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退溪思想世界 张立文

李退溪思想世界 张立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文 著
图书标签:
  • 李退溪
  • 朱熹
  • 理学
  • 韩国儒学
  • 思想史
  • 哲学史
  • 张立文
  • 学术著作
  • 儒学
  • 朝鲜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11261
商品编码:292304944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退溪思想世界

定价:36.00元

作者:张立文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101112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混(1501—1570年),号退溪,朝鲜李朝时期哲学家、教育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朝鲜哲学史上影响深巨。
  《李退溪思想世界》从朝鲜“性理学”的分系出发,着眼于范畴和命题,展开对李退溪思想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内容包括立太极与立人极,理气与“四七”的逻辑结构,身心与自然,心知、穷理、践行,动静、死活、变化,常变数与交变易,理与数思维,义理与功利价值,道心与人心,理欲、居敬和涵养,孝悌忠信与仁民爱物,教育目的、阶段和方法,学思、体察和新故十三个层面,是一部关于退溪思想研究方面厚重的论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李退溪思想世界:心性与道学的融通》 引言: 在东亚儒学浩瀚的星空中,李退溪(1501-1570),名滉,字景浩,号退溪,作为朝鲜王朝时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李退溪思想世界”。他的学说不仅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哲学、政治、社会与文化,更与中国宋明理学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东亚儒学交流与发展的壮丽画卷。本书旨在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李退溪思想的精髓,呈现其心性论、理气论、认识论、政治伦理观等核心范畴,并揭示其在儒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不朽价值。 第一章:时代背景与李退溪的学术渊源 李退溪所处的朝鲜王朝中叶,正值国家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外部面临日本、女真等周边势力的威胁。这一时期,朝鲜的士大夫阶层面临着如何回应社会现实、如何构建理想政治秩序的重大课题。在思想层面,朱子学的传入已成为主流,但其在朝鲜的传播和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朝鲜本土的文化土壤发生了深刻的互动。 李退溪的学术生涯,正是伴随着对朱子学原典的潜心研读,以及与同时代士大夫的激烈辩论而展开。他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尤其是朱熹的《近思录》对他启发甚大。然而,李退溪并非简单的朱子学传声筒,他通过对原典的再解读、对义理的深层探究,在继承朱子学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与中国明代大儒如王阳明等人的思想,虽时有交锋,但更多的是在共同的儒学框架下,对心性问题的不同侧重和深入挖掘,展现了东亚儒学内部思想流变的丰富性。 第二章:心性论:太极、理、气与性情之辨 李退溪思想的核心,在于他对“心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他继承了儒家“性即理”的传统,并对其进行了精细化的阐发。 太极、理、气:宇宙生成与秩序的根本。 李退溪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最高的本体。而“理”则是太极内在的生成法则和运行秩序,“气”则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具体物质力量。他强调“理”先于“气”,但“理”并非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空壳,而是蕴含在“气”中,通过“气”而显现。这种“理气一元论”的倾向,在强调“理”的至高性同时,也承认“气”的实在性,为理解身心世界提供了辩证的视角。他详细分析了“理”与“气”在生成万物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理”如何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从而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内在秩序。 性、情、心:人的内在结构与发展。 李退溪对“性”的理解,沿袭了孟子“性善”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即“理”之在人者也。但他也敏锐地认识到,人并非只有“性”,还有“情”。“情”即是“性”在感应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情感活动,如喜、怒、哀、乐等。“情”的发生,既是“性”的自然流露,也可能受到“气”的蒙蔽而失其本然。因此,李退溪提出了“性即理,情亦理”的命题,强调即使是情感活动,也应遵循“理”的规范。 “主一”之功:凝练心神,复其性体。 为了达致“性”之本然,李退溪强调“主一”的工夫。“主一”并非刻意压抑情感,而是通过“静坐”、“存养”等方式,将散乱的心神凝练于一处,排除杂念,使心体安宁,从而体悟“理”的本体。这种“主一”之功,旨在克服“气”对“理”的遮蔽,使人的情欲得以调适,最终达致“性”的纯净与和谐。他详细阐述了“主一”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意义,指出其不仅是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认识本体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认识论:格物致知与心之体用 李退溪的认识论,是其心性论的自然延伸,他将认识活动置于心性本体之中进行考察。 格物致知:理的认识与实践。 继承朱熹“格物致知”的观点,李退溪认为“格物”即是格除事物之“理”,从而达到“致知”。但他对“格物”的理解,更加侧重于对事物内在“理”的体察,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堆积。他强调,认识的起点在于感应事物,通过对事物外在现象的观察,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理”,从而获得真知。这种“格物”,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获取,更是对宇宙本体的体认。 心之体用:知行合一的辩证。 李退溪进一步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行合一”。他认为,“知”的目的是为了“行”,而“行”的实践又能够深化“知”。“心”的“体”即是其本体,即“理”;“用”即是其功能,即认识和行动。通过“主一”之功,可以复其心体,获得本体的知。而通过“格物致知”,则能将其本体之知应用于具体事物,从而实现知行合一。他认为,“知”与“行”并非截然分割,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达到圣贤的境界。 第四章:政治伦理观:德治、民本与士大夫的责任 在政治思想方面,李退溪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实践紧密相连。 德治为本:以“理”治天下。 李退溪坚信“德治”是实现理想政治的根本途径。他认为,统治者若能以“理”为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则能够感化民心,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强调“君子以身作则”,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他们的行为是政治教化的重要源泉。他反对以刑罚为主要手段的法治,认为真正的善治在于发扬仁义道德。 民本思想:关注民生与福祉。 尽管李退溪的思想更多地聚焦于心性之学,但他并未忽视民生。他认为,治国者应以百姓的福祉为重,关注民生疾苦,兴利除弊。他赞同“富民”的理念,认为只有百姓富裕,国家才能安定。他强调统治者应倾听民意,了解民情,从而制定出符合民情的政策。 士大夫的责任:为国献策与砥砺德行。 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李退溪认为士大夫阶层肩负着为国献策、辅助君王的重任。他们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在政治上,他们应敢于直言进谏,批评时弊;在个人修养上,他们应时刻警惕,不断砥砺德行,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楷模。 第五章:李退溪思想的独特性与历史地位 李退溪思想在朝鲜儒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不仅是朱子学在朝鲜的集大成者,更是将其发展推向新高度的集大成者。 “主一”工夫的强调: 相较于中国一些理学家对“格物致知”的侧重,李退溪更加强调“主一”工夫在心性修养中的核心作用。他认为,通过“主一”可以直达心之本体,获得先验的智慧,这为朝鲜儒学注入了独特的实践精神。 “理气”关系的精细辨析: 李退溪对“理气”关系的辨析,力求在“理”的至高性和“气”的实在性之间找到平衡,避免了简单化的倾向。他对“理”与“气”在生成、认识、实践等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体现了其思想的周密性。 对朝鲜社会政治的影响: 李退溪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朝鲜王朝的政治走向和社会风尚。他的德治理念、民本思想,成为朝鲜士大夫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原则。他的个人品格和学术精神,至今仍是朝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国儒学的对话: 李退溪的思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保持着密切的对话。他吸收了中国儒学的重要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创新,为东亚儒学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他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儒学在东亚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 结语: 《李退溪思想世界》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生平业绩的梳理,更是对一种深刻哲学体系的深入解读。通过对李退溪心性论、认识论、政治伦理观的系统阐释,本书展现了他如何在儒学的大框架下,构建起一个既承袭传统又富于创新的思想体系。他的“主一”工夫,对“理气”关系的精细辨析,以及对德治与民本的倡导,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理解李退溪的思想世界,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朝鲜儒学的独特性,更能深化我们对整个东亚儒学发展脉络的理解,体悟儒学在不同文化土壤中演变的丰富性与生命力。这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入李退溪的智慧殿堂,感受他那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东方哲学,尤其是朝鲜王朝时期的思想史颇感兴趣,而《李退溪思想世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求知欲。这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李退溪先生思想体系的系统性梳理。作者张立文先生的学术功底深厚,他能够将退溪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提出的观点一一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让我尤其惊喜的是,书中对退溪先生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特别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对话与辨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不仅展现了退溪先生思想的独特性,也揭示了他如何在吸收和融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书中对于“体用”、“本末”等重要概念的解读,既准确又易于理解,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个人认为,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退溪的思想局限于历史研究的范畴,而是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古代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性。

评分

《李退溪思想世界》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东亚思想史略知一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扇开启更深层理解的窗户。作者张立文先生的叙述方式,既有历史研究的客观严谨,又不乏人文关怀的细腻情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李退溪先生在“道学”内部的学术争鸣的呈现。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即使是在同一学术体系内部,也存在着观点上的差异与发展。退溪先生并非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参与到学术讨论中,通过与同侪的对话,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思想。书中对于“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等重要概念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大量引证和分析,将这些儒家核心理念的内涵挖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这些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应用,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如何塑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本书让我对李退溪先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次有幸读到《李退溪思想世界》这本书,实在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李退溪先生的思想体系,从他的人生轨迹出发,逐步展开其哲学思想的宏大图景。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理”与“气”的阐述,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将古代儒家复杂的哲学概念剥茧抽丝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这个对哲学原本知之甚少的人,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尤其是在论述“理”作为万物本源时,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和文献,配合作者的独到见解,使得抽象的哲学理念变得生动而具象。我反复琢磨了关于“心即理”的讨论,结合退溪先生的生活实践,体会到一种将理论融入日常的智慧。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理论的复述,而是着力于展现这些思想如何在当时韩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以及其在当下依然具有的启发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书中的语言虽然严谨,但又不失温度,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智慧的古代思想世界。

评分

《李退溪思想世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将历史人物与哲学思想完美结合的佳作。张立文先生的笔触,既有学者严谨的考据精神,又不乏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李退溪先生个人经历与思想形成之间关系的梳理。书中并没有将退溪先生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探索与坚持。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中年后的学术思考,再到晚年的思想成熟,每一个阶段都与他的哲学观念息息相关。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退溪先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是如何运用其哲学思想来指导行动的。这种“知行合一”的呈现方式,让他的思想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书中对于退溪先生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实践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践行自己的理念。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李退溪先生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对他所代表的那种在困境中保持理性、在实践中寻求真理的精神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评分

这次捧读《李退溪思想世界》,是一次沉浸式的学术体验。我惊叹于作者张立文先生在梳理李退溪思想时的严谨与细致。本书的内容庞大而驳杂,涉及的哲学概念、历史事件、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作者凭借其扎实的学识,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丝毫不显混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退溪先生思想中“存养工夫”的细致讲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诱惑所裹挟,而退溪先生所倡导的内在修养,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浮躁的心灵。作者在阐释这些工夫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退溪先生的个人体验和实际生活,使得这些修行方法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关于“静坐”和“克己”的讨论,书中引用了许多生动的例证,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将哲学融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李退溪的思想,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智慧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