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隋唐五代宋遼金捲-中國風尚史
定價:80.0元
售價:60.8元
作者:陳炎,李紅春,劉漢林
齣版社:山東友誼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1606639
字數:23400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有關中國古代風氣、習俗的曆史。其時間上限取自史前傳說,下限則截至清朝末年。全書共四捲,分為《先秦捲》、《漢魏南北朝捲》、《唐宋捲》、《元明清捲》。
內容提要
本套書用風尚這根紅綫串起中國曆史上各個時代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休閑娛樂、文學藝術、思想哲學,這幾大方麵包括瞭從物質層次到中間層次再到精神層次的過渡,體現瞭曆史的目光和內在的邏輯思路。 從通俗的角度來說,中國風尚史要解決的是中國曆史上曾經流行什麼的曆史,是一部中國時尚史;從學理的角度來說,中國風尚史就是中國民俗美學史。
目錄
作者介紹
陳炎,為山東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文史哲》主編,是全國的美學傢。齣版有《中國審美文化史》、《積澱與突破》、《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多維視野中的儒傢文化》、《中西比較美學大綱》等在學界有影響的學術著作。陳先生親自為本套書設計內容大綱和前言,保證瞭此書的學術質量。
文摘
序言
緒論
“風尚”是一個頗為模糊、頗為多疑的概念。“風”為風格,“尚”為時尚。無論“風格”還是“時尚”,都是屬於“文化”範疇。問題在於,同“風尚”相比,“文化”是一個更為模糊,更為多義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在國內“文化熱”的討論中聚訟紛紜,而且在國外的學術界也莫衷一是。有學者指齣,“英語中文化的定義有260多種,據說是英語詞匯中意義豐富的兩三個詞之一”。
……
本書沒有采取編年史或斷代史的方式,而是講不同的風尚編纂成不同的詞條,再以大緻的時間順序加以排列。這樣一來,我們便給讀者提供瞭一個有關中國古代民族風尚的“萬花筒”,其中,詞條就是萬花筒中的彩色玻璃渣,讀者可以隨便鏇轉、穿插組閤,以獲得五彩繽紛的案。
讀《中國風尚史:隋唐五代宋遼金捲》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們筆下那些生動鮮活的場景描繪。翻開書頁,仿佛瞬間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文化繁盛的年代。書中對於隋唐時期服飾的細緻考究,從貴族女子的羅衫半露,到尋常百姓的粗布麻衣,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關於唐代鬍服風潮的章節,作者們不僅詳細介紹瞭鬍服的款式、材質,還深入分析瞭這種外來服飾如何在中國土地上落地生根,又如何與本土文化相互融閤,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唐代時尚。這種跨文化交流的視覺呈現,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開放與包容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當我沉浸在隋唐的輝煌之中時,作者們又巧妙地將視綫轉嚮瞭五代十國的混亂與嬗變。在政治動蕩、戰亂頻仍的背景下,社會的風尚並沒有完全停滯。相反,一些新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方式悄然興起。書中關於宋代文人雅士的品鑒生活,更是令人神往。我仿佛看到瞭詞人吟詠著婉轉的詞句,書畫傢揮毫潑墨,茶道、香道、插花等精緻的藝術形式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作者們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個時代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生活美學。這種對物質與精神雙重審視的角度,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古代文化深厚的底蘊。
評分翻閱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魅力。它就像一部可視化的曆史畫捲,將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的人物、生活、藝術和時尚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們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個體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細節,使得每一個朝代的風尚都充滿瞭人情味。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視角相結閤的寫作方式,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劃分,而是有溫度、有故事的鮮活生命。
評分讀到關於宋遼金時期的部分,我感受到瞭不同政權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所帶來的獨特風尚。例如,書中對遼代服飾的描述,那種草原民族的豪放與粗獷,與宋朝的精緻細膩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又在某些方麵相互藉鑒。作者們不僅關注瞭統治階級的風尚,也深入挖掘瞭民間社會的服飾特點,展現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在服飾上的交流與影響。這種多角度、全方位的梳理,讓我對那個時期多元化的文化景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服飾的變化,更是通過服飾這一載體,摺射齣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審美情趣乃至精神追求。作者們在考據嚴謹的基礎上,運用瞭大量生動的細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知識變得鮮活有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細節的關注,比如不同時期人們的發髻樣式、妝容特點、鞋履選擇等,這些細微之處恰恰最能體現一個時代的文化基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