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错案追踪2014~2015 |
| 作者: | |
| 市场价: | 36元 |
| ISBN号: | 9787562067818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页数:254 |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印次:1 | 字数:200千字 |
江国华(本书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代表性著作《宪法哲学导论》。
总序 对待错案的态度
张光祥案
黄家光案
杨波涛案
欧阳佳案
王元松案
王江峰案
陈琴琴案
念斌案
徐辉案
杨明案
于英生案
黄兴、林立峰、陈夏影案
张云、张虎、张达发案
黄政耀案
曾爱云、陈华章案
陈传钧案
呼格吉勒图案
后记
本书选取2014-2015年已经公开审判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错案汇编成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错案的案件简介、案情回顾、庭审过程、分析评价和深入剖析、案后追访以及附录判决书。希望通过这套书对错案的梳理与分析,对我国新时期错案冤案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规律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度漏洞和建设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说明,这一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出于对司法案例学习的兴趣。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充满戏剧性和反转的案件颇为着迷,但同时我也知道,法律案件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论证、推敲和对事实的还原。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既想了解案件本身,又想深入探究其背后逻辑的需求。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司法正义的实现,绝非易事。每一个案件,都可能牵涉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模糊不清的证据,以及不断变化的法律解释。这本书所收录的案例,很多都曾经引起过广泛的社会关注,但书中所呈现的,却是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案件的“追踪”这一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指最终的判决,更包括了从立案侦查、证据收集、庭审辩论,到最终审判,甚至再审和纠错的全过程。这种全景式的展示,让我看到了司法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让我意识到,每一次错误的纠正,都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司法案件侦破之旅。
评分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错案”这个概念本身的好奇,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我一直觉得,了解社会运行的真相,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审视,而司法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其运作中的“错误”与“修正”,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错案追踪》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将一个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讲述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案件细节的描绘,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线索,最终如何成为影响案件走向的关键,让我觉得非常震撼。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为那些无辜蒙冤的人感到惋惜,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法律体系在发现和纠正错误过程中的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司法不是完美的,但它在不断追求完美,而这种追求,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它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抽象的条文,而是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贴近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但颇具专业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的专业书籍,而《错案追踪》恰恰符合我的期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一些“错案”作为一个负面教材来呈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案件之所以发生“错案”的原因,并从中提炼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这种“反思性”的视角,对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防范类似错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复杂案件的拆解,从证据的审查到法律的适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案件走向歧途。这本书通过对这些“微小”之处的放大和审视,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反复琢磨的法律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力,以及在实践中追求公正的艰辛与不易。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司法公正的运行机制都充满了好奇。我常常在想,在法律的框架下,那些错综复杂的案件是如何被一层层剥开,最终走向真相的?《错案追踪》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解答。它不像一些理论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将司法实践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展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错案”的定义和分析,它不仅仅是指最终判决的错误,更包括了在侦查、审判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当之处。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司法体系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司法体系在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书中对一些关键证据的还原,对法律条文的解读,以及对不同角度观点的呈现,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司法智慧的深度对话,让我对“公正”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正好在寻找一些能帮助我理解司法实践中疑难杂症的书籍,经过一番筛选,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这本《错案追踪》。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沉重,但正是这种“追踪”错案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司法体系背后那些复杂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我一直相信,只有正视并深刻反思过去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深入剖析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导致这些错案的深层原因,可能是证据链的断裂,可能是法律条文的误读,也可能是人为主观的偏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暂停下来,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是我,在当时的情况下,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对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从业者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同时,书中对于案件细节的严谨梳理,以及多角度的审视,都展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不仅仅是一本法律读物,更是一次对公正不懈追求的生动展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