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4405
条码:9787511874405
图书名称:法治生活:公民必知的法律权利全集
定价:39.8
作者:寇锋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3-01
目录:
Part 100
人身权利篇00
章人格权00
节生命权、健康权与身体权00
公交司乘人员掐死花季少女,赔偿受害人家属精神抚慰金30万00
二节姓名权00
犯罪后假冒他人,侵犯他人姓名权应担责00
三节肖像权0
赵本山诉天涯公司侵犯肖像权案0
四节隐私权0
电视剧泄露公民手机号被诉侵权0
五节名誉权0
徐大雯与宋祖德、刘信达侵害名誉权民事纠纷案0
六节荣誉权0
锦州侵害学生荣誉权案终审法院判决市教委向女大学生道歉,
赔偿损失4万多元0
七节婚姻自主权0
北京少女状告父母剥夺婚姻自主权0
八节人身自由权0
强送父亲治精神病,女儿被判侵犯父亲人身自由权0
九节般人格权0
上海首例侵犯贞操权案审宣判被告被判赔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0
二章身份权0
节配偶权、亲权(监护权)与亲属权0
妻子沉溺麻将不顾家丈夫三次诉离终获准0
二节继承权0
“新七浦”创始人胡某遗产继承案0
Part 20
财产权利篇0
三章物权0
节所有权0
男子以亲戚名义购房遭“鸠占鹊巢”打官司确权0
二节用益物权0
在他人宅基地上建房,房屋判归宅基地权利人所有0
三节担保物权0
行使留置权不当被法院驳回0
四节占有0
占有物返还请求权,超过年即消灭0
四章债权0
节合同债权0
王卫某诉孙云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销售者承诺“假赔十”,所售商品为冒牌货,应按其承诺赔偿0
二节侵权行为债权0
导游催游客“快跑”游客摔残旅行社赔十万
三节无因管理债权
见义勇为救火牺牲,受益人应当补偿
四节不当得利债权
虚构“高层峰会”收费,被判不当得利
五节缔约过失债权
北京宋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案
Part 3
商事权利篇
五章个人独资企业中投资人的权利
看房客受伤,投资人对经纪公司赔偿责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六章合伙企业中合伙人的权利
不具备法定事由法院判令退伙无效
七章公司中的股东权
林方某诉常熟市凯某实业有限公司、戴小某公司解散纠纷案
八章在商业保险中的权利
法定告知义务未履行保险格式条款无效
九章在票据活动中的权利
汇票不慎丢失几易其主手背书人主张权利获法院支持
Part 4
知识产权篇
十章著作权
“鸟巢”烟花著作权案
十章商标权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之争
十二章专利权
正泰诉施耐德“小型断路器”实用新型专利案
Part 5
社会权利篇
十三章劳动者权利
中兴通讯(杭州)有限责任公司诉王某劳动合同纠纷案
十四章社会保险权利
进城农民工也享有社保待遇
十五章获得社会救助权利
违规转租廉租房被收回诉至法院被驳回
十六章享受社会福利权利
盲人状告北京地铁打赢福利权官司
十七章获得社会优抚的权利
为救铁轨上的儿童牺牲河南青年被追认为烈士
Part 6
公法权利篇
十八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从土地维权农民到区人大代表
十九章参与立法权
孙志刚之死:终结“收容遣送”恶法
二十章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权利
淄博市信息公开案
二十章在行政许可中的权利
违法设立行政许可未获法院支持
二十二章在行政强制中的权利
重庆“坨屎”劳动教养案
二十三章在行政处罚中的权利
上海“钓鱼”执法案
Part 7
权利救济篇
二十四章人民调解制度
二十五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二十六章商事仲裁制度
二十七章民事诉讼制度
二十八章信访制度
二十九章行政复议制度
三十章行政诉讼制度
三十章刑事诉讼制度
三十二章国家赔偿制度
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
在线试读部分:
让法治成为种生活方式(代自序)
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形成的必然要求,其核心价值是对公民权利的平等保障。
法治社会包括精神和制度两个层面的内容。精神层面是指法治精神的形成,即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并且通过法律或司法程序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事等方面的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在制度层面是指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的建立,即法治社会的法律是通过规范的民主程序产生出来,并且其司法和执行过程通过规范的秩序受到全社会的公开监督。
德国法学家耶林认为,法治社会并非自生自发演进形成的,而是靠不断地斗争去争取权利,去激活法律。他提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主张自己利益的任何位市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市民的项义务。由此可见,让法治成为种生活方式,意味着法治不仅仅是种法律至上的精神信仰,种权利本位的法治观念,更重要的是将法律价值内化为行为准则的法治自觉。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首先,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其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再次,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后,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等。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源自信仰。只有公民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公民才会对法律的产生信仰,法律才能真正树立起。通过良法善治,后实现法治。
我国现在已建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公民权利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普遍提高,但大多数公民毕竟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缺乏良好的法律素养和有效的法律技能,实践中往往不能有效维护自己权利,久而久之,形成“法律无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直接影响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为此,本书尤其重视其实用价值,内容上以公民权利为中心,视角上从法律维权的角度,全面介绍与公民工作、生活联系密切、重要的诸如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商事权利、社会权利和公法权利等各项权利的基本内容,并辅以关联法律、维权指引和典型案例,供读者参考。期望通过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在法律方面提供点有价值的帮助。若能如此,也算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尽了份绵薄之力。希望法治能早日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后,本书得以付梓,感谢法律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写作的支持。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让我这个对法律一窍不通的普通人,瞬间找到了迷失的航向。我一直觉得法律离我们很遥远,是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人才需要关心的事情,但这本书却用最朴实、最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冰冷的条文化作了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比如,我一直以为签订合同就一定要找律师,但书中却详细讲解了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注意事项,让我知道很多时候,只要自己稍加留心,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关于劳动权益的部分,看得我真是“醍醐灌顶”,之前被老板“画饼”的时候,我居然一点都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解答我所有的疑惑,让我从一个对法律感到恐惧的人,变成了一个愿意主动去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情权”的讲解,以前总觉得信息不透明是没办法的事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们有权知道很多事情,而且这些信息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拥有的“生活宝典”,它教会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赤裸裸地揭示了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困境,以及如何才能打破这些困境。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书中关于“隐私权”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分享,在法律的层面上,可能已经被侵犯了。比如,我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可能在无意中泄露了自己的住址信息,而这本书则详细阐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边界,以及当隐私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法律途径来维权。此外,书中对于消费者权益的解读也让我茅塞顿开,以前买到假货,最多就是吃了哑巴亏,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们有权要求赔偿,而且这种赔偿并非只是退货那么简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案例时的逻辑清晰,他总是能从最基础的法律原则出发,层层递进,最终引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法律知识,更在于它激发了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律意识,让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争取。这是一种赋权,是一种解放,让我们能够更加有尊严地生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观念上的。它打破了我长期以来对法律的误解,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另一面——一种守护我们美好生活的力量。我一直以为“打官司”是件特别麻烦又费钱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权益受损,也只能忍气吞声,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依法维权”的可能性,而且它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途径。比如,书中关于“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详细到每一步该做什么,该找谁,让我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那么慌乱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法律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一一呈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这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可靠。我喜欢作者对于“知情权”的强调,他反复告诉我们,作为公民,我们有权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各种信息,而且这种知情权是保障我们其他权利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更加积极地去关注社会新闻,去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更加有参与感的公民。
评分这本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法律书籍那样,充满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民化”的语言,将法律的精髓展现在我面前。我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公民必知”这个词很有力量,它直接点出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书中对于“房屋买卖”的讲解,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一直纠结于如何看待房产证上的各种信息,这本书让我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门道,也学会了如何去辨别风险。此外,关于“婚姻法”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关于结婚离婚的条条框框,更是关于如何经营一段健康的婚姻,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章节,它让我这个喜欢创作的人,看到了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希望,也明白了如何去尊重他人的创作。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每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会感到迷茫。它让我觉得,学习法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样。以前总觉得法律是一件很高深的事情,只有专家才懂,但这本书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确幸”。比如说,我一直很担心自己会遇到“坑爹”的租房合同,但这本书里关于合同法的讲解,让我能够看懂那些“隐藏的陷阱”,也学会了如何去协商,去保护自己的利益。还有关于邻里之间的纠纷,以前觉得都是小事,但书中却用法律的视角,告诉我们如何界定“合理”与“不合理”,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避免矛盾升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继承权”的论述,虽然我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家庭内部的事情,也需要有法律的约束,这样才能更加公平公正。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一个朋友一样,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法律并非是冰冷的,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