学 1.作家 2.作品 3.流派与社团 (三)中国文学之 1.诗歌 2.戏剧 3.小说 4.散文 二、外国文学 1.作家 2.作品 3.并称、特称 4.外国文学之 三、文学体裁、创作方法及流派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手感温润而沉稳,中央的烫金书名“文学常识精讲 增订本”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美感。特别是“凤凰出版社”的标志,设计得非常巧妙,简约而不失底蕴。侧边书脊的设计也考虑到了书架上的视觉效果,字体排布疏密有致,即便是新书刚拿到手上,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反而散发着一股油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阅读。内页的纸张选择偏向于米白色,有效的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着书本钻研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无论是平装还是精装,书本都能平整地摊开,即使是跨页的插图或重要章节,也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损伤书脊,这足见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把控之到位。这种对实物美学的追求,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收藏价值,让人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视的文化艺术品,从拿到它的那一刻起,就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点梳理方式。它不像某些同类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名词和定义,而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讲解模式。比如,在介绍某个文学流派时,它会先从历史背景入手,描绘那个时代思潮的涌动,然后才引出代表作家及其核心思想,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总结该流派的关键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这种“宏观背景—微观个体—总结提炼”的讲解路径,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在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别,作者都通过对比性的阐述和恰到难峨的例证来区分,使得理解变得清晰而深刻。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时间轴设计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将复杂的历史脉络可视化,让抽象的文学史变得触手可及,仿佛一下子就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文学爆发的年代去感受作家的心跳与笔触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增订本”名副其实,内容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贴合当下的教育要求和学界前沿。我注意到,相比我之前参考的旧版资料,这次增订版明显加入了更多近年来被重新发掘或获得国际关注的作家的介绍,拓宽了我们对世界文学版图的认知边界。尤其在对一些非主流语种文学的介绍部分,篇幅有所增加,这对于我们培养全球视野至关重要。此外,对现有内容的修订也十分审慎,一些过去被广泛流传但后经考证有偏差的“常识”,在新版中都得到了精准的修正和说明,体现了编者团队对学术诚信的极高标准。这种持续的自我完善和对知识准确性的不懈追求,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与时俱进的“文学指南针”,确保我们吸收的知识永远是最新鲜、最可靠的。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之处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例如,在每章末尾设置的“自测与反思”环节,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开放性的思考题,引导读者将书本知识与自身阅读体验进行连接。这种“知行合一”的导向,促使我们不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开始运用文学理论去分析和欣赏我们正在阅读的其他作品。再者,书中附带的索引做得极其详尽,关键词的查找非常便捷,无论是人名、作品名还是文学术语,都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页码,这在考前冲刺或临时查阅时,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可以说,这本书在功能性设计上,已经达到了工具书的最高标准,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庞大的文学知识体系,以最有效率、最便捷的方式交付到每一位渴求知识的高中生手中。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高中生的文化普及读物,它在语言风格上拿捏得非常到位,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过度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作者似乎深谙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特点,行文流畅,常常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类比来解释复杂的文学理论。举个例子,当解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时,书里用了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将大脑中的思绪比作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静,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我瞬间抓住了其精髓。而且,书中对一些冷门但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某些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起源,也进行了通俗化的解读,让人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的“干货”。这种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求知的欲望,不再觉得学习文学常识是一种负担,而更像是一场有趣的知识探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