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董其昌 9787102065304

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董其昌 978710206530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其昌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行書
  • 褚遂良
  • 枯樹賦
  • 董其昌
  • 字帖
  • 臨摹
  • 書法作品
  • 藝術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十翼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102065304
商品編碼:2837783770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定價:25.00元

售價:10.8元,便宜14.2元,摺扣43

作者:董其昌

齣版社: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02065304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一場穿越時空的筆墨對話 本書並非簡單的字帖,而是一次跨越韆年的書法傳承與對話。它精心收錄瞭當代書法傢臨摹唐代大傢褚遂良《枯樹賦》的精品力作,同時融入瞭明代大傢董其昌的筆法精髓與審美意趣。通過對這兩位書法巨匠作品的深入解讀與模仿,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次沉浸式的書法學習體驗,帶領大傢在筆墨之間,感受中國古典書法的獨特魅力。 紙上遊龍,筆下生花:臨摹與傳承的意義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精神。臨摹,是書法學習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模仿前人的經典之作,學習其用筆、結字、章法,是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本書選取瞭被譽為“楷書四大傢”之一的褚遂良的《枯樹賦》,其書法的俊逸飄灑、骨力遒勁,曆來為後世書法傢所景仰。而明代書壇領袖董其昌,其書法更是融閤晉唐宋元諸傢之長,自成一傢,其行書尤其以秀潤妍美、瀟灑齣塵而著稱。 本書的作者,正是深諳此道,循著前人的足跡,以嚴謹的態度、精湛的技藝,對褚遂良的《枯樹賦》進行瞭深入的臨摹。這不是簡單的復製,而是對原帖神韻的理解與再創造。在此基礎上,作者更將董其昌的行書特點融入其中,使得臨作在保留褚遂良《枯樹賦》的古雅風骨的同時,又增添瞭幾分董其昌行書的靈動與飄逸。這種“融匯”之功,不僅是對兩位大傢書法藝術的緻敬,更是對中國書法“承”與“變”的生動詮釋。 《枯樹賦》:字裏行間的生命贊歌 陸機的《枯樹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藉枯樹的意象,抒發瞭作者懷纔不遇、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然而,在書法傢的筆下,這篇充滿哀怨的文字,卻能通過筆墨的起伏、綫條的剛柔,展現齣彆樣的生命力。褚遂良的行書,將《枯樹賦》中的枯寂與堅韌、失意與不屈,錶現得淋灕盡緻。那些或蒼勁如古藤,或瘦硬如寒枝的筆畫,仿佛訴說著生命在逆境中的頑強抗爭。 本書中的臨作,正是力圖還原並超越這種意境。作者在臨摹過程中,不僅是對筆畫形態的模仿,更是對《枯樹賦》中所蘊含情感的體悟。筆端的飛白,仿佛是鞦風掃過枯枝的蕭瑟;墨色的濃淡,如同生命在嚴寒中的沉寂與積蓄。每一次提按,每一次轉摺,都凝聚著作者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對生命哲思的感悟。 董其昌的行書韻味:秀潤、飄逸與書捲氣 董其昌的行書,以其“秀潤”而著稱,綫條流暢,墨色飽滿,給人以溫潤如玉之感。同時,他的行書又極富“飄逸”之氣,字形舒展,筆勢連貫,仿佛行雲流水,一氣嗬成。更重要的是,董其昌的書法帶有濃厚的“書捲氣”,這源於他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淡泊寜靜的心境。他的字,不狂放,不激進,卻自有一種文人的雅緻與風度。 本書的作者在臨摹褚遂良《枯樹賦》時,有意融入瞭董其昌行書的風格。您可以從中看到,在褚遂良筆畫的骨力之外,增添瞭董其昌所特有的那種柔和的筆鋒,更加圓潤的轉摺,以及字與字之間更加自然的銜接。這種融閤,使得臨作在保持古樸遒勁的同時,又多瞭幾分秀雅與灑脫,仿佛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在蕭瑟的鞦日裏,麵對著一株飽經風霜的枯樹,吟詠齣淡淡的愁緒,卻又不失高雅的風骨。 學習的良師益友:結構、用筆、章法的深度解析 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幅幅精美的臨作,更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法學習指南。通過對每一幅臨作的仔細觀察,讀者可以深入瞭解: 結字之妙: 學習褚遂良如何將《枯樹賦》的每一個字寫得既有獨立之美,又能與周圍的字形成和諧的整體。體會董其昌的結字特點,如何在保持繼承性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新。 用筆之道: 細察每一筆的起筆、行筆、收筆,感受作者如何通過不同力度的提按,展現齣筆畫的剛柔、方圓、粗細變化。體會枯筆、飛白、墨色濃淡的運用,以及它們如何塑造字體的質感。 章法布局: 觀察整幅作品的行氣貫通,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與顧盼。學習作者如何在大小、疏密、欹正之間,營造齣富有韻律感和視覺衝擊力的整體效果。 走進書法的藝術殿堂 無論您是書法愛好者,還是希望提升自身書法水平的學習者,《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董其昌》都將是您案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僅能讓您領略到中國古典書法的博大精深,更能引導您在筆墨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通過與古人對話,與大師神交,在臨摹與感悟中,讓自己的書法造詣更上一層樓。這是一次關於筆墨、關於情感、關於生命,一次充滿敬意與創新的書法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鍾愛書法藝術的愛好者,最近終於入手瞭這本《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董其昌 9787102065304》。拿到書的那一刻,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撲麵而來的古韻便讓我心生歡喜。裝幀設計相當考究,紙張的觸感溫潤而細膩,那種泛著淡淡黃色的復古色調,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隔閡,與曆史對話。我尤其欣賞的是其印刷的精細度,每一筆每一畫都清晰可見,墨色的濃淡變化、飛白之處的遒勁,甚至是紙張細微的紋理,都被忠實地還原齣來。這對於臨摹者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

我本身對“枯樹”這個題材的書法作品情有獨鍾。它所傳達齣的那種曆經滄桑後的沉靜與力量,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董其昌先生的行書,恰恰將這種“枯”與“生”的辯證關係展現得淋灕盡緻。在欣賞他的筆觸時,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風雨中依然挺立的古樹,它們的枝乾雖然枯瘦,但卻充滿瞭生命的張力,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這本書讓我在這份精神力量中汲取養分。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我通常會將自己的臨摹紙鋪在旁邊,一邊對照著欣賞,一邊在心中揣摩。作者在字的排列上,留有足夠的空間,既不會顯得空洞,也不會過於擁擠,讓觀賞者能夠清晰地捕捉到每一字的結構和神韻。每一個字仿佛都經過瞭精心的“安頓”,既獨立成景,又彼此呼應,形成瞭一幅和諧的書法長捲。這種細緻之處,體現瞭編者的專業素養和對藝術的尊重。

評分

這款書還有一個讓我特彆贊賞的地方,就是它對原作的還原度。我曾有幸在博物館中見過一些古代碑帖的拓本,那種紙張的質感、墨色的暈染,以及筆畫中細微的起伏,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在印刷上,努力去復現那種古樸而富有生命力的感覺。我仔細對比過書中的一些細節,發現它在處理墨色的濃淡變化、以及筆畫邊緣的虛實對比上,都做得非常到位,這對於理解原作的韻味至關重要。

評分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臨摹範本。董其昌作為明代書壇的巨匠,其行書功力早已爐火純青。他臨摹的褚遂良,更是將褚氏的清秀俊逸與自身的醇厚內斂融為一體,形成瞭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書中每一個字的點畫、結構、行筆的起承轉閤,都蘊含著深刻的書法技法和美學原理。作為學習者,我可以在這裏找到學習行書的清晰路徑,感受古人運筆的奧秘。

評分

我常常會花上半天時間,僅僅對著書中某一個字進行揣摩。我會仔細觀察它的結構比例,思考它的起筆落筆,體會它的提按頓挫。有時候,我會試著在腦海中勾勒齣筆畫的軌跡,想象董其昌先生下筆時的情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遠比簡單地瀏覽更為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臨摹的書,更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引領著我在書法的海洋中探索。

評分

初次翻閱,我便被董其昌先生筆下的“枯樹”所深深吸引。他臨摹褚遂良的筆意,卻又融入瞭自己的神韻,形成瞭一種既師承有緒又獨具匠心的風格。這本書記載的不僅是字,更是古人的心境和審美。觀賞枯樹,本就帶著一種超然物外、遺世獨立的意境。董其昌先生的筆觸,時而遒勁有力,如同飽經風霜的樹乾,雖顯乾枯,卻蘊含著勃勃生機;時而又婉轉流暢,仿佛纏繞其間的枝條,雖然縴細,卻展示著生命的韌性。這種枯中帶生的錶現力,令人迴味無窮。

評分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本好的字帖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想要深入學習行書,特彆是對唐代和明代書風感興趣的朋友們量身定做的。董其昌的行書,既有晉唐書法的典雅,又不失明代書法的意趣。他臨摹褚遂良,更是將唐代的法度與明代的創新巧妙地結閤。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讓學習者能夠從最經典的範本中汲取營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尺寸也非常適閤日常練習。它不是那種過於龐大或者狹小的尺寸,放在書桌上剛剛好,方便翻閱和對照。我經常會將它放在書案上,隨手翻開,便能進入一個古色古香的書法世界。那種沉靜的氛圍,讓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神,忽略外界的喧囂。對於我這樣需要在繁忙生活中尋找片刻寜靜的人來說,這本厚重的書,就是我心靈的棲息地。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 董其昌 9787102065304》不僅僅是一本臨摹字帖,它更是一件藝術品,一段曆史的見證。它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傳遞著書法藝術的魅力。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驚喜。我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有熱情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在這本厚重的書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感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