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毛與國民黨人的交往
:25.00元
作者:莫誌斌,陳特水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0100749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幾十年民主革命的曆程中,國共兩黨作為當時國內的兩大政治勢力,彼此分分閤閤,其中既有作為革命同路人的光榮曆史,也有為堅持革命與反對革命,甚至革命的互為敵人的生死鬥爭。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共兩黨的閤作與鬥爭曾主宰瞭中國 的前途和命運。以*為代錶的中國黨人與國民黨人幾址年連續不斷的往來關係,這是中國特定的國情決定的。
目錄
序
1 革命先行 永承其誌 ——毛與孫中山
2 以誠為本,功在國傢——毛與
3 是非麯直 功過分明——毛與汪精衛
4 肝膽相照 共辱與共——毛與宋慶齡
5 滿門忠烈 理當尊重——毛與何香凝
6 詩交與良友——毛和柳亞子
7 “我國不分先後”——毛與李宗仁
8 分久必閤 愛國同心——毛和李濟深
9 三到延安成佳話——毛與張治中
10 “你為解放北平立瞭大功”——毛和傅作義
11 愛國一傢親——毛與衛立煌
12 鬆柏氣節 令人敬重——毛與續範亭
13 民主鬥士 曆史銘記——毛和馮玉祥
14 “我們會閤作得很好”——毛與鄧寶珊
15 重大義,存疑異——毛與閻锡山
16 為民族利益而共同奮鬥——毛與張學良
17 尊重甚於對立——毛與程潛
18 誠心和談 我們歡迎——毛與劉斐
19 亦城聆教 永生勿忘——毛與蔡元培
20 “宿敵”也要交往——毛與戴季陶、陳果夫、陳立夫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準,高潮迭起卻又不失沉穩,像一部精心剪輯的紀錄片,總能在最關鍵的轉摺點拋齣令人深思的細節。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捕捉能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會議記錄、私人信件中的隻言片語,經過梳理和印證,竟能揭示齣宏觀曆史進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微妙動力。我最佩服的是其對人物心理刻畫的細膩入微,即便是站在對立麵的個體,作者也力求展現其人性的多麵性,而非臉譜化的標簽。這種深層次的挖掘,讓讀者得以跳齣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的二元對立,去理解曆史抉擇背下的無奈與權衡。讀完某個章節,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點燃一支煙,讓思緒在曆史的迷霧中緩緩沉澱,那種被知識和情感雙重衝擊的滿足感,久久縈繞不散。
評分從裝幀的觸感到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這本書都體現齣一種匠心獨運的品質。它不是一本速讀的讀物,更像是一份需要耐心對待的“曆史信物”。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刻闆的符號,而是活生生地、帶著血肉和情感的個體。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氛圍和民間情緒的側寫,那些生活在權力中心邊緣的小人物的視角,為整體的宏大敘事增添瞭人性的底色。翻閱全書,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憂患意識,它提醒著我們,曆史的教訓是沉重的,而理解和銘記,是超越時間的一種責任。這是一部值得被珍藏、並多次重讀的佳作。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學術態度令人肅然起敬。它顯然是建立在數十年如一日的田野調查和浩如煙海的檔案梳理之上的。注釋部分詳實到近乎苛刻,每一點論斷、每一個引述,都有明確的來源標注,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和權威性。相較於那些隻憑二手資料拼湊起來的暢銷書,這種紮根於一手史料的深度挖掘,纔是真正的曆史研究。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求真”的學人精神。作者的行文風格雖然嚴謹,但絕非枯燥的學術腔調,他懂得如何用流暢且富有畫麵感的文字,將冰冷的史實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確保瞭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的完美平衡。
評分這本書對我個人世界觀的衝擊是巨大的,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許多自以為已經定論的曆史事件。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將大量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史料並置,留給讀者自行判斷的空間。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恰恰是對曆史復雜性最大的尊重。它展現瞭曆史不是一條筆直的軌道,而是無數次岔路口選擇的結果,每條岔路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代價。閱讀過程中,我頻繁地與自己既有的認知進行對話、甚至是辯論,這種思維上的碰撞,比單純接受信息來得更加寶貴。它教會瞭我,在看待任何重大的曆史現象時,都必須抱持一種審慎的、多維度的視角,切不可被單一的敘事所濛蔽。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年代感,封麵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和略帶粗糙的印刷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感也讓人對其中收錄的史料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言中那種剋製而又深沉的敘事基調,沒有激昂的口號,也沒有過度的渲染,隻是平靜地鋪陳齣一個宏大曆史背景下,個體命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復雜圖景。整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大量的原始文獻和手稿圖片穿插其中,那些雋秀或潦草的筆跡,仿佛是曆史的呼吸聲,能讓人真切感受到當時人物的糾結與掙紮。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現場,耳邊似乎能聽到那些久遠的談話聲,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是現代快餐式閱讀無法給予的。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物,值得反復摩挲和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