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受用一生的心理课(第2版) (阅读经典的心理知识 享受贴心的心理辅导 了解真实的内心 探寻隐藏的自我) |
| 作者: | 雷坚 编著 著作 |
| 市场价: | 36.8元 |
| ISBN号: | 9787518027286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页数:310 |
| 印刷时间:2016-08-01 | 印次:1 | 字数:256千字 |
| 内容简介 | |
| 雷坚编著的《受用一生的心理课(第2版)》带领广大读者走人有趣的心理学世界。书中汇聚了众多心理学教授的经典理论,分别从成功心理、社交心理、职场心理、情绪心理、幸福心理、健康心理、婚姻心理、教子心理、心理暗示等方面,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使读者通过了解心理学的精华,创造幸福的人生。 |
| 作者简介 | |
| 雷坚,男,爱新觉罗氏后裔,身心健康导师,《健康中华》组委会秘书长,加美尚维国际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CEO,医疗美容行业讲师。大学毕业后曾从事医疗、卫生、疾病控制及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20世纪90年代专注于医疗美容事业。一直潜心研究心理因素对求美的影响,取得了很大成果。在行业内大力提倡推广医疗美容心理学,并开办了“医疗美容咨询总监高级研修班”,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品德很好的人才。热心公益事业,开办“身心健康”公益讲堂,并被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聘请为“身心健康”公益讲堂的公益导师。 |
.................
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足够的深度去支撑起“心理学”这块牌子,又不会因为术语堆砌而让人望而却步。作者巧妙地将那些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转化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的“剧本”。我尤其喜欢它对“情境依赖性行为”的探讨。比如,为什么我在家里可以放松地大笑,但在正式的会议上就会变得拘谨到连笑一下都像在计算成本。书里对“角色扮演”和“社会脚本”的解读,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场合戴着不同的面具,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生存策略的本能反应。这种洞察力,极大地减轻了我对“不自然”状态的焦虑。我开始允许自己在某些场合展现出不那么“完美”的状态,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系统在根据环境需求做出的最优调整,而不是我的“真实性格缺陷”。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结构和逻辑性非常清晰,它不是一堆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认知框架。它从我们最容易察觉的外部行为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剥开表象,触及深层的动机和早期经验的影响。比如,它会详细阐述童年早期我们与主要抚养者建立的情感联结模式,如何像一个无形的模板,塑造了我们成年后处理亲密关系和冲突的方式。这种溯源式的讲解,让我对一些重复出现的“人际魔咒”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不是我每次都选错了人,而是我总是在无意识地重演过去的剧本。理解了“为什么”,才能真正做到“如何改变”。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时的安慰剂,而是一套可以持续迭代和升级的“个人操作系统说明书”。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处理“内在冲突”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扎实和细致。之前我看过几本类似的“自我提升”书籍,大多停留在“你要积极”、“你要正念”的口号层面,读完后感觉像是做了一次精神SPA,爽一阵子就完了。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它会带你深入到那些我们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的动机那里去探究。比如,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非常独立的人,不需要别人认可,但书里分析的“成就动机与依恋模式”那一节,让我猛然惊醒,我很多近乎偏执的努力,其实都藏着一个渴望被看见、被肯定的脆弱内核。这种深挖到骨子里的剖析,虽然过程有点“痛”,因为它要求你直面不那么光彩的自己,但正是这种诚实,才带来了真正持久的改变。它不是让你去“战胜”你的阴影,而是让你去“认识”它,接纳它,从而学会与其共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偏学术研究一些,但它更像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生活故障排除手册”。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应对压力和焦虑”的那几个模块。它没有教我那些空泛的深呼吸技巧,而是深入分析了焦虑产生的认知扭曲——比如“灾难化思维”和“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当那些突如其来的恐慌感袭来时,我能迅速在脑海中定位到:“哦,这又是‘灾难化’在作祟了。” 这种及时命名和解构(naming and deconstructing)的能力,极大地削弱了情绪对我的控制力。我不再是被情绪推着走的木偶,而是一个略微超脱的观察者,能够判断出这种恐慌是基于“现实风险”还是仅仅基于“大脑的过度警报”。这种认知上的微调,带来的内心平静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想不通”的人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得不愉快,事后我反思了很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就是说不清楚。读完这本书里关于人际互动模式的那几个章节,突然间,很多过去困扰我的片段都像被灯光照亮了一样,瞬间清晰了。原来那不是简单的“小事”,而是深层需求没有被满足时的一种应激反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拉扯的场景,比如“为什么我总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得不像自己”、“为什么我总是对某些特定的提醒异常敏感”。作者的叙述方式很温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耳边轻轻解释那些我们习惯性忽视的内在机制。读完后,我没有立刻变成一个“完美沟通大师”,但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地图,至少我知道迷路时该往哪个方向找出口了。对于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那些“明知故犯”的事情,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照系,让我从指责自己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转而开始尝试理解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