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
| 作者 | 苏培成 |
| 定价 | 29.80元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ISBN | 9787200130157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标点符号的使用 0标点符号总说 1句号(。) 2问号(?) 3叹号(!) 4逗号(,) 5顿号(、) 6分号(;) 7冒号(:) 8引号(“ ”) 9括号(( )) 10破折号(——) 11省略号(……) 12着重号(.)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文字排版有轻微强迫症的人,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些错别字和标点乱用的帖子,简直能让我血压飙升。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正版书籍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时,我简直是抱着朝圣的心态去研究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为考究,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或者使用频率来罗列符号,而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求来进行分类讲解。比如,它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利用省略号营造悬念和留白,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作者用数十个精选的文学片段进行了剖析,让我对这个小小的三点符号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居然还穿插了不同历史时期,标点符号演变的小知识,这简直是给枯燥的规则学习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趣味性。读完那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如何“写”,更是在了解“文字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的”,这让阅读体验一下子从工具性提升到了文化探索的层面。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当初对一本“教你用标点”的书的想象。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稍微偏高,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才决定购买,毕竟在网上随手就能找到一堆免费的标点符号速查表。但是,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明白了物有所值。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教授的知识点,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编辑思维和对文字美学的追求。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标点符号与版面设计”的关系,这一点我以前完全没有考虑过。作者指出,在排版时,标点符号的间距、与文字的对齐方式,如何影响读者的视觉体验,甚至影响阅读速度。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错误的间距排版是如何破坏文本的整体美感的。这已经超越了基础的语法范畴,触及到了出版和设计的领域。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专业、更具出版水准的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那些零散的在线文章所无法提供的深度剖析,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文字工程学”思维框架。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阅读那种翻译腔很重或者过于学院派的文字,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不够接地气。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保持了作为“正版书籍”应有的严谨性,但语言的流畅度和亲和力却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特别是作者在讨论引号的使用时,他引用了大量的口语对话实例,展示了直陈其事和转述引述之间的细微差别。我记得他提到,在写小说或者剧本时,如何精确地使用不同的引号来区分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实际对话,这对提升作品的质感至关重要。书中用表格清晰地对比了中文、英文以及一些其他语种在标点习惯上的差异,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接触多语种文本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参考资料。很多细节,比如连字符的粘连和分离规则,以前我都是凭感觉乱用的,这本书给出了清晰的操作指南,让我对这些“边角料”符号的运用也变得心中有数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我写作的自信心。
评分我是一个业余的撰稿人,平时给一些垂直领域的杂志供稿,对文字的准确性和风格统一性要求很高。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那些“模糊地带”的处理方式。比如,当一个句子结构复杂到难以用单一标点符号完美划分时,作者没有给出死板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取舍”原则和“风格倾向”的建议。他鼓励读者根据自己想要达成的表达效果,在不同的标点符号之间进行审慎的选择,而不是盲目遵守规则。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比单纯的规则罗列要高明得多。书中还收录了一个专门的“疑难杂症问答集”,汇集了许多资深编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我仿佛拥有了一位随身的、顶级的文字顾问,随时可以翻阅并解决我的创作难题。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用标点”,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用标点,这才是它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竟然是《正版书籍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官方和严肃的味道,像是一本教科书或者说是工具书的典范。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犯嘀咕的,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还真会捧着一本专门讲标点符号的书从头看到尾呢?我一开始的期望值其实挺低的,觉得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逗号、句号、问号的用法,可能还会堆砌很多枯燥的语法规则。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我错得离谱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采取那种冷冰冰的“规定你必须怎么做”的口吻,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编辑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来在文字排版和编辑校对中遇到的那些“坑”和“妙招”。他会用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通过调整一个分号的位置,整个句子的节奏感和情绪是如何发生微妙变化的。我记得有一段讲到破折号的妙用,作者竟然引述了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来做对比分析,那段分析深入浅出,让我一下子明白了破折号不仅仅是用来表示话题转换,更是情绪的断层和思维的跳跃,那种阅读的愉悦感是看那些在线教程里随便复制粘贴的知识点完全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是什么”,而在于它教你“为什么”以及“怎么用得更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