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本书看懂电动机控制电路
定价:36.00元
作者:刘桂兰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222529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书看懂电动机控制电路》产品特点:
* 内容实用:作者团队来自职业教育培训一线,能从读者角度出发设定全书内容,保证内容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图例丰富: 涵盖了常见、常用的各类型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内容提要
电动机是应用广泛的电气设备之一,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是电工的基本技能。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电动机控制电路识读,主要包括单相交流电动机、三相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启动电路的识读,调速及制动电路的识读,电机的PLC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变频器应用技术等。全书内容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帮助读者全面分析电动机控制电路,提高电动机安装及维修技能。
本书可供电工、电气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电工方向专业职业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桂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
1993.09~1998.06:中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
1998.07~2003.01:湖北黄石武钢矿研所从事科研工作;
2003.01~2003.07:涟源女子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2003.09~至今: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文摘
序言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制作也相当用心。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技术书籍中,清晰的图纸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重要。这本书在电路图的绘制上,采用了规范的工业标准,线路布局简洁明了,元件的标注清晰可辨,并且在关键连接点上做了颜色或高亮处理,极大地减少了阅读时的认知负担。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完一个基础电路后,往往会紧接着增加一个“实际应用扩展”的小节,比如如何增加一个指示灯来显示接触器吸合状态,或者如何利用限位开关实现更精细的位置控制。这些小小的扩展,虽然看似简单,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关键桥梁。它让我意识到,电动机控制电路的魅力在于其极强的可塑性和模块化设计。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模块,既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来学习,又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模块组合,构建出符合特定需求的复杂系统。对于想建立自己工具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对于理解变频器和软启动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过渡。在传统的控制电路章节之后,作者非常自然地引入了现代化的驱动技术。我发现很多老旧的教材对这些新技术往往是一带而过,或者直接跳到编程和组态,让人无法建立起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的联系。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变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矢量控制的简化概念)与传统接触器控制的逻辑进行了对比。例如,讲解如何通过变频器的数字输入端子实现对外部启动、停止信号的接收,以及如何将变频器的故障状态反馈给PLC或指示灯。这种“新旧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看到了技术迭代的逻辑性。我明白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控制电路的基本逻辑——即信号的采集、逻辑的判断和执行器的驱动——是不变的。掌握了这本书中对传统电路的精细理解,再去学习更高级的PLC编程和变频器参数设置时,就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基础变得异常牢固,学习曲线也变得平滑得多。
评分我之前的工作内容更偏向于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电气部分总是心存敬畏。尤其是面对那些多台电机协同工作、需要进行复杂逻辑判断的流水线控制系统,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平和,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我特别欣赏它对“故障分析与排除”章节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罗列常见的故障现象,而是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诊断流程。比如,当电机不转时,它引导读者从最容易检查的环节入手:电源是否到位?保险是否熔断?急停按钮是否按下?控制回路中的接触器线圈是否得电?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和下一步的行动指引。这种“排除法”的思维训练,比死记硬背几十种故障代码有效得多。读完这部分,我敢于面对一些中等难度的电气故障了,不再是一遇到电路问题就赶紧喊电气工程师来“救火”。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层层递进,即便是我这种基础相对薄弱的人,也能跟上节奏,顺利攻克每一个知识点。
评分作为一名刚从技校毕业,对工厂自动化充满憧憬的新人,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有多大。我手里翻过好几本号称“入门级”的电工手册,但往往看到一半就因为术语太多或者缺乏实例支撑而放弃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认知框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控制电路的接线图,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比如,在讲解时间继电器和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时,作者没有止步于“它用来定时”或“它用来过载保护”,而是结合实际生产场景,阐述了不同负载特性(如启动电流大、运行电流稳定)对保护元件选型和参数设定的影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操作环境(如潮湿、多尘)下,对控制元件的防护等级(IP等级)和选型原则的讲解,这些都是教科书里容易忽略,但在实际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电动机控制不仅仅是让电机转起来,更是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系统工程。它弥补了我知识体系中“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空白,让我从一个只会照着图纸连线的“螺丝刀手”,向一个理解其背后原理的“系统思考者”转变。
评分这本《一本书看懂电动机控制电路》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本来在车间里干了好几年维修工作,对各种机械设备都有点底子,但一涉及到电控部分,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继电器、接触器和保护元件的组合逻辑,就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晦涩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系统分析,让我这个动手型的人看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简单到只讲了最基础的启保停,应付不了现场稍微复杂点的故障排查。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接地气”。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段大段的理论推导,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电工带着你进车间一样,从最常见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开始,一步步拆解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图上的符号代表的实际物理意义。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时,是如何清晰地划分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的界限,并通过图例清晰地展示了换向时防止两相同时得电的电气和机械互锁是怎么实现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那些原本像迷宫一样的控制原理图,现在在我眼里都变得逻辑清晰、脉络分明了。这不仅仅是“看懂”了,简直像是掌握了一套解读设备“语言”的秘籍,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现场故障的预判和处理速度,对于一线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实用性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