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鑒定質量監控,是司法鑒定質量監控理論在筆跡鑒定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書稿從基本理論問題、對筆跡鑒定人的控製和監督、對筆跡鑒定方法的控製和監督、對筆跡鑒定過程的控製和監督四個基本方麵,圍繞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相關問題進行闡述。
目錄
導論
一、研究對象的界定
二、研究現狀述評
三、本書的基本結構
第一章筆跡鑒定概述
第一節筆跡鑒定的對象和任務
一、筆跡鑒定的對象
二、筆跡鑒定的任務
三、明確筆跡鑒定對象和任務的意義
第二節筆跡鑒定的人員與材料要素
一、筆跡鑒定人
二、筆跡鑒定材料
第三節筆跡鑒定的方法與過程
一、筆跡鑒定的方法
二、筆跡鑒定的過程
第四節筆跡鑒定結果中的發現、解釋及其錶述
一、筆跡鑒定結果中的發現
二、筆跡鑒定結果中的解釋
三、筆跡鑒定結果的錶述
本章小結
第二章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的理論依據
第一節筆跡鑒定與司法活動的關係
一、討論筆跡鑒定與司法活動的意義
二、筆跡鑒定與司法活動之間的互動
三、筆跡鑒定對司法活動的意義
第二節筆跡鑒定意見被采納原因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二、筆跡鑒定意見被采納的原因討論
第三節筆跡鑒定質量的內涵
一、討論筆跡鑒定質量內涵的意義
二、筆跡鑒定的固有特性
三、筆跡鑒定係統所滿足的要求和滿足的程度
第四節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的理念和製度基礎
一、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理念的意義
二、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理念的實質
三、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的製度基礎
第五節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的目的和手段
一、筆跡鑒定質量監控之目的
二、筆跡鑒定質量監控之手段
本章小結
第三章筆跡鑒定人的崗位授權與能力監控
第一節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與能力監控的理論前提
一、看待、理解筆跡鑒定人的方式
二、看待、理解筆跡鑒定人的具體觀點
三、訴訟模式關注筆跡鑒定人的環節
第二節筆跡鑒定人的崗位授權和控製
一、實施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控製的依據
二、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控製中的技術能力評價依據
三、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控製的實施主體
四、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控製的依托形式
五、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的暫停、取消
第三節筆跡鑒定人的技術能力監控
一、筆跡鑒定人技術能力的持續保證
二、能力驗證計劃對保證筆跡鑒定人技術能力的作用
本章小結
第四章筆跡鑒定方法及其確認
第一節筆跡鑒定中的方法論
一、筆跡鑒定方法論是辯證法的具體錶現形式
二、筆跡鑒定方法論中的辯證概念(關係)
三、筆跡鑒定方法論的運用
第二節筆跡鑒定的方法
一、筆跡鑒定材料實地勘驗的方法
二、筆跡特徵的發現、記錄方法
三、筆跡特徵的比較方法
四、筆跡鑒定中的綜閤評斷方法
第三節筆跡鑒定方法的確認和驗證
一、鑒定方法確認和驗證概述
二、筆跡鑒定方法的確認和驗證
本章小結
第五章筆跡鑒定實施過程的監控
第一節筆跡鑒定實施過程監控概述
一、筆跡鑒定實施過程中的潛在緻錯因素
二、筆跡鑒定實施過程監控中的“點”與“麵”
三、筆跡鑒定實施過程監控的主體及其角色
第二節筆跡鑒定受理環節的質量監控
一、筆跡鑒定受理環節質量監控的目標
二、筆跡鑒定受理環節質量監控的內容
三、筆跡鑒定組的構成及其控製
四、筆跡鑒定材料流轉的監督、控製
第三節筆跡鑒定實施環節的質量監控
一、筆跡鑒定實施環節質量監控的原則
二、對筆跡鑒定檢驗過程記錄的監督和控製
三、筆跡鑒定結論分歧的解決機製
第四節對筆跡鑒定意見文書的質量監控
一、設立筆跡鑒定意見文書可讀性評價準則的理論依據
二、筆跡鑒定意見文書可讀性的內涵
三、筆跡鑒定意見文書中的文體形式與可讀性
四、筆跡鑒定意見文書可讀性的基本要求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NIST“筆跡鑒定流程圖”
附錄二ILAC指南《法庭科學過程模塊》(摘譯)
附錄三ASCLD/LAB Legacy(2005版)準則(摘譯)
附錄四筆跡鑒定人崗位授權和控製的相關規範性要求
附錄五筆跡鑒定人能力要求框架
附錄六ASTM的筆跡檢驗、鑒定相關標準體係
附錄七筆跡鑒定科學方法應用邏輯進路
後記
作為一個法律愛好者,我對與司法程序相關的書籍有著特彆的偏愛,而“筆跡鑒定”正是司法實踐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筆跡鑒定的瞭解更多是基於影視劇中的片段,總覺得它帶有一些神秘色彩。然而,這本書的標題《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研究》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觸及瞭鑒定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質量”二字。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闡述如何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質量評價標準,如何通過嚴格的程序和技術手段來保證鑒定結果的準確無誤,從而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前沿的鑒定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在質量監控中的應用。例如,對於一些復雜的僞造筆跡,傳統的鑒定方法是否會遇到瓶頸,而新的技術又將如何應對?此外,書中對“研究”的強調,也讓我對作者能夠帶來理論上的突破和創新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筆跡鑒定絕非簡單的“看一看”或“比一比”,而是一門融閤瞭科學、技術和嚴謹流程的精密學科,並且其質量的保障體係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嚴謹而專業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作為對法律技術細節充滿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筆跡鑒定這個領域感到好奇,但同時也對其準確性和可靠性存有一些疑問。而《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研究》這個書名,恰恰觸及瞭我最關心的問題——“質量”。我渴望瞭解,在看似主觀的筆跡比對背後,是否存在一套客觀、可量化的質量評估體係。這本書是否能詳細解釋,如何從樣本的采集、處理、分析到結論的得齣,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循嚴格的質量標準?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關於如何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論述,比如微量筆跡、模糊筆跡、以及僞造筆跡的鑒定,在這些情況下,質量監控體係又該如何發揮作用,以確保結論的公正性?作者的深入研究,是否能為我們揭示筆跡鑒定領域可能存在的各種潛在風險,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筆跡鑒定不僅僅是一項技能,更是一項需要精細化管理和嚴格質量控製的科學工作,而這種研究對維護司法公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它所承載的嚴肅性和專業性。法律齣版社的齣版物,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嚴謹度。而“筆跡鑒定質量監控研究”,這個題目就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即對筆跡鑒定這個關鍵司法技術進行質量上的把控和研究。這讓我聯想到,在很多案件中,筆跡鑒定是定罪量刑的重要證據,一旦齣現差錯,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如何保證鑒定過程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質量監控”的具體維度,是技術層麵的?還是程序層麵的?又或者是人員培訓層麵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筆跡鑒定中可能存在的各種“質量陷阱”,以及相應的規避方法。同時,作為一本“研究”性質的書籍,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描述現象,更能深入分析原因,並提齣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筆跡鑒定這項工作的嚴謹性有更深刻的認識,並理解質量監控在其中扮演的“守門員”角色。
評分收到這本書,著實讓我感到十分欣喜。一直以來,我對於“筆跡鑒定”這個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偵查破案、司法公正這些關乎民生的大事上,它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然而,關於這項技術,公眾的瞭解往往停留在錶麵,甚至存在不少誤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筆跡鑒定”背後嚴謹科學、專業規範的大門。從目錄就可以看齣,作者在質量監控方麵下足瞭功夫,這恰恰是我最為關注的。如何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因人為因素或技術不足而産生的失誤,是擺在所有鑒定機構麵前的一道難題。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係統性的解決方案,是否能闡述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係,這些都讓我充滿瞭期待。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專業性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有瞭初步的信心。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結閤實際案例,深入淺齣地剖析鑒定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質量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渴望通過這本書,更清晰地認識到筆跡鑒定這項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以及它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沉穩而不失格調,預示著它所蘊含的專業知識的深度。我一直對“質量監控”這個概念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性深感認同,而將它應用於筆跡鑒定這樣一個高度專業且涉及法律效力的領域,無疑是極具挑戰性和意義的。我十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質量控製的理念貫穿於筆跡鑒定全過程的。是否從樣本的提取、保存,到比對過程的規範化,再到最終報告的撰寫,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監控措施?書中所提齣的“研究”二字,也暗示瞭其內容可能不僅僅是經驗的總結,更可能包含瞭對現有技術和方法的審視與創新。我非常期待瞭解書中對各種鑒定方法的優劣分析,以及在質量監控方麵的具體實踐。例如,在麵對模糊不清的筆跡、或是高度相似的字跡時,質量監控體係如何發揮作用,確保鑒定結論的可靠性?對於我這樣對專業知識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次深入的學術探索,讓我有機會窺探到筆跡鑒定這項神秘技術背後更為精細化的運作模式,以及作者在其中付齣的心血和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