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钜宋广韵 |
| 作 者: | 陈彭年 |
| 定价: | 68.00 |
| ISBN号: | 9787532583362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开本: | 32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7-7-1 |
| 印刷日期: | 2017-7-1 |
| 编辑推荐 |
|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宋本《广韵》流传至今的多为南宋国子监刻本,清代张士俊泽存堂及黎庶昌《古逸丛书》均据此覆刻。本书所据版本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闽中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所刊,名为《钜宋广韵》。此版本曾传至日本,见于《经籍访古志》著录。此为顾沄收于日本,后辗转归于上海图书馆。今重新影印出版,以飨学林。 |
| 内容介绍 |
|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且广为流传的较重要的部韵书。其为北宋官修韵书,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等奉旨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收字26194字,分为206韵。全书按四声分卷,其中平声字较多又分为上平、下平两卷,是为五卷。 |
| 作者介绍 |
|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较重要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并参加编纂《册府元龟》。撰有《江南别录》,为记南唐义祖、烈祖、玄宗、后主四代历史的原始资料。 |
| 目录 |
钜宋广韵目次
前言(周祖谟) 题记(顾澐) 韵序 钜宋广韵上平声卷 钜宋广韵下平声卷二 八 钜宋广韵上声卷三 五七 钜宋广韵去声卷四 二三 钜宋广韵入声卷五 三六五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我对这部《钜宋广韵》的评价,最终会落脚在一个“实用性”与“历史感”的完美结合上。对于从事古代文学、历史、乃至语言学研究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案头必备的重器。我最近正在研究宋代诗人的用典习惯,很多时候,理解他们选择的词语的真正读音,是解读诗歌韵味的关键。有了这部权威的韵书作为依据,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语音的边界和核心。而且,不同于那些被过度解读和简化后的现代版本,原汁原味的影印件,保留了研究的全部可能性和阐释空间。它不向现代读者妥协,而是要求读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背后的时代逻辑。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原貌的呈现,赋予了《大宋重修广韵》超越时间界限的永恒价值。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最初对这种专业的韵书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晦涩难懂,生怕自己无法驾驭。然而,真正捧起这本《钜宋广韵》时,我发现其内在逻辑的严密性远超我的想象。它并非一堆生硬的符号堆砌,而是遵循着一套精妙的分类体系。即使是初学者,只要对照着现代音韵学的解释,也能逐步摸索出其规律。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多音字和异读字时的态度——谨慎、务实,力求包容。这种大宋气象下的兼容并蓄,使得这部书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校勘和训脙的参照系。上海古籍这次的出版,在校勘记和前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导航地图”,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这部经典的风采。能够拥有一本清晰可靠的影印本,对我来说,是实现一个小小的学术梦想。
评分这部《钜宋广韵》的影印本,着实让我这个古典文献爱好者眼前一亮。光是那泛黄的书页和古朴的装帧,就仿佛能闻到千年墨香。我一直对宋代官修韵书的权威性非常好奇,尤其是它如何在《切韵》和《唐韵》的基础上进行“增广”,究竟是添砖加瓦,还是颠覆性的革新?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工整的朱墨分行,宋人对于字体的审美和校勘的严谨态度,从这些细微之处便可见一斑。我尤其关注它在某些疑难字上的标注,以及对于中古音的模拟,虽然现代的音韵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直接面对原典,那种震撼感是任何学术论文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宋代文人心灵世界的窗户,让人能够窥见那个时代士人对语音规范的执着与追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质量毋庸置疑,清晰度极佳,即便是那些细小的韵目标记和注解,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考据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便利。
评分入手这本《大宋重修广韵》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的重量。历代音韵学家们兢兢业业的心血,都凝聚在这厚厚的篇幅里。我个人学习音韵学多年,深知音韵体系的演变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过程。陈彭年等人的工作,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音系基础上进行优化和统一,这种“重修”的意义,远超简单的增补。它代表了官方意志对文化标准的统一规范,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它确定了后世科举和诗赋的音韵标准。我常常会比对其中某些字的韵部归属与我们现今所理解的中古音之间的差异,那种寻找“历史回声”的过程,充满了智力的乐趣。而且,作为一部韵书,它的排版结构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载体,如何组织韵部、如何标注反切,都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整理学思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无缺,而在于它是研究宋代官方语言规范最直接、最权威的物证,是理解宋词、宋曲等文学形式语音面貌的基石。
评分这部《大宋重修广韵》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标志着一个音韵学黄金时代的总结与高峰。阅读时,我的思绪会自然地飘回到宋代的书房里,想象着那些学者们如何在烛光下,为了一两个字的声母或韵母归属争论不休。这种对“雅言”的执着追求,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从宏观上看,它为我们重建汉语音系的演变轨迹提供了关键的锚点。特别是当你对照《切韵》和《唐韵》的差异时,会发现陈彭年团队的“增广”并非随意增加,而是基于当时社会实际使用的语音情况,进行的一种务实的调整。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态度,使得该书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也体现了古籍出版社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真实感,这比任何电子文本都要来得有温度和亲切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