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
定价:40.00元
作者:许勇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606295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许勇主编的《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就是要在“现场总线”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覆盖更基础和应用更广泛的工业通信技术内容,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现实,使得我们的课程能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有效地解决设备问的信息交换问题,能有效地设计和应用现代工业通信系统。
内容提要
许勇主编的《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主要介绍通信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8章。章介绍工业通信的特点和基本情况;第2章则深入讨论工业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第3章介绍了计算设备和元件之间实际的总线接口技术知识;第4章开始介绍工控机与测控仪器接口总线:第5章中系统介绍了工业设备之间常用的通信技术;第6章则是与工业设备联网相关的工业现场总线介绍;第7章重点介绍了CANBus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时也介绍了汽车联网的相关技术:第8章介绍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应用。
通过系统讲述工业通信领域的主要内容,并且以汽车联网的应用为重点介绍工业通信系统的实现手段和技术细节,本书为从事和学习工业设备通信技术的读者提供了尽可能有用的内容。
《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适合自动化、控制、电子工程和检测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跟随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导师,在错综复杂的工业现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实地的考察。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尤其是在讲解网络拓扑设计和故障排除部分时,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举例来说,当解释如何在高噪声环境中保证信号完整性时,作者引用了多个不同材质线缆的衰减特性曲线图,并配上了现场环境的实景照片进行对比说明,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方式,远胜于干巴巴的公式推导。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对新兴的无线工业通信技术,比如基于UWB(超宽带)和5G的低延迟通信在柔性制造中的潜力,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他甚至预见性地提出了在移动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中,如何利用边缘计算优化数据处理路径,确保控制指令的实时反馈。这种对技术发展脉络的精准把握和对未来应用场景的积极探索,使得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富有远见的行业白皮书。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工业通信领域那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追求极致的可靠性和最高的效率。作者对网络冗余机制的阐述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精确性,他详细对比了MRRT(多环路冗余技术)和集成冗余方案的切换时间差异,并给出了在不同网络规模下如何选择最佳冗余策略的决策树。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调试工具和诊断方法的介绍,非常贴合实际工作需求。他详细介绍了Wireshark在工业以太网数据包捕获和分析中的高级过滤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来验证物理层信号质量,这些实战经验的分享,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价值连城的“内行诀窍”。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专业、精准,但绝不晦涩难懂,它仿佛一位耐心且博学的专家,一步步引导着你穿越复杂的工业网络迷宫,最终让你对整个系统的运作原理了然于胸。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阅这本厚重的专著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作者广博学识的敬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富匠心,它没有采用传统教科书那种生硬的、按部就班的编排方式,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到未来趋势的完整知识体系。作者对网络安全在工业控制系统(ICS)中的地位看得尤为透彻,他用了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详细剖析了震网(Stuxnet)等攻击事件对工业界的安全思维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他不仅讲解了如何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更深入探讨了基于零信任架构的工业网络分段策略和遥测数据的安全传输机制。这种对“主动防御”理念的强调,以及对OT(运营技术)与IT(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安全风险的深刻洞察,让我感到非常受用。特别是书中关于时间戳同步与网络诊断工具使用的那几页,作者分享了一些只有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才会知道的“陷阱”和“窍门”,这种毫不保留的知识倾囊相授,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教材范畴。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感到非常欣赏,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技术书籍常见的弊病——即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作者在每一章的末尾都精心设计了“自测与深化思考”环节,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概念复述,而是要求读者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批判性分析。例如,有一个问题要求读者比较在处理高频次、小数据包的PLC控制指令时,采用传统的TCP/IP协议栈与专用的硬实时协议栈在资源占用和抖动控制上的优劣。这种引导式的学习路径,迫使读者必须从系统层面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单一模块的知识点上。此外,书中对硬件选型和成本效益分析的讨论也相当到位。作者没有回避工业项目实施中预算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问题,提供了多套基于不同预算级别的网络架构优化方案,这对于项目经理和系统集成商来说,简直是提供了“现成的”决策支持工具箱。
评分这本《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作者,在开篇就展现了对该领域深厚而系统的理解,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他没有停留在对现有标准的罗列和描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工业环境中对通信系统的特殊苛刻要求,比如极低延迟、高可靠性、强实时性以及严苛的电磁兼容性挑战。阅读过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不同通信协议(如EtherCAT、PROFINET、Modbus TCP等)时所采取的对比分析手法。他不仅清晰地勾勒出每种协议的技术原理和适用场景,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入探讨了这些协议在实际工业4.0和智能制造场景下的集成与优化策略。比如,当讨论到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引入如何重塑传统现场总线架构时,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了最新的IEEE标准进展,让我对未来工厂网络的演进方向有了更具前瞻性的认识。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实际生产线的数据采集、运动控制同步等具体应用,使得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将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风格,无疑为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参考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