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
定价:29.00元
作者:吕召彪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113974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无线网络架构及演进为主线,着重介绍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LTE系统等应用广泛且具有较大潜力的无线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网络演进的趋势,展现了多网络融合的架构、基带池组化无线网络架构及面向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型通信网络架构。
本书适合通信、计算机以及电子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庞大而精致的建筑模型前徘徊,我能看到整体的轮廓,知道它的每一个房间分别代表着什么功能,也大概了解了它的风格和年代,但就是无法推开房门,去细细品味里面的每一个装饰细节,感受空间的气息。我对《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的期待,原本是想要深入了解那些让无线网络得以一次又一次革新的“黑科技”。比如,在从4G迈向5G的征途中,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究竟是如何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极大地提升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的?书中是否会细致地解释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原理,以及它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地将信号聚焦到用户设备上?还有,对于那些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应用,如AR/VR、工业自动化等,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是如何实现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上隔离的、具有不同服务质量(QoS)的网络,以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的?我希望能看到相关的算法介绍、性能指标分析,以及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但目前看来,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高屋建瓴地描绘蓝图,而非手把手地教授技艺,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对《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揭开无线网络神秘的面纱。我了解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无线网络,从手机的信号,到家里的Wi-Fi,再到公共场所的免费网络,它们背后都有着一套复杂而精密的体系在支撑。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个体系中,到底是如何做到让成千上万的用户能够同时接入网络,而且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稳定的连接体验的?例如,在2G时代,GSM网络是如何通过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这两个技术,来实现多人通话和数据传输的?到了3G,CDMA(码分多址)技术又是如何通过“一码通天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的?而随着4G LTE的普及,OFDMA技术又带来了怎样的革命,让我们的移动上网速度有了质的飞跃?我对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充满了求知欲,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最终构建起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无线网络架构的。
评分作为一名在无线通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最近,一本名为《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ISBN:9787111397465,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其书名和出版社就能感受到它份量十足。无线网络,这个看似日常却又日新月异的领域,其架构的演进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从早期的2G的语音通信,到3G的移动互联,再到4G的视频时代,以及如今火热的5G,每一代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网络架构的深刻变革。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剖析这些演进背后的技术驱动力,例如,在4G向5G过渡的过程中,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如何打破了传统电信网络的硬件依赖,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高的部署效率?而且,随着物联网(IoT)设备的激增,以及对低延迟、高可靠性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下一代无线网络架构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书中是否会探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新兴技术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无线网络架构的复杂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认识。
评分最近一股脑儿地看了不少技术书籍,有些写得是那种“干货满满”但实在枯燥乏味,有些又是“观点鲜明”但理论浮夸。这次偶然翻到《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从头到尾都没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让我有点小小的失落。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武林秘籍一样,揭示无线网络从2G到5G,乃至更远未来的技术演进之道。我期待着它能深入剖析每一次技术跨越背后的核心驱动,比如,在从2G向3G的演进中,IMEI、IMSI这些标识符是如何从单纯的身份认证,逐渐承载起数据传输和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重任的。还有,我对当时网络协议的变迁,尤其是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的接口设计,究竟做了哪些根本性的调整,能够支持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通信,感到十分好奇。然而,这本书似乎避开了这些我最想了解的细节,没有详细解释诸如GSM、WCDMA、LTE等不同制式下,信道编码、多址技术、交换方式是如何层层递进、优化升级的。我期待能看到更具象化的图示和更详尽的原理阐述,能够让我像拆解一件精密仪器一样,看清无线网络演进的内在逻辑,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尤其是当它们触及那些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世界的科技趋势时。《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这本书,从名字上来看,无疑是直指了这样一个热门领域。我的职业生涯与通信技术息息相关,我深切地感受到无线网络架构的每一次演进,都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它重塑了我们的连接方式,加速了信息的流动,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我想知道,在从2G到3G的过渡中,IP协议是如何逐渐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为数据业务的爆发奠定基础的?在4G时代,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是如何在保证高吞吐量的同时,又有效对抗多径衰落的?而对于即将到来的6G,书中有没有对那些更加超前的概念,例如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管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给出一些初步的构想和技术路线图?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梳理过往,更能启发我对未来无线网络发展方向的思考,提供一些能够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