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定价:89.0元
作者: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15376855
字数:478千字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在国际上率先深入开展了无线极化信道建模,无线信号极化调制,无线信号极化感知,无线极化频谱共享等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
2.本书的研究均来自作者从事的实际研究工作,部分内容汇总了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认知与极化信号处理的功放能效研究”(项目编号:61271177)和“极化域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0902047)等项目的突出研究成果.
3.该书成果将开创无线通信极化信息处理的新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极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
4.该书的出版有望填补外关于无线通信领域极化信号处理研究的空白。
内容提要
极化作为电磁波的固有性质,是无线通信可资利用的重要信息。但在无线通信中,对这一信息资源研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能与其重要性相称。本书围绕无线通信中极化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展开,共分为7章。~2章介绍了极化信息处理概况及极化基础理论;第3~6章深入探讨了无线通信中极化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极化信道建模,极化调制/解调,极化频谱感知,极化频谱共享等;第7章展示了实验验证平台在极化频谱共享方面的功能和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彩丽, 2008年6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IEEE WCM ,IEEE ICC, IEEE Globle等通信领域期刊和会议审稿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摘
序言
最近心血来潮,想在业余时间提升一下自己的技术视野,便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了许多关于通信技术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正版新书--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对“极化信息处理”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完全了解,但“无线通信”这个词汇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对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无线信号感到好奇,手机信号、Wi-Fi、蓝牙等等,这些看不见的信号是如何工作的,又是如何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的?我想,这本书大概能为我揭示一些背后的奥秘。尤其当看到作者是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等几位老师时,我又多了一份期待,毕竟,由权威人士编写的书籍,通常在内容上更有深度和专业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介绍一些关于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无线现象的原理。也许它会涉及一些信号的传播方式、干扰的产生原因,或者一些提高通信质量的技巧。我很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为什么有时候信号会变得很差,又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我之前只听说过但从未深入了解过的概念,例如“极化”,我也希望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哪怕只是浅尝辄止,也能让我对无线通信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评分作为一名对通信工程领域充满热情的研究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知识边界的书籍。最近,我注意到一本名为《正版新书--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的书籍。书名中的“极化信息处理”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这似乎指向了无线通信领域一个相对精深且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介绍基础的无线通信原理,而是会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电磁波的极化特性来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极化在无线通信中的理论基础,例如不同极化方式的特点、极化信道的建模,以及极化复用等技术。此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基于极化信息的盲均衡、干扰抑制,或者更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设计和优化包含极化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案例,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也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在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例如5G、6G甚至更下一代通信系统,极化信息处理将扮演怎样的关键角色,以及它能够带来哪些革命性的突破。
评分我一直对一些硬核的技术理论特别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现实世界复杂现象的学科。最近在学习一些关于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发现很多理论都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将它们串联起来。《正版新书--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这本书的书名,乍一听可能有些专业,但“极化信息处理”这个词汇,隐约让我联想到一些高级的信号分析和调制解调技术。我很好奇,在无线通信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这种“极化信息处理”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的特性,从而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更有效地传输和接收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关于极化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比如它如何影响信道的容量,或者如何用于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是否存在一些新的算法或技术,能够通过对极化信息的有效利用,来克服当前无线通信面临的一些瓶颈,例如频谱效率的提升、功耗的降低,或者在拥挤的频谱环境中实现更鲁棒的通信。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那就太有价值了,它或许能为我在更深入的研究方向上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我是一名在业余时间学习通信技术的爱好者,平时喜欢钻研一些关于信号传输和接收的知识。最近看到一本《正版新书--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的书,虽然“极化信息处理”这个词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但“无线通信”这个主题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相对基础的层面,为我解释一下无线电波的极化现象,比如不同天线发射出来的信号,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在实际的无线通信中是如何被利用的。我希望它能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或者图示,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上来就给出复杂的数学公式。我希望了解,在实际的手机通信、Wi-Fi连接中,极化是如何影响信号的强度和质量的。是否可以通过调整手机或路由器的角度,来改善信号?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关于天线设计与极化特性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天线来提升通信效率?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我这个初学者,一步一步地走进无线通信的极化世界,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
评分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高级通信技术的学习资料,偶然间看到了《正版新书--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这本书。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极化信息处理”是无线通信领域一个非常核心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方向。我推测这本书的作者们,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在这一领域一定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极化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它如何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发挥作用,如何用于提升信道的空间分集增益,或者如何实现更高效的极化复用技术。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一些先进的极化信息提取与利用算法,例如在复杂信道环境下如何进行极化盲分离,或者如何利用极化信息来辅助信道估计和均衡。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极化信息的有效处理,并取得显著的性能提升。如果书中能够触及一些关于极化在新型通信技术(如毫米波通信、智能反射面等)中的潜在应用,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因为它能帮助我洞察未来的技术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