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
定价:23.00元
作者:沙占友,庞志锋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8386829
字数:
页码:3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及家电维修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阅读。目前开关电源正向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正确选择与检测外围元器件,是设计、制作集成开关电源的基础和保证。《开关电源外围元器件选择与检测》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开关电源各种外围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在开关电源中的典型应用、选择方法、检测技巧及测量注意事项。其中,既有基础类元件,也有大量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功率电子器件应用与设计指南》 内容概要: 本书致力于深入探讨功率电子器件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选择与优化设计。聚焦于推动电子产品向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低成本发展的核心技术,本书系统阐述了各类关键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原理、特性参数、选型依据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考量。 第一章:功率电子器件概述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认识功率电子器件的宏观视角。首先,我们将回顾功率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硅晶体管到如今的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深入剖析技术进步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对能源效率的需求、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挑战。 接着,我们将对几种主要的功率电子器件进行分类介绍,包括: 二极管家族: 从基础的整流二极管,到肖特基二极管(Si、SiC、GaN),再到快速恢复二极管(FRD),阐述它们在续流、钳位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二极管在耐压、电流、开关速度、导通压降和反向恢复特性上的权衡。 晶闸管(SCR)与可控硅(TRIAC): 介绍它们在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其触发原理、关断特性以及在功率控制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双极型晶体管(BJT): 尽管在高功率应用中逐渐被MOSFET取代,但BJT在某些特定领域仍有其价值。本章将介绍其工作原理、参数(如电流增益hFE)以及在放大和开关电路中的基本应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功率开关器件,MOSFET将占据本章较大篇幅。我们将详细解析N沟道和P沟道MOSFET的结构、工作模式(增强型和耗尽型),以及关键参数如阈值电压(Vth)、导通电阻(RDS(on))、栅极电荷(Qg)、输出电容(Coss)和输入电容(Ciss)的含义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结合了MOSFET的栅极控制和BJT的低导通压降优势,IGBT在较高电压和电流应用中表现出色。本章将剖析其PNP和NPN结构的结合,重点关注其电压控制特性、饱和压降(Vce(sat))、开关速度和热特性。 新兴功率半导体材料(SiC与GaN): 专门开辟章节深入探讨SiC和GaN的优势,包括其超高的击穿电压、优异的导热性、更低的开关损耗以及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重点介绍SiC MOSFET、SiC SBD(肖特基二极管)和GaN HEM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等器件,并分析它们在电动汽车、新能源、高频电源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 最后,本章将展望功率电子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器件集成化、智能化(如集成驱动和保护功能)、模块化封装、以及对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损耗的不懈追求。 第二章:功率电子器件的选型原则与关键参数分析 精准的器件选型是成功设计功率电子电路的基础。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选型方法论,帮助工程师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在众多器件型号中做出最佳选择。 2.1 应用场景分析与需求定义 工作电压与峰值电压(Vdrm, Vdsm): 明确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并考虑瞬态过电压对器件耐压能力的要求。 工作电流与峰值电流(Idrm, Idsm): 确定持续工作电流和可能出现的瞬态过载电流,确保器件的额定电流能力能够满足要求。 功率损耗(Ptot)与散热要求: 估算器件在导通和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功率损耗,并基于此确定所需的散热方案(如散热器、风冷、液冷)。 开关频率(fs): 根据应用需求(如电源效率、纹波大小、体积限制)选择合适的开关频率,这将直接影响器件的开关损耗和对无源元件(如电感、电容)的要求。 效率目标: 设定明确的系统效率目标,并根据此目标权衡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选择最适合的器件。 环境条件: 考虑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对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2.2 关键参数详解与评估 耐压能力: 深入解析器件的击穿电压(BVdss for MOSFETs, Vceo for BJTs, Vdrm for SCRs),以及安全工作区(SOA)的概念,理解在不同电流下的耐压限制。 导通损耗: MOSFET: 重点分析RDS(on)的意义,以及其随温度、栅极电压和芯片尺寸的变化。如何选择低RDS(on)的器件以减小导通损耗。 IGBT: 详细讲解Vce(sat)的构成(欧姆区和二极管区压降),以及其与电流、温度的关系。 二极管: 分析正向压降(Vf)及其对效率的影响,特别是高电流应用中,Vf是关键参数。 开关损耗: MOSFET: 剖析开关过程中,在电压和电流都存在的“二次击穿”区域产生的能量损耗。重点关注栅极电荷(Qg)、输出电容(Coss)、反向恢复电荷(Qrr)等参数的影响。 IGBT: 分析栅极驱动损耗、关断损耗(与Qrr和Vce(sat)相关)和开通损耗。 二极管: 重点分析反向恢复时间(trr)和反向恢复电荷(Qrr)对开关损耗的影响,特别是快速恢复二极管和SiC/GaN二极管的优势。 热阻(Rthjc, Rthcs, Rthsa): 理解热阻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影响器件的结温(Tj)。计算在给定散热条件下器件的温升。 栅极驱动特性(MOSFET/IGBT): 详细分析栅极电容(Ciss, Crss, Coss)、栅极电荷(Qg)对驱动电路设计的影响。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驱动器以实现快速、可靠的开关。 可靠性参数: 讨论器件的结温限制、电流能力降额、电压降额等,以及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概念。 2.3 器件封装与散热设计 常见封装形式: 介绍TO-220, TO-247, D2PAK, SOT-223, QFN, SiP(系统级封装)等功率器件常用封装,分析它们的电气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散热器选择与计算: 如何根据器件功耗和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散热器,并进行热阻匹配计算。 PCB布局与散热优化: 强调PCB布局对电磁干扰(EMI)和散热的重要性,例如铜箔走线宽度、散热过孔、散热片集成等。 第三章:功率电子器件在关键应用中的设计考量 本章将聚焦于功率电子器件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器件的选择与电路设计的最佳实践。 3.1 开关电源(SMPS)设计 拓扑结构选择: 简要介绍Buck, Boost, Buck-Boost, Flyback, Forward, Half-Bridge, Full-Bridge等常见开关电源拓扑,并分析不同拓扑对功率器件(主开关、续流二极管)的要求。 MOSFET/IGBT在主开关中的应用: 低压Buck/Boost: 优先选择低RDS(on)的N沟道MOSFET。 高压/高电流Buck/Boost/Forward/Flyback: 考虑IGBT或高压MOSFET。 高频应用: 重点关注开关损耗,可能需要SiC/GaN器件。 驱动电路设计: 介绍独立的栅极驱动器、半桥驱动器等,强调驱动速度、驱动能力和死区时间控制。 续流二极管的选择: 低压/高频: 考虑快速恢复二极管(FRD)或肖特基二极管(Si、SiC)。 高压/高电流: 考虑集成续流二极管的IGBT模块,或外加高压FRD。 SiC肖特基二极管的优势: 极低的Qrr,显著降低开关损耗,特别适合高频应用。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设计: 介绍升压式PFC电路,以及其中功率器件(Boost电感、Boost二极管、Boost开关)的选型要点。 反激(Flyback)变换器设计: 分析其工作原理,对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的瞬态冲击要求。 3.2 电机驱动与变频器 电机类型与驱动需求: 介绍永磁同步电机(PMSM)、异步电机(IM)等的驱动特点,以及对功率器件(IGBT、MOSFET)的快速开关和高耐压能力的要求。 三相逆变器设计: IGBT模块的应用: 详细介绍IGBT模块(包含多个IGBT和反并联二极管)在三相逆变器中的应用。 驱动与保护: 强调三相驱动的复杂性,死区时间控制、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的重要性。 SiC/GaN在电机驱动中的潜力: 分析其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宽温域应用上的优势。 直流无刷电机(BLDC)驱动: 介绍MOSFET在BLDC驱动中的应用,以及电子换向(ESC)电路的设计。 3.3 DC-DC变换器设计 隔离型DC-DC变换器(如LLC、QR): LLC谐振变换器: 分析其谐振特性,对功率器件(MOSFET、GaN HEMT)的软开关要求。 QR(准谐振)变换器: 介绍其工作原理,对开关管和二极管的开关损耗优化。 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如Buck, Boost): 与开关电源部分呼应,强调在低压、大电流应用中的器件选择,如低RDS(on)的MOSFET。 3.4 固态继电器(SSR)与功率开关应用 SSR原理与选型: 介绍基于MOSFET、IGBT或SCR的固态继电器,以及在不同负载(阻性、感性、容性)下的选型考量。 高功率开关应用: 如电加热控制、照明控制等,对器件的耐压、耐流和散热能力提出要求。 第四章:功率电子器件的检测与故障分析 为了确保功率电子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对功率器件的性能进行准确检测和对故障进行有效分析至关重要。 4.1 功率器件的基本检测方法 万用表检测: 介绍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通断、MOSFET的栅源极短路、PN结等基本功能。 LCR表检测: 如何利用LCR表测量器件的电容参数(Ciss, Coss, Crss),理解这些参数对驱动和开关特性的影响。 示波器在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开关波形分析: 测量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波形,评估开关速度、过冲、振铃等。 栅极驱动信号检测: 确保栅极驱动信号的幅值、上升/下降时间、时序正确。 Vds/Vce动态测试: 观察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承受的电压变化,评估耐压能力和瞬态响应。 专用的功率器件测试设备: 简要介绍一些专业设备,如曲线示踪仪、开关参数测试仪等,它们能提供更精确的参数测量。 4.2 功率器件的关键参数测试 RDS(on)测试: 介绍如何进行RDS(on)的精确测量,以及其与栅极电压、温度的关系。 Vce(sat)测试: 讲解IGBT的Vce(sat)测试方法,以及其对饱和度电流和温度的依赖性。 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重点介绍二极管和IGBT反向恢复电荷(Qrr)、反向恢复时间(trr)的测试方法,以及其对开关损耗的影响。 漏电流(Idss/Iceo)与击穿电压(BVdss/Vceo)测试: 介绍如何进行这些参数的测量,以及它们在评估器件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 栅极电荷(Qg)测试: 讲解Qg的测量方法,及其对驱动电路设计的影响。 4.3 功率器件的常见故障模式与分析 过热失效: 讲解因散热不良、过载导致结温过高而引起的器件损坏。 过压失效: 分析瞬态过电压、雷电感应等引起的器件击穿。 过流失效: 介绍因负载短路、驱动异常等导致的电流过大损坏。 栅极驱动异常: 如栅极驱动电压不足、驱动信号错误、驱动器损坏等。 内部缺陷: 如芯片制造缺陷、封装问题等。 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 提供一步步的故障排查思路,包括外观检查、通电测试、参数对比等,并介绍针对不同故障的维修建议。 总结: 《功率电子器件应用与设计指南》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功率电子器件知识体系。通过对器件原理的深入剖析、选型方法的系统讲解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本书将帮助读者提升在功率电子领域的设计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从而应对日益增长的高效率、高性能、小型化电子设备设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