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
定價:21.00元
作者:張永生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1242857
字數:307000
頁碼:1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應用技術,是提高我國電子産品及工程設計質量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功能強大、運行速度快、數據開發性好和使用方便等特點,目前已在電子工程設計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
本書較係統地介紹瞭常用EDA開發工具的使用方法、應用設計和分析實例以及性能仿真等相關內容,取材廣泛、翔實新穎,重點突齣,實例豐富,且充分考慮瞭便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可方便進行實踐的操作性。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教材,又可作為電路設計人員和電路製好者的參考書。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電子課件,凡選用本書作為授課教材的學校,均可來電索取,谘詢電話:010-88379375。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對於EDA發展曆程的梳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瞭解一項技術是如何演變至今,往往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當前的形態和未來的趨勢。我一直對電子工程的“前世今生”頗感興趣,尤其是EDA,它見證瞭半導體産業從最初的幾顆晶體管到現在動輒數十億晶體管的集成電路的飛躍。這本書如果能細緻地描繪齣EDA技術從最初的手工繪製電路圖,到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再到如今高度自動化的EDA工具鏈的完整過程,那將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迴顧。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穿插一些早期EDA發展的關鍵人物和裏程碑事件,例如第一個EDA軟件的誕生,或者某項革命性EDA算法的提齣,這些故事往往比乾巴巴的技術論述更能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探討EDA技術在不同應用領域,如通信、消費電子、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和影響,以及不同應用場景對EDA技術提齣的特殊需求。這有助於我們從更宏觀的視角理解EDA的價值和重要性。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技術書籍,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更應該關注實際應用和工程實踐。這本《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如果能深入探討EDA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的應用,那將非常有價值。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分享一些典型的EDA應用場景,例如在高速數字信號設計中,如何利用EDA工具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和電磁兼容性(EMC)設計,以避免信號失真和乾擾。又或者,在低功耗設計領域,EDA工具是如何幫助工程師們找到功耗瓶頸,並實施相應的電源管理策略。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驗證方麵的介紹,因為驗證是確保芯片功能正確性的關鍵環節,而EDA工具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比如,如何利用形式驗證、仿真驗證等方法來提高驗證的效率和覆蓋率。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與實際芯片設計項目相關的案例分析,展示EDA工具是如何在整個設計生命周期中發揮作用,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拿到這本《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的時候,我抱著極大的興趣,畢竟EDA是現代電子工程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書的裝幀和齣版社來看,它應該是一本比較紮實的技術專著。我一直對如何將復雜的電路設計理念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EDA工具流程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芯片製造日益精密、集成度越來越高的當下,沒有強大的EDA支撐,幾乎寸步難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到這個神秘而強大的技術領域。我特彆期待它能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核心的EDA概念,比如邏輯綜閤、布局布綫、時序分析等,以及它們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我希望作者能通過案例分析,展示不同EDA工具(比如Cadence, Synopsys, Mentor Graphics等)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及在實際項目開發中,工程師們是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問題的。比如,在遇到設計瓶頸時,如何通過EDA工具進行優化,又如何在復雜的驗證環境中確保設計的正確性。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高級EDA技術,例如物理驗證、功耗分析、信號完整性分析等方麵的介紹,那就更完美瞭。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對EDA技術的全麵認知,為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從更高級的層麵來看,我對EDA技術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應用非常感興趣。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計算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這直接推動瞭專門用於AI計算的芯片(如AI加速器、TPU等)的研發。我希望這本《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能對EDA技術在這些前沿領域的應用有所著墨。例如,在設計高性能AI芯片時,EDA工具如何應對海量的並行計算需求?在優化AI模型的硬件實現時,EDA技術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書中能探討一些新興的EDA技術,比如基於AI的EDA工具,它們如何通過機器學習來提升設計效率和優化設計結果。此外,對於高級集成電路設計中的一些挑戰,比如功耗、性能、可靠性等方麵的權衡,EDA工具是如何提供解決方案的。這本書如果能引導讀者思考EDA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嚮,例如與量子計算、新型半導體材料等技術的結閤,那將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初涉電子設計領域的學生來說,一本關於EDA的書籍,首先要具備的是清晰的入門指引。我期待這本書能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EDA,它包含哪些主要的環節,以及為什麼要使用EDA工具。如果能提供一些簡單的圖示或者流程圖來解釋EDA設計的整個流程,那就再好不過瞭。我希望作者能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或者在首次齣現時提供必要的解釋。比如,在介紹邏輯綜閤時,我希望能理解它到底是如何將抽象的邏輯功能轉化為具體的門電路網錶,又如何在布局布綫階段將網錶映射到實際的物理版圖。此外,這本書如果能包含一些實用的EDA工具的使用入門教程,比如如何在一個簡單的FPGA設計流程中,從編寫HDL代碼到生成最終的比特流文件,那將極大地提高我的學習效率。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步驟指導,讓我能夠親手操作,從而加深對EDA概念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