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识产权精要: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
定价:68.00元
作者:吴汉东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97138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吴汉东教授代表作!法学家代表作系列 知识产权法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知识产权法源于创新而生,是为财产权制度革新的产物;基于创新而变,当以激励知识创新为价值目标。知识产权法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文化创新与法律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历史。可以认为,坚持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是知识产权法的历史过程和时代使命。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精要: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以'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为主题,选择了二十多篇有较高引注率和影响力的学术论文,集中表现了作者关于知识产权的主要学说思想。文集虽是精选,但不敢妄称精品。编选成书时,对原来的论文标题做了适当修饰,力图聚焦主题、形成体系并便于阅读。
目录
壹学科属性与研究范式
知识产权研究的多元视角
贰私权本质与政策维度
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功能
叁无体物与概念工具
知识产权制度的罗马法渊源
肆正当性与形而上学
知识产权制度的哲学思想
伍合理性与知识价值
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学思想
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柒法律文化与创新文化
知识产权制度的文化分析
捌经济属性与效益目标
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玖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
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科学分析
拾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
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
拾壹知识财产与无形财产
知识产权制度的类型化、体系化
拾贰无体财产权与有体财产权
财产权体系中的知识产权
拾叁法律创新与制度发展
从知识产权到无形财产权
拾肆私权属性与人权蕴意
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视角
拾伍文化主权与文化产权
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解读
拾陆国际变革与本土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基本态势
拾柒历史过程与时代使命
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本质及目标
拾捌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
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机制
拾玖法制评价与制度反思
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国道路
贰拾科学发展与战略实施
知识产权政策的中国实践
贰拾壹链接入典与专门法典
知识产权法典化的中国愿景
贰拾贰集体人权与集体产权
传统文化保护的中国选择
贰拾叁权利保护与保护措施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贰拾肆侵权诉讼与举证责任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证据规则
贰拾伍侵权损害与司法裁判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认定规则
?
?
?
作者介绍
吴汉东
在武汉长大的江西人。现已过耳顺之年,在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专家等。27岁上大学前,当过农民、投递员和机关干部。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一直读的都是法学专业。虽有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到澳门特别行政区任立法会议员顾问的海外阅历,也有在高校从事管理、任职湖北省常委会的社会经历,但三十多年来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与研究。在校期间讲授过民法、罗马法、知识产权等课程,是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著有'当代中国法学家文库·吴汉东法学研究系列'六卷本,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专著和论文曾获首届全国博士论文奖、首届中国出版奖(图书类)、司法部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两本著述将以英文、韩文在海外出版。200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为人讲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2009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年度十大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具影响力人物',并于2009年、2011年两度被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具影响力五十人'。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作者的深度思想对话。他以一种非常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带领我们审视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制度创新”部分的论述,这部分内容让我得以跳出微观的法律条文,去思考知识产权制度本身是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制度的变迁,而是深入分析了驱动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例如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发展的需求、全球化进程的影响等等。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是什么”,更是在探索“为什么”和“怎么样”,这种刨根问底的研究精神,让整本书的论述都显得格外扎实和可信。我能感觉到,作者是在用自己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体系。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知识产权未来的思想风暴之中。作者在“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上的反复打磨,让我看到知识产权领域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变革的可能性。他以一种充满前瞻性的眼光,探讨了在数字化、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传播、如何促进开放创新、如何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等方面的思考。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面向法律专业人士,更是对所有关心创新、关心科技发展、关心文化进步的人们都具有启发意义。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积极探索和实践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方式,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富有活力的知识经济社会贡献力量。
评分这本书在阐释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作者并没有将知识产权局限于单纯的法律概念,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去审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知识产权与国家创新体系、产业竞争力、文化繁荣等关系的论述。它清晰地勾勒出了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例如,在探讨如何激励“知识创新”时,书中对不同激励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展现了作者的审慎思考。我从中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不仅仅是保护发明者或创作者的既有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全社会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极大的智慧和长远的眼光,它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它对“知识创新”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来有效激励和保护这种创新。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知识的创造和传播速度前所未有,而知识产权制度恰恰是保障创新者权益、促进知识流动和增值的重要基石。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知识产权并非是阻碍知识传播的藩篱,而是在合理范围内为创新者提供一种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有价值的知识。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并认为它在实践层面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书中对不同类型知识创新(如技术创新、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创新等)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探讨,都显得十分独到和前瞻。它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引申出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思路,比如如何完善专利制度以适应新兴技术,如何加强著作权保护以应对数字传播的挑战等等。这种由点及面的分析,让我对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那种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明了的书名,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产权这个领域的深厚积淀。我尤其欣赏它在“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这两个核心概念上的提炼,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真正触及了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本质和驱动力。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并非仅仅是在梳理既有的理论框架,而是在积极地探索和勾勒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可能的发展方向。每一次的制度革新,每一次的知识成果涌现,都必然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息息相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茫于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法律条文时,指引我看到了更宏观的图景,理解了这些制度背后的逻辑和它们如何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它不回避理论的深度,但又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我觉得即便是对知识产权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