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密码中的秘密
定价:26元
作者:杨旭刚 等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38855821
字数:
页码:2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奇妙莫测的密码世界,浩瀚悠久的历史浮沉,掌管乾坤的密码之柄。它牵动着整个世界,主宰了全球战争,左右了血腥的,缔造了浪漫的爱情……
内容提要
一个脆弱的密码如同破败的柴扉,居然使一代女王玛丽合理地被,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一段信手涂鸦的跳舞人形,居然是福尔摩斯侦破案的重要依据,里面有着怎样的隐文?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数字,在《达·蒂奇密码》中指引着人们一步步行进在悬念之旅,里面又有着怎样的隐密?在这些诡秘莫测的密码中,或是隐含着政客那冷酷阴毒的计划、武士那阴森滴血的剑影,或是携带着智者狡黠的微笑、情人绵绵不绝的秋波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一 “瞒天过海”的隐文术
n 随着埃及文化的兴盛,随着书写文字的发展和贵族陵墓的增加,那些铭文的变形逐渐趋于更复杂、更巧妙、更普遍。这些虫书鸟迹不仅具有了密码学的一些要素——秘密性,也使其增加了令人敬畏的神秘色彩。
n 在我国,“密码”作为一个名词出现,早见于明朝蒋一葵所著的《尧山堂外纪》一书中。过去,密码也称为“暗号”。
n 早对密文做出一些说明的人可追溯到古希腊时的希罗多德。这位古希腊历史学家以编年史的形式记载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根据他的记载,古希腊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加密的方法传递信息,从而使希腊免遭被波斯君主薛西斯征服的厄运。
n 当时,希腊和强大的波斯之间长期的矛盾已到了动武的地步。不屈的希腊人拒绝向波斯进贡,从而激怒了薛西斯,他决定要给这个桀傲的小国一点颜色看看。薛西斯花了5年的时间秘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打算出其不意地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n 谁知,波斯人的部署和装备被一位住在波斯的希腊人德马拉图斯探听到了,他决定要将这一重要信息告诉自己的祖国。可问题是波斯人把守很严,怎么将情报送出去呢?希罗多德在史书中写道:聪明的德马拉图斯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一块已上蜡的可折叠的写字板,先将蜡刮去,再将薛西斯的意图刻在写字板的背面,然后再涂上蜡盖住字迹。这样,写字板看上去并没有写任何字,一路上就不会被波斯人发现。当写字板通过波斯人的层层盘查到达目的地后,希腊人开始积极备战,并于公元前480年在撒拉米斯海湾,给远征的波斯人以迎头痛击。仅一天工夫,强大的波斯军队便被击败了。
n 就这样,一条密文拯救了希腊人。
n 那位可敬的爱国者德马拉图斯的这种秘密通讯方法就在于简单地将情报隐藏起来。希罗多德还给后人讲述了另一个例子。希腊领主塔亚乌斯,把一个奴隶的头发剃光,用墨汁在他的头皮上写下一段文字,意思是号召人们反抗波斯国王。等这个奴隶的头发重新长出来后,派他混进波斯人侵占的希腊城市。领主的指示得以到处传播,结果该城爆发了反波斯人的起义。等待头发长出是要花费较长时间的,显然这个办法不能用于传送急件。
n 我国古代也有类似传送密文的例子。相传北宋时期,辽国派遣王钦若打入宋朝内部,在朝廷做官竟做到“枢密使” (中国古代官名,原先主要掌管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后来逐渐参与国家要务,位同宰相,专掌军政。)的高官。有一次,辽国有一封密信要送给王钦若,但是一路盘查严密,怎么送到呢?后他们竟想出了一个残忍的办法。先将密信放入蜡丸中,然后用刀划开送信人的大腿,把蜡丸塞进皮肉里,给他敷上药,等刀口长好后,再派进宋朝。就这样,密信后送到了王钦若手中。然而,这种残害肉体的办法不仅不能送达急件,也太过于残酷。
n 通过把信息隐藏起来的秘密通讯方式称为“隐文术”。在希罗多德之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更多的隐文术相继出现,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变化万千。
n 古代中国人把密件写在精美的丝绸上,再把丝绸塞进一个有蜡密封的小球内,让信使吞下蜡丸。另外,我国古代也早有以藏头诗、藏尾诗、漏格诗以及绘画等形式的隐文,将要表达的意思和“密语”隐藏在诗文或画卷中的特定位置,一般人只注意诗或画的表面意境,而不会去注意或破解隐藏其中的密语。
n 在15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记载过一种把信件隐藏在熟鸡蛋内的方法:用1盎司(约28.3克)的明矾和1品脱(约0.57升)的醋混合而成的特殊墨水把文字写在蛋壳上,墨水穿透多孔的外壳,不在表面留下任何痕迹,却留在凝固的蛋白上,剥开蛋壳后就能看到信息。
n 隐文术中老和重要的方法要算隐形墨水(也叫“密写墨水”)了。关于隐形墨水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就讲到过,一种叫thithymallus的植物的汁液可以被用做密写墨水。这种汁液干了之后变得透明,用微火加热后,透明的汁液又变成棕色。许多有机物如醋、果汁等制作的液体都有类似的隐形特点,因为这些有机物质经文火加热后立即碳化,从而使字迹显影。许多现代间谍在专用密写药水用光后,情急之下也会用他们自己的尿液替代隐形墨水,利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另外,许多常用的药品,像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都可以用来作为隐形墨水。
n 有关隐形墨水的事例很多,我们就来讲一些典型的。
n 牛奶墨水牛奶写在纸上没有颜色,收信人用火一烤,字迹就会清晰地显露出来。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受热后会发生凝固,颜色就发生了变化,字迹也就显露了出来。
n 清水墨水清水写在纸上,干后什么也看不见,但是纸在被浸湿的地方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把这种纸用碘蒸汽一熏,密写的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原因是纸张被水浸湿的地方变得蓬松和粗糙,极微小的碘颗粒会吸附在这里,碘受热变了颜色,字迹就出来了。
n 五倍子墨水五倍子是一种可以在中药店里买到的药材,其中含有丰富的鞣酸,鞣酸溶液是透明的,用它的溶液做墨水写在纸上是没有字迹的。但它遇到铁盐化合物,就会变成清晰的字迹。这种密写方法长期用于密信的书写。时至今日,鞣酸铁一直是制造钢笔墨水的基本原料。
n 火柴墨水有一种特殊的火柴,火柴头溶到水里就是隐形墨水,火柴棍就是用来密写的笔。这种密写的字迹一干,字迹就会消失,用紫外线照射时,字迹又会重现。
n 放射性墨水这是一种专门对付化学检测的墨水。用笔蘸着这种墨水把情报写在衣服上后,用化学方法很难发现。如果把衣服和包着黑纸的感光胶片放在一起,射线会使胶片感光成像,在上面显现出字迹。
n 如今,尽管密码术非常先进,更加难以破译,但不被敌方发现秘密信息,隐写术仍是保密的措施,因而采用技术隐写术的方法还很多。比如:将信息隐藏在信使的鞋底或妇女的耳饰中,改变字母笔画的高度或在正文的字母上(下)面挖出非常小的洞来隐藏信息等。而隐写墨水、纸币中的水印和缩微图像技术也都是军事中常用的信息隐藏方法。下面就是几种典型的案例。
n 隐藏在乐曲中的“魔声” 历史上许多信息隐藏和传输的方法都是为了满足情报战的需要而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有些信息的隐藏非常巧妙。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热情的女钢琴家常为盟军作慰问演出,并通过电台播放自己谱写的钢琴曲。由于盟军在战场上接连遭到失败,反间谍机关开始怀疑到这位女钢琴家,可一时又因找不到钢琴家传递情报的手段和途径而迟迟不能决断。
n ……
序言
这本书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我承认,我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一直抱有敬畏之心,总觉得那些涉及算法和复杂计算的东西离我很远。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似乎拥有将最复杂的概念“翻译”成日常语言的天赋。比如,讲解散列函数的不可逆性时,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其核心概念,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其他很多技术书籍无法给予的。整本书的编排,像是精心设计的一条引导路线,确保读者在每一步都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被引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这种细致入微的读者关怀,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参与感和掌控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倾泻。读完后,我敢于和朋友探讨一些看似高深的加密话题,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数字世界全新的一扇窗户!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日常科技背后的原理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神乎其神的加密技术。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那些复杂的算法和密钥,其实都有着非常严谨的数学逻辑作为支撑。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没有过多地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历史故事,将加密技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来。比如,书中对早期密码学的介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信息传递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每一次破译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现代密码学中一些前沿概念的阐释,比如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原理,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了读者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密码”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信任”与“安全”的哲学思考。
评分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完美平衡。它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流于表面,也没有陷入专家论战的泥潭。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其中对信息论基础的铺垫,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作用至关重要,它为后续所有加密技术的安全性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读到关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中密码学应用的章节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当前技术热点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作者的论述不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到“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未来可能如何演变”。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图表的清晰度和逻辑流程图的简洁性,极大地辅助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既能满足硬核技术爱好者求知欲,又能有效普及前沿安全知识的典范之作,非常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关心信息时代底层逻辑的人。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纯技术操作指南的工具书,没想到它却展现出了极强的思辨性和人文关怀。作者在探讨密码技术的同时,也触及了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范畴。比如,当加密技术发展到近乎绝对安全的地步时,它对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微妙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冲击?书中对“后量子密码学”的展望部分,让我对未来的信息安全图景有了更宏大的想象。它不是冷冰冰地介绍技术指标,而是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去审视。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异常丰富和立体。我常常在想,掌握了这种“藏”与“显”的艺术,不仅仅是在保护数据,更是在定义信息时代的权力边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老练且富有文采,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聆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将所有知识点平铺直叙的教科书式读物,而更像是一次由浅入深的探险旅程。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拿捏读者的阅读节奏,总是在你感觉快要迷失在技术细节的时候,适时地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轶事或者一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瞬间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主线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复杂加密协议时的那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技巧,它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核心机制的精妙之处。读到后面,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看起来高不可攀的数学模型,其实都建立在一些非常朴素的逻辑之上,只是经过了天才的巧妙组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它教会我不要仅仅看到表面的功能,而是要追问“它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对于任何想要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或者仅仅是对逻辑推理和底层原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