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2版) 9787115259950 人民邮电出版社

通信原理(第2版) 9787115259950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保锁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信号与系统
  • 通信系统
  • 调制解调
  • 信道编码
  • 信息论
  • 无线通信
  • 数字通信
  • 模拟通信
  • 通信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59950
商品编码:293368868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沈保锁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5259950

字数:341000

页码:21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各种基本通信系统为主线,共分为9章。第1章从系统出发,给出了通信系统的通用模型;第2章把通信原理中涉及的数学定义、公式和理论集中到一起,不追求数学上烦琐的推导;第3章到第8章,每章都以通信系统的通用模型的框图为线索,介绍了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通信系统中的同步、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此次再版,在原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实用的典型通信系统,使抽象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第9章为新增章节,介绍了通信仿真软件SystemView的使用和仿真操作实验,通过仿真软件的相关实验,起到对理论的验证作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应用型本科、电大、函大、成人自考等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信号分析与信道;第3章模拟通信系统;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第6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第7章通信系统中的同步;第8章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第9章利用SystemView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在编写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化数学推导过程,适当增加例题和习题练习,适当淡化理论公式推导,强调应用。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通信原理在编码、传输、调制及信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学好通信及相关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各章均有小结及习题。
  本书可以作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高职高专、函授和成人教育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璀璨星辰中的信息脉络:一部关于现代通信的宏大叙事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辰闪烁,信息如电流般涌动。从古至今,人类对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渴望从未停歇。我们仰望星空,试图解读宇宙的奥秘;我们倾听风的声音,感悟自然的低语。而当人类文明的智慧汇聚,便诞生了通信——一个连接万物、驱动世界的宏大工程。本书,便是试图为您揭示这幅波澜壮阔的通信画卷,探寻那些支撑起我们现代生活,让信息跨越时空界限的深层原理。 想象一下,在没有信号塔,没有卫星,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递是何等艰难。一封信件需要数月才能抵达,口信传递可能早已失真。而如今,我们只需轻点指尖,便能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视频通话,瞬息万里的信息流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这一切的奇迹,都源于对通信原理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场深度探索之旅,从最基础的信号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通信系统的复杂架构。我们将从信号与系统的基石开始,理解那些构成信息载体的“语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您将了解到,何为信号的频谱,它如何揭示了信号的内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数学工具,将复杂的信号分解成简单的正弦波的叠加,从而揭示其本质。我们将探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理解它们如何影响信号的传输,以及如何通过滤波器来塑造信号,滤除噪声,提取有用信息。 接着,我们将进入信息论的殿堂。信息是什么?它的度量单位——比特,是如何被定义和计算的?我们将深入了解香农信息论的革命性贡献,理解信源编码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在不损失过多信息的前提下,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您将看到,即使在噪声干扰严重的信道中,理论上也能实现无差错通信,这便是信道容量的强大魅力。我们将探讨信源编码的不同方法,如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它们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为我们节省宝贵的带宽资源。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信号传输的核心环节。在实际通信中,信号难免会受到噪声和失真的影响。因此,调制技术应运而生。我们将详细剖析各种模拟调制方式,如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理解它们是如何将基带信号“搬运”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于远距离传输。然后,我们将重点转向数字调制,这是现代通信的基石。您将学习到各种键控技术,如调幅键控(ASK)、调频键控(FSK)和调相键控(PSK),以及更高级的正交幅度调制(QAM),它们如何高效地将数字信息映射到载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上,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当然,仅仅进行调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因此,差错控制编码成为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深入探讨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以及卷积码,理解它们如何通过在信息中添加冗余位,使接收端能够检测甚至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您将了解到,前向纠错(FEC)编码的强大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通信系统的日益复杂,多路复用技术应运而生,它允许在同一条传输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信息流。本书将为您详细介绍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经典的多路复用技术,以及在现代通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您将理解,OFDM如何将宽带信道分割成许多窄带子信道,从而有效对抗多径衰落,实现高速率、高频谱效率的传输,成为4G、5G等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无线通信是现代通信中最具活力和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蜂窝通信系统的原理,从多址技术——如何让众多用户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一路讲到最新的空分多址(SDMA)和联合通信与感知(JCAS)等前沿概念。您将了解到,多径传播、衰落和干扰等无线信道的特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分集技术、均衡技术和智能天线等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 卫星通信则为我们提供了覆盖全球的可能性。我们将探讨卫星轨道、转发器、地面站等关键要素,以及调制解调、多址接入和链路设计等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您将了解到,卫星通信如何在偏远地区、应急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光纤通信以其巨大的带宽和极低的损耗,正在成为信息传输的主干道。本书将介绍光信号的产生与传输,光纤的类型与特性,以及光调制与解调技术。您将了解,光放大器、光开关和相干光通信等技术如何推动着光纤通信向更高的速率和更远的距离发展。 此外,本书还会涉足数字信号处理(DSP)在通信中的应用,理解采样、量化和编码等基本概念,以及滤波、变换和估计等关键技术如何为通信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提供强大的工具。 我们还将探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管理,包括传输网络、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组成,以及路由、交换和流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您将了解到,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以及TCP/IP协议栈如何支撑起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 本书并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力求将复杂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介绍每一种技术时,我们都会尽可能地联系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让您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差错控制编码时,我们会提及它在DVD播放、数据存储和无线通信中的作用;在讨论OFDM时,我们会指出它在Wi-Fi和LTE通信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相信,对通信原理的深入理解,不仅能帮助您把握当前的技术脉络,更能激发您对未来通信发展的想象。从物联网(IoT)到人工智能(AI),再到6G甚至更远的未来,通信技术将持续演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掌握了这些基础原理,您便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新兴技术背后的逻辑,甚至参与到这场激动人心的技术变革中来。 本书致力于以清晰、严谨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您呈现通信科学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探索,您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对通信技术这一连接世界的“看不见的桥梁”产生由衷的敬畏和兴趣。让我们一起,潜入通信的深海,领略那璀璨星辰间跳跃的信息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简直是我近期读过的所有技术书籍中的巅峰之作。你翻开任何一个章节,都会被那些清晰、准确的波形图和系统框图所吸引。那些复杂的信号处理流程,通过图示的描绘,变得直观而富有层次感,即便是首次接触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结构。特别是那些用来阐释傅里叶变换、卷积等核心数学工具的图形,它们不再是生硬的数学符号堆砌,而是被赋予了清晰的物理意义,仿佛能“看到”信号是如何在时域和频域之间转换的。而且,书中的公式标记和引用系统做得非常规范,条理清晰,查找起来毫不费力。在阅读体验上,这本教材真正做到了技术严谨性与视觉愉悦性的统一,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担。我相信,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使得这本书能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权威参考书,因为它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规律。

评分

作为一本修订版,它在保持经典内容稳固性的同时,对前沿技术的融入处理得极其巧妙和克制。我注意到,新加入的章节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像精妙的旁支,为核心理论提供了现代化的应用视角。例如,它对数字调制技术在高速无线通信中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这部分内容既保持了足够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贴合了当前业界最热门的技术热点,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最新研究成果时的严谨态度,所有的前沿概念都有清晰的理论支撑和出处,绝非泛泛而谈的口号式介绍。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基础原理的绝佳教材,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导航仪”,指引着我们这些渴望跟上时代步伐的学习者,去探索更深、更广阔的通信技术海洋。这种与时俱进的更新策略,对于一本经典教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确保了手中的知识不是“古董”,而是“活的”工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教材的绪论部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在开篇就构建了一个宏大而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那种逻辑的严密性,简直像精密的工程设计图纸。他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信息论的基石讲起,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历史脉络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罗列时间点,而是将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置于当时的工程挑战和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让人深刻理解“为什么”需要这种理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举个例子,他对早期信号采样理论的阐述,那种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推导过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步的假设和论证都无懈可击,让人在跟随的过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结论。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难度,也为有经验的工程师提供了重新审视基础概念的绝佳机会。这种深入浅出的功力,绝非一朝一夕可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卓越的教学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让人一眼就知道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光是拿到手里,那份厚重感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感觉像捧着一本等待被开启的知识宝库。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的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又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书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出色,翻阅起来手感极佳,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加分项。而且,装帧工艺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即便经常翻动,也丝毫没有松散的迹象,可见出版社在实体书的制作上是多么用心良苦。我甚至有点舍不得在上面做过多的笔记和折角,生怕破坏了它本身的美感,当然,这份爱惜最终还是抵不过学习的热情,但至少说明了这本书的外观素质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绝对配得上它所承载的知识重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每次看到它,都会激发出想要深入研读一番的冲动。

评分

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魔鬼”与“天使”的完美结合。我刚开始尝试做后面的综合性大题时,着实被难住了,它们远非那些简单套公式就能解决的练习题可比,而是要求你真正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系统设计场景中去。有好几道题,我光是理解题意就花了半天时间,不得不回去翻阅前面的章节,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模型。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每当攻克一个难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比单纯听课要来得深刻和持久。更值得称赞的是,书后附带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全部步骤,但关键的思路引导非常到位,它不是直接把答案喂给你,而是巧妙地在你卡住的地方轻轻推一把,让你自己完成最后的跨越。这种教学设计哲学,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真谛,培养的不是解题机器,而是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