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東北抗日聯軍捲)
定價:135.00元
作者:王曉輝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0100503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1.3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革命戰爭史,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寶庫,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為瞭全方位描繪中國革命戰爭史,從1995年開始,人民齣版社便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的專傢、學者開始策劃並著手寫作(《中國革命戰爭紀實》係列叢書,曆時寒暑12載,終於完成瞭這項宏大工程。這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也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的好紀念。《中國革命戰爭紀實》這套叢書,共包括14捲15本,分為土地革命戰爭紀實(4捲5本)、抗日戰爭紀實(4捲)、解放戰爭紀實(6捲)。這套叢書的作者,都是具有專業功底的軍事曆史和軍事理論科研與教學人員。他們通過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筆觸,把當年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全方位地展現給讀者。希望廣大讀者能夠通過這套叢書,更好地瞭解中國革命戰爭的曆史和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以利於更好地把握今天、麵嚮未來,以昂揚嚮上的精神風貌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事業。
目錄
章 處心積慮,日本凱見覦東北
第2章 月黑風高,“九一八”日本侵占東北
第3章 奮起抵抗,遼寜義勇軍首燃抗日烽火
第4章 拒絕勸降,吉林抗日義勇軍鬆江浴血
第5章 違蔣命令,黑龍江東北軍誓死禦士
第6章 風起磐石,東北人民革命軍穩坐南滿
第7章 屢曆“討伐”,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東滿轉戰
第8章 擅打惡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雄飛哈東
第9章 屢斃日酋,人民革命軍第四軍吉東巧打妙戰
0章 惡戰連綿,東北反日聯閤軍第五軍鑄勁旅
1章 燎原之勢,東北人民革命軍再添新軍
2章 步入鼎盛,東北抗日聯軍十大聯軍成軍
3章 西徵先鋒,抗聯路軍存亡之際
4章 南進西齣,抗聯第二路軍的西徵苦鬥
5章 衝破“討伐”,北滿抗聯主力部隊的西徵勝利
6章 分區作戰,抗聯路軍的後光榮
7章 衝破重圍,抗聯第二路軍踏雪入蘇
8章 連戰連捷,第三路軍黑嫩平原掀起“紅色風暴”
9章 移師蘇聯,東北抗聯密林中厲兵秣馬
第20章 重返戰場,大反攻中的東北抗聯
參考書目
後記
東北抗日聯軍組織序列錶
東北抗日聯軍戰鬥序列錶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兵力
日本關東軍戰鬥序列錶
僞滿洲國軍戰鬥序列錶
滿洲省委所屬黨組織分布情況、反日遊擊隊創建地示意圖
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各軍遊擊活動區域示意圖
東北抗日聯軍各路軍遊擊活動區域示意圖
僞滿洲國行政區劃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重的曆史文獻,初翻時便被其嚴謹的史料堆砌所震撼。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追求戲劇衝突和個人英雄主義的通俗讀物,而是像一座沉默的紀念碑,用最冷靜的筆觸,記錄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每一頁紙張都似乎帶著舊時光的塵埃和硝煙的味道,讓人不得不放慢閱讀的速度,細細咀嚼每一個細節。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戰役的復盤,作者似乎傾盡全力去還原當時的戰場態勢、兵力部署乃至後勤補給的窘迫,那種近乎檔案整理般的細緻,讓人深切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復雜,絕非簡單的“勝利”或“失敗”二字可以概括。它迫使讀者超越瞭教科書上被簡化和提煉的曆史敘事,去直麵那些鮮活的、充滿掙紮的個體命運,以及他們如何在極端的壓力下做齣抉擇。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曆史的對話,沉重卻又讓人心懷敬意。
評分這份資料集般的著作,帶給我的感受,是它超越瞭單純的“戰鬥記錄”,而是一部關於“韌性”的史詩。它展示瞭在資源極度匱乏、外部援助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一群人如何通過信念和組織力,將不可能變成瞭可能。閱讀它,不是為瞭尋找簡單的閱讀快感,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細緻入微地描繪瞭革命隊伍在冰天雪地中如何維持組織的運轉、如何在敵人的高壓封鎖下進行思想的統一和情報的傳遞。這些“非戰鬥”的細節,恰恰是理解那場長期抗戰勝利的關鍵所在。它讓人明白,勝利不僅僅取決於鋼鐵洪流,更取決於人心所嚮和堅不可摧的意誌力。這是一本能讓你在閤上書本後,依然久久沉思的書,它提供的養分,是那種紮根於曆史深處的敬畏與力量。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編輯和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樸素到近乎“冷硬”的學術氣息,這無疑勸退瞭一部分追求輕鬆閱讀的讀者。然而,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外在,恰恰映襯瞭其內核的堅韌與厚重。它不太注重文采的華麗,而是以一種近乎法律文書般的精確度來界定事實、梳理脈絡。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或存在爭議的曆史節點時的剋製與審慎,他們似乎總是在努力尋找證據鏈條最穩固的那個點來陳述,而不是輕易地下結論。這種對史實的極度尊重和敬畏,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復參閱的工具書,而非一次性的故事閱讀。它沒有試圖去美化任何一方,隻是忠實地記錄瞭曆史的運轉軌跡。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有一種獨特的、近乎緩慢的莊嚴感。它似乎並不急於將讀者帶入高潮,而是循著時間的脈絡,一步一個腳印地描繪著局勢的演變。這讓我想起老電影裏那種用長鏡頭捕捉時代變遷的手法,雖然缺少現代敘事中常見的緊張感和懸念設置,但卻營造齣一種曆史的縱深感。我個人認為,對於那些對戰爭史的“為什麼”和“怎麼樣”比對“誰贏瞭”更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極具價值的。它展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漫長、艱辛、充滿挫摺的積纍過程。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去查閱地圖,去思考當時的地理環境如何製約瞭軍事行動,這種主動的思考和探索,纔是真正讓曆史“活”起來的方式,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作者已經構建好的結論。
評分讀罷全書,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原生態”感,仿佛作者隻是盡職地將那些被時間衝刷得有些模糊的記憶和文件,原封不動地搬到瞭我們眼前。這種風格的優勢在於其無可辯駁的真實性,但也對讀者的耐心提齣瞭較高的要求。我尤其欣賞其中穿插的那些地方誌性的記載和口述材料的引用,它們像是散落在廣袤土地上的珍珠,雖然零散,卻共同編織齣瞭一幅宏大而又具體可感的抗爭圖景。這些零碎的敘述,常常能比宏大的戰略分析更能擊中人心——一個村莊的撤離、一次物資的劫掠、一位普通戰士的傢書,這些微觀的視角,恰恰構成瞭那場偉大鬥爭最堅實的基石。它要求讀者摒棄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像考古學傢那樣,耐心地將每一條綫索拼接起來,纔能窺見整體的輪廓,這種閱讀體驗是獨特的、需要投入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