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
定价:49.00元
作者:(美) Mischa Schwartz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21195358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全球蜂窝电话系统到本地甚至个人网络,移动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本书提供了对数字移动无线网络的指导性介绍,使用了大量的现实世界的例子来阐明移动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本书首先回顾了传播现象,信道分配、调制和编码技术等,然后回顾了GSM和IS-95系统,并详细探讨了2.5G和3G包交换系统,讨论了性能分析、访问和调度技巧。后介绍了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无线局域网和个域网(WPAN)。书中有非常多的具体实例和课后习题,并有配套的解答。
目录
第1章 介绍与综述
1.1 历史回顾
1.2 本书概述
第2章 无线介质中传播现象的特性
2.1 自由空间传播情况
2.2 无线情况
2.3 随机信道特性
2.4 终端移动和衰落速率
2.5 多径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2.6 改善衰落的技术
习题
第3章 小区基本概念和信道分配
3.1 信道再用和小区导论
3.2 信干比计算, 一维情况
3.3 二维小区簇和信干比
3.4 流量控制:爱尔兰厄兰性能和小区尺寸
3.5 信号的概率计算
习题
第4章 动态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
4.1 动态信道分配
4.2 功率控制
习题
第5章 调制技术
5.1 数字调制技术介绍
5.2 信号成形
5.3 蜂窝无线系统中的调制
5.4 正交频分复用
习题
第6章 多址接入技术:FDMA, TDMA, CDMA系统容量比较
6.1 时分多址接入技术
6.2 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6.3 CDMA容量:单小区情况
6.4 误比特率的考虑
6.5 CDMA容量计算:CDMA与TDMA相比
习题
第7章 检错纠错编码
7.1 检错与纠错的分组码
7.2 卷积编码
7.3 Turbo码
习题
第8章 第二代数字无线系统帧
8.1 GSM
8.2 IS136或DAMPS
8.3 IS95
8.4 移动管理:切换、定位和寻呼过程
8.5 语音信号处理和编码
习题
第9章 性能分析:准入控制和切换
9.1 关于性能概念的概述
9.2 一维小区
9.3 二维小区
习题
第10章 2.5G/3G无线移动系统:分组数据交换
10.1 简介
10.2 3G CDMA蜂窝标准
10.3 2.5/3G TDMA:GPRS和EDGE
习题
第11章 蜂窝系统接入和调度技术
11.1 时隙Aloha接入
11.2 综合接入:语音和数据
11.3 基于分组的蜂窝系统的调度
习题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和个域网络
12.1 IEEE 802.11 WLAN
12.2 无线个人局域网:蓝牙/IEEE 802.15.1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Mischa Schwartz从1974年开始在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电子工程系任职,现在是CharlesBatchelor名誉教授。他编写或合作编写了9本著作,其中包括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畅销书。Schwartz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学会成员,IEEE会员和前理事,IEEE通信协会前会长,他还是IEEE信息理论分会的前任主席。1983年和2009年,他获得了IEEE教育奖。在1984年的IEEE调查中,他是前十位的电子工程*教育者之一。Schwartz还是美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成员,1994年因对计算机通信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纽约市市长奖,2003年因对电信和工程教育的贡献,还获得了日本Okawa奖。2009年因在电气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获得IEEE教育活动委员会副总统表彰奖。Schwartz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贡献主要包括:重合检测和顺序检测的研究;计算机网络中性能分析和排队论的研究;信息传输、调制和噪音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务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封面,就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书籍的风格。我平时工作涉及到一些和通信相关的项目,虽然不是直接做技术研发,但了解一些基础原理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特别是现在5G、6G都快普及了,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能对这些背后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就能更好地和技术团队沟通,也能更敏锐地捕捉行业的发展趋势。我翻看了目录,感觉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从早期模拟通信到现代数字通信的演进,还有各种关键的技术,比如OFDM、MIMO等等。这些名词我虽然听过,但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逐步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何保证网络质量?在偏远地区,如何实现信号的覆盖?这些都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移动通信这个领域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硬核,是那种一看就知道会充满各种公式和理论的书。我一直对手机是怎么工作的,信号是怎么传播的,这些底层的原理感到好奇,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翻开目录,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各种缩写和专业术语扑面而来,什么蜂窝网络、多址技术、信道编码……光是看名字就觉得头大。不过,我抱着一种“学渣也有春天”的心态,决定一点一点啃下去。我特别期待能理解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手机信号图标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信号满格,有时候又只有一格,还有那些看起来很小的基站,它们到底是怎么覆盖整个城市的。我猜这本书会从最基础的电磁波理论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实现。虽然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我相信,一旦我弄懂了这些,再看那些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以前只知道吃面,现在才知道面是怎么做的,面粉是怎么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满足我对移动通信世界的好奇心,让我成为一个更“懂行”的手机用户,而不是仅仅会点点屏幕的“小白”。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学习移动通信的相关课程。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经典教材之一,我特意买来作为辅助学习的资料。从我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理论扎实,还要有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阐述移动通信的各个关键技术,例如多址接入、信道编码、调制解调、移动管理等。我特别期待它在阐述这些技术时,能够提供详细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原理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结合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4G、5G、6G的相关技术,能够有相关的介绍或者案例分析。这样,我不仅能学到基础知识,还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严谨而不失生动,避免过于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能够以一种引导性的方式,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够对移动通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在课堂上更自信地参与讨论,更好地完成课程项目。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侄子最近对电子工程特别感兴趣,经常问我一些关于手机信号、无线电波的问题,我这个做长辈的,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吧?虽然我本身对这方面研究不深,但为了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也为了能和他有更多共同话题,我决定先自己“预习”一下。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术范,而且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的,应该比较权威。我粗略翻了一下,里面有大量的图表和公式,看着就觉得很有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为什么手机需要基站?信号是怎么从手机传到基站,再到其他手机的?还有,为什么有时候信号会中断?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这些我平时可能都没怎么仔细想过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我理解一些更复杂的原理,以便能更清晰地回答侄子的各种“十万个为什么”。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移动通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能找到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解释给孩子听,那就太棒了。我更希望这本书的讲解能够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引发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
评分我一直对科技发展的速度感到惊叹,尤其是手机通信技术,短短几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大哥大”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我们享受着越来越便捷的通信服务,但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支撑?我带着这份好奇心,选择了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越移动通信的复杂世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讲起,比如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关键的技术模块,比如如何有效地编码和传输信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实现海量设备的连接。我尤其想了解,那些听起来很神奇的技术,比如“5G”到底是什么?它和之前的通信技术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为什么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上网,而不用担心信号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配以生动的图示,将这些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读完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对移动通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用户,更能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从而对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有更全面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