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外搜索系统
定价:89.00元
售价:71.2元
作者:吴晗平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8086737
字数: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红外搜索系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对象,也称为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 )、红外警戒系统,由于往往是全方位搜索,因此也称为全方位红外搜索系统。海军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 )系统是一种被动式监视设备,它能全方位探测和跟踪空中和水面威胁目标,尤其是在电磁传感器不起作用的区域,在水天线附近几度典型情况下更有效。掠海反舰导弹的性能的发展过程已反映了舰载红外自卫防御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领域可利用雷达和IRST系统互补。雷达和红外组合保证用数据冗余技术进行探测,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目标跟踪、分类、识别性能,从而减少作战系统反应时间。作为空军和陆军的红外搜索系统也具有类似的与之要求匹配的功能和性能。本书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统揽使用方和研制、生产方的一致性,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生产、试验、检验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多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红外传感器、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相关图书推荐:《红外热成像与信号处理》《激光与红外探测原理》《红外搜索系统》《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与系统》
内容提要
《红外搜索系统》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等全过程的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第3章,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第4章,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第5章,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第6章,红外传感器;第7章,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第8章,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第9章,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第10章,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书中融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应用性强,概念清晰,思路明晰,易于理解,条理分明。
《红外搜索系统》可供从事红外系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尤其对于从事舰载、机载、车载等载体的红外搜索系统研究、管理人员有学习、使用、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可供从事光电系统(装备)总体论证、技术设计、研制、试验、检验等方面工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对于从事电子系统(装备)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红外搜索系统的界定
1.2 与前视红外系统的比较
1.3 总体研究与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第2章 红外搜索系统总体
2.1 搜索系统分类
2.2 系统组成及分析
2.3 系统工作原理
2.4 系统技术要求
2.5 工程技术特点
2.6 使命任务与技术要求分析
2.7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论证
2.8 总体设计应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3章 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
3.1 黑体及其基本定律
3.2 辐射源分类及辐射量空间分布
3.3 点源、小面源、朗伯扩展源产生的辐照度
3.4 目标与环境的分类及特点
3.5 环境与目标辐射特性
3.6 目标辐射的简化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第4章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
4.1 大气衰减与透过率
4.2 大气层结构与大气的组成及吸收作用
4.3 大气中辐射衰减的物理基础
4.4 大气透过率数据表
4.5 海平面上大气气体的分子吸收
4.6 不同高度时的分子吸收修正问题
4.7 大气分子与微粒的散射
4.8 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衰减
4.9 平均透过率与积分透过率的计算方法
4.10 计算举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
5.1 红外光学系统性能及其结构形式技术分析
5.2 红外光学材料
5.3 光学非球面
5.4 大口径红外非球面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5.5 设计举例
参考文献
第6章 红外传感器
6.1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6.2 红外工作波段的选取分析
6.3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校正技术
6.4 系统总体对红外传感器提出的功能及性能指标要求
6.5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组成
6.6 红外探测器件及物镜光学参数选取
参考文献
第7章 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
7.1 全方位红外搜索系统点目标处理方法
7.2 双波段数据融合
7.3 红外搜索系统的被动测距方法与目标威胁判断
7.4 红外动态点目标图像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
8.1 扫描头伺服系统
8.2 稳定平台伺服系统
8.3 测角系统
8.4 导航信息接口
参考文献
第9章 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蕾概率
9.1 红外搜索系统的目标探测距离概述
9.2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一般形式
9.3 频域信号处理对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9.4 时域信号处理对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9.5 一种作用距离简化计算方法
9.6 考虑背景辐射的红外搜索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修正及其等效检验
9.7 基于探测率温度特性与背景影响的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方程
9.8 基于D*值综合修正的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方程
9.9 虚警时间、虚警概率与探测概率
参考文献
第10章 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
10.1 激光损伤及加固方法
10.2 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10.3 作战效能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吴晗平,男,1964年10月出生,湖南澧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光电子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委员,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等期刊编委,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专家。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以作者出版国家军用标准一部,出版独撰学术专著两部,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子系统总体技术与设计,光电控制与检测技术,环境与可靠性工程技术,图像处理与目标识别,光机电一体化等。
文摘
序言
我设想,《BF:红外搜索系统》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红外搜索系统的硬件构成,比如不同类型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制冷技术、光学系统设计等。在材料方面,是否会涉及到碲镉汞(MCT)、锑化铟(InSb)等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在制冷技术上,是采用被动冷却还是主动冷却?这些细节决定了红外探测器的性能上限,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介绍。 同时,对于信号处理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噪声抑制、目标提取、运动补偿等关键算法的讲解。例如,如何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从充满噪声的原始信号中提取出有效的目标信息,这是红外搜索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我猜想,作者会以清晰的数学模型和图表来辅助说明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
评分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剖析红外搜索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BF:红外搜索系统》很可能涵盖了从空中平台(如战斗机、预警机)到地面平台(如舰艇、地面雷达站)的各种应用。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例如强烈的太阳辐射、电磁干扰、烟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都可能严重影响红外探测的性能。我推测,本书将会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红外探测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对抗措施和技术改进方向,例如先进的滤波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等。 同时,我还在思考这本书会如何描绘红外搜索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技术总是不断进步的,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红外搜索系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经历了哪些关键的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对未来红外搜索系统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预测。是朝着更高灵敏度、更广探测范围、更强抗干扰能力的方向发展,还是会与其他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融合,实现更智能化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评分我脑海中浮现出《BF:红外搜索系统》这本书可能包含的实战案例分析。毕竟,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战案例,例如在特定空战场景下,红外搜索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帮助飞行员发现并锁定目标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红外搜索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或许,书中还会涉及红外搜索系统在现代军事对抗中的战略意义。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谁掌握了更先进的探测和跟踪技术,谁就可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我希望作者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阐述红外搜索系统在提升国家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战略层面的分析,能够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对《BF:红外搜索系统》这本书在技术前沿的探索方面抱有很高的期望。例如,近年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成本降低、功耗减小,使得红外搜索系统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其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潜力。 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红外隐身技术和红外对抗技术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都在不断地发展各种技术来规避探测和干扰探测。我期待作者能够介绍一些有效的红外隐身技术,例如通过改变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来降低其被探测的概率。反之,我也想了解相关的红外对抗技术,例如如何利用红外诱饵等来欺骗敌方的红外搜索系统。
评分作为一名对军事技术,特别是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深入浅出的书籍来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最近,我注意到一本名为《BF:红外搜索系统》的书籍,作者是吴晗平,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118086737。尽管我尚未有机会细读这本书,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信息,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首先,作者吴晗平的名字在军工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让我相信他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国防工业出版社的背景也为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证,毕竟他们专注于出版这类高技术、高保密性的书籍。 我设想,《BF:红外搜索系统》这本书将会详细地阐述红外搜索系统的工作原理。从红外探测器的基本物理特性,到不同类型探测器的优劣对比,再到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的复杂算法,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例如,对于被动式红外探测,如何克服自身辐射、环境背景噪声的干扰,实现对微弱红外信号的有效捕捉,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我希望书中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