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改变世界:应对贫困、失业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学穆罕默德·尤努斯世界经济学原理发展趋势研究书籍

普惠金融改变世界:应对贫困、失业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学穆罕默德·尤努斯世界经济学原理发展趋势研究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加拉] 穆罕默德·尤努斯 著,陈文 陈少毅 郭长冬 译
图书标签:
  • 普惠金融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发展经济学
  • 贫困
  • 失业
  • 环境问题
  • 社会创新
  • 微金融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6165
商品编码:28469436887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原书名:A World of Three Zeros: The New Economics of Zero Poverty, Zero Unemployment, and Zero Net Carbon Emissions

 

作者: (孟加拉)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译者: 陈文 陈少毅 郭长冬

 

丛书名: 华章经典·经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6165

 

上架时间:2018-5-22

 

出版日期:2018 年5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目录

赞誉

译者序

一篇 挑战

第1章 资本主义的失败 / 3

第2章 创造新文明:社会企业的反经济化 / 14

第二篇 三零世界

第3章 零贫困:终止收入不平等 / 29

第4章 零失业:我们不是求职者,我们是工作的创造者 / 54

第5章 零净碳排放:创造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 76

第6章 通往更好未来的路线图 / 93

第三篇 改变世界的超级力量

第7章 青年:给予全球年轻人激励与力量 / 115

第8章 科技:释放科学力量解放全人类 / 136

第9章 良政与人权:建立服务于所有国民的社会之关键 / 157

第四篇 通向未来之阶

第10章 我们所需要的法律和金融基础设施 / 179

第11章 重新设计明日世界 / 200

注释 / 206

作者简介 / 212

译者简介 / 213 

译者序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先生是小额信贷领域的教父级人物,他及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家喻户晓。在其追随者看来,尤努斯先生是一个真正拥有强大社会感召力的伟人,他依靠其庞大的精神及思想力量,在改造及重塑世俗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努斯先生创办格莱珉银行的经历颠覆了无数放贷机构及其从业者的思维定式:社会弱势群体缺乏的不是信用,而是被信任的机会;企业家的才能不仅存在于社会成功人士,也存在于这些被信任的弱势群体。

尤努斯先生及格莱珉的追随者虽然众多,但“穷人银行家”的成功经验却难以普遍复制。近些年来,由于国际上成功复制经验的匮乏,就格莱珉经验是否真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并给尤努斯先生个人带来了一些困扰。在这部新著中,尤努斯先生通过回顾自己创办格莱珉的初衷以及运营格莱珉的理念,在某种形式上回应了这些质疑,并一次系统性地总结了他是如何推进普惠金融的真知灼见。对于国内普惠金融实践者而言,其启示包括:

一,淡化商业利益方面的考量,扩大普惠金融的社会公益感召力。尤努斯先生并非是靠简单的理念和梦想获得成功的,其成就也并不仅仅是一家可以持牌开展存贷业务的银行。这个星球上有太多梦想家,也不缺乏银行机构,为什么是尤努斯和格莱珉胜出?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尤努斯创办格莱珉的出发点不是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与绝大多数个人和机构并非在相同维度上存在竞争关系。正如尤努斯先生在本书中呼吁的,普惠金融领域的更多企业应当奉行的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而非以利润为导向的价值理念。什么是社会企业?尤努斯认为,社会企业的特征在于以讲究商业可持续化的方式运作,却以创造全人类、全社会的价值为自身的价值导向。基于这一富有感染力的价值理念,尤努斯先生在其普惠金融实践中成功调动了广泛的社会力量,获取了各个国家高执行力的仰慕者以及拥有财力的商业领袖的支持。

第二,弱化普惠金融的传统解决方案,积极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众人看到的只是尤努斯先生创办的针对穷人放贷的格莱珉银行,把尤努斯和“穷人银行家”这个身份牢牢绑定在一起。然而在这部新书里,尤努斯先生花了较多笔墨向公众介绍作为“风险投资家”的他,以及他是如何为了实践自己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而打起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的组合拳的。我们知道,国际上硅谷银行等金融集团基于股债联动机制,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的商业化实践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而尤努斯所推动的股债联动则是通过有效地嫁接多种金融工具,更为全面地覆盖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生命周期,体现出尤努斯先生时刻秉承着做公益企业的初衷。

第三,纠正传统对于弱势群体的偏见,充分挖掘人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潜力。对于弱势群体,国际上一直奉行的欧美施舍型救助并不能根本解决他们的贫困。尤努斯先生的实践证明了一点:弱势群体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与生俱来,缺的仅仅是启动资金以及必要的创业指导。尤努斯先生对于弱势群体自身创造力的肯定,使得他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多旨在发挥弱势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同情心的泛滥。也正基于这一认识,尤努斯先生制定了其针对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一整套具备财务可持续性的运作模式,弱势群体自身的造血能力成为其先决条件。而普惠金融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也构成弱势群体的财务硬约束,推动投向弱势群体的资金流向更有效创造价值的项目,从而集合社会力量使得用于贫困群体的资金得到有效率的利用。

客观来看,由于国家和地区间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差异的广泛存在,尤努斯先生的实践更多地揭示了一种可行性,而不是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复制的模式。如果要求尤努斯先生这些年的探索可以简单应用于各国并产生类似效果,则未免过于苛求了。尽管尤努斯为了证明自己的模式具备可复制性,在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开展了些实践,但对于异议者仍难以形成足够的说服力。

尤努斯先生在开启他极具个人魅力的普惠金融征途时,年仅34岁。而今天他在78岁高龄之际,依然选择和年轻人站在一起,如斗士般冲在普惠金融事业的前线。四十多年来,尤努斯先生一直采取他包容和谦卑的处事态度,根据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重大待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对于普惠金融的认知框架,并把这种认知框架分享给全人类,全球普惠金融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在这部新书里,尤努斯先生给出了自己对普惠金融所要实现的理想经济体的新认知:零失业、零贫困、低碳生活,并就这三点认知做了足够丰富和精彩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在构造自身的理想经济体时,尤努斯先生以他一贯的深邃,鲜明指出人类文明并不应该建立在自私之上,拥有公益性的我们要创造一种新的文明,这实质上是对资本市场价值观的修正。

作为国内数字普惠金融的长期观察者,我颇有点失望地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中,普惠金融理论上应当与社会企业的价值理念更为契合,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定的背离。以这些年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借贷为例,其在国内初以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为契机,乘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巨风扬帆起航,短短几年内便形成了比传统线下小额贷款更为庞大的市场规模,更为广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资源以及闲散资金。然而发展至今,网络借贷行业整体在经历较大成长挫折、遭遇较大发展困惑后,也是时候好好反思自身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了:网络借贷到底针对的是哪类客户群体?针对这类客户群体,过度追逐商业化利益是不是误入歧途?网络借贷是否有望承担起造血职能,激发出借款人的企业家精神?此外,我们还应该反思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社会多元化主体力推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商业化主体承担起中国普惠金融的大任是否足取,全新的社会企业是更容易脱胎于传统金融巨头、民间高利贷者还是新兴的更有理念的创新创业者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即将收尾,可以全面反思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的时刻,我很荣幸能够承担起尤努斯先生这本《普惠金融改变世界》的翻译工作,将尤努斯先生深邃的思想分享给国内更多的朋友。

当然,基于国情不同和价值观差异,尤努斯先生在书中表达的部分观点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近些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困、降低失业以及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进展举世瞩目,树立起了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良好形象。中国继续保持自身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同时确保增长成果为大众所享,本身就是对世界普惠金融事业的大贡献。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期待中国在普惠金融领域出现具有世界性号召力的精神领袖级人物。

陈文

百舸金融论坛创始发起人

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 

媒体评论

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脱贫的方法后才成为可能。尤努斯创设的格莱珉银行模式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高度透明化、连接化,其独特的小组和中心会议、社群网络等机制,能有效促进底层女性扩展社会网络,培育社会资本,运用金融工具创业和脱贫,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格莱珉中国正在跟随他长期以来一心为民、反抗贫穷的脚步。

——高战格莱珉中国联合创始人

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一位充满实践精神的梦想家,他的贡献改善了他的祖国孟加拉国还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数以百万计人们的生活。

——《洛杉矶时报》

尤努斯的理念激发了无数年轻人投身于全球的社会事业中。

——《财富》杂志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