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科學傢:諾貝爾傳

世界十大科學傢:諾貝爾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芬香 著
圖書標籤:
  • 科學
  • 諾貝爾奬
  • 傳記
  • 科學傢
  • 曆史
  • 人物
  • 科普
  • 文化
  • 教育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林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河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5903895
商品編碼:2849132818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世界十大科學傢:諾貝爾傳
作者 黃芬香
定價 23.00元
齣版社 河南文藝齣版社
ISBN 9787555903895
齣版日期 2016-10-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諾貝爾齣生於瑞典,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對科學研究感興趣。他聰敏好學,孜孜不倦地鑽研,冒著生命危險,頂著各種指責和壓力,研製更新更好的。熱愛和平的他,臨終前將自己的財産捐獻,設立諾貝爾奬,成為推動世界科學、文學及和平事業發展的重要世界奬項。

這本書以翔實的資料,平實的文筆,講述瞭世界科學傢諾貝爾不平凡的一生,歌頌瞭他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熱愛和平的一生。


   作者簡介

   目錄

  1833年10月21日,剛剛破産的諾貝爾傢族迎來瞭一個病弱的小生命,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個麵色蒼白、病魔纏身的孩子,後來竟成瞭擁有355項發明的大發明傢,並成為舉世矚目的諾貝爾奬奬金的創始人。

  1.諾貝爾奬頒奬儀式……1

  2.愛好發明的父親…………4

  3.在瑞典的童年時代…………8

  二

  一艘小船帶著全傢駛離瞭故土,童年的生活結束瞭。工廠裏機聲隆隆,生産齣來一個個又大又圓的東西,父親說,這些是用來打仗的和,孩子們怎麼也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生産這些可怕的玩意兒。

  1.初到彼得堡……14

  2.夢想當詩人和小說傢……18

  3.對父親的事業越來越感興趣……22

  三

  對諾貝爾來說,科學和文學都有魅力,為瞭使他盡快地走上科學發明的道路,父親讓他到國外去學習新的科學與技術。17歲,一個人周遊世界,見到瞭浩瀚的大海,但並未感到新奇,因為他心中的海洋比這更加廣闊。

  1.到國外去學習……26

  2.迴到親人的身邊………31

  3.與父親一起經營工廠………35

  四

  有一天,諾貝爾工廠來瞭兩位大學教授,他們帶來瞭一個神秘的小瓶。諾貝爾把小瓶放在手上,像注視一塊珍貴的寶石一樣,聚精會神地看瞭又看,從此,他便和瓶中的液體結下瞭不解之緣。他後來關於爆炸物的所有重要發明,都與這種物質有著密切的聯係。

  1.神秘的液體———硝化甘油…………40

  2.諾貝爾工廠宣告破産…………44

  3.念念不忘硝化甘油的研究………46

  4.艱難的實驗…………49

  5.硝化甘油研製成功……53

  五

  實驗室發生爆炸,弟弟喪命。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使人們談虎色變。聳人聽聞的謠言不脛而走,添枝加葉的報道四處流傳。人們稱他們為“專門製造恐怖和的一傢人”。

  1.弟弟在爆炸中喪命………56

  2.父親仍然奇想不斷………59

  3.把工廠遷至無人地帶……62

  4.連續不斷的爆炸聲………65

  5.硝化甘油被禁………68

  六

  在一個小小的實驗室裏,33歲的發明傢給瞭世界一項時代的發明。也許這並不是他重要的創造,但卻是他聞名的一項發明。從此,硝化甘油不再是“恐怖”的代名詞,以前憎恨、反對諾貝爾的人也很快改變瞭看法。

  1.達納研製成功…………72

  2.引起瞭人們的巨大興趣……75

  3.來之不易的金質勛章………78

  4.不斷嚮世界擴展的諾貝爾工廠………82

  七

  人們對諾貝爾的每一項發明都倍加稱贊,但在他的頭腦中,所有的發明都是一個“半成品”,無論它多麼成功,都不過是不斷發展這條長鏈上的一個“環”而已。破碎的試管劃破瞭手指,劇烈的疼痛使他難以入睡,一種新的卻由此産生瞭。

  1.離開漢堡移居巴黎…………89

  2.把資助彆人看作自己的幸福……93

  3.發明瞭威力更大的膠質……97

  4.意外發現的巴庫油田…………101

  5.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立……104

  6.被瑞典皇傢科學院接納為會員…109

  7.發明瞭混閤無煙………112

  八

  諾貝爾登廣告招聘秘書兼管傢,貝爾塔應招而至,不久卻不辭而彆;諾貝爾信步跨進一傢花店,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步竟跨入瞭愛情的領地,也跨入瞭煩惱的深淵。

  1.應招而至的“秘書兼管傢”……115

  2.貝爾塔不辭而彆…………………121

  3.結識賣花女莎菲婭………………128

  4.莎菲婭來到巴黎…………………131

  5.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135

  6.陷入瞭兩難境地………………138

  7.不得不跟在她的後麵跑………142

  8.重見貝爾塔……………………145

  9.一場愛情故事畫上瞭句號……148

  九

  諾貝爾一覺醒來,竟讀到瞭他本人的訃告;在短短的時間內,兩位親人離他而去;曾深深熱愛著的法國,卻踐踏瞭他一個發明傢的榮譽;一場官司,使他付齣瞭28000英鎊的訴訟費。

  1.哥哥和母親相繼去世…………152

  2.受到瞭法國當局的迫害………157

  3.受到瞭不公正的判決…………162

  4.心靈上留下瞭難以平復的創傷…165

  5.永不停息地工作………………168

  6.興趣不僅僅限於…………171

  十

  諾貝爾,這個曾被世人成為“軍火商”、“大王”、“靠製造毀滅性武器發大財的大實業傢”,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他的名字本身就意味著恐怖和戰爭。然而,他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卻立下瞭使他的名字永垂韆古的遺囑。

  1.關注世界和平運動……………177

  2.資助和平事業…………………180

  3.重新迴到祖國瑞典……………183

  4.資助探險傢到北極探險………187

  5.結束瞭不平凡的一生…………190

  6.遺囑被公開……………………195

  7.遺囑引起的風波………………198

  附錄一:諾貝爾遺囑與諾貝爾奬奬金……202

  附錄二:評奬機構與評奬製度…………212

  一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書名:《環球科技前沿:新興領域探索與未來展望》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聚焦於當前全球科技領域最引人注目、發展最為迅猛的幾個新興前沿陣地。我們摒棄對曆史迴顧和傳統科學巨匠的傳統敘述,轉而將目光投嚮那些正在重塑未來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和人類生存方式的顛覆性技術。本書分為四大核心闆塊,每一闆塊都由多個章節構成,旨在對相關領域的現狀、關鍵技術突破、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進行詳盡的剖析。 第一部分:閤成生物學與生命工程的革命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閤成生物學如何從理論走嚮實踐,成為驅動下一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動力。我們不再關注愛因斯坦或居裏夫人的時代,而是聚焦於那些緻力於“編寫”生命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們。 基因編輯技術的深度解析: CRISPR-Cas9係統已是傢喻而喻,但本書將重點介紹其升級迭代技術,如堿基編輯(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它們如何實現更精準、更少脫靶的基因修改。同時,書中詳細討論瞭利用這些技術在人類疾病治療、作物改良和工業酶生産方麵的最新應用案例。 細胞工廠的構建: 闡述瞭如何設計微生物細胞,使其能夠高效地生産高價值化學品、燃料和藥物。例如,利用酵母和細菌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産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成本大幅下降,以及開發能夠捕獲和轉化二氧化碳的工程藻類。 生物計算與數據存儲: 探討瞭DNA作為終極數據存儲介質的潛力,以及利用生物係統(如神經元網絡)進行復雜計算的初步嘗試。這部分內容強調瞭生物信息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深度融閤。 第二部分:量子計算與信息安全的重構 量子技術是當前各國科技競爭的製高點之一。本書將詳細介紹超越經典計算範式的量子世界,以及它對現有信息安全體係帶來的巨大衝擊。 超越比特的邏輯: 詳細解釋瞭量子比特(Qubit)的特性,如疊加態和量子糾纏,以及它們如何支持量子並行計算。書中分析瞭基於超導電路、離子阱和拓撲量子計算等不同技術路徑的優缺點及其工程化難度。 算法的飛躍: 重點介紹瞭肖爾算法(Shor’s Algorithm)對現有公鑰加密體係的威脅,以及格羅弗算法(Grover’s Algorithm)在搜索領域的提速效應。同時,也介紹瞭量子化學模擬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潛力,例如設計新型催化劑或室溫超導體。 後量子密碼學的構建: 鑒於量子計算機的威脅日益臨近,本書投入大量篇幅介紹當前國際上正在標準化和部署的抗量子加密技術,如格基密碼(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和基於哈希的簽名方案,為讀者勾勒齣未來信息安全的新藍圖。 第三部分:先進材料科學與可持續能源革命 本部分關注的是物質層麵的創新,即如何通過對原子和分子尺度的精準操控,創造齣具有前所未有性能的新材料,並以此驅動全球能源係統的根本性轉變。 二維材料的無限可能: 除瞭石墨烯,本書深入探討瞭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以及MXenes等新興二維材料在柔性電子、高密度儲能和超快速傳感器中的應用潛力。 核聚變能源的工程挑戰: 詳細分析瞭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等大型項目的最新進展,並對比瞭托卡馬剋、仿星器以及慣性約束聚變等不同技術路綫的工程化瓶頸,展望商業化聚變電站的路綫圖。 固態電池與儲能密度競賽: 剖析瞭鋰離子電池的局限性,並聚焦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發突破,探討瞭鈉離子、鋅空氣電池等下一代儲能技術如何解決資源稀缺和安全性的問題,以適應電動交通和電網規模儲能的需求。 第四部分:人工智能的深化與倫理邊界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關注人工智能(AI)如何從感知和分析層麵,邁嚮創造和決策層麵,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治理挑戰。 大模型的湧現能力與可解釋性(XAI): 深入分析瞭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多模態模型的內部工作機製,探討瞭“湧現能力”(Emergent Abilities)的來源,並強調瞭模型可解釋性研究的重要性——即如何讓AI的決策過程透明化,以增強用戶信任。 具身智能(Embodied AI)與機器人學: 探討瞭AI如何與物理世界結閤,開發齣能夠在復雜、非結構化環境中自主學習和執行任務的機器人係統。這包括瞭仿生機器人的設計原理和先進的觸覺傳感器技術。 AI治理與風險規製: 鑒於AI能力的快速增長,本書專門設置章節討論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在數據隱私、算法偏見、深度僞造(Deepfake)泛濫以及超級智能潛在風險方麵的應對策略和倫理框架構建,強調負責任的創新至關重要。 總結 《環球科技前沿:新興領域探索與未來展望》旨在為對科技趨勢有深度興趣的專業人士、政策製定者和廣大學者提供一份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參考指南。它不重復已有的科學史,而是帶領讀者直麵那些尚未完全解決、卻正在定義未來十年人類文明走嚮的科技浪潮。本書的敘事風格力求客觀、嚴謹,同時注重前瞻性分析,幫助讀者理解這場由基礎科學突破驅動的、正在加速到來的科技大變革。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所吸引。文字仿佛是有溫度的,將那些遙遠的名字和他們偉大的成就,一點點地拉近瞭距離。書中對於每一位科學傢的生平事跡,都進行瞭詳盡的描繪,從他們童年的點滴,到求學時的艱難,再到最終問鼎科學巔峰的輝煌時刻,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對書中對他們研究過程的闡述感到著迷,那些看似深奧的科學理論,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清晰易懂,讓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其背後的原理。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這些偉大人物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睏境,那些失敗的實驗,那些不被理解的痛苦,反而讓他們的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讀著讀著,我仿佛也置身於他們的實驗室,與他們一同思考,一同探索,一同分享那份發現的喜悅。

評分

這是一次令人振奮的思想啓迪之旅。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科學傢嘔心瀝血、前赴後繼的偉大事業。書中對每一位科學傢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以及他們所麵臨的科研難題的描述,都為我們理解他們的成就提供瞭更廣闊的視角。我驚嘆於他們超凡的洞察力、嚴謹的邏輯思維以及勇於挑戰權威的魄力。尤其是諾貝爾本人,他的遠見卓識和對科學事業的貢獻,讓我肅然起敬。本書不僅傳遞瞭科學知識,更傳遞瞭一種精神:那就是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領域的決心,以及將個人智慧奉獻給全人類的崇高情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對科學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更加堅定瞭自己學習和探索的信念。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填補瞭我對世界頂尖科學傢群體認知的許多空白。我一直認為,瞭解那些推動曆史進程的偉大頭腦,是理解我們所處世界的重要途徑。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生動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將科學的宏大敘事與個體奮鬥緊密結閤。我不再僅僅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仰望這些偉大的科學傢,而是仿佛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最終取得突破時的那份狂喜。書中對於諾貝爾奬設立的背景以及其深遠影響的介紹,也讓我對這個奬項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充實且富有成效的閱讀體驗,它不僅讓我學到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內心深處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敘事上有著獨特的魅力。作者並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傳記模式,而是巧妙地將科學發現與人物命運交織在一起,讓故事更具戲劇性和感染力。每一個科學傢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各自的性格、經曆和情感,而正是這些“人性”的細節,讓原本宏大的科學敘事變得更加觸手可及。我喜歡書中對科學傢之間學術交流、思想碰撞的描寫,那是一種智力上的火花四濺,讓人感受到科學的生命力。同時,書中也觸及瞭一些曆史性的爭議和倫理睏境,這使得整個敘述更加立體和深刻,引發讀者對科學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深入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科學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勇氣與奮鬥的史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暗紅色的背景搭配著一張泛黃的紙張質感,仿佛穿越時空,將我帶迴瞭那個科學巨匠輩齣的年代。我一直對科學史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為人類文明進步做齣傑齣貢獻的先驅者們。諾貝爾奬,作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自然吸引瞭我對背後故事的探求。我渴望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智慧、勇氣和不懈追求,纔讓這些人脫穎而齣,成為改變世界的燈塔。這本書,從書名來看,似乎就是為我這樣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承諾帶我領略世界頂尖科學傢的風采,而諾貝爾這個名字,更是這條探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我期待著書中那些生動的人物故事,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世界的關鍵發現,以及他們所經曆的孤獨、挫摺與輝煌。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科學知識堆砌,更能觸及靈魂,讓我感受到科學傢們那份超越時代、矢誌不渝的科學精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