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活学活用电子制作技巧
定价:32.00元
作者:松原拓也(日),王春生,秦晓平 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30339850
字数:200000
页码:1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利用PIC微控制器进行电子电路实验的指导书。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微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电子板的组装、微处理器的编程、MCU基板的制作方法、输入基板的制作方法、输出基板的制作方法、模块化基板的组合应用、组合技术的应用等。本书注重于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在制作电子电路的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市售的套件,而使用单独购买的散件,既能使读者充分了解电子电路的内部原理,又可以节省开支。
本书可供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工科院校电子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将创意转化为实物的工程师或者创客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效率加速器。我个人对快速原型制作(Rapid Prototyping)非常感兴趣,过去常常因为寻找合适的模块和接口标准而浪费大量时间。这本书在模块化设计和接口标准化的处理上,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模板和建议。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选择不同性能等级的元件来满足特定项目需求,避免了过度设计或性能不足的问题。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软件与硬件协同设计的部分,它不再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的代码结构来更好地驱动硬件性能,反之亦然。这种整体观,对于现代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那些经过实战检验的代码片段和配置指南,直接拿来就能用,省去了我大量的调试时间,让我的项目进度能够保持在计划之内,甚至有所提前。这是一本真正以“成果导向”为核心编写的技术书籍,实用性爆棚。
评分这本电子制作的指南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对DIY电子项目充满热情,但总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感到迷茫,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电路设计时。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路径,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教科书,而是真正能让你“上手”的秘籍。它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基础元件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让我对电阻、电容、晶体管这些“老朋友”有了全新的认识。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电路。书中的图示清晰明了,步骤分解得非常细致,即便是像我这样偶尔会卡壳的初学者,也能顺畅地跟着操作。特别是关于故障排查的那一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很多时候电路板搭起来不工作,我总是无头苍蝇一样乱试,这本书给出的系统性排查思路,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制作效率和自信心。我感觉自己现在面对新的电子挑战时,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充满探索的欲望,这本工具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具体的“招式”,更在于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内功”。在很多章节中,作者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设计背后的哲学。比如,面对一个开放性的技术难题,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树状图,从哪些角度切入寻找最优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用这个IC”,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不同IC的工作原理和适用环境,从而做出更具前瞻性的选择。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深入钻研底层原理的兴趣。我不再满足于仅仅让电路“跑起来”,而是开始追求“为什么它能跑得这么好”以及“如何能让它跑得更好”。对于那些希望从一个“操作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设计者”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框架的构建,它的长期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书本本身所教授的具体技巧。这绝对是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技术参考资料之一。
评分说实话,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电子制作的书籍很多,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视角非常独特,不仅仅关注“如何做”,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电源管理模块时,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电路图,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拓扑结构在效率、发热和成本上的权衡,这对于我这种想要设计出更优化产品的进阶爱好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老练且富有洞察力,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授课,而不是在阅读枯燥的说明文档。更难得的是,它紧跟行业前沿,介绍了很多新颖的制作技巧和材料应用,让我得以接触到一些在传统教材中尚未普及的先进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制作手册,更像是一本提升思维层次的行业观察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让我对电子工程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我通常对技术书籍的排版和视觉呈现要求较高,因为复杂的技术内容如果排版混乱,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和信息吸收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版式设计兼顾了专业性和易读性,关键公式、重要参数和注意事项都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使得查阅特定信息变得异常高效。我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费力辨认那些拥挤在一起的文字和图表。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注重“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讲解高压或高功率电路制作时,作者非常审慎地提醒了潜在的危险点和防护措施,这对于所有参与电子制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警示。这种对细节和责任感的体现,让我对作者团队充满了信任。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知识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即使在学习到相对深奥的电磁兼容性(EMC)等知识时,也能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图解,轻松理解其核心要义,体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