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
定价:79.80元
作者:汤军军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8236584
字数: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精选出了86个考研专题,助您拥有“一览众山小”的全局视野,准确把握考研脉搏,串点成线,举一反三,提高考研的复习效率。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绕开了传统的“地毯式”的轰炸式复习思路,以“专题”作为主线,将考研重点有序地“串”起来,让考生复习时能“举一反三”,做到“有的放矢”。
目录
部分 新闻理论
专题1 新闻客观性
专题2 新闻价值
专题3 新闻娱乐化
专题4 新新闻主义
专题5 新闻自由
专题6 新闻道德
专题7 民生新闻
专题8 社会新闻
专题9 有偿新闻
专题10 典型报道
专题11 揭丑报道
专题12 新闻专业主义
专题13 舆论导向
专题14 寻租现象
专题15 公民记者
第二部分 传播理论
专题16 发展传播学
专题17 跨文化传播
专题18 国际传播
专题19 健康传播
专题20 科学传播
专题21 危机传播
专题22 网络人际传播
专题23 传播政治经济学
专题24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专题25 芝加哥学派
专题26 媒介文化
专题27 媒介霸权
专题28 媒介依赖
专题29 媒介控制
专题30 媒体奇观
专题31 公共领域
专题32 受众逆反心理
专题33 网络问政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专题34 次国人办报高潮
专题35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专题36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
专题37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专题38 党报改革
专题39 王韬与《循环日报》
专题40 新记《大公报》
专题41 国统区《新华日报》
专题42 在华外报
专题43 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专题44 政治家办报
专题45 “耳目喉舌”
专题46 新闻传播体制
第四部分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专题47 黄色新闻
专题48 报刊的四种理论
专题49 “扒粪运动”
专题50 大众化报刊¨
专题51 普利策新闻奖
专题52 报团
专题53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
专题54 西方四大通讯社
专题55 《纽约时报》
专题5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专题57 列宁的报刊思想
专题58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新闻体制
专题59 新闻事业体制
第五部分 网络与新媒体
专题60 数字媒体
专题61 流媒体
专题62 富媒体
专题63 社会性媒体
专题64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专题65 网络舆情
专题66 网络新闻
专题67 网络编辑
专题68 网络推手
专题69 网络民主
专题70 网络事件
专题71 网络电视的发展
专题72 微电影
专题73 网络谣言
第六部分 媒介经营管理与媒介经济学
专题74 长尾理论
专题75 创意经济
专题76 传媒产业
专题77 文化产业
专题78 媒介组织结构
专题79 媒介上市
专题80 媒介营销
专题81 媒介集团化
专题82 媒介核心竞争力
专题83 媒介公信力
专题84 媒介公关
专题85 媒介融合
专题86 媒介责任
作者介绍
汤军军,北京电视台知名导演、制片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专家评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校外硕士生导师。其主创导演作品曾获得星光奖电视歌舞节目大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奖十余次。此外,多次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传媒科技》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和考研命题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备考者量身定做的“通关秘籍”!我当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的,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在翻阅之前,我对“440专业基础”这个科目一直感到非常头疼,概念繁多,理论体系庞杂,总感觉抓不住重点,复习起来效率低下,常常陷入死胡同。但自从有了这本书,这种迷茫感荡然无存。作者的梳理逻辑非常清晰,将原本看似散乱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解读那些抽象的传播理论时,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图示讲解,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仿佛我能亲身经历那些理论的演变过程。而且,书中的重点提炼和难点剖析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我曾经困惑不解的地方,在这里都得到了豁然开朗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理论的溯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思维的引导,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备考过程中,这本书是我最常翻阅的资料,它不仅节省了我大量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440专业基础”建立起了扎实的理论根基和清晰的知识框架,为我的复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最初购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考研辅导资料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但当我翻开《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那种惊喜感是难以言喻的。作者在内容编排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完全站在考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440专业基础”的核心知识点展开,但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提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解读,它们不仅紧扣考试大纲,更展现了作者对新闻传播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书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角度,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专题,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个学派的观点,还对它们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结合当下的新媒体环境,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让我对传播效果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备考的方向,提供了思考的工具,让我的复习不再盲目,而是充满了方向感和深度。
评分作为一个新闻传播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我一直对“440专业基础”这门课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学习方式。在阅读《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经验。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更加灵活和具象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区分,非常精准且清晰,避免了考生在理解上的模糊地带。例如,在解释“涵化理论”和“培养理论”时,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案例,让读者能够迅速掌握它们的核心异同。此外,书中对一些历史性学术争论的梳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不同观点的由来、发展以及现实意义,这种开放性的视角,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精析”二字,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对每一个专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挖掘其背后逻辑,提炼其核心要义,从而让读者能够真正地“理解”而非“记忆”知识。
评分拿到《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有“分量”,这里的“分量”不仅仅指厚度,更在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正在备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学生,我对“440专业基础”的掌握程度一直要求很高,希望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对“440专业基础”的各个子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传播学史到传播学理论,再到传播技术和媒介伦理,几乎涵盖了该专业所有核心的理论框架和重要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基础理论的“溯源”式讲解,它能帮助我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学术研究。这一点对于建立扎实的理论根基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与传播理论的结合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实际上是理解现实世界,尤其是当下媒介现象的有力工具。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它不断地启发我思考,拓展我的视野。
评分坦白说,在遇到《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之前,我对于“440专业基础”这门课一直有着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它庞杂的知识体系,晦涩难懂的理论,让我一度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富有条理,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一种深入人心的洞察力。书中对每一个专题的讲解,都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将复杂的理论概念用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点对我这种需要“接地气”的学习方式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在学习“信息传播的层次”时,我曾经非常困惑,而书中通过对“名人效应”、“意见领袖”等社会现象的分析,让我对信息传播的动态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更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它教会我如何去构建知识框架,如何去提炼核心观点,如何去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些都是我在备考过程中,乃至未来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受益无穷的能力。它让我明白,备考不仅仅是记忆,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