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时政、历史、社科读物 红旗出版社 刘余莉著

现货!正版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时政、历史、社科读物 红旗出版社 刘余莉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德
  • 群书治要
  • 刘余莉
  • 时政
  • 历史
  • 社科
  • 红旗出版社
  • 经典
  • 国学
  • 治国理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商品名称:现货!正版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时政、历史、社科读物 红旗出版社 刘余莉著
商品编号:28543945680
店铺: 广州方正文化图书专营店
商品毛重:500.00g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名称: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作者: 刘余莉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定价: 68元

内容简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年3月,*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建设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与中国传统“为政以德”思想一脉相承。

  本书从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由中央党校教授按“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个体系,结合党政工作之需,进行精要解析。以古论今、古为今用,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深入认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升综合素质,成就新作为。

严私德,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严私德,是政德的基础,是领导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目录:

一、修身始于戒贪   / 3

二、欲不可纵   / 10

三、万恶淫为首   / 18

四、好名之患   / 23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32

六、君子四重   / 40

七、谦德之光   / 49

八、吉人之辞寡   / 57

九、好学近乎知   / 64

十、重家风家教   / 71

十一、善事父母为孝   / 79

十二、兄友弟恭   / 89

十三、敬妻守道义   / 96

十四、择贤而友之   / 104

守公德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守公德,是政德的保障,是领导干部要彰显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乐者天地之和   / 113

二、民惟邦本   / 120

三、仁者爱民   / 127

四、富民安众   / 133

五、取信于民   / 138

六、求贤于天下   / 144

七、任贤必治   / 153

八、贤主贵士   / 162

九、礼贤下士   / 171

十、女子显坤德   / 180

十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186

十二、上老老而民兴孝   / 192

十三、师尊则道隆   / 197

十四、慎终追远   / 202

十五、善制而后致治   / 208


明大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明大德,是政德的统领,是领导干部必须有的自我修养。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 215

二、圣人以天下为度   / 219

三、我无欲而民自朴   / 224

四、德本财末   / 228

五、以德报怨   / 234

六、心存仁恕   / 239

七、境缘无好丑   / 244

八、君子忧道不忧贫   / 249

九、官人无私   / 255

十、君臣有义   / 263

十一、同志相从   / 270

十二、和谐共荣好战必亡   / 280

十三、正身一听   / 286

十四、罪在朕躬   / 295

十五、人心正则国治   / 301


《政治智慧的传承:解读古代治国之道》 一、 内容概述 《政治智慧的传承:解读古代治国之道》是一部旨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宝藏,并探讨其对当今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的学术力作。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古籍的逐字翻译或浅显解读,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精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文本和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性的梳理、深刻的分析和创新的阐释,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政治智慧图景。 全书围绕“治国之道”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揭示了古代圣贤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洞见。作者跳脱出僵化的教条和孤立的片段,致力于展现古代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历史演进以及其跨越时空的普适价值。本书力求摒弃枯燥的学术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读者走进古人的思想世界,感受其卓越的政治智慧。 二、 核心内容分析 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在其对古代政治思想体系的全面构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政治伦理的基石:仁政与德治的永恒追求 本书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仁政”与“德治”理念。这并非简单地将“仁”或“德”作为道德口号,而是将其视为构建有效政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仁政的内涵与实践: 探讨“仁政”思想的起源,如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治国方略。分析“不忍人之心”如何成为统治者施政的出发点,以及如何通过“利民”、“教民”等手段实现政治上的“仁”。本书将考察不同时期、不同统治者在推行仁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仁政理念在历史实践中的演变。例如,从早期“爱民”的朴素观念,到汉代“休养生息”的政策,再到宋代“以民为本”的制度探索,都将是重要的论述对象。 德治的超越性意义: 阐释“德治”并非仅仅依靠道德说教,而是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国家治理的决定性作用。分析“君子以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如何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核心。本书将深入研究“德”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礼仪制度的规范、教化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官员品德的要求等。同时,也将探讨德治思想在面对社会矛盾和危机时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与法治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2. 制度设计的智慧:建国、用人与经济的有机统一 除了抽象的政治伦理,本书还将重点分析古代政治家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卓越智慧,强调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应性。 建国之道的探索: 追溯中国古代不同王朝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在政治体制、权力结构、国家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例如,从西周分封制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深远影响,再到汉代郡国并行制的调整,都将是考察的重点。本书将分析这些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以及它们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用人唯贤的艺术: “得人者兴,失人者亡”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普遍规律。本书将深入探讨古代王朝如何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官员的制度,以确保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将考察“举贤才”、“科举制”等制度的演变,分析其积极意义与潜在弊端。同时,也将关注古代对“忠诚”、“廉洁”、“才能”等品质的评价标准,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实现“任人唯贤”。 经济民生的保障: 任何政治制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民生。本书将分析古代政治家如何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置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考察“重农抑商”政策的合理性与演变,分析古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均田制、募兵制等如何在不同时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同时,也将关注古代关于水利建设、救灾恤民等方面的政策,展现政治智慧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具体实践。 3. 危机应对的策略: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政治智慧的传承:解读古代治国之道》将通过对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的深刻反思,提炼出宝贵的政治教训,为当今的政治实践提供警示。 王朝兴衰的规律探析: 梳理中国古代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脉络,分析导致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如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本书将重点关注统治者在面对危机时的决策失误,以及某些看似微小的隐患如何最终酿成巨大的政治灾难。 “鉴往知来”的政治智慧: 强调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将古代政治家对于“居安思危”、“戒盈持满”等警示的论述,与现代政治治理中的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联系起来。本书将分析古代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政治改革、道德约束等方式来避免重蹈覆辙,并从中提炼出适用于当代的政治智慧。例如,对“治乱循环”的认知,以及如何打破这种循环的思考。 4. 治国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融汇与超越 本书并非简单地重复古代的政治思想,而是力求在吸收古代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多元思想的融合: 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并非单一的儒家独唱,而是包含了道家、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智慧。分析这些思想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体系。例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如何与儒家的“有为之政”相结合,法家的“法治”思想如何被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和运用。 时代精神的注入: 在解读古代政治思想的同时,本书也将积极探讨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如何将古代治国智慧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治理体系?本书将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有力的论证,为这些问题提供启发性的思考。 三、 价值与意义 《政治智慧的传承:解读古代治国之道》的价值在于: 深刻的理论价值: 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体系的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当今的政治实践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和思想启迪,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的社会挑战,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文化传承的使命: 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启迪民智的平台: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邃的政治智慧呈现给广大读者,激发读者对政治、历史、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升国民的政治素养。 本书将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普及性于一体的力作,为所有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渴望探索人类文明智慧的读者提供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新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从拿到手里开始,就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内容严肃,但整体风格却给人一种沉静、有力量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里面的排版清晰,字体选择也很考究,阅读体验非常舒服。这种用心做书的态度,让人对内文的质量也充满了期待。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找到这样一本让人愿意沉下心来阅读的书,实属不易。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感,想必是出版社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是为了保证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整体来看,从包装到内页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时事有着持续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理解过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面临的许多挑战,并非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困境在古代的先贤那里或许早有思考和应对之道。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审视当前社会现象的古代参照系。它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而是要能提炼出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治理原则。如果能从中找到关于人才选拔、社会公正、危机应对等方面的深刻洞察,那么这本书对我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了,而更像是一本实用的“行动指南”。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连接,才是我阅读此类书籍的终极目的。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古代治国方略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对现代社会有借鉴意义的智慧。这本书的宣传点就非常吸引我,它强调了从经典中寻找现代启示的角度,这正是我所寻找的。我通常偏爱那些能够将深奥的古籍,通过现代化的解读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毕竟,如果只是照搬古人的话语体系,对于我们当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隔阂。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既尊重原著精神,又能有效连接当下语境的桥梁。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苦于没有专业知识去深入研究的普通读者来说,一本好的导读性质的读物,简直就是一座宝库。我已经开始期待作者是如何平衡“古”与“今”之间的张力的了。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她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是颇有建树的。因此,在选择读物时,作者的背景和以往的学术成就往往是我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一个有经验的学者来解读经典,其解读的深度和准确性通常更有保障。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够提供独特见解的学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解读。我希望作者能带来一些新颖的视角,打破我们对于某些经典概念的固有认知。当然,学术著作的易读性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方面。我希望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普通读者的接受度,避免过度晦涩的术语堆砌,让知识的传播更加有效。

评分

我个人对历史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制度的演变和统治哲学的探讨上。很多历史著作往往侧重于叙事,而缺乏对深层思想脉络的梳理。因此,我非常看重一本学术性读物在逻辑构建上的严谨程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原文,而是能深入挖掘背后蕴含的政治伦理和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如果作者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这些治世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应用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好的历史社科读物,应该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思维框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猎奇或碎片化的知识点。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性理解古代政治智慧的书籍,期待它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