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通信(第2版)(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定价:34.00元
作者:杨文山,方致霞,尚勇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525302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数字通信(第2版21世纪高职高专通信规划教材)》由杨文山主编,共有6章。主要内容: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主要性能指标和数字通信特点及有关概念:讨论抽样、量化、编码等有关语音信号数字化的理论和实现方法;介绍时分多路复用方法及通信系统的同步问题,并简要介绍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讨论数字复接技术和同步复用SDH技术;讨论数字信号传输理论,阐述基带传输特性、传输码型、信道误码以及再生中继过程;介绍数字通信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体验数字通信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形成、传输的理论。各章均设有思考题与练习题。本书编写的内容并非全部都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内容,各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具体专业要求和课程设置选择学习。
内容提要
《数字通信》由杨文山主编,全面地讨论与数字通信技术相关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复用、复接以及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主要内容有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休系(SDH)、数字信号传输。
本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着重于应用,力求通俗易懂,除讲解理论课程内容外,书中还附有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通信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章 数字通信概述
1.1 引言
1.2 数字通信的概念和含义
1.2.1 通信系统构成
1.2.2 信息与信号
1.2.3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2.4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1.2.5 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
1.3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1 有效性指标
1.3.2 可靠性指标
1.4 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主要技术
1.4.1 数字通信的特点
1.4.2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
1.5 数字通信发展趋势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
2.1 语音信号数字化方式
2.1.1 PCM通信系统
2.1.2 语音信号编码的分类
2.2 抽样
2.2.1 抽样定理
2.2.2 抽样、保持电路
2.2.3 分路、重建
2.3 量化
2.3.1 均匀量化及量化噪声计算
2.3.2 非均匀量化及其实现方法
2.4 编码和解码
2.4.1 码型
2.4.2 线性编码与解码
2.4.3 非线性编码与解码
2.4.4 单片集成PDM编解码器
2.5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2.5.1 DPCM原理
2.5.2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2.5.3 32kbit/sADPCM系统简介
2.5.4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概念
2.6 参量编码
2.6.1 线性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
2.6.2 线性预测合成分析编码
2.7 子带编码
2.7.1 子带编码工作原理
2.7.2 子带编码的编码速率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3.1 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
3.1.1 时分多路复用通信的概念
3.1.2 时分多路通信系统的构成
3.1.3 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
3.1.4 数码率计算
3.2 PCM30/32路的定时与同步系统
3.2.1 定时系统
3.2.2 同步系统
3.3 PCM30/32路系统构成
3.3.1 集中编码方式PCM30/32路系统
3.3.2 单路集成编解码PCM30/32路系统
3.3.3 PCM话路特性指标及其测试
3.4 信号复用方式和多址连接方式
3.4.1 频分多路复用
3.4.2 时分多路复用
3.4.3 波分多路复用
3.4.4 多址方式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4.1 复接的基本概念
4.1.1 PCM复用与数字复用
4.1.2 数字复接系统的构成
4.1.3 数字复接方式
4.2 同步复接与异步复接
4.2.1 同步复接技术
4.2.2 异步复接技术
4.2.3 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
4.2.4 二次群异步复接系统构成
4.2.5 复接抖动
4.3 PCM高次群
4.3.1 PCM三次群帧结构
4.3.2 PCM四次群帧结构
4.3.3 PCM五次群帧结构
4.3.4 PCM高次群接口码型
4.4 PCM零次群、PCM子群
4.4.1 PCM零次群
4.4.2 PCM子群
4.5 SDH概述
4.5.1 准同步数字体系的不足
4.5.2 同步数字体系的概念
4.5.3 同步数字传输网的特点
4.6 SDH的速率和帧结构
4.6.1 网络节点接口
4.6.2 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
4.6.3 SDH帧结构
4.6.4 开销的类型和功能
4.7 同步复用和映射方法
4.7.1 复用单元
4.7.2 我国的SDH复用路线
4.7.3 映射
4.7.4 定位
4.7.5 复用
4.8 SDH传送网结构
4.8.1 传送网的概念
4.8.2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4.8.3 SDH传输网及网络单元
4.8.4 SDH的自愈网
4.8.5 网同步、SDH网同步结构和同步方式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5.1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知识
5.1.1 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5.1.2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5.2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
5.2.1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
5.2.2 常用的传输码型
5.2.3 传输码型变换的误码增殖简介
5.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特性与码间干扰
5.3.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特点
5.3.2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
5.3.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间干扰的条件)
5.4 数字基带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
5.4.1 基带传输信道
5.4.2 再生中继系统
5.4.3 再生中继器的构成
5.5 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
5.5.1 信道噪声及干扰
5.5.2 误码率和误码率的累积
5.5.3 误码信噪比
5.5.4 相位抖动
5.5.5 眼图
*5.6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5.6.1 数字调制的概念
5.6.2 数字幅度调制
5.6.3 数字频率调制
5.6.4 数字相位调制
5.6.5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数字通信实验
6.1 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6.2 PCM编译码实验
6.3 PCM时分复用实验
6.4 帧同步实验
6.5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6.6 SDH光传输设备硬件认识
6.7 SDH光电接口指标测试实验
6.8 光功率计灵敏度、动态范围的测试实验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学习数字通信过程中,编码与解码部分一直是我觉得比较抽象和难懂的部分。而这本书在这块的处理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编码方式,而是对每一种编码方式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编码的原理、如何实现以及解码过程都做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纠错编码,比如卷积码和维特比译码,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算法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理解其逻辑。这对于我独立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既有学术著作应有的严谨性,又不乏让读者能够接受的易懂性。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实例,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讲解信道编码时,书中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来解释编码冗余的作用,即“给信息穿上一件‘外衣’,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时,能够更容易地发现并纠正错误”。这样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很精美,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很有学术研究的范儿。收到书的时候,拆开快递包裹,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激发了我深入阅读的兴趣。书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排版也很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那种哑光纸,在灯光下阅读时不会反光,对眼睛非常友好。
评分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介绍完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原理如何在实际的通信设备和技术中得到应用。例如,在讲解数字调制技术时,书中详细介绍了ASK、FSK、PSK等不同调制方式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中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价值,以及它们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通信难题。
评分我一直对信号与系统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晦涩。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扎实,它从最基础的信号定义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信号的分类、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其中关于傅里叶变换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如何通过频谱分析来理解信号的组成,以及如何利用滤波来提取或者抑制特定频率的信号。这些讲解不仅让我这个初学者茅塞顿开,也让我在复习相关知识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