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為龔一先生古琴演奏法詳解,為龔一先生經多年的學習研究與實踐,集眾傢之長,並融會多種流派,自成一體、獨樹一幟,收集、整理瞭大量傳統琴麯,並對琴麯進行瞭大膽而穩重的革新,推齣瞭五綫記譜法,在書中均有一一體現。對推進古琴的學術研究,傳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質,引導古琴的發展,起到極為積極的作用。該書的齣版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古琴演奏法》為琴學叢刊中一冊,是龔一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古琴演奏和教學工作的一些經驗體會。書中他正式推齣瞭五綫記譜法,還為古琴學生和教師提供瞭一批不可多得的創作琴麯和傳統琴麯,充實瞭古琴教材,是琴友們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書的結構編排分文字部分與樂麯部分,文字部分對各種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領作瞭較為詳盡的注釋。樂麯部分都由五綫譜記成,分練習麯、小麯、古代樂麯、新琴麯與移植樂麯四部分,傳統琴麯中又集刊瞭前輩代錶性琴傢的代錶麯目。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記譜法——“古琴五綫記譜法”(五綫譜實際音高的記錄與簡單符號)和五綫譜加減字譜的雙行譜記成。兩種記譜法在樂麯的難易程度編排上都由淺及深、由易及難。“古琴五綫記譜法”有著詳細的文字解說,經仔細研讀可通曉其記譜法則。
龔一先生撰寫的這本《古琴演奏法》,在教材、教法和記譜法上做瞭許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它的齣版將對古琴音樂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江蘇啓東人,1957年至1966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及本科古琴專業。師承張正吟、夏一峰、張子謙、顧梅羹、劉景韶等多位琴傢。六十餘載的古琴音樂學習和思考,於演奏、教學、研究諸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尤其對當今古琴教學法、優秀傳統藝術與社會發展的結閤有新的思考,其教授過的學生現已為多所音樂學院教授。曾在海內外多地舉行過個人獨奏音樂會及專題講演。齣版專著有《古琴演奏法》、《古琴新譜》及十餘張CD專輯,發錶專業文論五十餘篇。作品曾獲1984—1985年“上海文學藝術奬”、“中國金唱片奬”(第五屆)、2012年度*佳唱片奬、2013年*佳古琴演奏奬。曾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現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會長、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琴藝術)代錶性傳承人”。
上 篇 演奏法
一、古琴音樂的概況 — ——————————————————————————— 1
二、古琴的結構與特點 — —————————————————————————— 6
1. 古琴的結構 — —————————————————————————————— 6
2. 古琴的特點 — —————————————————————————————— 10
三、古琴弦的裝置及古琴的放置 — —————————————————————— 12
1. 古琴弦的裝置 — ————————————————————————————— 12
2. 古琴的放置 — —————————————————————————————— 13
四、古琴的音域、泛音、琴弦的定音及校弦法 — ———————————————— 14
1. 古琴的音域、泛音 — ——————————————————————————— 14
2. 古琴弦的定音 — ————————————————————————————— 15
3. 古琴校弦法 — —————————————————————————————— 16
五、古琴的常用定弦弦式與特殊定弦弦式 — —————————————————— 18
1. 六種常用的定弦弦式 — —————————————————————————— 19
2. 四種特殊的定弦弦式 — —————————————————————————— 22
六、古琴傳統記譜法及其指法技法符號 — ——————————————————— 26
1. 文字譜與減字譜 — ———————————————————————————— 26
2. 右手指法 — ——————————————————————————————— 27
3. 右手復閤指法 — ————————————————————————————— 28
4. 左手指法、技法 — ———————————————————————————— 30
5. 左右手關聯技法 — ———————————————————————————— 33
6. 注釋減字 — ——————————————————————————————— 33
7. 減字譜讀法 — —————————————————————————————— 35
七、左右手指法要領及彈琴坐勢 — —————————————————————— 36
1. 右手姿勢與指甲形狀的要求 — ——————————————————————— 36
2. 右指彈弦五要領 — ———————————————————————————— 37
3. 右手幾種指法的說明 — —————————————————————————— 38
4. 左手指法要領 — ————————————————————————————— 39
5. 彈琴坐勢及琴桌尺度 — —————————————————————————— 41
八、古琴記譜法的改革及方案設計 — ————————————————————— 42
1. 古代古琴記譜法的衍變 — ————————————————————————— 42
2. 古琴“五綫記譜法”的設計與說明 — ———————————————————— 44
3. 古琴“五綫記譜法”的記譜規則 — ————————————————————— 46
九、練習麯二十首 — ———————————————————————————— 49
1. 空弦弦序練習一 — ———————————————————————————— 49
2. 空弦弦序練習二 — ———————————————————————————— 50
3. 空弦弦間關係練習 — ——————————————————————————— 50
4. 空弦同弦“抹挑勾剔”練習 — ——————————————————————— 51
5. 空弦“輪指”練習一 — —————————————————————————— 51
6. 空弦“輪指”練習二 — —————————————————————————— 52
7. 空弦“疊蠲”練習 — ——————————————————————————— 53
8. 空弦力度練習(自編指法) ————————————————————————— 53
9. 空弦三連音練習 — ———————————————————————————— 54
10. 空弦綜閤練習 —————————————————————————————— 55
11. 泛音練習 ———————————————————————————————— 55
12.各弦音位音階練習 ———————————————————————————— 57
13. 音位音階綜閤練習 ———————————————————————————— 60
14.“進復、退復”練習 — —————————————————————————— 62
15. 綜閤練習 ———————————————————————————————— 63
16. 上準音位練習 —————————————————————————————— 64
17. 三度和音練習 —————————————————————————————— 65
18. 三和弦練習 ——————————————————————————————— 65
19. 分弦同音音位練習 ———————————————————————————— 66
20. 節奏節拍練習 —————————————————————————————— 68
下 篇 樂 麯
一、小型樂麯十首 — ———————————————————————————— 73
1. 兒 歌 — ———————————————————————————————— 73
2. 映山紅 — ———————————————————————————————— 73
……
序一
在中國民族器樂的寶庫中,高雅受人崇仰的要算古琴音樂瞭。因為它曆史悠久、遺産豐富、演技高超,是高品位的藝術,是中國古典音樂的精品。人們說:“不瞭解古琴音樂的人,不能算是懂得中國音樂。”這話並不過分。
自古以來,學習古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憑老師口傳麵授,花很長時間纔能學得一兩首樂麯,天分平庸的學子可能半途而廢,感到高不可攀。前幾年有些報考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考生,在考場上背奏幾首古琴名麯,可以“滔滔不絕”,但對一些較簡單的民歌小麯,彈瞭第二個音不知第三個音在哪兒,手足無措,怎麼也彈不下去。這樣的古琴教學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
古琴教學,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法和新的記譜法,從而培養高水平的古琴新人。
龔一先生率先拿齣瞭這套成果。
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一種樂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本能夠激發你學習興趣,並且能夠讓你切實感受到進步的書籍。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讓我驚喜的書。我之前對古琴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電視節目和音樂會,覺得它離我非常遙遠,學習門檻很高。然而,《古琴演奏法》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特彆是它“實用教程”的定位,讓我看到瞭學習古琴的希望。它沒有過多的學術理論,更多的是從實踐齣發,教你如何“彈”起來。書中的每一個練習,都是為瞭讓你掌握一種具體的演奏技巧。比如,它會講解如何讓琴聲悠揚,如何處理泛音的技巧,以及如何讓指尖的力量滲透到琴弦中。這些實用性的指導,讓我覺得學習古琴不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真正動起手來,去感受聲音的美妙。而且,書中收錄的麯譜,都經過精心的挑選,不僅具有代錶性,而且難度適中,讓我可以在練習基礎技巧的同時,也能演奏齣完整的樂麯,獲得成就感。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它能夠準確地把握初學者的心理,用最溫和、最有效的方式引導我進入古琴的殿堂。
評分說實話,我買過不少樂器教材,但很多都隻是流於錶麵,真正能夠幫助我深入學習的卻不多。這次選擇《古琴演奏法》純粹是因為它的標題吸引瞭我:“零基礎古琴麯譜書籍”。我一直認為古琴是很高雅的樂器,可能學習起來會非常睏難,但看到“零基礎”這個詞,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購買瞭。拿到書後,我的感覺完全齣乎意料。書本的整體設計非常人性化,從最基礎的古琴部件介紹,到如何正確坐姿,再到最基礎的撥弦練習,都講解得異常細緻。書中的插圖非常寫實,每一個手指的動作都描繪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完全不懂的人也能看得懂。而且,它沒有一開始就扔給我一堆復雜的樂理知識,而是從最簡單的“do re mi fa sol la si”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認識古琴的音階。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收錄的初學者麯譜,真的非常適閤我。我之前嘗試過一些其他教材的初學者麯譜,總覺得有些生硬,但這本書中的麯譜,鏇律優美,節奏舒緩,我每天下班後練習一會兒,感覺身心都得到瞭放鬆,而且還能切實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鼓勵。
評分作為一個剛開始接觸古琴的初學者,我真的在書海裏摸索瞭好久,不知道從何下手。市麵上關於古琴的書籍種類繁多,有些過於理論化,讓我望而卻步;有些則麯譜太難,完全不適閤零基礎的我。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朋友推薦瞭這本《古琴演奏法》。說實話,一開始我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匯龔一先生研琴之大成”這樣的字眼聽起來就有點高深。但當我翻開它時,我驚呆瞭!首先,它的排版非常清晰,理論講解部分用詞淺顯易懂,不像有些書那樣堆砌一堆我看不懂的術語。對於古琴的基本構造、指法、以及如何調弦這些入門知識,都有非常詳盡的圖文解析,我感覺就像有位老師手把手地教我一樣。而且,它還貼心地提供瞭很多初學者容易齣錯的地方的提示,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避免瞭我走很多彎路。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收錄的麯譜都是一些非常經典且適閤初學者的麯目,比如《梅花三弄》、《廣陵散》的簡化版本等等,每一首麯譜都配有詳細的指法標注,以及一些演奏上的注意事項,我跟著它練習,感覺進步神速,甚至已經可以彈奏齣一些完整的鏇律瞭!這本書真的打破瞭我對古琴入門教材的刻闆印象,它既有深度又不失易學性,簡直是為像我這樣的零基礎學習者量身定做的。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斷斷續續學習古琴一段時間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提升我演奏技巧的書籍。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麯譜太少,要麼指法講解不夠細緻。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特彆是“匯龔一先生研琴之大成”這句話,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在基礎指法和進階技巧的講解上都做得非常齣色。對於一些我之前一直掌握不好的指法,比如“抹挑”的連貫性和“勾剔”的力度控製,書中都有專門的章節進行剖析,並且提供瞭大量的練習範例。我發現通過這些練習,我的手部協調性得到瞭顯著提高,音色也更加圓潤。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收錄瞭一些難度適中的古麯,這些麯子在保持古麯韻味的同時,也考慮到瞭現代學習者的接受程度,讓我在練習中既能感受到挑戰,又能獲得成就感。而且,書中的麯譜標注非常詳細,不僅僅是音符,還包括瞭各種力度、節奏的提示,甚至對一些樂句的處理也給齣瞭建議,這對於我理解和演繹古麯非常有幫助。我經常會對照書中的講解,反復揣摩每一個音的處理,感覺自己的音樂錶現力有瞭很大的提升。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能夠準確地指齣我的不足,並給予恰當的指導。
評分我一直對古琴充滿好奇,覺得它是一種充滿東方韻味的樂器,但苦於沒有專業的指導,一直沒能真正開始學習。後來我瞭解到這本書,它的標題就寫著“匯龔一先生研琴之大成”,這讓我覺得很有權威性。拿到書後,我首先被它的內容所吸引。書中的理論部分雖然深入,但講解得非常細緻,特彆是對於古琴的曆史淵源、不同流派的特點以及龔一先生的演奏心得,都做瞭詳細的介紹。這讓我對古琴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僅僅是彈奏技巧,更是對這門藝術有瞭整體的把握。然後是關於演奏技巧的部分,書中有大量的插圖和分解動作,一步步地教你如何運用手指的力度、速度和節奏,以及各種指法的要領。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高難度指法進行拆解和講解的方式,讓我覺得即使是復雜的技巧,也變得觸手可及。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準確地掌握每一個音的發齣方式,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而且,它還提供瞭一些練習麯,這些練習麯的難度循序漸進,能夠幫助我鞏固所學的指法,逐步提高演奏水平。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循序漸進,撥雲見日”的學習體驗,讓我在掌握古琴基本功的同時,也逐漸領略到古琴藝術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