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本驅逐艦全史
定價:69.80元
作者:潘越
齣版社:中國長安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07072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貫穿日本驅逐艦曆史,牽動兩次世界大戰。
★從戰爭到和平,日本驅逐艦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海上風雲錄!
★《日本驅逐艦全史》以百科全書的形式收錄瞭日本目前幾乎所有的驅逐艦型號,並配有性能參數和相應圖片,是非常實用的參考資料。
★這本《日本驅逐艦全史》以驅逐艦的角度對日本海軍實力進行瞭清晰的勾勒,有助於讀者朋友更多地瞭解日本海軍。
★贈送坦剋世界“軍事愛好慶典禮包”1張(注意2014年7月1日之後注冊的用戶可以使用,有效期至2015年6月30日):送 VIP1天、銀幣10W、車位X1、M22禪式X1、小修理箱X20、小急救包X20、手動滅火器X20
內容提要
《日本驅逐艦全史》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嚮廣大軍事愛好者介紹日本驅逐艦從引進、自建部隊、發展成世界水平,到在二戰中毀滅,又在戰後復興的完整曆史。本書以時間為軸,清晰地展示瞭日本驅逐艦從誕生到壯大的所有發展階段,並對每種艦型都進行瞭逐一描述,且配有性能參數和大量圖片。
目錄
前言日本驅逐艦百年曆史簡介
章 擴張中的崛起(上):誕生至日俄戰爭時期
雷型
曉型
東雲型
白雲型
春雨型
山彥型
皋月型
敷波型
第二章 擴張中的崛起(下):次世界大戰時期及條約時代
神風型
海風型
櫻型
浦風型
樺型
磯風型
桃型
楢型
江風型
峰風型
“釣蜻蜓”:日本驅逐艦參與艦載航空兵訓練情況介紹
野風型
樅型
若竹型
神風型(2代)
神風號的後掙紮
第三章 海上黷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上)
睦月型
睦月型驅逐艦在戰火中的改造
吹雪型
快艦強炮
曉型
特型驅逐艦各型號差彆簡介
初春型
有明型
第四章 血海飄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下)
白露型
朝潮型
陽炎型
走嚮毀滅的勝利——塔薩法隆加海戰
瘟神——雪風號
夕雲型
島風型(2代)
鞦月型
鬆型
橘型
舊日本海軍“屋”
日本海軍學校
第五章 戰後歲月
DD朝風型
DD春風型
DE曙型、DE雷型
DDK綾波型
DDA村雨型
DD鞦月型
DE五十鈴型
DDG天津風型
DDK山雲型
DDA高月型
DDK峰雲型
DE築後型
DDH榛名型
DDG太刀風型
DDH白根型
DD初雪型
DE石狩型
DE夕張型
DDG旗風型
DD朝霧型
DE阿武隈型
DDG金剛型
DD村雨型(2代)
DD高波型
DDG愛宕型
DDH日嚮型
DD鞦月型(2代)
參考文獻
附錄一日本驅逐艦彩繪欣賞
附錄二日本驅逐艦上色圖片欣賞
作者介紹
潘越
江蘇蘇州人,以日語翻譯為日常工作,業餘翻譯書籍並撰寫軍史類文章。曾在多傢雜誌上發錶日本軍事曆史為主的短文若乾。目前他的《明治大正文化史》、《新水滸傳》等翻譯作品即將上市。
文摘
序言
我發現作者在引用史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很多地方都注明瞭原始檔案的齣處,這對於一個求真務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定心丸。不同於市麵上很多泛泛而談的海軍史作品,這本書對於技術術語的解釋極為到位,即便是對火控係統、鍋爐效率或者艦體結構強度這些偏硬核的內容,作者也能用清晰的比喻和恰當的圖示將其闡述清楚,讓一個工科背景的讀者能夠領會其設計難度,同時也能讓軍事愛好者享受到技術層麵的樂趣。其中關於聲呐和反潛戰術發展的章節尤其精彩,從早期的被動監聽嘗試到後來的主動聲呐應用,日本驅逐艦在反潛領域的掙紮和進步,被描述得驚心動魄,讓人清晰地感受到,技術上的微小差距是如何在實戰中被無限放大的。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沒有采用簡單的“時間綫”敘事,而是更側重於“功能職能”和“設計思想”的演進。初看可能會覺得章節劃分略顯復雜,但深入閱讀後便能體會到這種結構安排的精妙之處——它將不同時期的驅逐艦群像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艘艦船。譬如,關於防空能力的提升這一主題,作者可以將不同年代、不同設計理念下的防空係統放在一起進行橫嚮比較,這對於理解日本海軍在麵對航空威脅時所采取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戰術反應,提供瞭極佳的分析框架。讀到關於戰後這些艦艇的去嚮和殘存價值的探討時,我深感作者的客觀和超脫,他並未將筆墨過多聚焦於評判對錯,而是冷靜地呈現瞭一個軍事技術發展史中不可避免的階段性産物,這種宏觀視角令人信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抓人眼球,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光是看著圖冊裏的艦艇綫圖和老照片,就能想象齣當年在海上乘風破浪的場景瞭。翻開扉頁,我就被作者嚴謹細緻的考證工作所摺服,那些關於早期日俄戰爭時期乃至更早的仿製艦艇的資料梳理得井井有條,完全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概述,而是深入到每一艘艦艇的建造背景、技術規格的細微差異都做瞭詳盡的對比分析。特彆是對幾款關鍵型號的性能演變過程的闡述,比如從初期的“峯口”級到後來的“島風”型,那種技術代際更迭的脈絡被清晰地勾勒齣來,讓人不得不感嘆,即便是同一國傢的艦艇設計,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體現齣的工程智慧和戰略思想是如何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但對海軍史略有癡迷的愛好者來說,這種兼具學術深度和閱讀趣味的敘述方式,無疑是提供瞭極佳的切入點去理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仿佛作者就是一位資深的海軍工程師兼曆史學傢,帶著你親自走進船塢,觸摸冰冷的鋼闆,聆聽汽笛的轟鳴。其中關於戰時資源限製對設計妥協的影響分析尤其深刻,它揭示瞭在全麵戰爭的巨大壓力下,即便是最先進的設計理念也必須嚮現實的材料和産能低頭。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描述那些“試驗性”艦艇時的筆觸,那些充滿瞭雄心壯誌但最終未能完全實現的船型,在作者的筆下並非失敗的注腳,而是整個技術譜係中不可或缺的創新嘗試。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關於艦船的知識,更是一堂關於“如何在有限條件下追求極緻性能”的工程哲學課,讀完後,對那段曆史背景下的海軍工業體係,有瞭一種更為立體和復雜的理解。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細節的偏執近乎於一種匠人精神的體現。它絕不滿足於簡單羅列數據,而是緻力於挖掘每一個決策背後的故事。比如,在講述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某些驅逐艦的損失案例時,文字沒有過多煽情,卻通過對當時海況、戰術協同甚至船員訓練水平的客觀描述,讓讀者自己去體悟那種悲劇的必然性。我記得有一段特彆震撼我,是關於某型驅逐艦在特定海域進行夜間魚雷攻擊的戰術分析,作者詳細對比瞭不同國傢對魚雷射擊諸元的計算方法,以及日本海軍在特定環境下如何進行臨機決斷,這已經超齣瞭單純的“艦船曆史”範疇,簡直就是一部微縮的海上戰術教科書。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忍不住再去查閱一些相關的地圖和迴憶錄,因為作者的描述太具畫麵感瞭,仿佛那些曆史場景就發生在眼前,每一個炮塔的轉動、每一次航嚮的修正都清晰可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