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医基础 章中医基础理论2 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2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3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4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5 第六单元五脏5 第七单元六腑7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8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9 第十单元经络11 第十一单元体质12 第十二单元病因12 第十三单元发病14 第十四单元病机16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17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18 参考答案及解析19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31 单元绪论31 第二单元望诊31 第三单元望舌32 第四单元闻诊34 第五单元问诊35 第六单元脉诊37 第七单元按诊38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39 第九单元病因辨证40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41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43 第十二单元六经辨证45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46 第十四单元三焦辨证47 参考答案及解析48 第三章zhongyao学57 单元zhongyao的性能57 第二单元zhongyao的作用57 第三单元zhongyao的配伍57 第四单元zhongyao的用药禁忌58 第五单元zhongyao的剂量与用法58 第六单元解表药58 第七单元清热药61 第八单元泻下药63 第九单元祛风湿药63 第十单元化湿药65 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65 第十二单元温里药68 第十三单元理气药69 第十四单元消食药69 第十五单元驱虫药70 第十六单元止血药70 第十七单元化瘀药71 第十八单元化痰平喘药73 第十九单元安神药75 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75 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77 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77 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79 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80 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80 参考答案及解析81 第四章方剂学92 单元总论92 第二单元解表剂92 第三单元泻下剂93 第四单元和解剂94 第五单元清热剂95 第六单元祛暑剂97 第七单元温里剂97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98 第九单元补益剂99 第十单元固涩剂100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101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102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102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103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105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105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106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107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108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108 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第二部分中医临床医学 章中医内科学120 单元肺系病证120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124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128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132 第五单元肝胆病证136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140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143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147 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168 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68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69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170 第四单元疮疡171 第五单元乳房疾病175 第六单元瘿178 第七单元瘤、岩178 第八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79 第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183 第十单元泌尿男性疾病186 第十一单元其他外科疾病188 第十二单元周围血管疾病191 参考答案及解析193 第三章中医妇科学208 单元绪论208 |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208 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209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210 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210 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211 第七单元月经病212 第八单元带下病216 第九单元妊娠病218 第十单元产后病221 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224 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226 第十三单元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227 第十四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228 参考答案及解析229 第四章中医儿科学241 单元儿科学基础241 第二单元儿童243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243 第四单元肺系病证245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248 第六单元心肝病证251 第七单元肾系病证252 第八单元传染病255 第九单元虫证258 第十单元其他疾病259 参考答案及解析261 第五章针灸学270 单元经络270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72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272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272 第五单元特定穴273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274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275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76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276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277 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278 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278 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279 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腧穴280 第十五单元手厥阴心包经、腧穴281 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281 第十七单元足少阳胆经、腧穴282 第十八单元足厥阴肝经、腧穴283 第十九单元督脉、腧穴284 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285 第二十一单元奇穴285 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286 第二十三单元灸法287 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288 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289 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289 第二十七单元治疗总论289 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90 第二十九单元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95 第三十单元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96 第三十一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97 第三十二单元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299 参考答案及解析300 第三部分西医及临床医学 章诊断学基础318 单元症状学318 第二单元问诊320 第三单元体格检查320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324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326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327 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329 参考答案及解析330 第二章内科学339 单元呼吸疾病339 第二单元循环疾病342 第三单元消化疾病346 第四单元泌尿疾病350 第五单元血液疾病352 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54 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358 第八单元神经疾病359 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360 参考答案及解析363 第三章传染病学374 单元传染病学总论374 第二单元病毒感染376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383 第四单元消毒与隔离387 参考答案及解析388 第四章医学伦理学395 单元概述395 第二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395 第三单元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396 第四单元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397 第五单元医患关系道德398 第六单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400 第七单元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401 第八单元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402 第九单元生命伦理学403 参考答案及解析404 第五章卫生法规408 单元卫生法概述408 第二单元卫生法律责任408 第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409 第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10 第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11 第六单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11 第七单元《事故处理条例》412 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414 第九单元《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414 参考答案及解析41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19 |
拿到这套辅导材料时,最大的直观感受是它的编排逻辑似乎比较注重“模块化”的学习路径。我并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所有内容再开始做题的类型,我更倾向于“学一点,练一点,巩固一点”的循环模式。我注意到它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比如从基础理论、诊断学、方剂学到具体的经典病证、治法治则,似乎都有一套对应的强化训练单元。这种结构对我这种时间管理比较紧张的在职考生来说非常友好,我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环节,精准地投入到相应的章节进行“特训”。例如,如果我对“温病学”的某些特定证型区分不清楚,我就可以直接跳到该章节进行高强度的练习,直到感觉自己对那些复杂的辨证要点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为止。这种高度的针对性和模块化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复习效率,避免了做大量自己已经掌握的题目而浪费时间。不过,我也留意到,在某些极其冷僻的知识点上,题目的深度似乎还有待挖掘,可能更偏向于考察核心和常见考点,对于那种“一分定乾坤”的边缘知识点的考察力度相对较弱,这可能需要考生自己在使用其他资料进行补充。
评分回顾整个复习周期,这套3000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模拟考试矩阵”。它所涵盖的知识点的广度,确实覆盖了绝大多数考试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和方剂应用这些核心权重部分,练习密度非常高。我通过这些题目,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对哪些知识点是“模糊掌握”,哪些是“完全没概念”的。它充当了一个高效的“诊断工具”。然而,作为一套“强化训练”材料,其真正的价值能否完全释放,高度依赖于使用者自身的学习状态。如果一个考生基础知识极其薄弱,上来就做这套题,可能会因为挫败感过强而放弃;反之,如果是一个已经温习过教材、对中医体系有框架认知的人使用,它就能迅速帮你找到那个“临界点”——即你距离成功只差哪几分的距离。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的考生,这本书的使用感受和最终效果可能会有显著差异,它更像是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冲刺时的一把精准的“助推器”,而不是零基础的“启蒙砖”。
评分这本《中公教育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中医执业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的定位似乎非常明确,就是针对那些已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现在急需通过大量实战演练来查漏补缺、提升应试技巧的考生。我记得当时选择它,主要是冲着这个“3000题”的体量去的。坦白讲,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把题目数量和质量做到平衡的却不多见。很多时候,题海战术堆出来的题目,知识点重复率高得吓人,或者干脆就是把教材内容生硬地改成了选择题形式,缺乏实际考试的迷惑性和深度。我个人在使用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它对历年真题考点的高频覆盖率以及对新大纲的适应性。光是前期基础知识的巩固,我就花了不少时间在翻阅其他参考资料上,所以这套书更像是我的“临门一脚”的利器。我期望它能模拟出考试现场那种紧张感,每一道题都需要我迅速调用记忆、排除干扰项,最终锁定最精确的答案。如果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偏怪,都无法达到强化训练的预期效果,因为真正的考试,往往是在“似是而非”的选项中考验你的辨析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握。因此,我对它的期待,更多的是建立在它能否真正有效地将我的知识储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得分能力上。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做笔记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体验指标。我是一个习惯在试题旁边写下关键词、画出逻辑关联图的人。如果纸张太薄,或者油墨容易蹭到手上,那体验感会直线下降。我记得当时拿到手时,它的纸张厚度是令人满意的,至少在用普通签字笔书写和勾画重点时,基本不用担心会洇墨到下一页,这为我进行大量的批注和反复练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题目的排版布局也很关键,试题和选项之间的间距、题号的清晰度,都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整体来说,中公教育在这些硬件细节上的处理是比较到位、比较贴合考生需求的,没有因为专注于内容而忽略了阅读体验。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虽然不直接提高你的医学知识,却能间接地保证你在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不会因为阅读不适而产生额外的疲劳感或干扰。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来看,一套优秀的考试用书,其“解析”部分的重要性往往不亚于题目本身。毕竟,做错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我翻阅了其中几个章节的解析部分,总体的感觉是,它提供了解析,但深度上似乎还有提升空间。对于那些选择题,它通常会给出正确答案和简要的理由,这对于一些基础相对扎实,只是“粗心”或“看错题干”的错误是有帮助的。然而,对于那些涉及复杂临床思维、多因素综合判断的难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为详尽的“思维导图式”解析——比如,为什么选项A的病机更贴切,而选项B虽然部分正确但却不是最佳答案的原因。如果解析能够更深入地结合教材原文中的关键描述,或者能引用一些临床实例来佐证,那么这3000道题的价值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目前看来,它更像是“告诉我是什么”,而我更需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是这样,以及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思考”。这方面的优化,会让这套书从一本“题库”升级为真正的“教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