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

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燕辉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系统
  • 通信原理
  • 信号处理
  • 无线通信
  • 宋燕辉
  • 教材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高等教育
  • 通信导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26959
商品编码:2933980502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系统导论

定价:34.00元

作者:宋燕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5326959

字数:34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教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思想,基于岗位技能,引入实践活动,面向通信系统应用实践的编写思路,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够用,能力为本,面向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培训特色。
2.本教材采用通信系统在通信企业的**应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深入浅出,侧重技术实现流程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阐述相关技术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的同时,注意找好切入点,引入通信系统中一些深层次但又非常实用的实践知识和应用技巧,尽量满足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3.本教材作者是省级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负责人,在移动通信领域从事教学和培训多年,有的影响力。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通信专业的基本知识。全书采用模块化的内容结构,共分8个模块,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和应用,通信终端知识,通信交换知识,通信传输与接入知识,各种通信网络,通信数据信号处理知识,通信电源知识,通信发展方向与新技术。  本书内容全面,紧密结合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实用性强,各模块均配有大量典型例题和数量的精选习题,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通信、电子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电类各专业自学者使用,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参考。

目录


目 录
 
模块1 认识通信 1
任务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通信的基本术语 1
2.通信系统 2
3.通信网 5
4.实践活动:通信基本知识应用 7
任务2 通信的发展简史 8
1.古代通信方式 8
2.近现代通信方式 8
3.当代通信方式 9
4.未来通信方式 12
5.实践活动:调研新中国电信业发展情况 12
任务3 通信的应用 12
1.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2.通信在交通中的应用 16
3.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9
4.通信在工业中的应用 21
5.通信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24
6.通信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27
7.实践活动:通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29
过关训练 29

模块2 通信终端 31
任务1 固话终端 31
1.固话终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2
2.固话终端接入方式 33
任务2 移动终端 34
1.移动终端基本组成和功能 34
2.移动终端接入方式 35
任务3 计算机终端 36
1.计算机终端基本组成及功能 36
2.计算机终端接入方式 37
任务4 电视终端 38
1.电视终端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38
2.电视终端接入方式 39
3.实践活动:通信终端基本组成及接入方式 40
过关训练 41

模块3 通信交换 43
任务1 认识通信交换 43
1.交换的概念 43
2.交换的发展过程 45
3.常见交换方式 48
任务2 电路交换 50
1.电路交换的概念 50
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组成 52
3.电路交换的特点 53
4.实践活动:电路交换通信实践 53
任务3 分组交换 53
1.分组交换的概念 54
2.复用传输方式 55
3.分组交换的优点 56
4.分组交换的缺点 57
任务4 宽带交换 57
1.ATM交换 57
2.IP交换 61
3.软交换 64
4.光交换 67
过关训练 70

模块4 通信传输与接入 72
任务1 认识通信传输系统 72
1.通信传输的概念 72
2.通信传输的特点 73
3.通信传输系统 74
4.信号传输的媒质 76
任务2 光纤传输系统 79
1.光纤通信的概念 79
2.光纤通信的发展简史 80
3.光纤通信的优点 81
4.光纤通信的应用 82
5.光纤与光缆 84
6.光纤通信传输技术 88
7.实践活动:光纤传输系统应用 90
任务3 微波传输系统 90
1.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91
2.微波传输信道 91
3.微波传输特点 92
4.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结构 93
5.微波传输系统的应用 94
6.实践活动: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95
任务4 卫星传输系统 96
1.认识卫星通信 96
2.卫星传输线路 98
3.卫星传输系统的组成 99
4.卫星通信的应用 101
任务5 接入系统 104
1.接入系统概述 105
2.有线接入方式 107
3.无线接入技术 110
4.以太网接入方式 110
5.实践活动:接入网组成与应用 111
过关训练 111

模块5 通信网络 114
任务1 认识通信网络 114
1.电信网的分层结构 114
2.电信系统组成模型 115
任务2 电话通信网络 117
1.电话通信网络的组成 117
2.电话通信过程 120
3.电话通信业务 120
任务3 数据通信网络 121
1.数据通信系统 122
2.数据通信网络 123
3.数据通信业务 126
任务4 移动通信网络 127
1.移动通信的特点 127
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29
3.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130
4.移动电话通信过程 131
5.移动通信业务 132
6.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133
7.实践活动:移动通信的产业化情况和网络结构 133
任务5 电信支撑网络 133
1.认识电信网络 133
2.信令网 134
3.同步网 136
4.管理网 137
过关训练 138

模块6 数据通信信号处理 141
任务1 数据通信概述 141
1.数据的概念 141
2.数据通信的概念 142
3.数据通信的特点 142
4.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143
5.实践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历史 145
任务2 数据通信的信号表示 145
1.消息、信息与信号 145
2.模拟信号与数据信号 146
3.数据通信的带宽要求 146
4.网速的概念及换算 147
5.实践活动:数据通信学生上网的网速问题 148
任务3 数据编码技术 148
1.模拟信息的数字编码 149
2.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151
3.数字信息的模拟编码 153
任务4 数据的传输模式 153
1.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154
2.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154
3.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55
4.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55
5.实践活动:手机的数据传输模式 156
任务5 数据的差错控制编码 156
1.差错控制的编码概述 157
2.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157
3.差错控制的分类 158
4.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158
5.常用的简单检错码 159
6.汉明码 160
7.循环码 161
过关训练 162

模块7 通信电源 164
任务1 通信电源概述 164
1.通信电源的组成 164
2.通信电源的发展历程 166
3.通信设备对通信电源供电系统的要求 167
4.通信电源专业维护工作 基本任务 167
5.实践活动:调研当地通信公司局站电源的组成 168
任务2 通信配电 168
1.高压输配电系统 168
2.交流低压配电系统 169
3.直流配电系统 169
4.实践活动:调研交、直流配电屏的结构 170
任务3 整流电源 170
1.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特点及组成 170
2.高频变换减少变压器体积的原理 171
3.高频变换功率转换原理 171
4.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简述 171
5.实践活动:调研开关电源的结构 173
任务4 UPS技术 173
1.UPS的基本原理框图 173
2.UPS逆变工作原理 174
3.Delta变换型UPS逆变工作原理 174
4.实践活动:调研UPS的结构 175
任务5 通信用蓄电池 175
1.通信用蓄电池发展 176
2.蓄电池的分类 176
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特点 176
4.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 基本结构 176
5.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 177
6.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容量 178
7.实践活动:调研通信用蓄电池的结构 179
任务6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79
1.接地概念及分类 179
2.通信机房的防雷与接地系统 180
3.实践活动:调研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的实际布局 181
任务7 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181
1.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概念 181
2.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 181
3.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 182
4.监控对象与内容 182
5.实践活动:调研通信运营商在用监控系统 183
过关训练 183

模块8 通信发展方向与新技术 185
任务1 三网融合 185
1.三网融合基本概念 185
2.VoIP 188
3.IPTV 189
4.CMMB 190
任务2 物联网 191
1.物联网的概念 192
2.物联网体系结构 194
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95
4.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97
任务3 通信发展新技术 198
1.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199
2.软交换技术与下一代网络 205
3.IP多媒体子系统 207
过关训练 210

参考文献 21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信号流图与状态空间方法在通信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通信系统分析的两种核心数学工具:信号流图(Signal Flow Graphs, SFGs)和状态空间方法(State-Space Methods)。在日益复杂的通信技术浪潮下,如何高效、准确地建模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在处理高阶、多输入输出(MIMO)或包含反馈的复杂系统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信号流图和状态空间方法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数学框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成为理解和设计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能。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丰富的实践应用指导。我们将从信号流图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其构建规则、节点、支路、增益等核心要素,并着重介绍Mason增益公式这一强大工具,该公式能够通过分析信号流图的结构,直接计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系统的分析过程。我们将演示如何将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子系统,如滤波器、放大器、调制解调器、信道模型等,抽象化为信号流图,并逐步构建出整个系统的信号流图,从而揭示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和信号转换关系。 紧接着,本书将引入状态空间方法。我们将解释什么是状态变量,以及如何选取合适的状态变量来完整描述通信系统的动态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推导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并深入讨论线性定常(LTI)系统和线性时变(LTV)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本书将重点关注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和解释,它如同系统的“DNA”,能够精确预测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态演化。我们将结合实际通信系统,例如锁相环(PLL)、均衡器、编码器和解码器等,演示如何将其建模为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动态特性。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孤立地介绍这两种方法,而是着重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补性。我们将展示如何从信号流图的结构出发,系统地推导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反之亦然。这种融合的视角,将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动力学特性。例如,在分析反馈控制系统时,信号流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反馈回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而状态空间方法则能提供更为精确的稳定性判据和控制策略。 在理论阐述方面,本书力求严谨而易于理解。每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定义、详细的推导过程和直观的图形示例。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数学术语堆砌,而是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读者掌握核心概念。对于关键公式和定理,我们都会给出其物理含义和应用场景的解读,帮助读者建立起“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认知。 在实践应用方面,本书提供了大量与通信系统紧密相关的案例研究。我们将选取诸如幅度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系统的解调器、数字通信中的脉冲整形滤波器、信道估计与补偿技术、以及某些先进的同步和跟踪系统等,来演示如何运用信号流图和状态空间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将能够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工具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例如评估系统的瞬态响应、稳态误差、频率特性、稳定裕度以及噪声抑制能力等。 本书还将触及一些更高级的主题,为有兴趣进一步深造的读者提供方向。例如,我们将简要介绍如何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分析非线性通信系统(尽管重点仍在LTI系统),以及在现代通信系统设计中,这些方法是如何与数值计算软件(如MATLAB、Python等)相结合,实现高效的仿真和优化。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作为课程的辅助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系统建模与分析的核心方法。 通信系统工程师: 为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复杂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程师提供有效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信号处理领域的从业人员: 扩展在信号处理中对系统建模和分析的技能。 对通信系统原理感兴趣的自学者: 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路径,帮助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底层机制。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1. 熟练掌握信号流图的构建与分析技术,特别是Mason增益公式的应用,能够快速获得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 2. 深刻理解状态空间方法的原理,能够为给定的通信系统建立精确的状态空间模型。 3. 建立信号流图和状态空间方法之间的桥梁,能够根据系统特性选择最合适的建模和分析工具。 4. 具备将抽象数学模型应用于具体通信系统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建模和性能评估问题。 5. 为进一步学习高级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分析方法的必备参考。我们相信,通过对信号流图和状态空间方法的深入学习,读者将能够以更加系统和强大的视角,驾驭纷繁复杂的通信世界,为设计和优化下一代通信技术贡献力量。 目录预览(部分): 第一章 信号流图基础 1.1 信号流图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2 节点、支路与增益 1.3 信号流图的绘制规则 1.4 Mason增益公式推导与应用 1.5 实例分析:滤波器、放大器的信号流图建模 第二章 状态空间方法入门 2.1 状态变量的概念与选取 2.2 线性定常(LTI)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2.3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2.4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2.5 实例分析:RC电路、RLC电路的状态空间建模 第三章 信号流图与状态空间方法的联系 3.1 从信号流图推导状态空间方程 3.2 从状态空间方程构建信号流图 3.3 状态空间模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3.4 实例分析:反馈控制系统的统一建模 第四章 信号流图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1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信号流图分析 4.2 滤波器设计与分析中的信号流图应用 4.3 噪声模型与信号流图 4.4 实例:AM/FM解调器分析 第五章 状态空间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5.1 锁相环(PLL)的状态空间模型 5.2 数字通信中的均衡器设计 5.3 编码与解码系统的动态分析 5.4 信道估计与跟踪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 5.5 实例: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初步状态空间分析 第六章 高级主题与展望 6.1 非线性系统的初步探讨 6.2 数值计算工具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6.3 复杂通信系统建模的挑战与趋势 本书的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读者掌握分析和设计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数学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作者的学术背景和著作的严谨性是关键。看到“通信系统导论”这个书名,我联想到的是它应该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比如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各种调制解调技术等。而“宋燕辉”这个名字,如果是一位在通信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学者,那么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准确性应该是有保障的。我非常看重书籍内容的“正版”属性,这代表着版权受到保护,内容经过了正规的审核和出版流程,可以避免一些由于盗版带来的内容错误或删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可靠的参考资料,在遇到通信原理上的疑问时,能够快速查阅并获得准确的解答。同时,作为一个求知者,我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为我未来的学习或工作提供指引。

评分

老实说,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几年的通信工程师,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通信原理上的模糊概念,或者在工作中需要快速回顾某些基础知识。而市面上很多关于通信系统的书籍,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是面向初学者的入门读物,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不太适合我这种需要进阶提升的需求。当我看到“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时,立刻被“新书”和“导论”这两个关键词吸引了。我理解的“导论”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会融入一些新的技术发展和思考方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些能够刷新我原有知识体系、拓展我技术视野的内容,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果它能帮我梳理清楚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或者提供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

评分

我平常是个很喜欢阅读的人,对各种领域的书籍都有涉猎,最近刚好对现代通信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想了解现在智能手机、5G网络等背后所涉及的通信原理。选择“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听起来非常权威且专业。“导论”这个词暗示着它会系统地介绍通信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历程,这正是我希望从中获得的。我不太喜欢那些碎片化的信息,而是希望通过一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宋燕辉这个名字在学术界应该有一定影响力,这让我对书籍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启发。书的包装和纸质我也很看重,这直接影响阅读体验,希望这本书的实体品质也能与内容一样优秀。

评分

我是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寻找通信系统导论方面的教材时,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打牢基础,又能紧跟时代发展的书籍。这款“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在我看来,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导论”的定位。通常导论性的书籍,都意味着它会从宏观上梳理整个学科的脉络,然后再逐步深入细节,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我这样需要建立系统认知的人。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通信技术领域的大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零散的知识点上。从封面和书名就能感受到作者的专业性和这本书的严肃性,这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出版的教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通信概念一一呈现,并且能够引导我思考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的很有质感,硬壳封面,纸张也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书名“正版新书--通信系统导论 宋燕辉”几个字印刷清晰,非常有辨识度。拿到书的时候,特意检查了防伪标识,确认是正版,这一点让我很放心。封面设计简约大气,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一点也不枯燥,反而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一直想系统地学习通信原理,市面上这类书籍不少,但总觉得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全面,要么就是盗版泛滥,让人无从下手。这次看到“正版新书”的字样,加上作者宋燕辉的名字,更是觉得机会难得,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的触感就很舒服,排版也十分合理,字迹清晰,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从外观和初步翻阅来看,这本书的品质就足以让我满意,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