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形势
  • 中国外交
  • 蓝皮书
  • 2018
  • 时事政治
  • 国际关系
  • 外交政策
  • 中国
  • 战略
  • 报告
  • 智库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57119
商品编码:28344766800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著作 定  价:80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页  数:497 装  帧:简装 ISBN:9787501257119 前言
上篇  2017年国际形势专题述评
  大国国情与外交
  美国形势:执政首年的挫折与磨合
第二节  俄罗斯形势:经济重回增长 外交西冷东热
第三节  欧洲形势:危机缓解下的一体化重启
第四节  日本形势:有惊无险 一强持续
第二章  主要地区形势
  东南亚形势:经济向好政局企稳
第二节  南亚形势:地缘政治酝酿异动中印关系显“新常态”
第三节  中亚形势:破解分歧加强合作
第四节  拉美形势:政治转型进入深化期
第五节  非洲形势:求稳定谋发展
第六节  中东格局:加速演变
第三章  国际及地区问题
  世界经济:同步增长阴云渐消
第二节  全球治理:逆流涌动新旧挑战交织
第三节  国际反恐形势:打恐新胜前路犹艰
第四节  朝鲜半岛形势:节点已至去从待决
第五节  对伊朗政策与伊核协议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国靠前问题研究院著的《靠前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属专业研究机构中国靠前问题研究院(简称国研院)对2017年靠前形势和中国外交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的及时分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本书宗旨是帮助广大读者全面认识靠前形势和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靠前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一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篇2017年靠前形势专题述评;下篇2017年中国外交评析。

《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战略选择(2018):挑战、机遇与中国方案》 卷首语 2018年,世界历史的长河翻涌起新的波澜,地缘政治的棋局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遭遇逆风,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文化交流的桥梁时而坚固时而脆弱。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变革的关键年份,大国博弈此起彼伏,地区热点此消彼长,全球性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愈发显现。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倡导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其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崛起之路,更深刻影响着世界未来的走向。 本书《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战略选择(2018):挑战、机遇与中国方案》并非对某一部特定书籍内容的摘录或改编,而是基于对2018年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宏观趋势的深入观察与独立分析,聚焦于中国在这一动荡变革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为应对这些局面所提出的战略思路与行动方略。我们旨在勾勒出一幅2018年国际政治经济图景的立体画卷,并深入剖析中国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锚定方向,砥砺前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第一部分:2018年全球格局的变动与重塑 2018年,国际格局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的变动。旧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力量对比正在形成,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大国战略博弈的加剧与转向: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 2018年,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关系显著紧张,贸易摩擦的升级成为最突出的特征。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冲突,更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治理理念的深层碰撞。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从过去的接触与合作,转向了更加强调竞争与遏制,给全球经济和政治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本书将分析这种转向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对全球供应链、科技创新以及地区安全格局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 欧洲的战略自主探索: 面对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自身面临的挑战,欧盟在2018年继续加强其战略自主的努力。从应对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到加强国防合作,再到在全球性议题上寻求独立的立场,欧洲试图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本书将探讨欧洲在多极化趋势下的角色演变,以及其与中国、美国等主要力量的互动。 俄罗斯的地缘战略调整: 俄罗斯在2018年继续在高风险地区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在努力应对西方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战略考量,都深刻影响着地区安全局势。本书将审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动态,以及其与中国的战略协调。 新兴大国的崛起与联动: 除了传统大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它们在区域经济合作、全球治理改革等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意愿和能力。本书将关注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轨迹,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多极化世界。 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与调整: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18年,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抬头,部分国家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战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关税壁垒的增加,对全球商品流通、产业链稳定以及跨国投资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监管难题: 数字经济在2018年继续蓬勃发展,但其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平台垄断等问题,促使各国开始审视和调整对数字经济的监管政策。 全球经济增长的区域分化: 尽管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长的动力和速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分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相对温和,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书将分析这些分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全球性挑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的威胁依然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18年,国际社会在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 安全挑战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除了传统的地缘冲突,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2018年依然严峻,且呈现出相互交织、联动发展的趋势。 技术革命的双刃剑效应: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如就业结构变化、数字鸿沟扩大、伦理道德争议等。 第二部分:中国在2018年的战略选择与外交实践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着中国力量。2018年,中国的许多外交举措与战略选择,都体现了其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智慧。 维护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面对单边主义的挑战,中国在2018年进一步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018年继续得到深化和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它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理念在不同国际场合的体现,以及其对塑造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中国积极参与G20、APEC等重要经济治理平台,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深化“一带一路”倡议: 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性: 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新阶段。本书将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加强项目评估、风险管控、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一带一路”沿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轨道前进。 互联互通的拓展与深化: 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中国在2018年继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以及人文交流,取得了显著进展。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联通,更是规则、标准和制度的对接。本书将探讨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应对大国关系的新挑战: 建设性管控中美分歧: 面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沟通,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努力寻找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避免冲突对抗。本书将分析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外交智慧。 深化与欧洲的伙伴关系: 中国与欧洲在维护多边主义、气候变化、经济合作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2018年,中国积极寻求与欧洲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2018年进一步巩固了战略互信,并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 促进区域稳定与发展: 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秉持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劝和促谈,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推动与周边国家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安全对话等方式,促进亚洲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2018年,中国继续倡导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世界。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积极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反对文明冲突论,为世界文明的繁荣贡献中国智慧。 结论 2018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作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其战略选择与外交实践,不仅深刻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也对全球的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战略选择(2018):挑战、机遇与中国方案》旨在通过对这一关键年份的深入剖析,展现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如何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积极地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如何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2018年国际格局的变动,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以及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 本书的撰写,力求客观、深入、全面,融合了对宏观趋势的分析与对具体事件的解读,旨在为关心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我们相信,在全球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理解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战略选择,对于理解世界,把握未来,至关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类年鉴式的出版物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它们就像时间胶囊,记录了特定年份的全球脉搏。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在分析具体的危机或合作事件时,能否将其置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比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脉络,今天的某些决策,是延续了过去的哪种传统,又是在哪些关键点上实现了突破?这种回溯性的分析,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前政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此外,一个经常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国内因素”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透露出,内部的经济目标、社会稳定考量,是如何融入到复杂的国际博弈之中的。如果能描绘出这样一个立体图景——即外部环境、国家战略与内部需求三者交织的复杂图景,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外交”的书,而是关于“国家治理”的深度观察了。

评分

从结构上看,一部好的蓝皮书应该具有极强的年度总结和前瞻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外交活动进行回顾,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未来几年国际关系走向的基准线。具体来说,书中对于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分析深度,直接决定了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仅仅停留在贸易摩擦的层面,还是深入到了技术封锁、意识形态竞争的深水区?我更希望看到对新兴大国集团(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内部动态的考察,这些力量的崛起,对现有的国际权力结构意味着什么?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国际舆论场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变化,以及中国如何进行国际传播的策略反思,那就更添一份现实意义。这本书的重量,应该体现在它能够为我们理解“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提供一个稳定且可靠的锚点。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政治抱有持续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倾向于那些能够用相对清晰的语言阐释复杂概念的书籍。我最怕的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读完后感觉信息量很大,但核心观点却模糊不清。我期待这部蓝皮书能够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可读性。它是否能有效地区分哪些是必须了解的硬性事实,哪些是专家层面的深度解读?尤其是关于经济外交的部分,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当下,中国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我希望书中能对自贸协定、‘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及其面临的外部阻力,做出不偏不倚的剖析。这种平衡感至关重要,它需要既有对国家战略的坚定支持,又要有对现实困难的清醒认识,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份合格的“形势分析报告”。

评分

拿到手后,我首先被它那种沉稳的、研究报告式的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提供“为什么”而非仅仅是“发生了什么”的材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搭建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将那些零散的新闻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特别想知道它在阐述中国外交理念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具体的国际场合中是如何被实践和推广的?书中对不同区域外交战略的侧重是否有所区分?亚洲、欧洲、非洲,每个区域的博弈逻辑显然不同。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中国外交的灵活性和战略定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口号堆砌。如果书中能够包含对中国周边国家态度的细致分析,那就更具价值了,因为邻里关系的处理,往往最能体现一个大国外交的智慧和耐心。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引人注目,光是“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这两个宏大的词汇摆在一起,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多维度的视角来解读过去一年全球格局的变动,特别是对于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是如何定位和行动的,能有深入的分析。毕竟,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贸易摩擦的阴影不散,科技竞争的升级,都需要有权威性的解读。我特别关注它是否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真正深入到决策背后的逻辑,比如对大国关系调整的预判,以及对区域热点问题(如南海、半岛局势等)的战略评估。如果它能像一份精密的地图,标示出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航道和潜在的暗礁,那就太棒了。同时,作为蓝皮书系列,我期待它具备扎实的数据支撑和严谨的学术框架,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评论。它应该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并为思考未来提供坚实的智力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