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法律知識100問 湖北省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長江大學主編

農村法律知識100問 湖北省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長江大學主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農村法律
  • 法律普及
  • 新農村建設
  • 湖北省
  • 長江大學
  • 農民權益
  • 法律問答
  • 鄉村振興
  • 法律知識
  • 政策解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旭洋景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21772
商品編碼:28947415727
叢書名: 農村法律知識100問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叢書名: 新農村建設百問係列叢書

平裝: 17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9221772

條形碼: 9787109221772

定價:30.00

   本書以專題加問答形式編寫,采用現實生動的案例,介紹瞭農村社會與農民生産和生活息息相關法律知識,以及産生糾紛時如何遵守法律和尋求法律援助。包括農村基層組織與管理問題、農村土地與經濟問題、婚姻傢庭和繼承問題、維權與信訪問題等四大方麵。

目錄

讓更多的果實“結”在田間地頭(代序)

章 農村基層組織與管理

1.村委會成立的目的是什麼?主要任務有哪些?

2.村民委員會如何組建?怎樣進行村委會選舉?

3.在村委會選舉中能使用流動票箱嗎?

4.哪些行為是破壞選舉的行為?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5.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有什麼條件?

6.村民有沒有權利罷免村委會成員?

7.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脫産享受補貼嗎?

8.村民有沒有權利召集村民會議?

9.哪些事項村委會必須提交村民會議決定?

10.村民代錶大會中是不是一定要求有女性村民代錶?

11.村民自治規章和村規村約有權處罰村民嗎?

12.不參加當地村民委員會的居民是否應當遵守村規村約?

13.村黨支部與村民委員會的關係是怎樣的?

14.村民委員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能不能由一人兼任?

15.村黨支部發展黨員的基本要求與條件是什麼?

16.對於未按程序發展黨員的要承擔什麼責任?

17.農村黨員交納黨費的標準是什麼?

18.村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9.村民委員會不依法公開村務時村民應該怎麼辦?

20.村務公開不實應該怎麼辦?

21.村民能不能查詢村務檔案?

第二章 農村土地與經濟

22.農村土地歸誰所有?

23.發包方與承包方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4.土地承包時要注意什麼?

25.承包的土地如何進行轉讓和變動?

26.新增村民承包權如何實現?

27.沒有承包土地的外齣務工村民返鄉後還可以耕種承包土地嗎?

28.承包人死亡後,繼承人是否有權繼續承包該土地?

29.承包期內,承包方是否有權解除承包閤同?

30.義務兵入伍前是農村戶口的能否繼續保留承包地?

31.非法占用土地如何處理?

32.農村宅基地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33.農村宅基地麵積超過法律規定的麵積應該如何處理?

34.農民私自建房有哪些後果?

35.宅基地及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轉讓和繼承嗎?

36.宅基地麵積超標的部分怎樣確定使用權?

37.國傢是否有權徵收農村土地?

38.集體所有土地被徵收能獲得哪些補償?補償標準是什麼?

39.土地徵收獲得補償應該歸誰所有?

40.什麼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發展麵臨什麼問題?

41.鄉鎮企業能否享受稅收優惠?

42.鄉鎮企業能否享有獨立的財産權?

43.鄉鎮企業采取承包方經營虧損後如何承擔責任?

44.鄉鎮企業該怎樣應對非法收費、攤派或罰款的行為?

45.什麼是農民專業閤作社?有什麼作用?

46.農民專業閤作社中的農民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47.申請國傢項目的農民專業閤作組織須符閤哪些條件?

48.農民專業閤作社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49.農民可以承包荒山荒地造林嗎?

50.農民房前屋後的樹木歸誰所有?可以采伐嗎?

51.農民砍伐自己承包林地的樹木違法嗎?

52.在幼林地放牛、砍柴使樹木受損違法嗎?

53.購買假農資産品能否獲得賠償?

54.農良自己培育的種子可以賣嗎?政府是否可以強製農民買種子?

農民自産自銷的食用農産品是否需要辦理許可證?

第三章 婚姻傢庭和繼承

55.訂婚後可以解除婚約嗎?解除婚約後彩禮要返還嗎?

56.婚姻關係的成立是以舉辦儀式為準還是以登記為準?

57.婚姻關係怎樣解除?

58.同居關係能否通過訴訟解決?

59.結婚後夫妻一方能以對方不願意生育而要求離婚嗎?

60.哪些債務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哪些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61.一方婚後繼承所得的房産離婚時能否作為共同財産分割?

62.登記在小孩名下的財産離婚時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産分割?

63.什麼是離婚損害賠償?在離婚訴訟中,一方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的,需要提交哪些證據?

64.離婚時如何確定孩子的撫養權?

65.離婚後一方生活睏難可以嚮另一方請求幫助嗎?

66.繼承人在什麼情況下喪失繼承權?哪些財産可以被繼承?

67.無行為能力人和限製行為能力人能否享有繼承權?

68.喪偶兒媳和女婿能否作為繼承人繼承遺産?

69.如何變更、撤銷已經訂立的遺囑?

70.農村中的宅基地使用權能否繼承?

71.個人承包的收益和資格如何繼承?

72.繼承遺産後,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稅款和債務如何處理?

73.什麼是遺贈撫養協議?雙方應當如何履行遺贈撫養協議?

74.繼承中同時齣現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繼承的應該如何處理?

75.夫死妻嫁可以帶走已繼承的遺産嗎?

第四章 維權與信訪

76.哪些糾紛能申請人民調解?申請人民調解是否收費?

77.人民調解協議應該怎樣纔能發揮法律效力?

78.不能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調解的怎麼辦?達成調解協議後不服或不履行怎麼辦?--

79.因搶占強住管理部門管理的公房,以及公房的租賃分戶引起的糾紛,可否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80.一般民間糾紛應該怎樣確定受理的人民調解組織?

81.在處理民間糾紛時,是否可以邀請當事人的屬、鄰裏、同事等參與調解?

82.哪些糾紛可以申請仲裁機構仲裁?

83.農民怎樣申請財産保全和證據保全?

84.什麼情況下農民工可以嚮法院申請支付令?

85.村民對於政府的哪些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86.村民小組是否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87.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提起訴訟?

88.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

補償費“捆綁”分配,村民如何通過訴訟手段救濟?

89.農民工發生瞭工傷怎麼維權?

90.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産的生産資料是否受消費者

權益保護法保護?

91.農民打官司可以委托哪些人作為自己的訴訟代理人?

92.獲得法律援助需要繳納費用嗎?

93.哪些人在民間糾紛中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嚮哪些機構申請?

94.信訪人怎樣上訪?如何查詢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

95.對違法鬧訪行為應如何處理?

96.信訪人可否邊打官司邊上訪?能否直接到中央機關上訪?

97.反映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是許多人共同的,是否可以采取集體信訪的形式?

98.農村黨員和國傢基層公務員應該怎樣參加信訪活動?

99.信訪辦拒收群眾來信是違法行為嗎?

100.農村群眾在信訪T作中應當注意哪些情況?

附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附錄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附錄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附錄4 國務院《信訪條例》

附錄5 國傢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

大颯颯是三大打算的撒大大


《村居智慧:農事耕讀與鄉野生活的百科全書》 一、 序言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鄉村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樸實的生命力。它不僅是農耕文明的搖籃,更是億萬中國人民的精神傢園。隨著時代的變遷,鄉村的麵貌日新月異,但其固有的智慧與生活哲學卻曆久彌新。本書《村居智慧:農事耕讀與鄉野生活的百科全書》正是為瞭挖掘、梳理和傳承這份寶貴的鄉村記憶與實踐經驗而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讀物,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廣袤田野上、淳樸民風中、代代相傳的農事技藝、鄉野生活習俗、以及根植於土地的生存智慧。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充滿智慧的鄉村圖景,讓更多人瞭解、感悟並珍視這份屬於我們共同的寶貴財富。 二、 篇章構成與內容梗概 本書共分為四大篇章,力求涵蓋農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農事勞作到蘊含其中的哲學思考,從日常的起居飲食到節日的風俗慶典,力圖為讀者構建一幅完整的鄉村生活畫捲。 第一篇:耕耘萬象——農事的智慧與傳承 這一篇章將聚焦於農業生産的根本——農事活動。我們深入探討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精髓,追溯其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 時令節氣與農事安排: 詳細解讀二十四節氣在中國農事生産中的指導意義,如何根據不同的節氣來規劃播種、耕作、灌溉、施肥、收割等各項農事活動。例如,我們會介紹“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等諺語背後的科學依據,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自然節律來調整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産量。 土壤的奧秘與耕作技法: 深入淺齣地介紹土壤的構成、特性以及不同土壤的改良方法。我們將梳理傳統的耕作方式,如“休耕輪作”、“綠肥種植”等,以及這些方法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價值。還會介紹一些古老的耕作工具及其使用技巧,並探討它們在不同地貌和作物種植中的優勢。 作物栽培的學問: 涵蓋各類主要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從選種、育苗、移栽到病蟲害防治、除草、追肥等全過程。我們將重點介紹傳統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的栽培要點,以及一些特色經濟作物如茶葉、藥材、水果等的種植經驗。同時,也會涉及一些地方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物及其栽培方法。 畜牧養殖的經驗: 探討傳統的畜禽養殖模式,包括傢禽(雞、鴨、鵝)和傢畜(豬、牛、羊)的飼養管理、疾病預防、飼料配方等。我們會介紹一些古老的養殖技法,如“放牧”、“圈養”等,以及它們在保證畜産品質量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麵的作用。 水利灌溉與旱澇保收: 詳細闡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麵的偉大成就,介紹各種灌溉係統(如溝渠、水車、井)的設計原理和建造技藝,以及在麵臨乾旱和洪澇災害時,如何通過科學的調度和管理來保障農田的用水安全,實現“旱澇保收”。 第二篇:鄉野生活——衣食住行的智慧 這一篇章將目光轉嚮與農事活動緊密相連的日常生活,展現鄉村居民如何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創造齣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 深入挖掘農村的傳統飲食習慣和烹飪方法。我們將介紹各種時令蔬菜的食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醃、曬、醬、熏等傳統工藝來保存食物。還會介紹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傳統節日的特色食品,以及它們背後蘊含的飲食文化。例如,介紹如何製作傳統的米酒、豆瓣醬,以及不同地區獨特的年夜飯習俗。 服飾與紡織: 追溯中國農村的傳統服飾及其製作工藝。我們將介紹不同地區的民族服飾特色,以及手工紡織、印染、刺綉等傳統技藝。還會探討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如棉、麻、毛)製作衣物,以及這些服飾在適應氣候、錶達文化方麵的作用。 民居建築與鄉村風貌: 深入分析中國農村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選址原則、材料選擇以及結構特點。我們會介紹不同地域的特色民居,如北方的四閤院、南方的馬頭牆、土樓、吊腳樓等,並探討這些建築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 交通齣行與鄉間禮儀: 講述傳統的鄉村交通方式,如肩挑背扛、牛車、驢車等,以及這些方式如何適應鄉村的地理環境。同時,也會介紹農村的社交禮儀、鄰裏關係、互助精神等,以及這些禮儀在維護鄉村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節慶習俗與鄉野信仰 這一篇章將聚焦於豐富多彩的農村節慶活動和由此衍生齣的鄉野信仰,展現鄉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傳承。 傳統節日的由來與慶祝: 詳細介紹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鞦節、重陽節等,闡述它們各自的起源、傳說、習俗和慶祝方式。我們將重點介紹這些節日如何在農村地區得到繼承和發展,以及它們在凝聚鄉情、傳承文化方麵的重要意義。 民間信仰與祭祀活動: 探討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民間信仰,包括對自然神靈(如山神、水神、土地神)、祖先、神話人物等的崇拜。我們將介紹各種祭祀活動的形式、內容和意義,以及這些信仰如何影響著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婚喪嫁娶的習俗: 詳細解讀農村地區的傳統婚喪嫁娶習俗,包括訂婚、結婚、生育、喪葬等各個環節的儀式、禁忌和講究。我們會分析這些習俗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在傢族傳承、社會交往中的作用。 民間文藝與口頭文學: 介紹農村地區流傳的民間歌謠、故事、諺語、歇後語、戲麯等,以及這些藝術形式如何記錄和傳承鄉村的曆史記憶、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我們會舉例說明,如山歌、戲麯、評書等,並分析其在娛樂大眾、教化育人方麵的作用。 第四篇:鄉土情懷與鄉村智慧 這一篇章將上升到哲學和精神層麵,探討鄉村生活所蘊含的深層智慧與情感聯結。 自然觀與人地關係: 深入解讀中國傳統鄉村文化中的自然觀,如“道法自然”、“天人閤一”等哲學思想,以及這些思想如何指導著鄉村居民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我們將探討鄉村居民如何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並從中汲取生存的智慧。 社群關係與鄉鄰互助: 剖析農村社會的社群結構和人際關係,強調“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觀念,以及在鄉村生活中,鄰裏之間的互助閤作、守望相助的重要性。我們會介紹一些具體的互助形式,如“搭把手”、“換工互助”等。 生命哲思與人生智慧: 挖掘鄉村生活所沉澱齣的生命哲思,如對生老病死的淡然,對勞動的尊重,對傢庭的珍視,對土地的眷戀等。我們將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展現鄉村居民所具備的堅韌、樂觀、勤勞、感恩等優秀品質。 對現代鄉村發展的啓示: 結閤當下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探討《村居智慧》這本書所蘊含的價值。它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梳理與傳承,更是為現代鄉村發展提供藉鑒與啓示。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鄉村的生態環境、文化傳統和鄉土人情,是我們共同麵對的課題。 三、 結語 《村居智慧:農事耕讀與鄉野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本緻力於迴歸大地、傳承文明的書。它所承載的,是中國農村最淳樸、最堅韌、最充滿生命力的部分。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重新認識鄉村的價值,感受那份久違的質樸與寜靜,從中汲取力量,獲得啓迪。同時,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鄉村居民自我審視、傳承文化、激發活力的重要載體。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鄉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一盞燈,照亮鄉村前行的道路。我們堅信,這份屬於土地的智慧,將永遠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農村法律知識100問》真是來得太及時瞭!我一直覺得,在咱們農村,很多事情上都因為不懂法而吃虧。比如前些年,鄰裏之間因為地界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村乾部來調解,可要是我們自己早點知道相關的法律規定,也許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和矛盾。這本書就像一本“活地圖”,把那些我們平時接觸不到,但又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法律條文,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瞭。我最看重的就是它那種“問答”的形式,一點點地解答我們心中積攢的疑問,感覺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村法律顧問在聊天一樣。而且,它還特彆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比如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婚姻傢庭、鄰裏糾紛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農民朋友最關心的問題。光看目錄,我就覺得收獲頗豐,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現在都有瞭清晰的認識。我打算把它放在傢裏最顯眼的地方,方便隨時翻閱,也鼓勵傢裏的年輕人多看看,學點法律知識,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幫助村裏其他人。

評分

作為一個在農村生活多年的老百姓,我深切體會到,不懂法,吃虧的往往是我們。以前,遇到一些土地上的糾紛,或者鄰裏之間的小摩擦,總是靠村乾部來協調,有時候調解的效果也並不是特彆理想。現在有瞭這本書,感覺就像多瞭一個“萬能鑰匙”。它把那些我們以前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到的法律知識,用一種特彆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一件件”解答問題的方式,好像把我們心裏積攢的那些個“為什麼”,都一一找齣瞭答案。比如,我一直對農村承包地被徵收後,我們農民到底能拿到多少補償款,一直很模糊。這本書裏就有專門的章節來解答這個問題,還講瞭如何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這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太有用瞭!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我們農民自己的“法律百科全書”,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維護自身權益的“指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被送到每一個農村傢庭手裏,讓更多的人受益。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常年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絕對是一件大好事。我們常說“依法治國”,可是在基層,很多時候法律的觸角並沒有完全延伸到我們身邊。很多農民朋友,對法律的認知非常有限,遇到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隻能聽之任之,或者求助於人情關係。這本《農村法律知識100問》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巨大的空白。它把那些原本顯得高深莫測的法律知識,用最樸實、最貼近生活的語言解釋齣來,讓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上的精煉和實用。它不是貪多求全,而是精選瞭農村最常見、最容易引發糾紛的法律問題,並且給齣瞭明確的解答和指導。這對於提高我們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我讀到的內容分享給我的鄉親們瞭。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對它的期望值並不是特彆高,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堆砌。但翻開之後,我真的被它深深吸引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一點都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案例,把法律知識講得活靈活現。比如,關於農村徵地補償的問題,它不是直接告訴你某個法律條款,而是講瞭一個因為不瞭解政策,村民的補償款被截留的故事,然後纔引齣相關的法律規定和維權途徑。這樣的講述方式,更容易讓我們感同身受,也更容易理解法律的意義和作用。我特彆喜歡它“100問”的結構,感覺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樣,基本上囊括瞭我們農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法律難題。從婚姻登記到遺産繼承,從藉貸糾紛到承包閤同,簡直是麵麵俱到。我身邊很多農戶都經常因為不懂法而吃暗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的權利,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評分

我一直覺得,農村的法治建設,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農村居民,對於法律的瞭解,還停留在一種模糊的認識階段,甚至對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都缺乏瞭解。因此,當遇到糾紛或者侵權行為時,往往會不知所措,甚至選擇忍氣吞聲。這本《農村法律知識100問》的齣現,可以說是一場“及時雨”,它用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將法律知識帶到瞭我們身邊。我非常喜歡它這種“問答”的體例,它直接切中瞭很多農民朋友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並且能夠提供清晰、準確的解答。我試著翻閱瞭幾頁,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等問題,都講解得非常透徹。而且,書中還列舉瞭一些典型的案例,這使得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我相信,這本書的普及,一定會極大地提升農村居民的法律素養,為農村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