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执行规范理解与适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诉法解释保全、执行条文关联解读 高人民法院审判指导书系
定价:139.0元
作者:江必新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9361719
字数:62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民法院《执行规范理解与适用》一书由**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带领的**法院专家法官倾力编写,撰稿人多为新民诉法解释的起草人员,是**法院**次分专题对保全、执行法律规范和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系统适用解读,直接体现**法院对执行问题的裁判观点和司法导向。
本书能帮助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务人员及法学院师生全面学习人民法院执行规范的理解和适用,及时理解把握新民诉法解释保全执行制度的新规定、新导向。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民事诉讼法,对新出台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分专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以期为全体民事审判工作人员和律师、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一本简明而实用的教材。本书并非对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解释的逐条释义,而是立足于的高度,将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高度糅合,尽可能简明准确地回答读者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可能遇到的适用方面的疑难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本书的每一位撰稿人,均直接参与了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解释的起草和论证过程,对法律和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修改的理由、适用的关键等甚为了解。在写作分工上,本书也做到了谁负责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起草和论证工作,谁就负责撰写该部分的稿件。因此,本书对于准确和深度理解民事诉讼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及其内涵,将大有裨益。
目录
作者介绍
江必新,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中南大学教授等职务。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首届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等称号。出版“与法治国家建设丛书”(共八本)、《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大问题研究》《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行政与法的关系发展史》《中国法文化的渊源与流变》《行政诉讼问题研究》《民事诉讼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等专著五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等多项重要课题。
本书编委会
主 编 江必新 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二级大法官
撰稿人(以姓氏拼音为序)
何东宁 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行政执行室主任
黄文艺 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信息室副主任
李相波 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法官
毛宜全 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督导室主任
邵长茂 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法官
司艳丽 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
宋春雨 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法官
孙祥壮 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长
吴兆祥 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处长
肖 峰 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法官
文摘
2015年2月4日,《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正式公布实施,对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民诉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是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多、篇幅长的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为广泛的司法解释,是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为使读者全面了解2015年民诉法解释的修改情况,本部分重点介绍民诉法解释的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一、民诉法解释的修改背景
民诉法解释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事审判实践。纵观全国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2013年为1300多万件,其中民事案件为1200多万件;2014年为1400多万件,其中民事案件为1300多万件。两年的民事案件总数中,一审民商事案件有830多万件,整个民事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近1300万件,占到85%以上。实践是理论和制度之母。如此多的案件,既为司法解释的起草提出了问题和需求,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办法。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决定),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民诉法修改决定是自1992年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次全面修改,共有60条,修改条文近100处,新增加了诚实信用原则,新设了公益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举证期限、行为保全、小额诉讼、确认调解协议、实现物权等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对民事诉讼原则、管辖制度、调解制度、证据制度、立案制度、简易程序、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和涉外程序等均有重大修改完善。
为贯彻实施新的民事诉讼法,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实施领导小组,立案、民庭、审监、执行、研究室、审管办、法研所等相关庭室办参加,研究室民事处设为小组办公室。“在前期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和专家的多数意见是,高院于1992年7月发布施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320条),至今已施行20余年。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改,但《意见》一直没有修改过,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内容变化较大,涉及条文100多处,条文顺序号也发生很大改变,建议我院尽早启动对《意见》的修订工作以满足民事审判执行工作迫切需要,回应社会各界期待。”
2012年12月24日高人民法院决定正式启动民诉法解释的起草工作,对1992年发布实施的《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92年民诉意见)进行全面修订。民诉法解释是对新民事诉讼法进行的整体解释。根据各方面的意见,高人民法院决定起草统一的民诉法解释。解释既要针对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规定和修改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和明确,确保这些新制度的贯彻落实;也要对长期以来,特别是92年民诉意见实施以来我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实践急需的,也一并规定在解释中;还要根据民事诉讼实践需要,对于审判执行工作中争议较大,实践经验充分,能够形成统一认识的相关问题,在解释中予以规定。对于解释条文数量大甚至需要单独立法的,如执行部分,政策性较强需要及时调整的如调解部分,以及各方面认识争议太大,目前无法规定在解释中的一些个别问题,可以待时机成熟时,制定单独的司法解释。
……
序言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法律、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和实施,为执行工作实务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操作规程。特别是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有关执行程序作了重大修改和完善;2014年12月18日,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636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此前有关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整合和修改完善,其中涉及执行程序的条文众多。
为帮助广大法官、律师和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更加准确理解和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程序,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执行规范理解与适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诉法解释保全、执行条文关联解读》。本书按照执行工作流程涉及的保全、先予执行、执行一般规定、执行的申请和移送、执行措施、执行中止和终结为篇章顺序,对民事诉讼法涉及的每一个条文相对应的解释条文依次逐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不仅注重对条文涵义的准确解释、立法背景的深度透析,还注重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归纳总结条文理解和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力求为执行工作实务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指引。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多为高人民法院长期从事执行工作的法官,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务经验,部分人员还深度参与了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调研、论证以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具体起草工作。
执行工作业务涉及的法律领域非常广泛,司法实务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也很多,希望本书的编写出版,同时能为强制执行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参考。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书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拨冗指正。
编者
2015年3月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正在司法实践中摸索的法律工作者们带来了一缕曙光。我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执行法官,每天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执行案件,常常在条文的字斟句酌中感到力不从心。新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虽然在理论上力求完善,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具体操作要领,往往需要我们反复揣摩。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不仅仅是对条文的简单罗列,更是深入剖析了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结合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尤其是在保全和执行这两个关键环节,书中对相关条文的关联性解读,让原本可能相互孤立的法律规定,在逻辑链条上得到了完美的衔接。读完其中关于财产查控的章节,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执行环境中,高效、准确地找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合实际,读来仿佛就置身于庭审现场,感同身受,也让我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了宝贵的养分,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
评分我一直对民事执行程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背后蕴含着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这本书,可谓是为我揭开了民事执行程序的神秘面纱。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条式的法律读本,更是一本融合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深度的指导手册。新民事诉讼法和最新的司法解释,在执行领域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革,而这些变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精细化的操作。本书对这些条文的关联解读,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指导的梳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让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执行程序的脉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具体执行环节的细致剖析,例如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以及强制清偿的各种方式等等。这些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执行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民事执行程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在学习法律的道路上,我始终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的优秀著作。我目前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的执行案件中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我一直感到有些捉襟见肘。这本书通过对新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保全、执行条文的关联解读,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书中的分析逻辑严谨,论述清晰,并且辅以大量的案例,使得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执行中的难点问题的探讨,比如如何处理执行中的财产分割,如何应对被执行人的规避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课堂上很难深入接触到的,而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实践中的挑战,并学习如何应对。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踏入法律职业的学子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料,它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商事诉讼的律师,我一直关注着民事诉讼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释的更新迭代。尤其是新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关于执行程序的许多规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我们的案件代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手头上的很多案件,都涉及到执行阶段的疑难复杂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应对执行异议,如何申请强制措施,以及如何在程序上最大化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本书,正是针对这些现实需求而精心编纂的。它对新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保全、执行的条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并且融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指导思想,使得这些条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可操作的法律武器。书中的一些章节,对我理解和适用强制执行的程序规定,以及如何与法院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模糊地带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权衡,去做出最符合法律精神和实际情况的判断。
评分作为一名旁听了多场执行庭审的法律爱好者,我深刻体会到,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我常常在旁听席上,看到执行法官和律师们就某个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激烈的辩论。当时的我,虽然对法律有热情,但往往因为条文理解的偏差,而对庭审过程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它将新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关于保全、执行的条文,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关联解读。这种解读,不仅指出了条文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剖析了条文背后的立法意图和审判实践中的考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执行措施,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措施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方法。读完之后,我对于执行程序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庭审中双方当事人为何会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争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