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一起看大河剧吧!-知日-43 茶乌龙 中信出版社 9787508676210

BF:一起看大河剧吧!-知日-43 茶乌龙 中信出版社 97875086762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茶乌龙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大河剧
  • 历史
  • 茶道
  • 乌龙茶
  • 知日
  • 中信出版社
  • 文化
  • 生活
  • 兴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6210
商品编码:2937201934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起看大河剧吧!-知日-43

定价:49.80元

售价:38.8元

作者:茶乌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8676210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小到情与爱,大至义与忠,大河剧所提倡的精神,是坚持,是热血,是勇气,是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是全心全意付出而不自知不自得。这当然是剧情的需要,但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他们也被剧中的人物所激励着。无论笑与泪,生活总要向前。

不如,约个周末,一起看大河剧吧!

内容提要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3弹《知日一起看大河剧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剧自1963年诞生之初,便着眼于以“人”的角度来展现广阔的历史。

*大河剧的由来,历年大河剧一览,大河剧的主人公,带你了解大河剧讲述的“人”与历史;
*NHK大河剧的制作团队与协作过程,为你揭秘大河剧从选题、编剧到播出、宣传的全过程;
*军事考证、历史考证、服装考证……考证的立足点,就是为大家打开历史兴趣的大门;
*音乐人服部隆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3弹《知日一起看大河剧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剧自1963年诞生之初,便着眼于以“人”的角度来展现广阔的历史。

*大河剧的由来,历年大河剧一览,大河剧的主人公,带你了解大河剧讲述的“人”与历史;

*NHK大河剧的制作团队与协作过程,为你揭秘大河剧从选题、编剧到播出、宣传的全过程;

*军事考证、历史考证、服装考证……考证的立足点,就是为大家打开历史兴趣的大门;

*音乐人服部隆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

*《真田丸》《笃姬》《新选组!》《坂上之云》《葵德川三代》……一起探索名作的魅力;

*题字、美食、读书文化、绘卷、纪行、主题馆,一览那些不可错过的大河剧风景。

将历史与剧完美结合,“有用又有趣”,这便是大河剧极受欢迎的迷人特质。一本《一起看大河剧吧!》,带你走进大河剧的台前幕后,感受日本历史与日本人文精神的内核。

目录


作者介绍


撰稿人

静电场朔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自由插画师、设计师、模特,大宇宙酿studio 创始人。Cubecat 块猫原创形象作者。在东京《东京流行通讯》中连载“东京视野”专栏,并长期为各类时尚杂志供稿。

萧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锐日本史作家,指文军鉴工作室副主编。热爱日式吐槽,致力于还原不同时代日本人的实际价值观,代表作有《谁说日本没有战国》《第〇次世界大战》。撰稿人

静电场朔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自由插画师、设计师、模特,大宇宙酿studio 创始人。Cubecat 块猫原创形象作者。在东京《东京流行通讯》中连载“东京视野”专栏,并长期为各类时尚杂志供稿。

萧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锐日本史作家,指文军鉴工作室副主编。热爱日式吐槽,致力于还原不同时代日本人的实际价值观,代表作有《谁说日本没有战国》《第〇次世界大战》。

朱武平

旅日学者,译者,言语学博士,2011 ~ 2015 年旅居马来西亚,从事文化交流及教学工作,现为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客座讲师。

鬼君

新闻传播专业出身,戏曲、诗词、影视爱好者,现负笈海外;为“戏知”公众号主编,“尤尼控领域”历史影视板块负责人。

黑骏马

1981 年生,上海人,外企文案、自由撰稿人。日剧爱好者,对大河剧略有研究,平时爱写剧评,品味细腻而真挚的日式情感。

苏枕书

客居京都,喜爱养花种菜,著有《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等作品。

李雨潭

现居东京,职业心理咨询师、催眠师、生命状态优化师、日本文学译者。近年来致力于寻找日本美学文化与心理学的交集,在荔枝电台开设心理学频道“东瀛有礼”。

regulars 撰稿人

李长声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哈,日本》《日下书》《枕日闲谈》《纸上声》等。

彼得猫(彭永坚)

从佛山、东京、广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属于AB 型。《周末画报》全国创意总监,南方电影论坛、广州书墟发起人,于2009年创办“彼得猫古本店”。

受访人

丸岛和洋

1977 年生于大阪,历史学家,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研究部特任助教,研究领域为战国大名论,著有《战国大名武田氏的权力构造》等。2016 年担任大河剧《真田丸》的时证专家,并在每集播放后,通过Twitter 为观众做《真田丸》的相关历史解说。

服部隆之

生于1965 年,日本作曲家、编曲家,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和声科,1988 年学成归国,从《梦起之时》开始活跃于日本乐坛,曾担任森高千里、恰克与飞鸟、中森明菜等知名歌手的编曲。担任了《代表取缔役刑事》《华丽一族》《李香兰》《诱拐》《收音机时间》等几十部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不平凡的勇气》和《HERO》的配乐分别拿下日剧学院奖*配乐奖,也奠定了他在日本乐坛的地位。他担纲制作主题曲的《半泽直树》更是以高42.2% 的收视率和29.07% 的平均收视率,成为平成年代以来单集收视高的电视剧,配乐被认为是该剧广受好评的重要因素之一。祖父为曾担任日本音乐家协会会长的服部良一,父亲为日本音乐人服部克久,17 岁的女儿服部百音也在日本音乐界崭露

头角。

西郡友典

出生于福岛县。大学毕业后,在东京作为音乐人活动。因受到荒木经惟照片的冲击,开始拍摄照片。曾获得第23 届佳能“写真新世纪”摄影大赛奖(荒木经惟选)。

特别鸣谢

名古屋市秀吉清正纪念馆、坂上之云博物馆、松山市立子规纪念博物馆、服部隆之、丸岛和洋、熊谷晃、西郡友典、三谷幸喜、田渊久美子、宫藤官九郎、宫崎葵

文摘













序言



“日本文化深度漫游”系列 《知日·43 茶乌龙》 一本关于日本茶与文化的深度探索 前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角落,让身心得到片刻的舒展。而日本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恰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出口。从一杯简单的绿茶,到繁复的茶道仪式,日本茶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一种生活美学,一种哲学思考。 《知日·43 茶乌龙》并非一本简单的茶叶品鉴指南,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带领读者深入日本茶的世界,触摸其历史脉络,感受其地域风情,理解其人文精神。本书以“茶乌龙”为题,意在通过对日本不同地区、不同种类茶的细致呈现,勾勒出一幅多元而富有层次的日本茶文化画卷。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您不仅认识日本茶的丰富多样,更能体味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生活哲理。 第一章:茶之 origin - 溯源与演变 日本茶的种子,最初源于遥远的东方。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日本茶的起点,探寻其传入日本的曲折历史。从奈良时代遣唐使带回茶种,到镰仓时代荣西禅师将茶道引入禅林,再到室町时代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大师对茶道的集大成,我们一步步梳理日本茶文化的演变脉络。 茶的舶来与本土化: 详细介绍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不同时期和路径,以及日本如何将其本土化,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饮用方式和文化。 禅宗与茶道的渊源: 深入探讨禅宗思想如何渗透到茶道之中,理解“茶禅一味”的哲学内涵,以及寺庙在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从贵族到民间的普及: 追溯茶从皇室贵族、寺庙僧侣的专属饮品,逐渐走向武士阶层,最终普及到民间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发生的转变。 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 聚焦对日本茶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人物,如明惠上人、一休宗纯等,以及塑造茶道美学的关键历史事件。 第二章:地域风情 - 日本各地的茶之歌 日本四面环海,气候与土壤的多样性孕育了各地独特的茶叶品种和风味。本章将以地理为线索,带您踏上一场别具一格的地域茶之旅。 静冈:日本的茶叶之乡 介绍静冈作为日本最大茶叶产地的地位,及其对日本茶叶生产的贡献。 重点介绍静冈的代表性茶叶品种,如煎茶(sencha)、玉露(gyokuro),并分析其生长环境与制茶工艺的特点。 分享静冈地区的茶园风光、茶农的生活以及当地与茶相关的习俗。 宇治:千年茶乡的传承 讲述宇治作为日本最古老的茶产地之一,其悠久的制茶历史和对日本茶文化深远的影响。 重点介绍宇治抹茶(matcha)的独特之处,包括其特殊的种植方式(覆下栽培)、精细的研磨工艺以及在茶道中的核心地位。 探访宇治的古老茶园、制茶工坊,感受千年茶乡的沉淀与活力。 鹿儿岛:南国的热情与创新 介绍鹿儿岛作为日本新兴的茶叶产地,其温暖的气候和火山土壤所赋予茶叶的独特风味。 重点关注鹿儿岛的茶叶品种,如番茶(bancha)和一些新兴的红茶(kocha)品种,探讨其特色与市场定位。 展现鹿儿岛茶农的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的制茶技术。 其他特色产区: 简要介绍如宫崎、熊本、埼玉等地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以及它们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第三章:茶之精髓 - 品饮与鉴赏 一杯好茶,不仅在于其产地,更在于其内涵。本章将深入探讨日本茶的品饮之道,从茶叶的分类、冲泡技巧到感官鉴赏,全方位提升您的品茶体验。 日本茶的分类: 绿茶(Ryokucha): 详细介绍各类绿茶,如煎茶、玉露、焙茶(hojicha)、番茶、玄米茶(genmaicha)等,解释其制作工艺、风味特征和适宜的饮用场景。 抹茶(Matcha): 重点阐述抹茶的独特工艺、口感(苦涩、甘甜、鲜味)以及在茶道中的重要性。 红茶(Kocha): 介绍日本近年兴起的日式红茶,分析其与西方红茶的异同,以及其独特的风味。 冲泡的艺术: 水温的秘密: 讲解不同茶叶对水温的要求,以及水温如何影响茶叶的风味释放。 茶水比例的平衡: 探讨如何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调整茶水比例。 冲泡次数与技巧: 介绍不同茶叶的冲泡次数,以及如何通过浸泡时间、出汤速度等技巧获得最佳口感。 器皿的选择: 探讨不同茶具(如急须、茶碗、盖碗)对品饮体验的影响。 感官的盛宴: 观色: 学习如何通过茶汤的颜色判断茶叶品质和新鲜度。 闻香: 识别不同茶叶的香气特征,如海苔香、豆香、花香、炒米香等。 品味: 探索茶汤在口中的层次感,感受其鲜味(umami)、甘甜(amami)、涩味(shibumi)、苦味(nigami)的平衡。 回甘与喉韵: 理解茶汤入喉后产生的持久回味。 第四章:茶道之美 - 仪式与哲学 日本茶道,不仅仅是沏茶、饮茶的技艺,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融合了美学、宗教、艺术和社交的综合性实践。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宁静而肃穆的茶室,感受茶道的独特魅力。 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回顾茶道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的演变,重点介绍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茶道大师的贡献。 “和、敬、清、寂”的内涵: 深入解读日本茶道的核心精神——“和、敬、清、寂”,以及这四个字如何在茶事过程中体现。 和: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敬: 对人、事、物的尊重与谦逊。 清: 心灵的纯净与环境的整洁。 寂: 超脱凡尘的宁静与禅意。 茶室的意境: 探索茶室建筑的风格、布置,以及茶室如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内心的氛围。 茶事流程与礼仪: 详细介绍一次完整的茶事流程,包括怀石料理、点前(茶的冲泡过程)、茶点、主客问答等环节,以及其中蕴含的细致礼仪。 茶道器具的学问: 介绍茶道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如茶碗、茶筅(chasen)、茶杓(chashaku)、水指(mizusashi)等,以及它们在茶事中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不同流派的特色: 简要介绍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主要茶道流派的风格差异。 第五章:茶的生活 - 融入日常的滋味 日本茶早已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本章将展现茶在日本社会中的多重角色,以及茶文化如何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从早茶到夜宵: 描写日本人一天中饮茶的场景,从早晨的一杯提神醒脑的绿茶,到午后的休闲时光,再到晚餐后的放松。 茶点与搭配: 介绍日式茶点(wagashi)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与茶叶的完美搭配,探讨茶点如何烘托茶的风味。 茶与健康: 探讨日本茶的健康益处,如抗氧化、提神、助消化等,以及日本社会对茶健康功能的认知。 茶的文化符号: 分析茶在日本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的意象,以及茶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 现代日本的茶: 探讨现代科技与传统茶文化的融合,如新型茶饮、茶饮料的兴起,以及日本年轻人对茶的理解和消费方式。 茶的跨文化交流: 关注日本茶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以及其如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茶爱好者。 结语 《知日·43 茶乌龙》希望成为您探索日本茶文化的钥匙。我们相信,通过对茶的深入了解,您不仅能品尝到舌尖上的美味,更能触摸到隐藏在杯盏之中的历史、哲学与生活智慧。愿这本书能陪伴您,在品味一杯又一杯醇厚茶香的同时,也发现属于您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本书特色 深度内容: 涵盖日本茶的历史、地域、品饮、茶道及生活等多个维度,内容详实,信息量大。 地域特色: 细致描绘日本各地茶产区的风土人情,让读者身临其境。 文化视角: 深入挖掘茶道背后的哲学意蕴和生活美学。 实用指南: 提供茶叶分类、冲泡技巧等实用信息,帮助读者提升品茶体验。 精美插图: (虽然此处无法提供,但原书通常会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使阅读体验更加愉悦。) 《知日》系列 《知日》系列是一套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的丛书,以“知日”为核心理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日本的文化、历史、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每一本《知日》都力求提供新鲜、独特、深入的视角,带领读者感受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于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出版社,致力于出版高品质的图书,涵盖经济、管理、社科、文学、艺术、生活等多个领域。多年来,中信出版社以其专业的编审团队、前瞻性的出版视野,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众多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初是被“知日”系列的名字吸引,总觉得能窥探到一些“日本人是怎么想的”的答案。而《茶乌龙》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和茶很有关系,但我没想到它能触及到如此广阔的文化和生活层面。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他们的饮食习惯入手,因为这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通过对茶这种日常饮品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了日本人在生活中的“讲究”与“不讲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泡茶的水温,茶杯的材质,甚至倒茶的角度,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道”的理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融入了那种氛围,去体会那种在平静中蕴含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平凡”二字,原来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和智慧。

评分

翻阅《茶乌龙》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被治愈”的感觉。在这个快节奏、充满压力的社会里,我们似乎都太习惯于奔波和焦虑了。而这本书所呈现的日本生活美学,恰恰是一种对抗这种焦虑的良药。它没有喧嚣的娱乐,没有浮夸的物质,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最微小、最朴实的喜悦上。一杯热茶,窗外的雨景,书本的墨香,这些简单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就能构成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我喜欢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心情来泡制不同的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蕴含着日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放慢呼吸,感受文字带来的平静。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也应该尝试着从那些繁杂的事务中抽离出来,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

拿到这本《茶乌龙》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毕竟“知日”系列我一直都没太深入地追过,总觉得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文化读物。但翻开第一页,那种熟悉的日式细腻扑面而来,立刻就勾起了我对日本生活方式的好奇心。文章没有大张旗鼓地介绍什么“必去景点”或者“必买清单”,而是从一个更贴近日常的视角切入,比如,他们是怎么品茶的?一杯茶背后藏着怎样的仪式感?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我觉得特别接地气。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道的部分,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展览,而是将它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从选器、煮水到奉茶,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专注。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日式庭院,感受着微风拂过,茶香袅袅,那种慢下来的生活节奏,正是现代都市人所极度缺乏的。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每一个瞬间的体味和珍视。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与我日常截然不同的世界,感受着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这种兴趣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比如服饰、建筑等等。《茶乌龙》则将我的视角引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茶。它不仅仅是关于饮品的介绍,更像是一次对日本民族精神的探索。从茶的起源、发展,到茶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再到茶如何在日本文学、艺术和社交中扮演重要角色,每一个层面都让我感到新奇和着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侘寂”美学的阐释,那种对不完美、无常和残缺的欣赏,在当今追求完美和永恒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去理解一种与我自身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并且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一剂温柔的催化剂,瞬间点燃了我对日本历史的兴趣,尤其是在那些被忽略的、琐碎却又充满人情味的历史细节里。我一直对宏大的历史叙事感到有些乏味,毕竟那些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很难与现实生活产生连接。但是,《茶乌龙》却巧妙地将历史的脉络编织进茶的演变过程,通过一杯茶,我看到了日本社会的变迁,看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比如,它讲述了抹茶如何从一种奢侈品逐渐走向民间,又如何在不同阶层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这种变化本身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我特别着迷于其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虽然不是史书的严肃考证,但那种带有温度的讲述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和那些遥远的人物隔空对话。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想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这本书真的让我意识到,历史可以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