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知识100问 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长江大学主编

农村法律知识100问 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长江大学主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农村法律
  • 法律普及
  • 新农村建设
  • 湖北省
  • 长江大学
  • 农民权益
  • 法律问答
  • 乡村振兴
  • 法律知识
  • 政策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旭洋景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1772
商品编码:28947415727
丛书名: 农村法律知识100问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丛书名: 新农村建设百问系列丛书

平装: 17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9221772

条形码: 9787109221772

定价:30.00

   本书以专题加问答形式编写,采用现实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农村社会与农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产生纠纷时如何遵守法律和寻求法律援助。包括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问题、农村土地与经济问题、婚姻家庭和继承问题、维权与信访问题等四大方面。

目录

让更多的果实“结”在田间地头(代序)

章 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

1.村委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主要任务有哪些?

2.村民委员会如何组建?怎样进行村委会选举?

3.在村委会选举中能使用流动票箱吗?

4.哪些行为是破坏选举的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5.竞选村民委员会成员有什么条件?

6.村民有没有权利罢免村委会成员?

7.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脱产享受补贴吗?

8.村民有没有权利召集村民会议?

9.哪些事项村委会必须提交村民会议决定?

10.村民代表大会中是不是一定要求有女性村民代表?

11.村民自治规章和村规村约有权处罚村民吗?

12.不参加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居民是否应当遵守村规村约?

13.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14.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能不能由一人兼任?

15.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基本要求与条件是什么?

16.对于未按程序发展党员的要承担什么责任?

17.农村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是什么?

18.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9.村民委员会不依法公开村务时村民应该怎么办?

20.村务公开不实应该怎么办?

21.村民能不能查询村务档案?

第二章 农村土地与经济

22.农村土地归谁所有?

23.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24.土地承包时要注意什么?

25.承包的土地如何进行转让和变动?

26.新增村民承包权如何实现?

27.没有承包土地的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后还可以耕种承包土地吗?

28.承包人死亡后,继承人是否有权继续承包该土地?

29.承包期内,承包方是否有权解除承包合同?

30.义务兵入伍前是农村户口的能否继续保留承包地?

31.非法占用土地如何处理?

32.农村宅基地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33.农村宅基地面积超过法律规定的面积应该如何处理?

34.农民私自建房有哪些后果?

35.宅基地及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转让和继承吗?

36.宅基地面积超标的部分怎样确定使用权?

37.国家是否有权征收农村土地?

38.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能获得哪些补偿?补偿标准是什么?

39.土地征收获得补偿应该归谁所有?

40.什么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41.乡镇企业能否享受税收优惠?

42.乡镇企业能否享有独立的财产权?

43.乡镇企业采取承包方经营亏损后如何承担责任?

44.乡镇企业该怎样应对非法收费、摊派或罚款的行为?

45.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什么作用?

46.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47.申请国家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须符合哪些条件?

48.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哪些税收优惠?

49.农民可以承包荒山荒地造林吗?

50.农民房前屋后的树木归谁所有?可以采伐吗?

51.农民砍伐自己承包林地的树木违法吗?

52.在幼林地放牛、砍柴使树木受损违法吗?

53.购买假农资产品能否获得赔偿?

54.农良自己培育的种子可以卖吗?政府是否可以强制农民买种子?

农民自产自销的食用农产品是否需要办理许可证?

第三章 婚姻家庭和继承

55.订婚后可以解除婚约吗?解除婚约后彩礼要返还吗?

56.婚姻关系的成立是以举办仪式为准还是以登记为准?

57.婚姻关系怎样解除?

58.同居关系能否通过诉讼解决?

59.结婚后夫妻一方能以对方不愿意生育而要求离婚吗?

60.哪些债务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哪些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61.一方婚后继承所得的房产离婚时能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62.登记在小孩名下的财产离婚时能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63.什么是离婚损害赔偿?在离婚诉讼中,一方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需要提交哪些证据?

64.离婚时如何确定孩子的抚养权?

65.离婚后一方生活困难可以向另一方请求帮助吗?

66.继承人在什么情况下丧失继承权?哪些财产可以被继承?

67.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否享有继承权?

68.丧偶儿媳和女婿能否作为继承人继承遗产?

69.如何变更、撤销已经订立的遗嘱?

70.农村中的宅基地使用权能否继承?

71.个人承包的收益和资格如何继承?

72.继承遗产后,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税款和债务如何处理?

73.什么是遗赠抚养协议?双方应当如何履行遗赠抚养协议?

74.继承中同时出现遗赠抚养协议、遗嘱继承的应该如何处理?

75.夫死妻嫁可以带走已继承的遗产吗?

第四章 维权与信访

76.哪些纠纷能申请人民调解?申请人民调解是否收费?

77.人民调解协议应该怎样才能发挥法律效力?

78.不能达成调解协议而结束调解的怎么办?达成调解协议后不服或不履行怎么办?--

79.因抢占强住管理部门管理的公房,以及公房的租赁分户引起的纠纷,可否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80.一般民间纠纷应该怎样确定受理的人民调解组织?

81.在处理民间纠纷时,是否可以邀请当事人的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

82.哪些纠纷可以申请仲裁机构仲裁?

83.农民怎样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

84.什么情况下农民工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85.村民对于政府的哪些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86.村民小组是否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87.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提起诉讼?

88.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

补偿费“捆绑”分配,村民如何通过诉讼手段救济?

89.农民工发生了工伤怎么维权?

90.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受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保护?

91.农民打官司可以委托哪些人作为自己的诉讼代理人?

92.获得法律援助需要缴纳费用吗?

93.哪些人在民间纠纷中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向哪些机构申请?

94.信访人怎样上访?如何查询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95.对违法闹访行为应如何处理?

96.信访人可否边打官司边上访?能否直接到中央机关上访?

97.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是许多人共同的,是否可以采取集体信访的形式?

98.农村党员和国家基层公务员应该怎样参加信访活动?

99.信访办拒收群众来信是违法行为吗?

100.农村群众在信访T作中应当注意哪些情况?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附录4 国务院《信访条例》

附录5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大飒飒是三大打算的撒大大


《村居智慧:农事耕读与乡野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 序言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乡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朴实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摇篮,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其固有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却历久弥新。本书《村居智慧:农事耕读与乡野生活的百科全书》正是为了挖掘、梳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乡村记忆与实践经验而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读物,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广袤田野上、淳朴民风中、代代相传的农事技艺、乡野生活习俗、以及根植于土地的生存智慧。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充满智慧的乡村图景,让更多人了解、感悟并珍视这份属于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二、 篇章构成与内容梗概 本书共分为四大篇章,力求涵盖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农事劳作到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考,从日常的起居饮食到节日的风俗庆典,力图为读者构建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画卷。 第一篇:耕耘万象——农事的智慧与传承 这一篇章将聚焦于农业生产的根本——农事活动。我们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追溯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时令节气与农事安排: 详细解读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农事生产中的指导意义,如何根据不同的节气来规划播种、耕作、灌溉、施肥、收割等各项农事活动。例如,我们会介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等谚语背后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自然节律来调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土壤的奥秘与耕作技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土壤的构成、特性以及不同土壤的改良方法。我们将梳理传统的耕作方式,如“休耕轮作”、“绿肥种植”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价值。还会介绍一些古老的耕作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地貌和作物种植中的优势。 作物栽培的学问: 涵盖各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移栽到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等全过程。我们将重点介绍传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的栽培要点,以及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如茶叶、药材、水果等的种植经验。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地方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物及其栽培方法。 畜牧养殖的经验: 探讨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包括家禽(鸡、鸭、鹅)和家畜(猪、牛、羊)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饲料配方等。我们会介绍一些古老的养殖技法,如“放牧”、“圈养”等,以及它们在保证畜产品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水利灌溉与旱涝保收: 详细阐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伟大成就,介绍各种灌溉系统(如沟渠、水车、井)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艺,以及在面临干旱和洪涝灾害时,如何通过科学的调度和管理来保障农田的用水安全,实现“旱涝保收”。 第二篇:乡野生活——衣食住行的智慧 这一篇章将目光转向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展现乡村居民如何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 深入挖掘农村的传统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我们将介绍各种时令蔬菜的食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腌、晒、酱、熏等传统工艺来保存食物。还会介绍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传统节日的特色食品,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饮食文化。例如,介绍如何制作传统的米酒、豆瓣酱,以及不同地区独特的年夜饭习俗。 服饰与纺织: 追溯中国农村的传统服饰及其制作工艺。我们将介绍不同地区的民族服饰特色,以及手工纺织、印染、刺绣等传统技艺。还会探讨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如棉、麻、毛)制作衣物,以及这些服饰在适应气候、表达文化方面的作用。 民居建筑与乡村风貌: 深入分析中国农村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选址原则、材料选择以及结构特点。我们会介绍不同地域的特色民居,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马头墙、土楼、吊脚楼等,并探讨这些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交通出行与乡间礼仪: 讲述传统的乡村交通方式,如肩挑背扛、牛车、驴车等,以及这些方式如何适应乡村的地理环境。同时,也会介绍农村的社交礼仪、邻里关系、互助精神等,以及这些礼仪在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节庆习俗与乡野信仰 这一篇章将聚焦于丰富多彩的农村节庆活动和由此衍生出的乡野信仰,展现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庆祝: 详细介绍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阐述它们各自的起源、传说、习俗和庆祝方式。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些节日如何在农村地区得到继承和发展,以及它们在凝聚乡情、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探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包括对自然神灵(如山神、水神、土地神)、祖先、神话人物等的崇拜。我们将介绍各种祭祀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意义,以及这些信仰如何影响着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婚丧嫁娶的习俗: 详细解读农村地区的传统婚丧嫁娶习俗,包括订婚、结婚、生育、丧葬等各个环节的仪式、禁忌和讲究。我们会分析这些习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家族传承、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民间文艺与口头文学: 介绍农村地区流传的民间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戏曲等,以及这些艺术形式如何记录和传承乡村的历史记忆、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我们会举例说明,如山歌、戏曲、评书等,并分析其在娱乐大众、教化育人方面的作用。 第四篇:乡土情怀与乡村智慧 这一篇章将上升到哲学和精神层面,探讨乡村生活所蕴含的深层智慧与情感联结。 自然观与人地关系: 深入解读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的自然观,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指导着乡村居民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我们将探讨乡村居民如何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并从中汲取生存的智慧。 社群关系与乡邻互助: 剖析农村社会的社群结构和人际关系,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观念,以及在乡村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守望相助的重要性。我们会介绍一些具体的互助形式,如“搭把手”、“换工互助”等。 生命哲思与人生智慧: 挖掘乡村生活所沉淀出的生命哲思,如对生老病死的淡然,对劳动的尊重,对家庭的珍视,对土地的眷恋等。我们将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展现乡村居民所具备的坚韧、乐观、勤劳、感恩等优秀品质。 对现代乡村发展的启示: 结合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探讨《村居智慧》这本书所蕴含的价值。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梳理与传承,更是为现代乡村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乡土人情,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三、 结语 《村居智慧:农事耕读与乡野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本致力于回归大地、传承文明的书。它所承载的,是中国农村最淳朴、最坚韧、最充满生命力的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感受那份久违的质朴与宁静,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同时,也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乡村居民自我审视、传承文化、激发活力的重要载体。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一盏灯,照亮乡村前行的道路。我们坚信,这份属于土地的智慧,将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是特别高,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堆砌。但翻开之后,我真的被它深深吸引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把法律知识讲得活灵活现。比如,关于农村征地补偿的问题,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某个法律条款,而是讲了一个因为不了解政策,村民的补偿款被截留的故事,然后才引出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权途径。这样的讲述方式,更容易让我们感同身受,也更容易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我特别喜欢它“100问”的结构,感觉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基本上囊括了我们农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法律难题。从婚姻登记到遗产继承,从借贷纠纷到承包合同,简直是面面俱到。我身边很多农户都经常因为不懂法而吃暗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评分

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多年的老百姓,我深切体会到,不懂法,吃亏的往往是我们。以前,遇到一些土地上的纠纷,或者邻里之间的小摩擦,总是靠村干部来协调,有时候调解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现在有了这本书,感觉就像多了一个“万能钥匙”。它把那些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法律知识,用一种特别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一件件”解答问题的方式,好像把我们心里积攒的那些个“为什么”,都一一找出了答案。比如,我一直对农村承包地被征收后,我们农民到底能拿到多少补偿款,一直很模糊。这本书里就有专门的章节来解答这个问题,还讲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太有用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我们农民自己的“法律百科全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维护自身权益的“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送到每一个农村家庭手里,让更多的人受益。

评分

我一直觉得,农村的法治建设,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了解,还停留在一种模糊的认识阶段,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缺乏了解。因此,当遇到纠纷或者侵权行为时,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选择忍气吞声。这本《农村法律知识100问》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用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法律知识带到了我们身边。我非常喜欢它这种“问答”的体例,它直接切中了很多农民朋友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解答。我试着翻阅了几页,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等问题,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这使得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我相信,这本书的普及,一定会极大地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为农村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常说“依法治国”,可是在基层,很多时候法律的触角并没有完全延伸到我们身边。很多农民朋友,对法律的认知非常有限,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之任之,或者求助于人情关系。这本《农村法律知识100问》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巨大的空白。它把那些原本显得高深莫测的法律知识,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解释出来,让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上的精炼和实用。它不是贪多求全,而是精选了农村最常见、最容易引发纠纷的法律问题,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解答和指导。这对于提高我们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我读到的内容分享给我的乡亲们了。

评分

这本《农村法律知识100问》真是来得太及时了!我一直觉得,在咱们农村,很多事情上都因为不懂法而吃亏。比如前些年,邻里之间因为地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村干部来调解,可要是我们自己早点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这本书就像一本“活地图”,把那些我们平时接触不到,但又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法律条文,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了。我最看重的就是它那种“问答”的形式,一点点地解答我们心中积攒的疑问,感觉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村法律顾问在聊天一样。而且,它还特别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比如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光看目录,我就觉得收获颇丰,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现在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我打算把它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方便随时翻阅,也鼓励家里的年轻人多看看,学点法律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助村里其他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