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探究信息技術係統兼容與互聯互通的意義及相關利益關係齣發,以我國專利權與軟件著作權相關製度設計的基本價值理念為研究和論證基礎,結閤比例原則的應用、閤作主義等前沿理論和思潮,麵嚮信息技術係統領域知識産權保護的實際問題與案例,對專利權和軟件著作權中的關鍵問題展開研究論述,具體包括信息技術係統接口的可著作權性及可專利性問題、軟件反嚮工程的閤法性問題、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閤理、無歧視許可問題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1.1信息技術係統兼容性之含義
1.2信息技術係統的網絡效應
1.3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問題研究的意義
1.4本書的主要內容與組織結構
第二章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製度的基本目標結構
2.1勞動財産權說和功利主義學說
2.2我國專利權及軟件著作權保護的目標結構
2.3保護知識産權與鼓勵競爭內在價值的統一
第三章限定知識産權邊界的基本原則
3.1知識産權的社會義務及比例原則的適用
3.1.1知識産權的社會義務在法律規範上的依據
3.1.2比例原則的含義及在民事領域的應用
3.1.3美國知識産權界關於“比例原則”的探討和應用
3.2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
3.2.1“禁止知識産權濫用”的語義和意義分析
3.2.2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製度化的必要性
3.2.3關於禁止知識産權濫用原則製度化構建的建議
3.3以促進閤作為視角的民法觀之啓示
第四章從促進兼容性視角看著作權法保護邊界
4.1軟件接口相關代碼的著作權問題
4.1.1接口相關代碼性質分析
4.1.2美國軟件著作權保護對象範圍的探索經驗
4.1.3接口相關代碼是否為著作權法保護對象之分析
4.1.4美國甲骨文訴榖歌侵犯Java API著作權案述評
4.2接口信息獲取與軟件反嚮工程閤法性
4.2.1軟件反嚮工程之含義及法律規製現狀
4.2.2麵對復製內涵擴張應拒絕“利益延伸原則”
4.2.3軟件反嚮工程的閤法性及其限度
4.2.4軟件反嚮工程相關法律製度完善與創新建議
第五章兼容性相關專利法問題研究
5.1接口相關技術創新的可專利性
5.2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閤理、無歧視許可原則
5.2.1標準化組織的專利政策及其目的
5.2.2美國微軟訴摩托羅拉案計算閤理無歧視許可費的思路與方法
5.2.3華為訴IDC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糾紛案的計算方法
5.2.4閤理無歧視許可費計算的原則、要素和方法
第六章兼容性相關知識産權製度的發展趨勢及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欣賞。作者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盡量讓語言通俗易懂,避免瞭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堆砌,這對於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雖然我本身對法律領域有一定瞭解,但能夠讀到這樣清晰流暢的論述,依然感到非常愉悅。有時候,一本好書不僅僅在於其內容本身,還在於它能否以一種令人愉快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讀者。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的法律概念時,會巧妙地運用一些比喻或者類比,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我相信,即使是對知識産權和信息技術都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並從中獲得有益的知識。
評分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從業者,我一直對知識産權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感到好奇,同時也對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知識産權風險有所擔憂。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在信息技術平颱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哪些行為可能構成侵權,以及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同時,我也想瞭解,當我們的技術成果涉及到兼容性時,如何更好地運用知識産權來保護自身。這本書的視角非常貼近實際工作,我相信它提供的理論分析和實踐建議,對於我這樣的從業者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實操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可能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進行閤規創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産權的“工具書”。
評分盡管我還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僅僅從目錄和前言的部分,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嚴謹和細緻。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梳理、案例的選取、學術觀點的辨析,都顯得非常有條理。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邊界”的探討,因為知識産權的邊界本身就是一個動態且充滿爭議的話題,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所帶來的挑戰,很可能模糊瞭傳統知識産權的界限,也催生瞭新的保護需求。作者是如何界定這些邊界的?在兼容性帶來的便利性與知識産權的獨占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這本書的論述過程,想必會引人入勝,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帶領讀者逐步深入理解這個復雜的問題。我相信,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思考經曆。
評分這本書的選題視角非常獨特,從信息技術平颱兼容性的角度切入知識産權問題,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新穎且具有前瞻性的切入點。兼容性問題在信息技術領域幾乎無處不在,從軟件的互聯互通到硬件的標準統一,再到不同平颱之間的數據交換,都涉及到復雜的法律和技術問題。而知識産權,尤其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業秘密,往往是這些兼容性問題的核心爭論焦點。作者能夠將這兩個看似有些跨界的領域巧妙地結閤起來,並深入剖析,這本身就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理解數字時代知識産權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尤其對於從事信息技術研發、知識産權法律實務以及相關政策製定的人員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可能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可能觸及到許多現實中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法律糾紛,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專業和厚重感。封麵設計更是簡潔大氣,以深邃的藍色為主調,點綴著銀色的綫條,仿佛在描繪著信息時代的浩瀚星空,又暗示著知識産權領域那些看不見卻又至關重要的界限。書脊的燙金字體清晰醒目,讓人一眼就能記住書名。我非常喜歡這種有質感的書籍,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從印刷的清晰度到裝訂的牢固度,都體現瞭其作為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專業水準。在如今這個電子書泛濫的時代,一本裝幀精美的實體書更能激發閱讀的儀式感,也更容易讓人沉浸其中,仔細研讀。我相信,這樣一本製作精良的書,其內容也必然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定不會辜負讀者的期待,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件珍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