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 9787030295330 科学出版社

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 9787030295330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浩 著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RFID
  • 射频识别
  • 传感器
  • 数据采集
  • 智能识别
  • 案例分析
  • 技术应用
  • 科学出版社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95330
商品编码:293358145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

定价:40.00元

作者:汪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302953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RFID技术是物联网重要的感知触点之一,本书重点围绕作者多个RFID相关,向读者详细展示物联网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物流、零售、服装、图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物联网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高校物流专业及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读。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信息产业的新浪潮——物联网
 第二节 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技术在图书及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监测图书在书店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 图书馆内各种图书利用率的监测跟踪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FID在服饰零售卖场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监测衣裤在零售市场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 监测服饰产品在零售市场中的组合搭配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RFID在旅游服务业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酒店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游览车自动识别景点的方法
 第三节 语音导游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RFID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基于RFID的公交优先信号的实时控制方法
 第三节 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车实时调度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RFI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现代物流(运输/仓储等)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基于RFID技术的液压手推车归位装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相关说明书
 1.发明:监测图书在书店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Q0810162565.4发明人:汪浩)
 2.发明:图书馆内各种图书利用率的监测跟踪方法(号:200810163116.1发明人:汪浩)
 3.发明:监测衣裤在零售市场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00810162555.0发明人:汪浩)
 4.发明:监测服饰产品在零售市场中的组合搭配的方法(号:201010101038.X发明人:汪浩)
 5.发明:监测鞋类产品在销售终端的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00810163118.0发明人:汪浩)
 6.发明:利用RFID技术监测帽类产品在市场中关注度的方法(号:200810163119.5发明人:汪浩)
 7.发明:游览车自动识别景点的方法(号:200810164229.3发明人:汪浩)
 8.发明:基于RFID的公交优先信号的实时控制方法(号:200810164230.6发明人:汪浩)
 9.发明: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车实时调度方法(号:200910096528.2发明人:汪浩)
附录二 授权书
附录三 项目获奖证书
后记

作者介绍


  汪浩,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宁波市政协特邀委员,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历任日本福冈MAEDA株式会社工程师(研修)、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工程师、新加坡IDSC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兼大中国区首席代表、TOPASIA咨询公司总经理。在日本、新加坡、中国的智能交通和工程物流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活跃于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与培训领域,是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推出的IPSCM认证及国际的高级培训师。
  2005年回国后,获得国家授权30余项,主持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1项、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宁波市软科学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3篇,EI收录9篇。2007年,主持完成的雅戈尔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座服饰成品仓储智能化物流系统。该项目在吸收国际*物流理念和物流装备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应用了多项智能化仓储及配送新技术,代表了我国当前服饰成品物流仓储领域的*技术水平,并获得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文摘


序言



《物联之眼:感知万象,连接未来——RFID技术与智慧产业深度解析》 书籍简介 在这个数据洪流滚滚向前、万物互联成为现实的时代,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变革。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一种被称为“物联之眼”的强大技术——射频识别(RFID),正以其独特的“非接触式”识别能力,悄然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赋能智慧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RFID技术原理的枯燥手册,更是一次深入物联世界的探索之旅。我们旨在为读者揭示RFID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如何成为感知万象、连接未来的关键触点。从技术演进的脉络,到核心组成部分的精细剖析,再到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案例,本书将带领您全面、深入地理解RFID的强大潜能及其在构建智慧社会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部分:RFID技术概览——“物联之眼”的觉醒 首先,我们将带您回顾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从最初的概念萌芽,逐步成长为支撑物联网发展的基石。我们将追溯其历史渊源,探讨不同代际RFID技术的演进,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随后,我们将聚焦RFID的核心构成,为您详解其“物联之眼”的运转机制。RFID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标签(Tag): 这是RFID系统的“眼睛”,也如同带有独特身份信息的“电子名片”。标签内部集成了芯片和天线,能够存储和传输数据。我们将深入介绍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包括: 无源标签(Passive Tag): 不带电池,通过读取器发出的电磁波供电,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部署,如商品溯源、资产管理等。我们将探讨其工作原理,如电磁感应和电磁耦合,以及其在不同频段(低频、高频、超高频)下的性能表现。 有源标签(Active Tag): 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射信号,通信距离远,具备更强的通信能力,适用于环境监测、车辆识别等场景。我们将分析其供电方式、信号调制技术以及与无源标签在成本、性能上的权衡。 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 介于两者之间,内置电池但信号传输仍依赖读取器的激励,结合了两者的一些优点。 可读写标签、只读标签、一次性写入标签 等不同功能类型的标签,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标签的结构、封装形式(如硬质、软质、异形等),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用需求。 数据存储容量、加密机制、防冲突算法 等关键技术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读取器(Reader): 这是RFID系统的“大脑”,负责发出电磁波激励标签,接收并解码标签发出的信号,并将信息传递给后端系统。我们将详细阐述: 读取器的分类: 固定式读取器(如门禁、通道式读取器)与手持式读取器(如盘点、巡检设备)的差异与应用场景。 读取器的核心功能: 发射信号、接收信号、信号处理、数据解析。 读取器的通信协议: 如EPC Gen2、ISO 14443、ISO 15693等标准,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多标签读取技术: 如何在高密度标签环境中实现快速准确的识别,如防冲突算法(Aloha、Binary Tree等)的原理与应用。 读取器的接口与集成: 如何与企业IT系统、SCADA系统、MES系统等进行无缝对接。 后端系统(Backend System): 这是RFID系统的“智慧中枢”,负责存储、管理、分析RFID采集到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驱动业务决策。我们将深入探讨: 数据采集与传输: RFID读取器如何将原始数据传输至数据库,以及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格式与协议。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如何高效地存储海量RFID数据,包括标签ID、物品信息、时间戳、位置信息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用的洞察,如库存周转率、物品流动轨迹、异常检测等。 应用软件与平台: 围绕RFID数据开发的各类管理软件、APP、平台,如库存管理系统、物流跟踪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 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如ERP、WMS、CRM等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端到端的智能化管理。 第二部分:RFID技术的核心优势与挑战——赋能智慧化的关键 RFID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支撑,在于其一系列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直接赋能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非接触式识别: 这是RFID最核心的优势。无需人工干预,标签与读取器之间可以隔着一定距离进行通信,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 高速批量读取: 能够在短时间内读取大量标签,远超条形码等传统识别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盘点、出入库等操作的效率。 可重复使用与高可靠性: RFID标签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重复擦写,适用于需要频繁识别的场景。同时,其抗污损、耐高低温、防水等特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信息容量大: 相较于条形码,RFID标签能够存储更多信息,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编码,还可以包含产品的详细信息、生产日期、使用说明等。 安全性与隐私性: RFID标签可以通过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安全,防止非法读取和篡改。 然而,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些挑战,理解这些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对于成功实施RFID项目至关重要: 成本问题: 相较于条形码,RFID标签和读取器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部署时,成本的投入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虽然存在一些国际标准,但在不同行业、不同厂商之间,RFID设备的互操作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电磁干扰: 金属、液体等介质会影响RFID信号的传播,可能导致读取失败,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克服。 隐私与安全担忧: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技术保障。 技术复杂性与集成难度: RFID系统的部署和集成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与现有IT系统的对接也可能面临挑战。 第三部分: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案例——连接现实世界的智慧图景 本书的精髓在于深入剖析RFID技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成为驱动各行业智慧化升级的强大引擎。我们将精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为您呈现RFID技术的无限可能: 零售业: 库存管理优化: 从入库、出库到货架陈列,RFID实现全程可视化,实时掌握库存动态,减少缺货和积压。自动盘点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智能支付与自助结账: 消费者可以将选购的商品一次性通过RFID读写器,实现快速结账,提升购物体验。 防盗与窜货管理: 通过RFID标签实现商品唯一标识,有效防止盗窃,并能追踪商品的流向,打击假冒伪劣。 会员管理与精准营销: 结合会员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服务。 物流与仓储: 自动化仓储管理: 从货物入库、分拣、码放,到出库、装运,RFID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追踪和管理,大幅提升仓库运行效率。 运输过程可视化: 实时监控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位置、状态,提高货物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集装箱与托盘管理: 对集装箱、托盘等大型物流单元进行高效的识别和追踪,优化物流环节。 冷链物流监控: 结合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易腐品等商品的温度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制造业: 生产过程追溯: 对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记录和追踪,实现质量追溯和工艺优化。 在制品管理: 实时掌握生产线上在制品的数量、位置和状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工具与设备管理: 对昂贵的生产工具、模具、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防止丢失,并记录使用情况,优化维护保养。 供应链协同: 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医疗健康: 药品追溯与防伪: 对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追溯,防止假药劣药流入市场,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器械与耗材管理: 对医院内的各种医疗器械、高值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丢失,并优化其使用和消毒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与信息管理: 通过RFID腕带等形式,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并关联其病历信息,减少医疗差错。 手术室管理: 追踪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交通与汽车: 不停车收费(ETC): RFID技术是ETC的核心,实现了车辆的自动识别和扣费,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车辆识别与防盗: 对车辆进行唯一标识,便于车辆管理和防盗。 轮胎管理: 对轮胎进行RFID标识,追踪其使用寿命和磨损情况,提高行车安全。 共享汽车与设备管理: 对共享汽车、充电桩等进行高效的身份识别和使用管理。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追踪: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如电脑、家具、设备等)进行RFID标记,实现资产的入库、转移、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图书与档案管理: 图书馆、档案馆采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和档案的快速借阅、归还、盘点,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文物保护: 对珍贵文物进行RFID标记,实现防盗、防损和来源追溯。 其他新兴应用: 智慧农业: 牲畜追踪、农产品溯源、土壤环境监测等。 智慧城市: 公共设施管理、垃圾分类追踪、智能抄表等。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电的身份识别与联动控制。 第四部分:RFID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连接更广阔的物联世界 展望未来,RFID技术将继续朝着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方向发展: 微型化与柔性化: 标签将变得更加微小、柔韧,甚至能够集成到各种材料中,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智能化与集成化: 标签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处理能力,实现自主感知和数据分析。读取器与后端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与其他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RFID将与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更强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低功耗与绿色化: 追求更低的能耗,开发更环保的RFID技术。 安全与隐私的进一步加强: 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考量。 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RFID将在更多意想不到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智能化体验。 本书旨在成为您理解和应用RFID技术的得力助手。无论您是技术开发者、系统集成商、企业决策者,还是对物联网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一同拥抱“物联之眼”,连接万象,共同迈向一个更加智慧、高效、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确实有点深度,我不是IT科班出身,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章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比如关于RFID的通信协议、数据加密、安全机制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在啃硬骨头。作者在解释这些技术细节时,尽量做到严谨和专业,这对于专业读者来说是好事,但对于我这种想快速了解大概的应用层面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门槛了。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技术参数和标准,但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晦涩。好在书中后半部分的案例应用部分,弥补了理论部分的难度。通过实际的案例,我能更容易地理解RFID技术是如何与实际业务场景相结合,发挥作用的。如果作者能在理论部分增加更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更简化的解释,可能会让更多非专业读者更容易入门。但总体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它确实为想要深入研究RFID技术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把RFID技术从“是什么”讲到了“怎么用”,尤其是在案例应用部分,简直就是一本“实操指南”。书中列举了非常多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RFID应用案例,比如在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如何通过RFID技术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识别、跟踪和盘点,这对于提高效率、减少错误非常有帮助。还有在零售业的应用,比如智能货架、防盗系统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图书管理系统的案例,通过RFID标签,借阅、归还、查找图书的速度大大提升,而且还能实现图书的精确盘点,这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工业制造、资产管理、身份识别、交通收费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每一个案例都详细分析了RFID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带来的效益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这些案例的引入,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具象化,也让我看到了RFID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名词,而是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尤其是在案例分析方面。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关于RFID的书籍,大多侧重于理论讲解,虽然专业,但读起来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这本书不一样,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RFID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RFID技术来管理仓库、追踪货物,如何用它来提升零售业的效率,甚至是如何在农业领域进行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会告诉你RFID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还会详细分析这项技术带来的效益,例如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管理的便捷等等。通过这些案例,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RFID技术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更能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本RFID技术的“使用手册”,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怎么用”,这对于想要将RFID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入手,虽然我不是RFID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物联网的好奇,以及这本书名字里“案例应用”的字眼吸引了我,所以还是果断买了。翻开目录,感觉内容还是相当扎实的,RFID技术基础、硬件、软件、标准和协议,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虽然有些地方读起来稍显枯燥,但对于想要系统了解RFID技术原理的人来说,这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打基础的环节。作者在介绍这些技术名词的时候,尽量用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还配了一些图示,这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帮助很大。尤其是在讲解不同类型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原理时,图文并茂的设计让那些复杂的电子元件和工作流程变得清晰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RFID标签的分类和特点的介绍,比如它会详细讲到低频、高频、超高频以及微波标签在工作频率、读取距离、数据传输速率、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这让我对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RFID标签有了初步的认识。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想深入研究RFID技术,并且需要扎实理论支撑的读者准备的,对于我这种只想浅尝辄止的,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消化。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厚重的体积和科学出版社的出版单位所吸引,感觉这绝对是一本有分量的专业书籍。我对RFID技术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物联网时代,RFID作为其重要的感知层技术,其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从RFID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到各类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再到国际国内的标准和协议,几乎涵盖了RFID技术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RFID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是如何落地生根,为各行各业带来实际价值的。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RFID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当前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理解未来的智能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虽然有些技术性的细节我可能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消化,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绝佳平台,它所展现出的技术深度和应用广度,让我对RFID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