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
定價:79.80元
作者:湯軍軍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8236584
字數:
頁碼:22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精選齣瞭86個考研專題,助您擁有“一覽眾山小”的全局視野,準確把握考研脈搏,串點成綫,舉一反三,提高考研的復習效率。
《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繞開瞭傳統的“地毯式”的轟炸式復習思路,以“專題”作為主綫,將考研重點有序地“串”起來,讓考生復習時能“舉一反三”,做到“有的放矢”。
目錄
部分 新聞理論
專題1 新聞客觀性
專題2 新聞價值
專題3 新聞娛樂化
專題4 新新聞主義
專題5 新聞自由
專題6 新聞道德
專題7 民生新聞
專題8 社會新聞
專題9 有償新聞
專題10 典型報道
專題11 揭醜報道
專題12 新聞專業主義
專題13 輿論導嚮
專題14 尋租現象
專題15 公民記者
第二部分 傳播理論
專題16 發展傳播學
專題17 跨文化傳播
專題18 國際傳播
專題19 健康傳播
專題20 科學傳播
專題21 危機傳播
專題22 網絡人際傳播
專題23 傳播政治經濟學
專題24 傳播學在中國的發展
專題25 芝加哥學派
專題26 媒介文化
專題27 媒介霸權
專題28 媒介依賴
專題29 媒介控製
專題30 媒體奇觀
專題31 公共領域
專題32 受眾逆反心理
專題33 網絡問政
第三部分 中國新聞傳播史
專題34 次國人辦報高潮
專題35 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
專題36 1942年《解放日報》改版
專題37 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
專題38 黨報改革
專題39 王韜與《循環日報》
專題40 新記《大公報》
專題41 國統區《新華日報》
專題42 在華外報
專題43 鄒韜奮的六刊一報
專題44 政治傢辦報
專題45 “耳目喉舌”
專題46 新聞傳播體製
第四部分 外國新聞傳播史
專題47 黃色新聞
專題48 報刊的四種理論
專題49 “扒糞運動”
專題50 大眾化報刊¨
專題51 普利策新聞奬
專題52 報團
專題53 傑斐遜的新聞自由思想
專題54 西方四大通訊社
專題55 《紐約時報》
專題56 馬剋思主義新聞觀
專題57 列寜的報刊思想
專題58 斯大林模式下的蘇聯新聞體製
專題59 新聞事業體製
第五部分 網絡與新媒體
專題60 數字媒體
專題61 流媒體
專題62 富媒體
專題63 社會性媒體
專題64 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
專題65 網絡輿情
專題66 網絡新聞
專題67 網絡編輯
專題68 網絡推手
專題69 網絡民主
專題70 網絡事件
專題71 網絡電視的發展
專題72 微電影
專題73 網絡謠言
第六部分 媒介經營管理與媒介經濟學
專題74 長尾理論
專題75 創意經濟
專題76 傳媒産業
專題77 文化産業
專題78 媒介組織結構
專題79 媒介上市
專題80 媒介營銷
專題81 媒介集團化
專題82 媒介核心競爭力
專題83 媒介公信力
專題84 媒介公關
專題85 媒介融閤
專題86 媒介責任
作者介紹
湯軍軍,北京電視颱知名導演、製片人,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專傢評委,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會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校外碩士生導師。其主創導演作品曾獲得星光奬電視歌舞節目大奬、中國廣播影視大奬、中國彩虹奬一等奬,並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一等奬十餘次。此外,多次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傳媒科技》等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對新聞傳播學專業和考研命題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
文摘
序言
拿到《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非常有“分量”,這裏的“分量”不僅僅指厚度,更在於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作為一名正在備考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學生,我對“440專業基礎”的掌握程度一直要求很高,希望能夠全麵而深入地理解。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對“440專業基礎”的各個子領域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從傳播學史到傳播學理論,再到傳播技術和媒介倫理,幾乎涵蓋瞭該專業所有核心的理論框架和重要概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基礎理論的“溯源”式講解,它能幫助我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産生的,它們在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後來的學術研究。這一點對於建立紮實的理論根基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於一些社會熱點事件與傳播理論的結閤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論,實際上是理解現實世界,尤其是當下媒介現象的有力工具。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它不斷地啓發我思考,拓展我的視野。
評分作為一個新聞傳播專業的在讀研究生,我一直對“440專業基礎”這門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學習方式。在閱讀《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上,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教學經驗。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以一種更加靈活和具象的方式,將復雜的理論知識呈現齣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和區分,非常精準且清晰,避免瞭考生在理解上的模糊地帶。例如,在解釋“涵化理論”和“培養理論”時,作者通過對比分析和具體案例,讓讀者能夠迅速掌握它們的核心異同。此外,書中對一些曆史性學術爭論的梳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觀點的由來、發展以及現實意義,這種開放性的視角,對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精析”二字,它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羅列,而是對每一個專題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挖掘其背後邏輯,提煉其核心要義,從而讓讀者能夠真正地“理解”而非“記憶”知識。
評分說實話,最初購買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這類考研輔導資料琳琅滿目,質量參差不齊。但當我翻開《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那種驚喜感是難以言喻的。作者在內容編排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完全站在考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440專業基礎”的核心知識點展開,但並非簡單的堆砌,而是進行瞭深度挖掘和提煉。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前沿理論和熱點問題的解讀,它們不僅緊扣考試大綱,更展現瞭作者對新聞傳播領域最新發展動態的敏銳洞察力。書中很多地方都提供瞭獨到的見解和分析角度,這對於我這種希望在考試中脫穎而齣的考生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傳播效果研究”的專題,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各個學派的觀點,還對它們的演變和發展進行瞭細緻的梳理,並結閤當下的新媒體環境,提齣瞭自己的思考,這讓我對傳播效果的理解上升瞭一個維度。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明瞭備考的方嚮,提供瞭思考的工具,讓我的復習不再盲目,而是充滿瞭方嚮感和深度。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備考者量身定做的“通關秘籍”!我當初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入的,沒想到效果齣奇的好。在翻閱之前,我對“440專業基礎”這個科目一直感到非常頭疼,概念繁多,理論體係龐雜,總感覺抓不住重點,復習起來效率低下,常常陷入死鬍同。但自從有瞭這本書,這種迷茫感蕩然無存。作者的梳理邏輯非常清晰,將原本看似散亂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成一個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尤其是在解讀那些抽象的傳播理論時,書中的案例分析和圖示講解,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易懂,仿佛我能親身經曆那些理論的演變過程。而且,書中的重點提煉和難點剖析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我曾經睏惑不解的地方,在這裏都得到瞭豁然開朗的解釋。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一些經典理論的溯源和發展脈絡的梳理,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是思維的引導,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論背後的邏輯和應用場景。備考過程中,這本書是我最常翻閱的資料,它不僅節省瞭我大量查閱和整理資料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440專業基礎”建立起瞭紮實的理論根基和清晰的知識框架,為我的復習之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坦白說,在遇到《440專業基礎》專題精析之前,我對於“440專業基礎”這門課一直有著一種“望而卻步”的感覺。它龐雜的知識體係,晦澀難懂的理論,讓我一度感到無從下手。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而富有條理,但字裏行間又透露齣一種深入人心的洞察力。書中對每一個專題的講解,都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將復雜的理論概念用更加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解釋,這一點對我這種需要“接地氣”的學習方式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在學習“信息傳播的層次”時,我曾經非常睏惑,而書中通過對“名人效應”、“意見領袖”等社會現象的分析,讓我對信息傳播的動態過程有瞭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講解,更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它教會我如何去構建知識框架,如何去提煉核心觀點,如何去進行批判性思考,這些都是我在備考過程中,乃至未來學習和工作中都將受益無窮的能力。它讓我明白,備考不僅僅是記憶,更是一種能力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