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频电子线路(莫怀忠)(二版)
定价:24.00元
作者:莫怀忠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2208435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书由无线电通信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变换与集成模拟乘法器,调幅、检波与混频电路,调角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实验与实训等章节组成。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重点放在讲清基本电路的物理本质和分析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及分析能力。在附录部分指导学生利用Multisim 8电路仿真软件对各章节相应的电路进行性能分析和结论验证,并给出了两种方案的实训课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电子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和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节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
第二节 宽带放大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第三节 扩展放大器通频带的方法
第四节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节 单调谐放大器
第六节 影响放大器的稳定性及其解决方法
第七节 集成中频放大器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第四节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第五节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六节 丙类谐振倍频器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 正弦波振荡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LC正弦波振荡器
第四节 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五节 RC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四章 频率变换与集成模拟乘法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利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
第三节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五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电路
节 调制概述
第二节 调幅波的性质
第三节 调幅电路
第四节 检波器
第五节 混频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六章 调角与解调
节 概述
第二节 调频电路
第三节 鉴频器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七章 反馈控制电路
节 概述
第二节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第三节 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
第四节 锁相环路(PLL)
本章小结
习题七
附录 实验与实训
部分实验
第二部分实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它没有像某些研究型专著那样过度深入到复杂的数学推导,让人迷失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泥潭里,反而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能够支撑工程实践的深度。例如,在介绍噪声分析时,它并没有花费大篇幅去证明奈奎斯特噪声的每一个细节,而是重点放在了如何计算实际电路中的信噪比(SNR)以及如何选择低噪声放大器(LNA)的指标上。这种“够用就好”的原则,使得原本庞大复杂的课题被有效地“裁剪”和“提炼”了。对于时间有限的本科生或需要快速上手的工程师来说,这种注重实用性的内容组织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路径,保证了知识的转化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界的典范。很多技术书籍的图示往往是黑白、线条僵硬,让人看了头大。但这本书里,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视觉体验,特别是在讲解电磁场和传输线理论时,那些三维的矢量图和截面图清晰到令人赞叹。我尤其欣赏它对符号和术语一致性的严格把控,从头到尾,一个参数的定义都不会随意变动,这对于建立严谨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对照参考资料学习时,发现其他资料对某个耦合系数的定义有些模糊,但翻回来看这本书,一切都清晰明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读者学习体验的尊重,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顺畅而愉悦,减少了因为格式或符号混乱而产生的学习阻碍。
评分这本教材的讲解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没有传统教材那种刻板和枯燥。作者在阐述高频电路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时,总是能找到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晶体管的等效电路比作一个复杂的“乐高积木”,初学者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特别是关于输入输出阻抗匹配的部分,以往总觉得是玄学,但这本书里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清晰的图示,把史密斯圆图的应用讲得透彻明白。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课本上一个复杂的反馈网络结构琢磨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小小的注释里找到了关键的思路转换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很多教科书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看透”电路的本质。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高频电子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门槛,让原本望而生畏的射频设计也变得触手可及,非常适合作为专业入门的首选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了,感觉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公式推导加几个例题。然而,当我翻开第三章关于选频放大器设计的章节时,我立刻意识到我错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止步于理论公式的罗列,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权衡”。它会明确告诉你,在追求高Q值和高增益之间,你必须做出取舍,并且会给出不同选择在实际电路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在介绍晶体管的非线性失真时,书中对比了甲类、乙类和AB类放大器的具体工作点选择,不仅仅是画出波形差异,还深入分析了功耗和效率的矛盾点。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工程思维训练,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行业的学生来说,比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公式要实用得多。它教会的不是“如何解题”,而是“如何设计”。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经典的LC振荡器或简单的调谐放大器上,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与现代通信系统紧密相关的实例。比如,在讲解混频器原理时,它会用一个简化的蜂窝电话接收机的框图来串联起整套理论知识的应用。这种将理论“场景化”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能真切感受到这些公式和电路结构在真实世界中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对互调失真和杂散抑制的讨论,结合了实际的信道隔离要求来分析,使得抽象的指标有了具体的物理意义。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像是一本面向实际项目的设计指南,让我学到的知识立即可用,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