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代木雕 |
| 作者 | 王俊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485199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182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古代木雕不仅展现了家具的诗情画意,而且是一部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景式展现了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具有绝版式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珍贵的民俗史料价值.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中国古代木雕》主要介绍了木雕的起源与发展、木雕的题材与吉祥寓意、木雕的地域分布与特色等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木雕史话 节 木雕溯源 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源:岩画 岩画的地域分布与特点 石器制造的开端 陶器塑造的出现 木雕的滥觞 第二节 木雕历史 “百家争鸣”之下的发展 秦汉木雕艺术的突飞猛进 登峰造极:唐宋木雕 精彩纷呈的明清木雕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雕刻大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师 唐宋元时期的大师 明清时期的雕刻大师 第二章 木雕的种类与题材 节 木雕的种类 佛教木雕 道教木雕 建筑木雕 明器与木雕 花板与文玩木雕 家具木雕 面具木雕 第二节 木雕的表现题材 展现儒家思想的题材 描绘祈福纳祥的题材 中国古代传统人物题材 建筑木雕的题材 木雕题材的图案 木雕题材的吉祥寓意 第三章 中国古代木雕的技法与制作 节 巧夺天工的技法 浮雕、线雕与贴雕 阴雕、透雕与圆雕 镂空雕刻 雕刻七法与修光六要 木料的固定 妙造自然:根雕艺术 第二节 鬼斧神工的制作 木雕的设计 木雕的雕刻工序 木雕的上漆 浮雕的技术工艺 圆雕的技术工艺 根雕的技艺 第四章 木雕的材料与工具 节 因材而为 木雕材质的选择 紫檀与花梨木 瘿木与楠木 黄杨木的特性 其他常用木材 第二节 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木雕常用工具 黄杨木雕的工具 木雕刀的打磨 黄杨木雕工具的磨砺和使用 第五章 木雕的地域分布与流源 节 中国古代木雕的地域分布 兼收并蓄:甘肃木雕 木雕之乡:东阳木雕 儒家风范:徽州木雕 精致细腻:山西木雕 小巧玲珑:苏州木雕 光彩夺目:潮州木雕 天府奇葩:四川木雕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木雕技艺的流派 古典庄雅:龙眼木雕 浑然一体:楷木雕 金光璀璨:朱金漆木雕 奇风异俗:白族木雕 风格:红木雕与傩戏木雕 第六章 浑然天威的根雕艺术 节 根雕的历史 根雕的起源 根雕的历史足迹 根雕名称的争议 根雕的根艺 根雕的意象 根雕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根雕的分类 自然型与雕刻型 树精木魂:阴沉木雕 天然灵动:树根雕 清新雅洁:竹根雕 古朴别致的根具、饰、画、书 第三节 根雕艺术的创作 无尽的根材 自然造型的创作 雕刻造型的创作 根艺书画的创作 根雕的品评与价值 枯萎中的意境 参考书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中国古代木雕》: 西南地区,有着连绵不断的大山,这里自古至今聚居着众多民族,其文化内涵极为复杂。在这一地区目前发现的考古遗址及出土的大量文物向我们展示了形形的文化面貌。这里的岩画也地方特色,目前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岩画地点有花山岩画、沧源岩画、珙县岩画等,各具特点。其中左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岩画地点有80多个,以花山岩画规模为宏大,在宽220米、高40米的崖壁上,有图像1800余个,内容为祭祀舞蹈。画中人物皆双臂上举,两脚分立下蹲,这是当时祭祀活动的形象记录。沧源岩画中,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图像、动物、太阳、树木、道路、房屋、村落、手印及一些表意符号等,表现的内容均为生产和生活场面,包括狩猎、畜牧、采集、舞蹈、战争等。这一地区岩画时代较晚,如沧源岩画的许多题材与晋宁石寨山铜鼓图案相同,应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作品,而花山岩画的时代则与之接近。当地少数民族流传的许多传说都能在岩画中找到相近的内容。 西南地区的岩画大都分布在江河沿岸的悬崖绝壁上,崖壁上部往往突出形成岩厦,既可以防止阳光直射,又可躲避风雨,有些岩画则绘制在洞内部或洞人口处,可称为洞岩画,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某些洞岩画相近,但欧洲不少岩画是绘制在洞深处的,而目前我国境内尚未发现。西南地区岩画的制作方法特色,一律用红色颜料绘制,并不凿刻,其鲜艳的色彩格外醒目,这些岩画以大自然为背景,又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东南沿海地区的多岩地带也分布着一些岩画,但比起北方和西南地区来,其规模明显要小得多,然而却特色。福建华安岩刻,以舞人和人面像为主,有许多舞蹈场面,人物姿态与花山岩画接近,但男女人物皆为形象,表现的内容应与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有关。连云岗的将军崖附近,应是原始先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将军崖岩上刻有人面像、动物图案、星象图案及鸟兽纹,还有许多农作物图像,许多人面像与下面的农作物相连,表现了当时人们祈求丰收的内容。香港地区发现的岩刻画像中有许多抽象的几何形图案,颇具神秘色彩。 …… |
| 序言 | |
最近对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设想着,在那些巍峨的亭台楼阁、精巧的园林建筑中,那些精美的木雕是如何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又如何增添其艺术价值的。我想知道,不同用途的建筑,比如宫殿、寺庙、民居、戏台等,其木雕的内容和风格上是否会有明显的区别?是更加庄重肃穆,还是更加活泼生动?我尤其对那些壁板、梁枋、斗拱、雀替等部位的木雕装饰充满期待。这些细节之处,往往蕴含着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最精湛的技艺。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隐秘的细节,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古代建筑的魅力?我想深入了解木雕的材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评分拿到这本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穿越千年的木石精灵。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木雕作品,它们不仅仅是雕刻的技艺,更是历史的印记,是先民们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一窥那些曾经辉煌的皇家宫殿、庄严的寺庙、以及寻常百姓家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木雕艺术。那些精雕细琢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动物、变幻莫测的纹饰,究竟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诞生的?它们又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我渴望了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木雕风格差异,以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艺术形式是如何演变和传承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感受木雕艺术的魅力,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意义。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翻开它,就能触碰到中国古代那段厚重的时光。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民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木雕是理解古代社会生活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那些遍布在古老建筑中的木雕,无论是庄严的寺庙还是古朴的民居,都像是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特别好奇那些在门窗、屏风、家具、甚至是日常用品上雕刻的图案和故事,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我想了解,这些木雕的题材都包含哪些内容?是吉祥的寓意,还是历史传说,亦或是人物故事?它们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是否有所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木雕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象征,让我能够透过这些精美的雕刻,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世界。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直观感受其精美和历史厚重感的。木雕,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我设想着,那些在寺庙屋檐下飞舞的凤凰,在古老戏台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在古籍扉页上精巧的纹饰,它们究竟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中国木雕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远古的萌芽到唐宋的繁荣,再到明清的成熟,展现不同时期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具体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案例,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仿佛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美感的古代艺术世界。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手工艺充满热爱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耐心和精力的古老技艺。我一直认为,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艺术智慧。我特别好奇那些巧夺天工的木雕作品,比如那些大型的佛像雕塑、精美的神龛、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性雕刻。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木材上,雕刻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木雕代表性作品,并深入剖析它们的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木雕艺术的价值,以及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个引路人,让我更深入地走进木雕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