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 廖傳華,李海霞,尤靖輝 9787

正版 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 廖傳華,李海霞,尤靖輝 978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傳華,李海霞,尤靖輝 著
圖書標籤:
  • 傳熱技術
  • 過程設備
  • 工業應用
  • 化工工程
  • 熱力學
  • 設備與應用
  • 廖傳華
  • 李海霞
  • 尤靖輝
  • 9787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智書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9161
商品編碼:2870530366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
作者 廖傳華,李海霞,尤靖輝
定價 158.00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2299161
齣版日期 2018-06-01
字數 654
頁碼 408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是“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的一個分冊,本書在係統介紹傳熱設備和傳熱過程機理的基礎上,分彆詳細介紹瞭熱風爐、管殼式換熱器、闆式換熱器、螺鏇闆式換熱器、熱管換熱器、蒸發器與餘熱鍋爐的工作特性、設計原理、用途及評價。《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不僅適閤石油、化工、生物、製藥、食品、醫藥、環境、機械等專業的高等學校的教師、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閱讀,同時對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研究設計人員也會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廖傳華,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廖傳華(1972—),男,湖北洪湖人。浙江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碩士,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博士,教授。 主要從事本科生《過程裝備成套技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的教學工作,編寫教材2部。2005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優 秀教學成果一等奬。 主要從事以下方嚮的研究工作:(1)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深度治理與資源化利用:采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對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和有機汙泥進行深度治理,不僅滿足達標排放,還能實現能源的綜閤利用。已發錶論文10多篇,齣版專著4部,申報發明15項(獲授權3項)。研究成分果於2011年和2013年分彆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閤會技術發明三等奬和二等奬各一項。(2)天然産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采用超臨界萃取技術對天然産物中的有效成份進行高效提取,既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又降低産物中的化學溶劑殘留。已發錶論文20多篇,齣版專著5部,獲授權發明1項。(3)超細粉體的製備:采用超臨界膨脹法製備超細粉體。已發錶論文多篇,齣版專著1部,獲授權發明1項。(4)熱力乾燥:主要從事噴霧乾燥、噴霧造粒、半乾法噴霧煙氣脫硫等方麵的研究工作,已發錶論文10多篇,獲授權1項。現為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乾燥專業組理事、中國通用機械乾燥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通用機械乾燥協會標準化委員會委員。(5)可再生能源與低碳技術研究:主要從事中硬質秸稈的氣化、生物質超臨界水部分氧化製甲烷、中高溫太陽能熱利用、城市型風機等方麵的研究工作,已發錶論文10餘篇,齣版專著1部,申請發明8項。(6)工業節水減排技術:針對高耗水行業,采用夾點技術,在對用水節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工藝流程的優化與新型設備的開發,通過循環用水和廢水處理再生迴用而實現節約用水。研究成果獲2011年江蘇省水利科技優 秀成果二等奬。齣版專著《工業節水案例與技術集成》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 秀圖書二等奬。

   目錄

章緒論

1.1供熱設備的主要類型/001

1.1.1鍋爐/001

1.1.2熱風爐/003

1.2換熱設備的主要類型/004

1.2.1換熱設備的主要類型/004

1.2.2換熱設備的選型/005

1.3傳熱設備的材料/006

1.4傳熱設備的防腐蝕/008

1.5傳熱設備設計的一般考慮/008

第2章傳熱

2.1傳熱的方式和方法/010

2.1.1傳熱的基本方式/011

2.1.2工業傳熱的方法/011

2.1.3穩定傳熱和不穩定傳熱/012

2.2導熱/012

2.2.1傅裏葉定律/012

2.2.2熱導率/013

2.2.3單層和多層平壁導熱/014

2.2.4單層和多層圓筒壁導熱/016

2.3對流傳熱/017

2.3.1對流傳熱方程式/018

2.3.2對流傳熱係數的關聯式/019

2.3.3無相變時的對流傳熱係數/020

2.3.4有相變時的對流傳熱係數/022

2.3.5對流和輻射的聯閤傳熱/025

2.4間壁兩側流體的傳熱/026

2.4.1總傳熱速率方程/026

2.4.2換熱器的熱量衡算/027

2.4.3傳熱推動力與兩流體的流嚮/028

2.4.4總傳熱係數/031

2.5換熱器/034

2.5.1換熱器的類型/034

2.5.2換熱器內流體流程和流速的選擇/042

2.5.3各種間壁式換熱器的比較/042

2.5.4傳熱的強化途徑/042

參考文獻/043

第3章鍋爐

3.1供熱鍋爐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參數/044

3.1.1鍋爐的構成/045

3.1.2供熱鍋爐的基本構造/045

3.1.3供熱鍋爐的工作過程/047

3.1.4供熱鍋爐的性能參數/048

3.1.5鍋爐的評價指標/050

3.2蒸汽鍋爐/052

3.2.1煙管鍋爐/052

3.2.2煙管水管組閤鍋爐/055

3.2.3水管鍋爐/057

3.3熱水鍋爐/066

3.3.1強製流動熱水鍋爐/066

3.3.2自然循環熱水鍋爐及其改型/070

3.3.3復閤循環熱水鍋爐/073

3.4汽水兩用鍋爐/075

3.4.1熱水和蒸汽同時供應/075

3.4.2汽水兩用鍋爐的運行調節/077

3.5特種鍋爐/077

3.5.1真空鍋爐/078

3.5.2冷凝鍋爐/079

3.5.3生物質鍋爐/080

3.5.4垃圾鍋爐/082

3.5.5導熱油鍋爐/084

3.5.6電熱鍋爐/085

3.5.7核能鍋爐/087

3.6輔助受熱麵/089

3.6.1蒸汽過熱器/089

3.6.2省煤器/090

3.6.3空氣預熱器/092

3.6.4尾部受熱麵煙氣側的腐蝕/094

3.7鍋爐安全附件/095

3.7.1安全閥/095

3.7.2壓力錶/097

3.7.3水位錶/098

3.7.4高低水位警報器/099

參考文獻/099

第4章熱風爐

4.1熱風爐的技術參數及特性/102

4.1.1熱風爐的技術參數及評價指標/103

4.1.2熱風爐的特性/105

4.2直接加熱熱風爐/108

4.2.1固體燃料直接加熱熱風爐/109

4.2.2液體燃料直接加熱熱風爐/118

4.2.3氣體燃料直接加熱熱風爐/122

4.3間接加熱熱風爐/123

4.3.1間接加熱熱風爐的基本設計計算/124

4.3.2無管式熱風爐/126

4.3.3列管式熱風爐/134

4.3.4熱管式熱風爐/138

4.4熱媒加熱式熱風爐/148

4.4.1蒸汽加熱式熱風爐/149

4.4.2導熱油加熱式熱風爐/150

4.5煙氣餘熱迴收/155

4.5.1煙氣餘熱迴收換熱器的分類/155

4.5.2對流型換熱器/156

4.5.3輻射型換熱器/156

4.5.4陶土換熱器/158

4.5.5熱管換熱器/158

4.5.6鏇轉式換熱器/160

4.5.7蓄熱室/161

4.5.8熱媒式換熱器/163

4.5.9鏇風式餘熱迴收裝置/166

4.5.10熱泵/166

4.5.11餘熱鍋爐/167

參考文獻/168

第5章管殼式換熱器

5.1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與型號/172

5.1.1管殼式換熱器的總體結構/172

5.1.2管殼式換熱器的型號/176

5.2管殼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176

5.3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187

5.3.1換熱器的外殼/187

5.3.2管束/190

5.3.3管闆/194

5.3.4膨脹節/202

5.3.5其他結構/206

參考文獻/212

第6章闆式換熱器

6.1闆式換熱器/214

6.1.1結構特點/215

6.1.2設計計算/221

6.2闆翅式換熱器/233

6.2.1結構特點/233

6.2.2設計計算/239

6.3傘闆換熱器/257

6.3.1結構特點/257

6.3.2設計計算/261

參考文獻/265

第7章螺鏇闆式換熱器

7.1螺鏇闆式換熱器的優點及其分類/268

7.1.1螺鏇闆式換熱器的優點/268

7.1.2螺鏇闆式換熱器的分類/269

7.2螺鏇闆式換熱器的結構/271

7.2.1密封結構/271

7.2.2外殼/272

7.2.3螺鏇闆的剛度/273

7.2.4進、齣口接管的布置/273

7.3螺鏇闆式換熱器的設計/274

7.3.1螺鏇通道的幾何計算/274

7.3.2傳熱工藝計算/276

7.3.3螺鏇闆式換熱器的壓力損失/286

7.3.4強度和剛度計算/289

7.3.5製造工藝/302

參考文獻/305

第8章熱管換熱器

8.1熱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07

8.1.1熱管的工作原理/307

8.1.2熱管的結構/307

8.1.3熱管的主要特性/309

8.2熱管的分類/309

8.2.1按工作溫度分類/309

8.2.2按冷凝液迴流方式分類/309

8.3熱管基本理論/311

8.4熱管的傳熱機理/318

8.4.1傳熱原理/318

8.4.2熱管的傳熱極限/319

8.5熱管的應用/322

8.6熱管設計/323

8.7熱管換熱器的設計計算/332

8.7.1熱管換熱器的分類/332

8.7.2熱管換熱器的設計/339

參考文獻/353

第9章蒸發器

9.1蒸發器的型式/356

9.1.1自然循環型蒸發器/357

9.1.2強製循環型蒸發器/359

9.1.3單程型蒸發器/359

9.1.4浸沒燃燒蒸發器/362

9.1.5蒸發器的選型/363

9.2單效蒸發/364

9.2.1溶液的沸點和溫度差損失/364

9.2.2單效蒸發的計算/366

9.2.3蒸發器的生産能力和生産強度/371

9.3多效蒸發/372

9.3.1多效蒸發的操作流程/373

9.3.2多效蒸發的計算/374

9.3.3多效蒸發和單效蒸發的比較/379

9.3.4多效蒸發中效數的限製及佳效數/380

9.4蒸發器的設計/381

9.4.1蒸發器的設計舉例/381

9.4.2蒸發器的輔助裝置/384

參考文獻/385

0章餘熱鍋爐

10.1餘熱鍋爐的組成及其特點/387

10.2餘熱鍋爐的分類/389

10.3煙道式餘熱鍋爐/389

10.3.1工作原理/390

10.3.2工作方式/391

10.3.3類型/391

10.4餘熱鍋爐的熱工計算/393

10.5餘熱鍋爐的工作特性/394

10.5.1高溫(煙道)餘熱鍋爐/394

10.5.2中低溫餘熱鍋爐/395

10.5.3高效(熱管)餘熱鍋爐/399

10.5.4經濟分析/402

10.6餘熱鍋爐的應用/403

參考文獻/406


   編輯推薦
《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共6個分冊,分彆為:《反應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燃燒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輸送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分離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和《工業過程設備維護與檢修》。本書是其中的一個分冊。 《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詳述瞭各類典型的傳熱設備和換熱器的設計、工藝特點、工業應用等基本內容。並補充介紹瞭蒸發器和餘熱鍋爐的設計、工作特點和工業應用等內容。 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為從事各類反應設備使用和運行維護的石油、化工、生物、製藥、食品、醫藥、環境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研究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等,同時,也適閤高等學校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專業、化工機械專業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文摘










   序言

熱力學之脈搏:探索能量轉化的奧秘與工程實踐 在這浩瀚的科學世界中,能量始終扮演著核心的角色,而“熱”與“能”的轉化與傳遞,更是支撐起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石。從微觀粒子的隨機運動,到宏觀工業生産的滾滾熱浪,熱量無處不在,它的流動與控製,構成瞭工程學中一個至關重要且充滿挑戰的領域——傳熱學。它不僅是物理學原理的深刻體現,更是工程設計與優化的關鍵驅動力。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傳熱學的基本理論,解讀其在工業生産中的廣泛應用,並揭示先進傳熱技術在推動産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一、傳熱學理論基石:理解熱量傳遞的“語言” 傳熱學是一門研究熱量如何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的學科。其核心在於理解三種基本的傳熱機製:熱傳導 (Conduction)、對流 (Convection) 和輻射 (Radiation)。 熱傳導: 這是熱量在固體、液體或靜止流體中,通過微觀粒子的振動與碰撞直接傳遞的過程,無需宏觀物質的遷移。在均勻介質中,熱傳導遵循傅裏葉定律,即熱流密度與溫度梯度的乘積成正比,比例係數為導熱係數。導熱係數是材料的固有屬性,它決定瞭材料傳導熱量的能力。例如,金屬的導熱係數遠高於絕緣體,因此金屬常被用作散熱器,而絕緣材料則用於保溫。本書將詳細闡述熱傳導的機理,分析穩態與非穩態傳導過程,並介紹求解各類傳導問題的數學方法,如分離變量法、傅裏葉級數與積分變換等,幫助讀者掌握復雜傳熱模型的分析能力。 對流: 這是指流體(液體或氣體)的宏觀運動所帶來的熱量傳遞。對流可分為自然對流和強製對流。自然對流是由於流體內部存在溫度不均,導緻密度變化,進而産生浮力差而引起的流動。強製對流則是通過外部動力(如風扇、泵)強製流體循環,加速熱量傳遞。對流換熱的強度取決於流體的性質、流速、幾何形狀以及換熱錶麵的特性,通常用努塞爾數(Nu)來錶徵。努塞爾數是無量綱的,它將對流換熱與熱傳導聯係起來。本書將深入探討自然對流和強製對流的邊界層理論,分析層流與湍流對換熱效率的影響,並介紹一係列關聯式,幫助讀者預測和計算對流換熱係數,優化換熱設備的設計。 輻射: 這是指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並在空間中傳播,進而被其他物體吸收的過程。即使在真空中,熱輻射也能傳遞。所有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齣熱輻射。黑體是理想的輻射體,它能吸收所有入射的輻射,並且自身以最大效率嚮外輻射能量,其輻射功率遵循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實際物體並非黑體,其輻射能力用發射率來描述。輻射換熱的強度取決於物體的錶麵溫度、發射率以及它們之間的幾何關係(即視角係數)。本書將詳細介紹熱輻射的基本定律,分析錶麵之間的輻射換熱,並探討氣體輻射、多孔介質輻射等復雜情況,為設計高溫爐、太陽能集熱器等設備提供理論支持。 二、傳熱設備:能量轉化的“引擎” 理解瞭傳熱的基本原理,我們便能著手設計和製造各種高效的傳熱設備,它們是工業生産中實現能量轉化與優化的關鍵載體。 換熱器 (Heat Exchanger): 換熱器是應用最廣泛的傳熱設備,它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流體之間的溫差,通過傳熱壁將熱量從一種流體傳遞到另一種流體。換熱器的類型繁多,根據結構和傳熱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 管殼式換熱器: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由一係列管子構成管束,置於殼體內。殼程流體和管程流體分彆在殼體和管內流動,實現熱量交換。根據流體流動方嚮,又有順流、逆流和交叉流等形式,其中逆流換熱最為高效。 闆式換熱器: 它由一係列金屬薄闆通過焊接或密封墊片組成,形成窄小的流道,流體在流道內交替流動。闆式換熱器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且易於清洗和維護。 翅片管換熱器: 在管壁外側增加翅片,以增大換熱麵積,提高換熱效率,常用於空氣加熱器、空氣冷卻器等。 空氣冷卻器: 利用空氣作為冷卻介質,將熱流體的熱量傳遞給空氣。 冷凝器與蒸發器: 這類設備涉及相變傳熱,在製冷、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 本書將詳細分析不同類型換熱器的結構特點、傳熱機理、流動阻力以及設計計算方法,並探討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高換熱效率,降低能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加熱爐與窯爐: 這些設備用於高溫加熱,將燃料的化學能或電能轉化為熱能,供給工業生産過程。它們通常集成瞭燃燒技術、輻射傳熱、對流傳熱以及耐火材料的應用。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工業爐,如馬蹄焰爐、燒嘴爐、烘箱、隧道窯等,分析其加熱原理,探討熱量在爐膛內的分布與傳遞,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爐膛結構、燃燒工況和煙氣餘熱迴收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鍋爐: 鍋爐是將水加熱成蒸汽的設備,是火力發電、化工生産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熱能産生裝置。鍋爐的傳熱過程復雜,涉及對流、輻射以及相變換熱。本書將闡述鍋爐水循環、燃燒過程、受熱麵布置以及煙氣係統的工作原理,並介紹鍋爐效率的評估方法和節能改進技術。 乾燥設備: 乾燥是將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劑去除的過程。乾燥設備的效率直接影響物料的質量和能耗。常見的乾燥設備包括: 烘箱: 利用熱空氣循環對物料進行加熱乾燥。 氣流乾燥器: 將物料與高溫氣流混閤,依靠氣流的熱量與動能快速將物料乾燥。 噴霧乾燥器: 將液態物料霧化後與熱空氣接觸,快速蒸發水分,得到粉末狀産品。 帶式乾燥器: 物料在傳送帶上移動,通過熱風或輻射進行乾燥。 本書將分析不同乾燥機理,探討乾燥過程中的傳質與傳熱耦閤效應,並指導讀者如何選擇閤適的乾燥設備,優化操作參數,實現高效節能乾燥。 三、工業應用:傳熱技術賦能各行各業 傳熱技術的重要性體現在其貫穿於幾乎所有工業領域,為生産過程提供動力,優化産品質量,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石油化工: 石油煉製、化學閤成等過程都需要精確的溫度控製和高效的能量傳遞。換熱器在石油化工裝置中占據核心地位,用於加熱、冷卻、冷凝、蒸發等各個環節。傳熱技術的進步直接影響著煉油效率、産品收率以及能源消耗。 電力工業: 火力發電廠中的鍋爐、汽輪機、冷凝器等設備都離不開傳熱技術的支持。高效的傳熱設備能夠提高發電效率,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食品工業: 食品的加熱、冷卻、巴氏殺菌、乾燥等過程都依賴於精準的溫度控製和高效的傳熱。閤理的傳熱設計能夠保證食品的安全與品質,延長保質期,並減少能量浪費。 製藥工業: 藥物的閤成、純化、結晶、乾燥等過程對溫度的要求極為苛刻。高效且溫和的傳熱技術有助於保證藥物的純度和活性,同時避免副作用。 冶金工業: 金屬的熔煉、軋製、熱處理等過程需要高溫加熱和精確的溫度控製。爐窯技術、傳熱設備在提高金屬産量與質量方麵起著關鍵作用。 航空航天與汽車工業: 在這些對能量效率和性能要求極高的領域,先進的傳熱技術對於發動機冷卻、熱管理係統、材料的熱防護等至關重要。 暖通空調與製冷: 無論是建築物的室內環境控製,還是工業製冷過程,都依賴於高效的換熱器和製冷循環技術。 四、前沿進展與未來展望:綠色、高效、智能的傳熱未來 隨著全球對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傳熱技術正朝著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嚮發展。 微尺度傳熱: 隨著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微通道換熱器、納米材料在傳熱中的應用成為研究熱點。微尺度傳熱能夠實現更高的熱流密度和更快的響應速度。 強化傳熱技術: 通過改變流體流動狀態、增加換熱麵積或改變錶麵特性等手段,提高換熱效率。例如,使用肋片、渦流發生器、以及錶麵改性等技術。 綠色能源與傳熱: 太陽能熱利用、地熱能開發、生物質能轉化等領域都高度依賴於先進的傳熱技術。如何高效地捕獲、儲存和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智能傳熱係統: 結閤傳感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實現傳熱設備的實時監控、預測性維護和優化控製,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産安全性。 新型傳熱材料: 開發具有更高導熱係數、更優異隔熱性能或特殊功能(如自清潔、抗菌)的新型材料,為傳熱技術的突破提供物質基礎。 本書的編寫旨在係統地梳理傳熱學的理論基礎,深入剖析各類傳熱設備的設計與應用,並展望其在工業實踐中的廣闊前景。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深刻理解能量轉化的奧秘,掌握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關鍵工具,並為推動工業技術進步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傳熱”的知識之書,更是一本關於“能源之魂”的探索之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工業領域的“幕後英雄”——那些默默工作的設備,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這幾個字,立刻就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熱量在工業生産中的流動和轉化,是能量利用的關鍵,也是很多工藝過程的瓶頸。這本書似乎能解答我很多關於這方麵的疑問。我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內容非常全麵,涵蓋瞭傳熱的基本原理、各種經典和現代的傳熱設備,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業部門的實際應用。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傳熱強化技術”的內容,我知道在許多情況下,為瞭提高生産效率和降低成本,都需要對傳熱過程進行優化和強化。書中對不同強化方法的介紹,例如插管、肋片、鏇轉等,以及它們的效果和適用範圍,都讓我充滿好奇。此外,書中對不同工業領域,如石油化工、電力、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傳熱設備應用的詳細案例分析,更是讓我躍躍欲試,想要瞭解這些前沿技術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細節。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很精美,書頁的紙張質量也很好,給人一種很專業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被書中的插圖和錶格吸引,它們將抽象的傳熱理論具象化,更容易理解。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不同類型的傳熱設備時,都提供瞭詳細的結構圖和性能參數錶,這對於實際選型和設計非常有指導意義。我注意到書中對“傳熱係數的測量和影響因素”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對如何提高傳熱效率有瞭更深的認識。在工業應用方麵,書中對“化工行業中腐蝕性介質的傳熱問題”的分析,讓我感到非常實用,因為在實際生産中,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和設計防止腐蝕的傳熱設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高效節能型傳熱設備”的介紹,這讓我對如何實現綠色生産和降低能源消耗有瞭新的想法。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書中在介紹各種傳熱設備時,不僅僅是描述其基本原理,更深入地探討瞭設備的選型、設計、製造、安裝、操作和維護等各個環節。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換熱器結垢和堵塞的預防與處理”時,提齣的具體措施和方法,這對於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生産連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我注意到書中在介紹“傳熱設備在食品加工行業中的應用”時,詳細闡述瞭不同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對溫度控製的要求,以及相應的傳熱設備的選擇。這讓我對如何將傳熱技術應用於具體的産品生産中有瞭更清晰的思路。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智能化傳熱係統”的介紹,這讓我對未來傳熱技術的發展趨勢有瞭更進一步的瞭解。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這通常意味著內容會非常充實,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速成讀物。作者團隊的學術背景和在相關領域的經驗,從書名就可以窺見一斑,這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實用性有瞭極高的期待。翻開書頁,我被扉頁上的題詞深深打動,那是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工程事業的熱情。接著,我開始瀏覽目錄,發現內容安排得非常係統。從基礎的傳熱機理,如導熱、對流和輻射,到具體的設備設計參數、材料選擇,再到工業生産中的應用場景,整個邏輯鏈條非常清晰。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傳熱效率優化”和“節能技術”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在當今社會,節能減排是每個行業都必須麵對的課題,而傳熱設備作為許多工業流程的核心,其節能潛力是巨大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術,來提高傳熱設備的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書中對具體設備的剖析,例如換熱器在化工反應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工藝需求選擇最閤適的設備類型,都讓我感覺知識離我更近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圖案,但“正版”二字和“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的字樣,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工業生産中的細節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卻至關重要的設備。這本書的標題“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聽起來就非常有技術含量,而且作者名字的齣現,也讓我對內容的專業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涵蓋瞭傳熱的基本原理、各種傳熱設備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業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從闆式換熱器到列管式換熱器,從空氣冷卻器到蒸發器,每個章節都似乎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知識窗口。我特彆期待能瞭解到不同類型設備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工業應用部分更是讓我興奮,想象著這些設備如何在煉油廠、化工廠、食品加工廠等地方發揮作用,是如何確保生産過程的高效和安全,這本身就是一種迷人的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傳熱學理論和工程實踐有機地結閤起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其中的奧妙。這本書的定價也算閤理,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傳熱技術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

坦白說,我對傳熱技術這個領域之前瞭解不多,僅限於一些模糊的概念。這次選擇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工作上的需求,我所在的工廠涉及一些需要進行熱量交換的工藝流程,但我對此卻知之甚少。這本書的名字,“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讓我覺得它可能是我急需的“救星”。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中清晰的圖錶和示意圖,這對於理解抽象的傳熱過程非常有幫助。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不同類型換熱器的工作原理的闡述,比如管殼式換熱器和闆式換熱器,它們在結構、性能和應用上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我還注意到書中提到瞭許多實際工程中的案例分析,這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通過這些案例,能更好地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如何在實際生産中應用的,以及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哪些挑戰。這本書的厚度也讓我感到欣慰,這意味著它包含瞭足夠豐富的內容,能夠讓我深入地學習和掌握傳熱技術。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傳熱的基本原理到各種設備的詳細介紹,再到它們在不同工業領域的應用,幾乎涵蓋瞭傳熱技術的所有方麵。我尤其喜歡書中在介紹各種傳熱設備時,都提供瞭詳細的結構圖、工作原理示意圖以及相關的設計計算公式,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需要深入理解技術細節的人來說,非常有價值。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流體力學在傳熱過程中的影響”的探討,我知道流體的流動狀態直接影響著傳熱的效率,而這本書似乎深入地分析瞭其中的機理。在工業應用方麵,書中對“製藥行業中無菌傳熱設備的特殊要求”的介紹,讓我感到非常實用,因為在製藥過程中,對溫度的精確控製和設備的清潔度要求非常高。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傳熱設備在熱電聯産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這讓我對如何提高能源的綜閤利用效率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任何工業生産過程都離不開能量的傳遞和轉化,而傳熱技術正是其中的核心環節。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翻開書,首先看到的是書中對傳熱基本原理的清晰闡述,從熱力學定律到傳熱機理,都講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在介紹各種傳熱設備時,不僅僅是列舉其型號和參數,而是深入地分析瞭其結構特點、性能優勢以及適用範圍。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管殼式換熱器”的詳細講解,我知道它是工業中最常見的傳熱設備之一,而這本書對它的各種類型、設計計算和操作維護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從工業應用的角度來看,我非常期待書中對“煉油廠中傳熱設備的應用”的案例分析,因為這涉及到大規模的能量交換和復雜的工藝流程,能夠從中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評分

這本《傳熱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內容非常紮實,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我注意到書中在介紹各種傳熱設備時,不僅僅是描述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更深入地探討瞭設備的設計依據、性能評估方法以及在不同工況下的運行特點。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傳熱過程中的應用”的討論,這讓我對能量的利用和損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書中關於“傳熱係數的計算和影響因素”的內容,也讓我對如何提高傳熱效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從工業應用的層麵來看,書中對製冷、空調、化工、電力等多個行業的傳熱設備應用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讓我能夠根據自身的工作領域,找到最相關的知識點。例如,在製藥行業,精確的溫度控製是至關重要的,書中關於精密傳熱設備的介紹,對我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設備選型、安裝、操作和維護的指導,這些實用的信息對於工程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專業書籍。雖然“傳熱技術”聽起來可能有些枯燥,但這本書通過“設備與工業應用”的視角,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産緊密聯係起來。我注意到書中在介紹各種傳熱設備時,都配有詳細的結構圖和工作原理示意圖,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需要直觀理解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換熱器設計中的流體動力學和傳熱耦閤分析”的內容很感興趣,我知道流體的流動方式直接影響著傳熱效率,而這本書似乎深入地探討瞭其中的關係。在工業應用方麵,書中對不同行業,如製冷空調、發電廠、化工廠等,傳熱設備的選型、運行和維護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些實用的指導對於現場工程師來說,非常有價值。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傳熱設備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的應用”的內容,這在許多關鍵工業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