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1886-1932-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高波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5.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0806216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高波1982年生,陕西省榆林市人。北京大学 心理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 院讲师,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士人与知识分 子史。除本书外,还有译著《战争与革命交织的 近代中国《1895-1949)》,及论文多篇。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淡雅的色彩和略带沧桑感的字体,初次吸引我目光时,就勾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1886-1932,这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区间,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激荡的年代。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巨变,无数仁人志士在时代的洪流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张东荪”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对民国史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即便只是依稀的印象,也足以激起一探究竟的兴趣。书名中的“追寻新共和”,更是点燃了我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思考国家前途、如何为理想而奔走的强烈好奇。新共和的理念,在那个时期是何等复杂而又充满分歧,它既是希望的灯塔,也可能是迷雾的源头。作者通过“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这个切入点,似乎是在描摹一位先行者在混沌年代里,如何一步步确立自己的政治哲学,如何将思想付诸实践,哪怕过程充满坎坷,也仍然执着前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的张东荪,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个符号,而是他作为一个人,他的思考、他的选择、他的挣扎,以及他对那个时代留下的独特印记。这本书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过去的大门,门后是那个充满探索与幻灭的共和初啼。
评分《1886-1932-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产生无限的遐想。1886到1932,这几十年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型期,旧的制度摇摇欲坠,新的共和观念正在萌生和塑造。张东荪,这位在民国思想界和政治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学者,他的早期思想和活动,无疑是理解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窗口。书名中的“追寻新共和”几个字,更是精准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究竟什么是“新共和”?在不同的知识分子那里,它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张东荪是如何理解和定义“新共和”的,他的思想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而“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则暗示了本书将深入挖掘他早年间的思想渊源、学术背景,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实际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得到体现和检验的。他是否在某些关键的事件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的思想是否影响了他所处的社会群体?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一位思想家,如何在历史的巨变中,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行不懈的探索和思考。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翻开扉页,那略显泛黄的纸张,以及印在纸上的端正字迹,都传递出一种精心打磨的质感。书名“1886-1932-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光是看着就有一种历史的仪式感。这个时间跨度,正值中国社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晚清的积弊到民国的动荡,新生的共和体制在探索与磨合中步履维艰。而“张东荪”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在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似乎总是在变革的漩涡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书名中的“追寻新共和”,更让我遐想,在新生的共和国概念中,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早期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在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逐渐清晰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的?我尤其关注“活动研究”这一部分,因为思想的伟大往往需要行动来证明。他是否参与了具体的政治实践?他的活动又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似乎是在试图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张东荪,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定义和塑造“新共和”的知识分子形象。
评分这本《1886-1932-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光是书名就充满了信息量。1886年到1932年,这时间段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充满剧烈变革和探索的时期,帝制结束,共和肇始,但新生政权却步履维艰,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张东荪这个名字,在民国思想史上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书名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追寻新共和”,这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新共和的构建过程中,思想的指引和实践的探索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张东荪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对于“新共和”究竟有着怎样的理解?他的思想又是如何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意味着这本书将深入剖析他思想的萌芽、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的。我很好奇,他当时的政治观点是怎样的?他对当时国家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他又是如何参与到当时的政治运动或者思想辩论中去的?这本书似乎是要为我们揭示一位思想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为那个时代的“新共和”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这些贡献在后人的视角看来,或许有成功也有不足。
评分当我看到《1886-1932-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1886年到1932年,这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充满了巨变和挑战。从晚清的积贫积弱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民国初期的动荡与探索,这是一个国家寻找新出路的时期。“张东荪”这个名字,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总是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书名中的“追寻新共和”,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关切——在新生的共和国体制下,各种力量如何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而“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则更深入地揭示了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张东荪的生平,而是要深入剖析他思想的起源,他如何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及这些理念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体现的。我很好奇,在那个充满理想与彷徨的时代,张东荪是如何思考“共和”的本质?他对于实现“新共和”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设想和方案?他的早期活动,又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怎样的注脚?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通往那个时代思想深处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