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菲利普·拉金詩全集
作者:[英] 菲利普·拉金
ISBN:978-7-5649-3024-0
定價:128.00元
齣版時間:2018年6月
分類:外國文學/詩歌
本書囊括瞭菲利普·拉金的全部詩歌作品,包括打字稿、詩歌筆記中的大量未發錶作品,以及一些夾在書信裏的短詩韻文。
本版由著名學者亞齊·伯內特首次為拉金詩歌作品做瞭全麵評注,嚮我們確認瞭拉金是一個比大多數讀者預想的更豐富、更具文人氣息的詩人。
評論
“一部令人敬畏、詳盡無遺的巨著……作為詩人和圖書館學傢的拉金一定會極為滿意和驕傲……伯內特的眼光總攬大局而又細緻入微……這是一項幾乎是狂熱而縝密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編纂工作……《拉金詩全集》展示瞭一個宏大而豐富的詩人拉金,正因如此,還有許多其他原因,我們都欠這位無疑是‘定義性的’編輯者一份謝意。”
——《衛報》
“年復一年,越來越明顯,拉金在任何層麵上是戰後zui重要的英國詩人……拉金的每一位讀者,也就是我們時代每一個讀詩的人,都想擁本書一冊入懷。”
——《標準晚報》
作者簡介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國詩人,爵士樂評論傢。1943年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為英國詩集學會主席、大英文藝促進會文學委員會委員、美國文理科學院名譽院士。曾獲女王詩歌金質奬章、美國藝術和文學學術院洛安尼斯奬、德國FVS基金會莎士比亞奬和W.H.史密斯文學奬等。拉金被公認為是繼T.S.艾略特之後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英國詩人。著有詩集《北行船》、《受騙較少者》、《降靈節婚禮》和《高窗》。
亞齊·伯內特(Archie Burnett)是波士頓大學編輯研究所主任兼英語教授,編輯有牛津版《豪斯曼詩選》(1997)、《豪斯曼書信集》(2007)、《拉金詩全集》(2012)等學術精品。
譯者簡介
阿九,原名李絢天,1966年生於安徽。求學於浙江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曾在浙江大學任教。1998年移居加拿大,目前在BCRI擔任主任工程師。在《北迴歸綫》《陣地》《外省》等同人詩刊發錶詩歌,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係?詩歌》年度詩選、《中國先鋒詩歌檔案》等十餘種詩歌選本,並在《中西詩歌》《當代國際詩壇》等雜誌發錶譯作。著有詩集《蘭園學報》。
內容簡介
本書囊括瞭菲利普·拉金的全部詩歌作品。除《拉金詩選》(1988)以及在《早期詩歌和青春寫作》(2005)中收入的詩歌外,還從拉金的打字稿和詩歌筆記中收錄瞭大量未發錶作品,一些夾在書信裏的短詩韻文也悉數收入。
本版還首次為詩歌作品做瞭全麵評注,這關鍵取決於業已積纍的大量拉金研究文獻,而編輯、評注者亞齊·伯內特在文獻基礎上做齣瞭實質性的拓展。這個版本涵蓋瞭相關的曆史語境、人物、地點、用典和對應,以及詞語用法。詩人對自己作品的評論在本書中被給予瞭應有的高度重視,其中有的提及作品的寫作環境及來曆,有的說明他希望達成的寫作目標。拉金很少提及自己的文學底蘊,但他藉著大量用典和與前人的對應而豐富瞭自己的詩歌;而亞齊·伯內特的評注嚮我們確認瞭拉金是一個比大多數讀者預想的更豐富、更具文人氣息的詩人。
目錄
譯 序I
緻 謝VIII
縮略語X
前 言XVIII
詩歌捲
北行船3
受騙較少者37
降靈節婚禮73
高窗115
生前發錶的其他作品153
生前從未發錶的作品193
日期未標明或不確定的詩545
評注捲
北行船555
受騙較少者587
降靈節婚禮641
高窗709
生前發錶的其他作品761
生前從未發錶的作品809
日期未標明或不確定的詩1041
附錄1047
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本全集會不會過於學術化,但翻開後發現,拉金的“私人性”比我想象的要強烈得多。他不像某些詩人那樣熱衷於探討高深的哲學命題,他的戰場就是自己那方狹小的生活空間,以及他麵對的那些日常的“失敗”——未竟的事業、錯過的愛情、以及最終發現自己不過是曆史洪流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旁觀者。我特彆欣賞他那種近乎於反英雄式的誠實。比如他寫職員的枯燥生活,那種對重復的、毫無意義的例行公事的描摹,簡直像紀錄片一樣清晰。你能在字裏行間聞到辦公室裏陳舊咖啡的味道,看到窗外永恒不變的陰沉天空。這種“誠實”是殘酷的,因為它剝去瞭我們試圖用各種美化來包裹生活的虛飾。他似乎在說:看吧,這就是人生的大部分時間——瑣碎、平庸,但偏偏就在這瑣碎中,你纔能窺見一點點真實的,令人心碎的動人之處。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來的“局外人”的視角,極其迷人。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的文學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詩歌的節奏感和音韻美,拉金在這方麵的造詣簡直是鬼斧神工。他的“反抒情”風格常常讓人誤以為他的詩歌是散文,但一旦你大聲朗讀齣來,那種隱藏在日常口語之下的、近乎於古典的格律結構就會暴露無遺。他用最不“詩意”的詞匯,構建齣瞭最嚴謹的詩歌形式。這就像一位頂級工匠,用最普通的木料,雕刻齣瞭結構復雜、經久不衰的傢具。讀他的詩,你會時刻被這種技巧所震撼——他如何在不犧牲清晰度的前提下,將語法的轉摺和重音的停頓設計得如此巧妙,以至於每一個逗號和句號都像是一個精確計算過的砝碼,平衡著整首詩的情感重量。這種對形式的絕對掌控,是那種“自由奔放”的現代詩歌裏很難尋覓到的,它提供瞭一種堅固的骨架,讓那些看似散漫的情感得以穩定地棲息。
評分這套《菲利普·拉金詩全集》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地立刻就抓住瞭我。我一直以來對二戰後英國詩歌的脈絡很感興趣,而拉金無疑是其中最難繞開的一座高峰,那種不動聲色的疏離感和對日常細節近乎刻薄的捕捉,總讓人在閱讀時産生一種矛盾的共鳴。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早期那些描繪戰後蕭條景象的作品,那種“灰色的”英國景觀,不是那種宏大的悲劇,而是滲透在每一條街道、每一個雨天裏的小小失落。他詩歌的精妙之處在於,他從不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情感,他的語言是如此的剋製和精準,仿佛是在用外科手術刀解剖生活本身。讀起來需要耐心,因為他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將一堆看似平凡的意象擺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感受那潛藏在平庸之下的、無處不在的焦慮和對時間流逝的恐懼。尤其是那些關於記憶和遺忘的篇章,那種對“曾經如此”的追溯,帶著一種無可挽迴的宿命感,讀完常常需要靜坐許久纔能平復心情,重新迴到眼前的現實。
評分我對比著讀瞭幾個不同版本的選集,最終還是決定收藏這套全集,主要是為瞭研究他晚期風格的演變。你會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那種早期略帶憤怒和尖刻的諷刺逐漸被一種更加深沉、近乎於接受瞭的蒼涼所取代。這種轉變非常微妙,不是那種戲劇性的爆發,而是像一塊石頭被水流衝刷瞭數十年,棱角被磨平,但核心的密度卻增加瞭。他後期對死亡和醫學意象的運用,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沒有迴避衰老和疾病的醜陋,而是以一種冷靜的、幾乎是科學觀察者的態度去記錄這些生理上的崩潰。對我來說,這種冷靜恰恰是最有力的控訴,因為它錶明,即便是最深刻的痛苦,最終也會被日常的習慣和生理現實所同化。這套全集的好處就是可以完整地看到這種“馴服”的過程,讓人反思我們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與那些我們曾經抗拒的現實和解的。
評分對我而言,閱讀拉金更像是一次深入英國文化肌理的田野調查,而不是單純的藝術欣賞。他的詩歌是對戰後英國“小確喪”心態的完美腳注。他筆下的酒吧、火車站、空曠的草坪,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地方性”,但奇怪的是,這種地方性又指嚮瞭普遍的人類睏境。我特彆喜歡他那些帶有自嘲意味的段落,那種帶著英式冷幽默的諷刺,總能在你感到壓抑的時候,讓你不自覺地嘴角上揚,盡管那笑容可能帶著一絲苦澀。他像一個老派的紳士,站在人群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所有人的滑稽和悲哀,然後不動聲色地將這一切記錄下來,不帶評判,隻是陳述事實。這套全集收錄得非常詳盡,連那些早期相對稚嫩或者更具實驗性的作品也一網打盡,這對於想要全麵理解一位偉大詩人創作軌跡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它提供瞭一個無刪節的、誠實的肖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